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

欒預也是雙拳一抱,對楊奉一躬到底,然後起身道:“草民不知楊大人來到,迎接來遲,請楊大人不要見怪。”由於楊奉是官,欒預是民,所以欒預要對楊奉進行躬身見禮,這也是當時的禮節和規定。

楊奉急忙擺了擺手道:“那裡,奉此次乃是前往洛陽,路徑此地,聞得欒老先生大名,所以才冒昧來訪。此次奉只是微服出行,欒老先生切莫再以大人相稱,若是欒老先生不嫌棄奉愚鈍,不如就以子侄相稱吧。”

欒預沒想到楊奉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以官職來向自己討要女兒,而是如此的謙虛近人,讓人可親,時下這樣的年輕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於是,已經猜到楊奉來意,並對楊奉十分滿意,而且心中已經同意將女兒嫁給楊奉的欒預也就不再客套,遂以“賢侄”稱呼楊奉,楊奉遂也以“叔父”稱呼欒預,一樁包辦式婚姻便在二人一個稱呼的更改中基本畫上了句號。

一番客套之後,欒預便引着楊奉一行前往客廳分別坐下。

落座之後,下人便馬上將茶水奉上。拿起茶杯,欒預用杯蓋颳了刮飄在水面的茶葉,輕輕啜了一口,然後又再次放下,首先開口道:“老夫昨天聽說皇上已經駕崩,大將軍何進率衆殺死蹇碩,奉了大皇子劉辨爲帝,賢侄此次進京是否與此事有關。”

由於尉氏縣與司隸接界,所以洛陽的變故已經傳到了這裡。欒預的這一句話讓楊奉十分高興,因爲以欒預與楊奉是頭回見面,關係還不到問這種話的時候,所以欒預這樣問是十分不禮貌的。但是,欒預這樣的一問卻是向楊奉發出了一個暗示,就是說他已經知道了楊奉此來的目的,並且打算同意將女兒交給楊奉,楊奉乃是極其聰明之人,豈能聽不出欒預話中的意思。

強行壓抑住心中的激動,楊奉也是拿起茶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然後將茶杯放在桌上,道:“不瞞叔父,小侄這次進京乃是接到皇上的聖旨,受命進京的。”

聽楊奉如此一說,欒預不禁疑惑道:“新皇即位不過數日,便令賢侄進京,看來應該是大將軍何進的意思了,但是若是何進讓賢侄進京也犯不着用皇上的名義,這事情也真是奇怪了,看來其中定有古怪。”

楊奉一聽,知道欒預誤會了,忙道:“這道聖旨並非是新皇所下,而是先皇待得遺詔。”

這一下欒預更是奇怪了,道:“皇上駕崩已有兩月有餘,說起來聖旨從洛陽到達青州臨淄也不過只要半月時間就可以了,爲何賢侄現在才收到聖旨。”欒預的這個問題也是楊奉一直都很迷茫的問題。

楊奉道:“叔父這個問題正是小侄的不解之處,但是小侄收到聖旨也確是在十日前。”

欒預輕輕捋着鬍鬚,幫他分析道:“現在洛陽剛剛發生了變故,局勢還不是十分穩定,而賢侄收到的這道聖旨也是讓人捉摸不透,以老夫來看賢侄此行還需小心,以防萬一。”現在欒預已經完全將楊奉當作自己的女婿,所以已經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爲楊奉的安危擔起心來。

楊奉不以爲意道:“這一點叔父大可不必擔心,現在洛陽的局勢已在大將軍何進的掌控之中,張讓等人暫時不敢耍什麼花樣,何況小侄此時正是站在大將軍何進的陣營之中,所以這一次進京不會有什麼危險。”

欒預點了點頭道:“看來是老夫多慮了,其實以賢侄的本領來說,即使遇到了什麼危險也必然能夠化險爲夷。”欒預的這話倒是不錯,以楊奉這次進京所帶的陣容,即使是被數萬大軍圍困,也是能夠安全突圍而出的。不過雖然情況如此,但是楊奉還是要連忙謙虛一番。

兩人說到現在一直閒談胡聊,沒一人先行切入到正題,欒預沒有詢問楊奉此來的目的,楊奉也沒有開口向欒預提親,轉眼一個時辰過去了。看着楊奉竟然是如此沉得住氣,欒預不禁心生佩服,心想,不愧是平定黃巾的大漢名將,這纔是成大事之人,哪像自己的那幾個兒子。經過這一番談話,欒預也看出楊奉日後必是成就大事之人,心中開始渴盼楊奉與欒靈能夠馬上定下婚約,也爲欒家日後有一個好的依靠,不過就在他準備先行提出此事的時候,又轉而一想,此事還是須得你先說出來,不然的話,總不能你不說提親之事,讓我開口把女兒送給你吧。

就在兩人都沒有開口說此事的時候,廳內的氣氛不禁有點尷尬。其實楊奉心中也是爲難,要是開口向欒預提親,欒預必然也會同意,但是此事以後一旦傳出之後,於自己的名聲卻是大大的不好,楊奉已經忘記了他已經初有好色的名聲在外了。

就在氣氛極爲尷尬之時,忽然聽到一聲聲“哎喲”之聲,然後只見大廳門口的屏風倒了下來,上面更是壓了幾個人。想來是這幾個人方纔躲在屏風後面偷聽欒預和楊奉的談話,結果人多,用力過大,竟然將屏風壓倒了。

在客人面前出現這樣的事情,絕對是讓欒預的臉上很掛不住的,若是換做平時,欒預肯定會將這些人訓斥一通。但是,這一次,欒預臉上不但沒有任何不快,相反卻是臉有喜色,爲什麼呢?因爲壓倒屏風的這幾個人不是外人,正是欒預的幾個子女,其中就有欒靈,想來也是,其他下人也不會有這樣的膽量。

這也不難猜到欒預爲何不怒反喜了,因爲這樣就可以成功化解欒預和楊奉之間的尷尬了。果然,想到此處,欒預便收起臉上那一絲笑容,故意臉一沉,喝道:“汝等這是成何體統,還不快快拜見青州牧楊大人。”

欒預共有子女六人,依次爲欒卓是大哥,今年三十歲整;欒連是二哥,今年二十七歲;欒鳳是三姐,今年二十四歲;欒傑是四哥,今年二十歲整;欒玉是五姐,今年十八歲;欒靈最小,只有十六歲,卻也是六人之中最聰明的,並且在姐妹三人中,欒靈是最漂亮的。

六人也知道這次太失禮了,在父親的呵斥之下,唯唯諾諾來到楊奉跟前,跪着向楊奉見了禮。楊奉既然已經和欒預以叔侄論交,自然就不能太過於擺架子,於是站起身,將六人一一扶起,同時對欒卓三人道:“以後我等皆爲兄弟之交,不必如此客氣。

但是當楊奉最後扶起欒靈的時候,不由看呆了。雖然楊奉的身邊的女人無一不是絕色,但是當看到欒靈的美豔的時候,還是不自覺的被深深迷住了,美,很是太美了,一身白色衣裾的她猶如天上飄過的一片白雲,其美貌絲毫不亞於王綿,果然不愧是陳留第一美女。

欒靈也發覺楊奉的雙目一直盯着自己的臉,不由大羞,一張俏臉紅得猶如深秋的楓葉,卻又不敢亂動,只能稍稍將頭低下一些,卻也不願將頭完全低下,否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便看不到自己也引以爲榮的俏臉了。欒靈早就聽說過楊奉的大名和他的一些豐功偉績,心中早已是仰慕萬分,更希望能有這樣的一個夫婿,只是楊奉遠在青州,門戶相差也是甚巨,本以爲這已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沒有想到自己一直仰慕的英雄竟然突然來到了自己的家中。這次上天賜給的良機欒靈豈能輕易錯過,心中自然是想用自己引以爲驕傲的容顏迷住楊奉,只有如此自己纔能有機會嫁給他,雖然聽說他已經有了幾位夫人了。

趙雲等人雖然看到主公失態,卻也不敢上前去叫,只能是心中暗急,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韓鳳三姐妹更是心中酸溜溜的,自己的男人竟然看別的女人看呆了,並且還是在自己跟前,這是一般女人所很難接受的,但是韓鳳三姐妹畢竟只是楊奉的貼身丫環,雖然心中不滿,卻也不敢說話。

看到楊奉失態,欒預心中卻是暗喜,這門親事看來已經是不離十了。於是,欒預輕輕咳嗽一聲,然後說了一句話才化解了場中的尷尬局面:“念你等只是好奇心重,這次姑且不用家法,下次若再犯,必以家法伺候。卓兒,還不快將你一衆弟妹領下去。”

楊奉微微一笑道:“叔父何須責怪他們,或許他們以爲小侄是什麼三頭六臂模樣,這才忍不住好奇躲在屏風後面。”

欒靈畢竟年齡只有十六歲,還沒有見過什麼世面,聽楊奉一句話說得好笑,忍不住“嗤”地笑出聲來,馬上發現了自己的失態,剛剛恢復白皙的一張俏臉當即又變得通紅一片,心中更是擔心欒預的責怪。

這時候,楊奉趁機將自己此行的目的向欒預表達出來:“小侄曾經聽說欒靈妹妹素有陳留第一美女之稱,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是以小侄斗膽懇請叔父將欒靈妹妹下嫁給小侄,以解小侄心中慕渴之思,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欒預聞言大喜,終究還是楊奉先將此事說了出來,雖然他也明白楊奉是趁着剛纔見到欒靈之後才說出這番話來,於是便點了點頭道:“靈兒正好尚未婚配,既然賢侄提出兩家結爲姻親,老夫怎好阻攔。”

楊奉知道欒預之所以答應得這麼爽快,是因爲看中了自己的地位和日後的前途,但既然目的已經達成,究竟欒預是出於什麼動機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能夠輕而易舉地抱得美人歸。而且,楊奉偷偷瞟了欒靈一眼,見其雖然羞得紅霞滿面,但卻是沒有絲毫的不快,顯然是對此事並不反對。於是,楊奉急忙上前一步,在欒預跟前鄭重地叩拜一下道:“小婿見過岳父大人。”

欒預哈哈大笑,急忙將楊奉扶起道:“賢婿請起,今早老夫便見到書房門前枝頭上喜鵲久纏不欲離去,不想竟是賢婿登門,果然是大喜。眼下天色已晚,待老夫備下酒宴,爲賢婿接風,然後在府中休息一晚明日再上路不遲。”

楊奉向外看了看,發現天色果然已晚,於是便道:“敢不從命。”

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五十一章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二百四十五章 蔡瑁毒計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1)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1)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1)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
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六十九章長安交兵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2)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五十一章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2)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奉出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章後院起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六章殺雞駭猴(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2)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二百四十五章 蔡瑁毒計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1)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1)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3)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1)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