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貴妃柔情(中)

兩人出了上書房,信步皇宮,來到一個涼亭。涼亭的位置極好,風景也不錯,李雋來了興致,道:“你去給廚房說一聲,弄幾個小菜,暖一壺酒來,我們小酌一番。”

趙僉吩咐下去,不多一會兒,太監帶着食物過來,擺在石桌上。李雋提起酒壺斟了兩杯酒,一杯給趙僉,道:“來,我們一起喝一杯。”

皇上賜酒,那是莫大的榮耀,更何況賜酒的還是李雋這樣讓他欽佩的人,趙僉興奮得很,道:“謝皇上。”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把酒杯放在桌子上,在李雋的招呼下坐了下來。

李雋抿了一口,只覺宋代的清酒和現代的老酒比起來,酒味淡得太多,喝慣了老酒的人去喝宋代清酒的話,那肯定是一句很有名的話“嘴裡淡出個鳥來”。

李雋又斟上,兩人舉杯而飲。一杯接一杯,喝了不知幾杯,有了幾分酒意。

李雋望着星光閃爍的夜空,思鄉之情大起,忍不住念道:“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范仲淹的《蘇幕遮》,寫的是鄉愁,思鄉人登高樓望景,望眼欲穿卻不見故鄉。只好借酒消愁,卻因爲思念太深酒入愁腸不僅沒有起到消愁的目的,反倒愁上加愁,潸然淚下。

李雋想起自己遭遇之奇特,世所罕有,忍不住一陣感嘆。想起了在另一時空的家人、朋友,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什麼?生了空難,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不用說,肯定以爲都給上帝召見了,會舉行一個追悼會,然後了事。他的家人失去了他,肯定是悲苦不已,卻想不到他不僅還活着(雖然已經改頭換面),而且還成了皇帝。

至於當這個皇帝,李雋是一百個不情願,他自己就沒有權勢上的野心,自是不會去角逐權力了。要不然,他大可不必在軍旅生涯最關鍵的師長位置上退下來,要是他不退役的話,以他的才幹,元帥不一定當得上,上將不一定是十拿九穩,十拿八穩是不會有問題的。

要當皇帝,當個條件好點的也還能讓人心裡好受些,偏偏是宋朝的亡國皇帝,還有一個忽必烈這樣雄材大略的對手,蒙古大軍在在忽必烈的策劃下以風捲殘雲之勢席捲而來,南宋的滅亡已成定局,他來當這個皇帝不是替趙祺當替死鬼嗎?

要是當其他時間的皇帝,即使如高宗南遷之時也比現在好,至少那時有岳飛、韓世忠等名將,還有半壁江山可以依靠。現在蒙古大軍南下,又把半壁江山丟了半壁,面對一個比西夏,金,遼加起來還要強大得多,準確地說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大帝國,以這區區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和蒙古大軍對抗,勝算能有幾成?李雋一點底都沒有。

內有權臣,外有強敵窺境,如此險惡的形勢任誰處身其中,也會覺得難以應付,就是起說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漢武大帝於地下,他也不見得有那麼足的底氣說出那句流傳千古的豪言。

神遊另一時空的李雋給一個柔媚的女聲喚醒:“臣妾參見皇上。”一個宮裝麗人,雙十年華,薄衣輕衫罩在嬌軀上顯得風情萬種,曲線玲瓏,極具美感,正對李雋盈盈一福,千姿百態,態態不同。

皇宮中的美人何止千百,個個嬌,人人媚,環肥燕瘦各擅勝長,李雋真有置身衆香國的感覺。這麗人比那些年輕的宮女漂亮得多,就是和氣質高貴的全皇后比起來,清麗脫俗,也要略勝一籌。

李雋沒見過她,他沉浸在鄉愁中,也沒想到其他的,隨口問道:“你是……”麗人嬌顏一變,馬上恢復鎮定,福一福道:“臣妾楊淑妃參見皇上。”

“楊淑妃,初選入宮爲美人。鹹淳三年,進封淑妃。”李雋想到《宋史》有關她的記載,馬上知道她就是那個投海而死的娃娃皇帝趙昰之母,以手虛扶道:“愛妃請起。”宋度宗的妃子實在是太多了,無論到哪裡都有美麗的貴妃施禮問好,李雋平易近人,沒有一點皇帝架子,總是以手相扶,多次訓練下來,居然把扶美人的動作練得很純熟。

按理,楊淑妃會自動起立,哪裡想得到,楊淑妃剛直起腰,腳下一個趔趄一下撲在李雋懷裡。溫熱的**入懷,李雋一驚,正待把楊淑妃推開,楊淑妃的雙手猶如水蛇般已經纏在李雋的脖子上,一個香吻印在李雋厚實的嘴脣上,吹氣如蘭,在李雋耳邊輕輕地道:“呆子,你不是喜歡這樣麼?怎麼?人家的表現不夠好?你是不是又有新歡,忘了人家?”

李雋忙把她推開,道:“有人,這裡有侍衛。”

楊淑妃春筍般的玉指在李雋額頭上一點,嬌嗔道:“呆子,少來這一套,人家可不吃這一套。你也是的,人家早就把他們打走了,也沒覺,要不是人家驚動你,你肯定還在想你的新歡吧?”

李雋方纔覺趙僉和一衆侍衛、宮女不知道什麼時候憑空消失了,亭子裡只有他和楊淑妃兩人。思鄉居然變成了思念新歡,這是哪跟哪的事,李雋真不知道要如何說才能說得明白,吱吱唔唔道:“沒沒沒,沒有的事。”

“還沒有,你的性子人家最瞭解了。你這饞嘴的貓,向來是不嫌魚多。”楊淑妃又靠在李雋的懷裡,摟着李雋的脖子問道:“這麼久沒來看人家,想不想人家?

此度宗非彼度宗,早就身是人非了,這叫李雋如何說起,結巴道:“想想,不不……”

“你這小結巴。你就愛搞怪逗人家開心,又來了。”楊淑妃開心之極地道:“你越是逗,人家越喜歡嘛。”

“宋度宗風1iu好色,在歡場上肯定沒有帝王風度,要不然楊淑妃也不如此相謔。”李雋如此評價宋度宗,卻不知道如何應對楊淑妃的糾纏。史書雖多,也不會記載宋度宗和愛妃**這些細節,要不是李雋親身領教,真想不到宋度宗是如此一個很受女人歡迎的皇帝,妃子可以直接叫他呆子,這是什麼樣的皇帝?

“喂,呆子,你什麼呆呢?”楊淑妃輕拍着李雋的臉,道:“肯定是有新歡了,要不然到了人家這裡也不來看人家,跑到這亭子裡來呆,人家的命好苦。嗚嗚!”越說越傷心,兩顆晶瑩的珠淚已經掛在眉梢上了,猶如梨花帶雨,人見人憐。

原來是跑到楊淑妃的地盤了,這是李雋萬萬沒想到的。楊淑妃的記載很少,只短短的幾句話,李雋這個著名的歷史學教授也是不知道她的具體住處,誤打誤撞地撞到美人窩裡來了。李雋現在最不想的事情就是面對宋度宗那些千嬌百媚的妃子,也不知道宋度宗這個亡國之君有什麼魅力,妃子個個對他柔情似水,充滿着企盼,一想到又要面對一個貴妃的柔情李雋的頭又大了。

好色而慕少艾,人之常情,要是換個人說不定早就樂翻了天,李雋並不好色,卻是苦不堪言。聞言之下,李雋暗歎“學到用時方恨少”,他在歷史學上的造詣有口皆碑,卻不足以應付貴妃們,鬧出了這些苦事。

“呃,沒有的事,哪有的事。我這不是政事繁忙,沒有空嘛。”李雋遲疑了一下,終於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朕和賈似道鉚上了,氣得不行,出來消消氣。”

“真的?太好了!”楊淑妃彷彿撿到寶似的尖叫起來,摟着李雋的脖子,歪着頭道:“呆子,你有氣找人家撒嘛,人家也可以給你出氣,還可以給你消火,喂,呆子,你有沒有火?”一張粉臉羞得通紅,埋在李依懷裡,道:“這麼久沒有臨幸人家,人家也有火嘛,呆子,給人家消消火好不?”

李雋現在最不想聽到的就是“臨幸”二字,宋度宗那些美麗的妃子見了他的面一個勁地邀寵,還不就是爲了這二字?李雋的頭立時又大了,正想找藉口逃走,楊淑妃在耳邊輕輕地道:“呆子,今天是昰兒的生日,人家可是把昰兒接回來了,你這個當爹的不會不來給自己的兒子過生日吧?”(按:皇子出生之後不會讓生母照顧,另有專人照顧。)

在歷史上,趙昰的結局非常之慘,在逃避元朝追兵途中病死,李雋對這個悲劇兒童很是同情,馬上改主意了,道:“不會,不會,我哪會連自己兒子的生日都不給過的道理。叫御膳房做點壽麪,送到你那裡。”

楊淑妃的臉上立時綻出了花兒,道:“呆子,人家就知道你對人家好。呆子,到人家房裡去嘛。”又拖又拽的,嬌媚可愛,臉上還有淡淡的紅暈。

李雋真恨自己爲什麼要答應她呢?真想改主意跑掉,可給楊淑妃看得死死的,連一點機會也沒有,只有乖乖跟着走的份。

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8章 新戰略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13章 增兵四川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結束感言第47章 火燒碭山第5章 巧妙應對第61章 直搗汴京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8章 合圍汴京第59章 狡猾似狐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4章 全民教育第20章 生財之道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84章 首戰日本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2章 閃電戰第48章 各出奇謀第20章 生財之道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6章 毒氣戰第17章 初戰告捷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56章 困獸之鬥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21章 議和(上)第66章 毒氣戰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6章 十萬火急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6章 毒氣戰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49章 揮師洛陽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8章 新戰略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38章 醫學奇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17章 初戰告捷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59章 狡猾似狐第80章 直奔日本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2章 重拾民心第85章 威震東洋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3章 會師昆明第13章 佛門弟子(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25章 廢除科舉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
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75章 渡江北伐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8章 新戰略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82章 北伐燕雲第45章 揭竿而起第13章 增兵四川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結束感言第47章 火燒碭山第5章 巧妙應對第61章 直搗汴京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8章 合圍汴京第59章 狡猾似狐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4章 全民教育第20章 生財之道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84章 首戰日本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2章 閃電戰第48章 各出奇謀第20章 生財之道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66章 毒氣戰第17章 初戰告捷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56章 困獸之鬥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21章 議和(上)第66章 毒氣戰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87章 第二戰場第36章 十萬火急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6章 毒氣戰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49章 揮師洛陽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8章 新戰略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65章 羣星閃耀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38章 醫學奇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17章 初戰告捷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59章 狡猾似狐第80章 直奔日本第71章 關中一道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63章 再接再勵第72章 重拾民心第85章 威震東洋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13章 會師昆明第13章 佛門弟子(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25章 廢除科舉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69章 大破郭侃(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