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針鋒相對

[======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四十章

針鋒相對

“巴布爾,你對中原大戰有什麼看法,你說一下。

”忽必烈看着巴布爾,開始徵詢他的意見。

巴布爾理理思路,道:“皇上,臣以爲中原大戰,南朝必然會採取數路進兵的策略,數路進兵的好處在於可以掃蕩的範圍很廣闊,打擊面大,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的戰果。

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力分則弱,兵合則強,南朝數路大軍齊出,使得他們難以照應,力量分散,彼此之間的協調難度加大,易爲我朝所乘。

“你說得有道理。

”忽必烈點頭贊同,道:“數路出兵要在敵弱我強的情況下使用比較好,而現在的南朝雖然打了不少勝仗,收復了不少地方,使我朝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要說南朝就比我朝強盛,還言之過早。

他們如果數路出兵,是有點託大。

巴布爾接着道:“皇上聖明!臣也是這樣認爲。

不過,臣以爲,南朝數路出兵也有其必然性,第一中原的百姓是漢人,我朝雖然擁有中原四十多年了,再加上女真佔有中原數十年,中原百姓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處在他們的朝廷治理之下,他們的漢人情結已經有所淡化。

щшш▪ ttka n▪ C O

但是,他們畢竟是漢人,同祖同宗,這種情結不會因爲時間的推移就不存在,有時還會更加強烈。

南朝敢於數路出兵,必然是想利於中原老百姓這種民族情緒,給他們以有力的支援。

“說得好!”忽必烈擊掌稱讚。

道:“一個民族無論經歷多少磨難,無論處在什麼樣地情況下,同祖同宗這一點就抵得上千軍萬馬。

我蒙古當年反抗女真時,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何況漢族還是一個經歷了幾千年磨歷的民族,他們有發達的文化,很高的文明,不錯的科技。

這些構成了漢文明,漢文明就是他們的魂。

中原大戰時,老百姓必然會心向南朝,也許他們不會做出什麼出格地舉動,他們的心肯定是嚮往南朝。

這點,朝廷會採取措施。

忽必烈直言現實,這話說得很直白,沒有寬廣地胸懷是做不到的。

巴布爾他們不得不佩服,道:“皇上虛懷若谷,臣等仰慕!”

“這是真實的現實,朕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

”忽必烈道:“接着說。

巴布爾繼續分析道:“第二個原因,南朝的火炮數量、性能都遠遠超過我朝,更重要的是南朝的炮兵擁有更加豐富的實戰經驗,臣可以預料,在中原大戰時。

南朝地炮兵必然會給置於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大規模運用炮兵對我有生力量實施毀滅性的打擊將是南朝追求的用兵境界。

“對於炮兵的問題,巴布爾的分析非常透徹,朕也是這麼認爲。

”忽必烈再次深表贊同,道:“朕雖然加大了投入,趕造火炮。

培訓了不少炮兵,但是和南朝經歷過實戰的炮兵比起來還存在差距。

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用不好,只要我們用得好了,其效果依然不錯。

”忽必烈就是忽必烈,一語道出了運用之妙地好處。

無論怎樣先進的裝備,要是運用不得其法,根本就發揮不出威力。

即使裝備差些,運用得好,取得一場大勝也不是不可能。

這點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德國的坦克性能遠遠不如英法聯軍,但是德國在閃電戰思想指導下。

從阿登地區進行突破,卻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在二十四天內打垮數百萬英法聯軍,逼使法國投降。

巴布爾分析道:“炮兵固然犀利,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機動性能差,動輸不方便,要想對我朝的有生力量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必然要集結大量地炮兵才能做到。

朝廷正好利用這點大做文章,加大我軍的機動性,儘可能爭取在運動中中殲滅敵人。

“哦,說詳細點。

”忽必烈饒有興趣地道。

巴布爾走軍用地圖前,道:“皇上,臣以爲南朝無論他們採取哪種方式,最終目標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汴京,拿下汴京必然是南朝的終極目標。

汴京是北宋的首都,自從靖康之恥發生後,此地就淪於異族之手,百多年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心光復中原,收復汴京而不可得。

不用說,南宋的最終目標必然是鎖定在汴京,這點不需要多麼專業的軍事戰略知識,只需要一點點常識就可以想到。

“不錯,的確是這樣。

”忽必烈按巴布爾的思路說下去,道:“你的意思是說,朝廷把五衛禁軍,怯薛兵團這樣地精銳部隊集結在汴京附近待敵,派出其他部隊去迎擊,節節抵抗,層層阻擊,一旦他們暴露出戰略意圖,朝廷就馬上投入五衛禁軍和怯薛兵團,圍殲其一路,達到各個擊破地目的。

巴布爾不得不佩服忽必烈在軍事上地卓越才幹,道:“皇上聖明,臣也是這樣認爲。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朝廷可以用空間換得時間,使得南朝的兵力分散,只要朝廷集結大軍圍殲其一路,再各個擊破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忽必烈很有信心地道:“南朝太宗皇帝當年北伐契丹,想收復燕雲之地,卻落得個大敗而歸。

究其原因,就是因爲他五路出兵,各軍之間難以協調,才爲蕭太后所乘,先擊破進展最爲神速的曹彬所部,然後再各個擊部,纔有南朝的慘敗。

這是個很不錯的辦法,李雋的評價是“忽必烈制訂的各個擊破的戰略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不過,他沒有把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問題計算進去,纔有他的慘敗。

“皇上所言很有道理。

”貼木兒表現出他在戰略方面的頭腦,道:“臣以爲要各個擊破南朝大軍有可能。

但是難度會很大。

南朝已經不是以前地南朝,不僅擁有優秀的戰略設計家,還有非常優秀的將領,這些將領的執行能力讓人吃驚,他們敢於分路出兵,必然也會想到這點,會有所準備。

忽必烈點頭。

道:“這是必然。

我們能夠想到,南朝也能想到。

這就是廟算之道。

你說說,要如何應對。

“皇上,有道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南朝這次投入的總兵力將是規模空前,而我朝的兵力略顯不足。

再者,南朝的軍隊經過幾年地戰爭的錘鍊。

多爲精銳之師。

這還不是可怕地,最可怕的是南朝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軍隊的積弊給革除,士氣高昂,將士用命,力戰不休,能夠上下一心。

而我朝,卻因爲不該發生的不幸事件。

力量大爲削弱。

忽必烈打斷他的話,道:“你不要委婉其詞,就是江南兩次敗績,淮西淮東江漢四川雲南貴州關中漢中之地的敗仗一個接一個,使朝廷損失了很多精銳部隊,這點不用迴避。

直說就是了。

現在重新徵召地軍隊很多人還沒有上過戰場,還有待錘鍊,實力是很不如南朝軍隊。

“皇上的心胸如草原一樣寬廣!”貼木兒不得不服忽必烈的心胸,道:“臣以爲,要想殲滅南朝一路,乃至數路大軍,既要派出大量的軍隊用於圍殲,還要派出軍隊鉗制其他幾路軍隊,阻擊其增援。

這就需要很多軍隊,臣計算過了。

朝廷的軍隊不足。

忽必烈踱了幾步。

道:“這不是問題,朕有辦法。

朕會得到百萬精銳之師前來助戰。

李雋環視衆人一眼,道:“經過這麼多天的討論,我們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這些天,我們爭論過,甚至爭吵過,有時還爭得面紅耳赤,說得難聽點,口水亂濺,對此,朕不僅不怪罪,還很高興。

象這樣大規模的戰爭部署,要是沒有分岐,沒有爭論、爭吵,那就不對了。

你們如此投入,只能說明你們公忠體國,是國之忠臣,軍之良將。

的確如李雋所言,象這樣規模地大戰,要是高達他們一開口就是共識,要麼他們做假,要麼就是他們英雄所見皆同。

作假的可能沒有,因爲他們爭論得很厲害。

共識也只能在少數幾個人之間纔會存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會看法相同,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聆聽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終達成共識,這點對於中原大戰來說非常重要。

正是基於這樣地認識,李雋才把高達他們從前線召回臨安,召開這場大戰之前最爲重要的軍事會議。

“皇上聖明!”文天祥很是感嘆地道:“這些天來,皇上是鼓勵臣等說出想法,纔有臣等各抒己見,各位將軍才各獻奇策的盛況。

要是沒有皇上的鼓勵,臣等恐能取得共識。

廖勝功他們馬上附和道:“文大人說得對。

“你們就不要說好聽的了。

”李雋話鋒一轉,道:“現在,朕就來宣佈一下我們已經取得的共識。

這些天取得的最重要共識,就是三路出兵的計劃。

第一路從關中出發,直逼洛陽,牽制西線之敵,這一路就由張珏爲主將,柳河子、黃漢、陳興道爲副將。

你們要同心協力,打好這一仗!”

張珏,柳河子,黃漢,陳興道四人齊道:“遵旨。

“皇上,臣長於偏狹小國,得皇上委以重任,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皇上恩德之萬一。

”陳興道是萬萬沒有想到他這相越南小國的名將居然得到李雋重用,感慨無已。

李雋笑道:“陳將軍言重了。

陳將軍軍之良將,必然能在這一戰中大放異彩。

關中還是由道長坐鎮,籌備錢糧穀物,徵募士卒,給張珏他們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皇上請放心,貧道一定盡心竭力,前線需要什麼,貧道就給什麼。

”清風道長欣然領命,道:“貧道微渺之身,沒想到晚年之際得遇皇上。

敢不效死出力。

李雋也是很高興地道:“關中有道長,朕心甚慰。

四川、雲南、貴州之地仍然由陳宜中負責。

你和道長一樣,爲張珏他們籌措錢糧穀物,徵召訓練士卒,提供有力地支援。

“皇上請放心,臣一定做好。

”陳宜中想到北伐即將開始,自己一把老骨頭雖然不能馳騁在疆場之上。

能爲光復中原出一份力,高興得眼睛都成一條小縫了。

李雋點頭。

道:“爲了加強關中之軍地突擊力量,解晉的騎兵歸張珏調度。

解晉地騎兵那可是一支讓蒙古人聞風喪膽的突擊力量,得到他們加強後的關中軍的實力將大爲提升,張珏高興得嘴都快合不攏了,一迭連聲地道:“謝皇上,謝皇上。

“皇上放心好了,臣一定不讓韃子好過。

”解晉很是興奮地道。

李雋打擊他道:“你別高興得太早了。

這次朕可是要拆你的臺,歐軍行將軍就不和你在一起了。

“爲什麼?”解晉脫口問道。

他們兩人是很好地搭擋,歐軍行不跟他在一起,解晉還有不着急的。

李雋笑道:“歐將軍是另有委任。

朝廷這段時間組建了十幾萬騎兵,總得要個人來統領吧?歐將軍最合適。

你不會捨不得吧?”

“臣不敢,臣不敢。

”解晉在歐軍行肩上拍了拍,道:“歐將軍,恭喜你。

照李雋地意思。

歐軍行就是一員獨擋一面的重將了,將在中原大戰時與蒙古人大幹一場,這正是歐軍行做夢都想的好事,很是興奮地道:“謝皇上。

李雋接着道:“這第二路就由淮西山東的部隊組成,廖勝功爲主將,趙良淳爲副將。

廖勝功和趙良淳領旨道:“遵旨。

“爲了加強你們的突擊能力。

朕決定把趙僉的玄甲騎兵調歸廖將軍指揮。

”李雋鼓勵道:“你們一定要齊心協力,打好這一仗。

玄甲騎兵自從臨安保衛戰開始,就大放異彩,特別是這次進攻大都一戰,差點抓住了忽必烈,聲威更是卓著,得到玄甲騎兵的加強,這仗就好打多了,廖勝功興奮得一下躥起來,道:“皇上放心。

臣就在汴京與皇上會合。

“好。

壯志可嘉!”李雋讚道:“淮東和江漢之地地軍隊爲第三路,張世傑爲主將。

高達爲副將。

張世傑和高達站起來,道:“遵旨。

“你們要記住一點,你們這一路是三路大軍中任務最重的一路,你們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雋叮囑道。

張世傑和高達同聲道:“皇上放心,臣明白。

李雋站起來道:“朕和杜將軍率領火槍兵,特種炮兵,特種步兵,還有歐將軍的騎兵從中路隨後跟進,是總戰略預備隊。

頓了頓,道:“三路大軍,要從三個方向,同時插向汴京!”

“光復汴京!”李庭芝他們一下站起來,興奮地吶喊起來。

汴京自從靖康之恥後就淪於異族之手,已經一百多年了,多少仁人志士喊出過這一口號,但是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朝廷根本就沒有收復過汴京的行動。

岳飛當年收復汴京易如探襄取物,卻給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師回朝,曾使多少英雄扼腕,而今天,李雋卻部署了百萬大軍收復汴京,李庭芝他們漏*點四射,彷彿年輕了三十歲。

光復汴京不僅宋人在喊,就是千百年後的後人也沒少喊過,萬未想到這一歷史重任居然落在自己肩上,居然要自己來完成,李雋也是熱血如沸,蹭的一下站起來,道:“誓死光復中原!收復汴京!”

“誓死光復中原!收復汴京!”李庭芝他們跟着喊道。

過了好一陣,情緒稍爲平靜一下,李雋招呼羣臣坐下,道:“三路大軍一定要齊頭並進,遙相呼應,很好地協調,這將是成功的關鍵。

“遵旨!”廖勝功他們自然是沒二話。

李雋很是憐憫地看着李庭芝,道:“這麼大地戰爭,消耗很大,這些後勤之事,只好着落在祥甫肩上了。

祥甫的華髮又要多起來了。

李庭芝能文能武,既有治國的政治才幹,又有統兵打仗的豐富經驗,由他來處理後勤再合適不過了。

只是,他的任務太重,那曾經一度消退的華髮又要重上雙鬢了。

李庭芝挺挺胸脯,道;“皇上,你放心好了,臣地華髮不會再出現了。

只要前線打得好,臣的心態就好,心態一好,華髮就沒了。

他這話半認真半開玩笑,引來一片大笑聲。

“朕把這一良方推薦給常瑜,那些華髮滿頭的老人們都會返老還童了。

”李雋也是心情大好,開起了玩笑。

引來一片笑聲。

李雋笑完道:“這仗能不能打贏,關鍵是在各軍之間的協調,能不能互相之間進行有力的支援。

朕想,忽必烈的兵力不如我們雄厚,他的軍隊不如我們的軍隊精銳,裝備不如我軍精良,要想全面和朝廷開戰,那不現實。

忽必烈一定會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我之一路的策略進行反擊。

現在,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章 威振異域上架公告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章 賢德皇后第6章 斷然收網第38章 醫學奇才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31章 新技術(下)第9章 軍事變革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2章 軍事學院第7章 伏兵四起第50章 攻佔松江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5章 圍困郭侃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4章 危機重重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46章 郭侃之謀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87章 第二戰場第4章 賢德皇后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2章 世外高人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0章 臨安新貌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11章 全面改革第43章 建設寧波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3章 渡河之戰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38章 忽必烈震怒第20章 生財之道第32章 鄂州惡戰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嚴懲漢奸第61章 炮擊安慶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65章 會師汴京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46章 異軍突起第37章 大都血戰第59章 戲法奪城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7章 一網打盡第82章 北伐燕雲第72章 逼降漢軍第84章 首戰日本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7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59章 戲法奪城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80章 直奔日本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1章 議和(上)第29章 掃蕩淮西
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5章 喜慶春節(下)第2章 威振異域上架公告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章 賢德皇后第6章 斷然收網第38章 醫學奇才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7章 貴妃柔情(中)第31章 新技術(下)第9章 軍事變革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2章 軍事學院第7章 伏兵四起第50章 攻佔松江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5章 圍困郭侃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4章 危機重重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46章 郭侃之謀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87章 第二戰場第4章 賢德皇后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2章 世外高人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0章 臨安新貌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11章 全面改革第43章 建設寧波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83章 渡河之戰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38章 忽必烈震怒第20章 生財之道第32章 鄂州惡戰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0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章 暴虐獸行第35章 嚴懲漢奸第61章 炮擊安慶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65章 會師汴京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46章 異軍突起第37章 大都血戰第59章 戲法奪城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7章 一網打盡第82章 北伐燕雲第72章 逼降漢軍第84章 首戰日本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7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62章 世外高人第59章 戲法奪城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80章 直奔日本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1章 議和(上)第29章 掃蕩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