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寧波海戰

夜幕低垂,已是拂曉時分,霧氣沉沉。

四千多艘元軍戰船在董文炳的率領下排成戰鬥隊形向寧波港開進,黑壓壓的一大片,把海面都遮住了。自從寧波港投入使用後,寧波港就成了南宋的海上生命線,大量的物資從廣州福州等嶺南之地源源不斷地運來,解了李雋的燃眉之急。同時,江南等地的特產從這裡起運,運到廣州福州,再轉運出海,進行海外貿易。

寧波港這個才建不久,初具規模的港口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摧毀寧波港就成了伯顏的頭等大事。可以設想,要是沒有了寧波港,臨安雖然不會象二戰時的英國那樣有被窒息的危險,實力也會大受損失。別的不說,就是臨安幾十軍隊的裝備就很成問題。

李雋非常清楚,僅憑臨安一個地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春天戰爭重新爆發之前造出可以裝備幾十萬大軍的裝備,要想把軍隊迅速武裝起來,必須要得到福州和廣州的支援,早就給這兩地派去了蒸汽機,機牀這些先進的設備和熟練工人。要是寧波港給毀掉了,那麼這些裝備就運不進來。當然,李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走陸路,但是陸路的花費大不說,運量太小,沒有走海路來得便捷。

除了武器以外,還有大量的軍用物資,比如衣服,糧食,火yao,鑄鐵炸彈以及火炮。火炮很笨重,要是走陸路,問題就大了,走海路纔是上上之選。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接獲情報之後,伯顏下令要董文炳率領戰船把寧波港徹底摧毀,切斷李雋的海上生命線。李雋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會不知道寧波港的重要性,自然會花大力氣部署防衛力量。爲了一舉奏功,伯顏果斷地出動了四千多艘戰船的龐大艦隊,還把攻擊時間選在拂曉前後。因爲這時候正是人最睏乏的時候,很容易麻痹大意。

董文炳站在船頭上,看着夜色中的寧波港,對身邊的董文用道:“經過焦山一戰,宋朝上萬艘戰船已經損失殆盡,這是他們的大部分水軍。就算趙祺湊集船隻也不過千多艘,加上他們有島上火力支援,也就兩千二來艘的戰力,而我們有四千多艘,這是二比一,我們zhan有絕對優勢,這一仗贏定了。”

南宋朝庭無能這一點是共識,沒有人會有異議。但是,並不代表着南宋朝庭不作爲,對於江防重要性的認識是一致的,都知道守住長江防線才能偏安,因而幾代皇帝都曾投入巨資打造戰船,建立強大的水軍,加強長江防線。

都知道蒙古人在馬背上稱雄,是旱鴨子,下了水就不行了,對於長江防線他們是隻有望而興嘆的份了。正是基於這些考慮,蒙哥才決定採取大迂迴戰略,攻佔陝西,從四川北部西進,滅了當時的大理,也就是現在的雲南省,準備從貴州東進,進入江西,從背後進攻南宋。爲了實行這一戰略,蒙哥御駕親征,最終戰死在釣魚山。

直到忽必烈採納郭侃的建議,決定施行中央突破之策,才投入巨資打造戰船,組建強大的水軍。按照我瞭解的情況,當時的南宋水軍的戰鬥力極強,不是元朝水軍能夠比擬的,攻破襄陽之後,元軍大舉推進,首先就要保證水路的安全才能保證補給,纔有焦山水戰。焦山一戰元軍之所以能勝,一是有回回炮在岸上進行支援,二是阿術戰術使用得當,還有董文炳力戰之功,最後還有張世傑排兵佈陣出現了失誤。

威脅水路安全是當時南宋朝庭的一個戰略目標,焦山水戰一共調集了一萬多艘戰船,可以說把南宋所有的水軍全押上了。小x說s屋5$5整?5理戰敗之後的後果就非常嚴重了,南宋幾乎沒有水軍,根本不可能在水路威脅到元軍。

董文炳字彥明,真定人,其父董俊在成吉思汗時就在蒙古爲官,建立了大功。董文炳就是他的長子。董文炳自小聰明過人,小小年紀就有成人的智慧,很得裡中人的信服。後來以數十騎投奔忽必烈,很得忽必烈的賞識,寵信有加。

此人也是漢人,雖然沒有象呂文煥那樣在宋朝爲官,再投奔蒙古,卻和呂文煥一樣,充當了滅宋的急先鋒。特別是在焦山一戰,張世傑率領上萬艘戰船殊死力戰,就是這個人率領元朝水軍實行中央突破,硬生生把張世傑的攻勢給遏止住了,再加上布伯在陸地上架起回回炮猛轟,纔有張世傑在焦山的慘敗,損失了幾乎所有的水軍,造成南宋水軍到現在都不是元朝水軍的對手。

董文炳能征善戰,很得忽必烈的信任。伯顏率軍向臨安推進,兵分三路,右路由阿剌罕統領,從溧水,經過獨鬆關一帶過來,而中路是伯顏親自統領。左路就是董文炳率領,走水路由長江入海,在杭州灣登陸,到達海鹽,與伯顏會合。

一想到太陽出來時,寧波港將在他的迅猛攻勢面前灰飛煙滅,不由得信心滿滿,大有躊躇滿志之態,頗有曹瞞當年在赤壁之戰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自滿之態,就差幾杯酒,一些奴才而已。

董文用是董文炳的弟弟,爲他的信心感染,道:“大哥說得是。大哥仍然採用當日焦山一戰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實行中央突破,兩翼跟進,對付島礁上的火力,掩護我們推進,實是上上之策。拂曉發起攻擊,太陽出來時,寧波港也給毀得七七八八了,到了中午可以收兵了,晚上就可以開慶功宴了。”

董文炳智慧過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很少有敗仗,對於自己用兩倍兵力打敗宋軍這一一點毫不懷疑,笑道:“你說得也太樂觀了點,不過也差不到哪裡去。”

“沒有了寧波港,嶺南的物資就運不進來,趙祺的能耐再大,也是無可如何。”董文用志得意滿地笑道:“等我們的援軍一到,重整旗鼓,一鼓作氣拿下臨安不會有任何問題。”

“那該是丞相和忠和考慮的事情,我們就做好眼前的事吧。”董文炳笑言,道:“傳令,開始進攻。”

號令一傳下去,幾千艘戰船突然加速,象離弦的箭矢一樣衝了過去。

按照董文炳的設想,港口裡肯定是船隻雲集,一點防備也沒有,他們只要放開手腳大幹就行,可以說打這種沒有防備之敵比喝馬奶酒還要輕鬆。然而,事實與他的預想大相徑庭,他一衝入港口方纔發現幾個簡易碼頭上空無一物,不要說船隻,連鬼影都沒有一個。

董文炳也是久經戰陣的良將,立時意識到不妙,急忙下令,道:“兩翼掩護,全速前進,向前衝。不要理睬島礁上的火力。”

董文用就有點糊塗了,不解地問道:“大哥,我們應該後撤,怎麼會向前呢?”

“這很簡單,敵人既然有防備,自然是在後方部署大量兵力,想切斷我們的退路。我們只要向前衝,就可以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打亂敵人的部署,亂中求勝。”董文炳非常不耐煩地解說。

董文炳確實不愧名將之才,急切間就想到這一層,着實不容易。×?s!尐5說5箼5首發只不過,他說的是一般情況,要是不一般的情況,他的辦法就沒用了。

元軍船隻排成戰鬥隊形,如離弦的箭矢一般向前衝。沒衝多久再也衝不動了,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前面的船隻突然停住,後面的船隻不明所以,收勢不住一頭撞了上去,撞得人仰馬翻的。一艘接一艘地撞上去,幾千艘戰船接連相撞,上演了一幕驚天動地的“追尾交通事故”。

董文炳一個收勢不住,一頭撞到桅杆上,額頭上起了一個大青包,忍住疼喝道:“怎麼回事?”對於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問答。

董文用氣死風燈打出問詢,得到前面船隻的答覆,報告說:“大哥,我們中計了。”

“這不是廢話了,誰不知道中計了,還要你說過個屁。”董文炳在心裡大罵他的弟弟,要不是看在同胞兄弟的情份上,肯定是擡手兩個耳光。

董文用沒有發現董文炳的臉色難看,道:“敵人太狡猾,在海里扔下了稻草,黑暗之中看不見,戰船全給弄停了。”

拂曉前人最困沒錯,但是也最黑暗,可以說伸手不見五指,一個勁往前猛衝的元軍戰船哪裡想得到宋軍會在海里扔下不計其數的稻草,當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

“傳令,重整戰鬥隊形,準備戰鬥。”董文炳臉色鐵青地下達命令。可惜的是,整個艦隊相互衝撞,早就七零八落了,哪裡還能重整戰鬥隊形,就是想戰鬥恐怕也沒得打頭了。

“精彩,精彩,真的是太精彩了。這樣規模宏大的追尾相撞事故,就是削尖了腦袋追求視角衝擊效果的好萊塢那些導演也想不出來。我敢打賭,要是他們知道了肯定會請我去當動作創意導演。”李雋站在海岸邊,聽着元軍艦隊發出的人喊馬嘶聲,很是無聊地想。

趙良淳站在李雋身邊,大拇指一豎,讚歎無已,道:“皇上,臣佩服。”雖只數字,卻勝過千言萬語的溢美之詞。

李雋笑笑道:“你不要給我臉上貼金了,這法子武穆早就用過了。”

岳飛又叫嶽武穆,這點朋友們都知道。岳飛當年奉旨進剿楊幺起義,就曾用過這法子。楊幺的水軍很厲害,多次打敗宋軍,自以爲不可一世,岳飛把草扔得滿湖都是,楊幺的水軍再也派不上用場,岳飛輕鬆撲滅了這次農民起義。

“武穆有言:陣而後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趙良淳讚歎無已地道:“皇上料敵於機先,預爲佈置,正應了武穆這句話。”

李雋揮揮手笑道:“聽你這麼一說,我都有點飄飄然了。這一點也不難,董文炳名將之才,臨危不亂,善於機變,一發現港口裡空無一人,必然會有不同於常人的反應。我就推測他會以爲我們在背後設有伏兵,會斷他退路,他就會向前衝,而不會向用退,扔些稻草給他正合適。”

趙良淳仍是一臉的驚歎,道:“皇上自謙,如此美德實令臣欽佩無已。不過,臣還是要說,皇上用兵真有鬼神莫測之機,難測難料。想當日焦山一戰,張世傑動用了一萬多艘戰船,仍然大敗而歸。而皇上僅僅用最不起眼的稻草就把董文炳這奸賊困在這裡,實在是了不起的傑作。”

李雋搖手道:“這話不對。×?s!尐5說5箼5首發張世傑當日焦山一戰很有勝算,他之所以失敗,一是他排兵佈陣出現了失誤,二是遭到布伯回回炮的猛轟,三就是這個董文炳死戰遏止住了張世傑的攻勢,才失敗。”

“董文炳這奸賊,他還以爲寧波是鎮江,他這是自投羅網。”趙良淳很是氣憤地道:“皇上,臣這就去捉拿這奸賊。”

李雋點頭道:“去吧。先命令炮船圍住外圍,以防漏網之敵逃躥。另外,島礁上的火力全部投入,不要給我節約,大宋朝有的是物資,打不窮的,把兩翼掩護之敵打進海里去喂王八。”指了指黑暗中混亂的元軍艦隊,道:“就把禮物送給董文炳吧。但願他的命大,不要給烤成肉乾。”

平平靜靜的數語,就把整個戰役給部署好了,趙良淳想到四個字“成竹在胸”,興奮地道:“皇上請放心,臣明白。”轉身而去。

董文炳站在船頭,焦慮地吼叫,要元軍重整戰鬥隊形,他這不過是癡人說夢,船隻擠在一起,動都動不了,還怎麼重整戰鬥隊形。董文炳也是良將之才,看看實在不行,傳令準備近戰。按照他的想法,宋軍下一步自然是跳上元軍戰船近戰了。然而,董文炳這個很得忽必烈賞識的良將今天卻失算了,宋軍根本就沒有近戰的打算。

只片刻功夫,海面上就升起了無數的氣死風燈,無數只船隻出現在海面上,向元軍壓來,影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

董文炳粗略計算了一下,宋軍的船隻遠在元軍之上,也就是說他的兵力並不佔優,要是近戰的話,他肯定不利,繞是他膽子再大,也是由不得不變色,他做夢也弄不明白李雋在哪裡弄出這麼多的船隻。

直到船隻到了近前,他提着的心方纔放了下來,原來這些船都是漁船,不是戰船,他自然是不怕了,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了回去。

“他們這是瘋了,就憑抓魚的漁夫也想和我們精銳的水軍作戰,他以爲我們是魚?這是異想天開。”董文用很是鬧不明白李雋的用意,不免幾分自得地譏嘲起來。

對這話,董文炳也是贊同,就是覺得不太放心,放眼四下裡搜索,看明白了情勢,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失聲叫道:“他們不是來跟我們近戰,他們是來抓俘虜。”

董文用一臉的迷茫,道:“大哥,你別長他們的志氣,滅我們的威風。我們的水軍都是千挑萬選的精銳,幾個漁夫想抓我們,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嗎?”

“你真是豬腦子,也不動腦筋想想。”董文炳要不是看在同胞兄弟的情份上,肯定是兩個耳光打過去了,恨恨地罵起來,道:“你看清楚了,前面那些船上裝的是引火之物,他們是想靠近放火燒船。”

彷彿是在爲他的話作注角,他話音一落,百多艘最前面的船衝進元軍陣中,立時起火,瞬間就有一百多個火頭,給燒着的元軍船隻不在少數。元軍船隻擠在一起,連調個頭都不行,放火來燒自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

李雋思維嚴密,滴水不漏,給董文炳準備的禮物遠遠不止這點,火船放火的同時,戰船上的回回炮開始發威了,巨石、鑄鐵炸彈給扔過去,打壞炸壞不少船隻,給原本就混亂不堪的元軍再添一亂,亂得一塌糊塗。

也許是天佑好人,火勢剛剛成形時,居然颳起了大風,一股強猛的海風吹過,火勢瞬間擴大了十倍,烈焰騰空,火舌吞吐翻卷,無情地吞噬着元軍的戰船。

當日焦山一戰,元軍就曾放火燒張世傑的戰船,沒想到這一幕又復現於今日,只是主客易勢,攻守易形。元軍給火燒得無處可藏,只好跳入冰冷的海水裡。這一來就便宜了漁夫,漁夫們在宋軍的保護下興奮地抓俘虜,海水冰冷刺骨,不一會兒功夫元軍的四肢就僵硬了,抓慣了魚的漁夫們抓他們比抓滑不溜手的魚兒還要輕鬆,一點也不費力。

蒙古人在江南的惡行太多,宋朝老百姓恨之入骨,沒少趁這機會收拾元軍,用漁叉捅的有之,又打又踢的有之,還有抓起來再裝進漁網裡重新放進海水裡浸泡的有之,更乾脆的做法就是抓起來給綁一塊石頭在身上再扔進海水裡沉到海底去喂王八。出於民憤,給弄死的元軍不知道有多少。

董文用說的到了天明的時候,寧波就給毀得七七八八了,他這話說得有點顛倒,到了天明的時候,給毀得七七八八的不是寧波港,而是元軍艦隊。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給美麗的早上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望着美麗的朝霞,聽着將士們勝利的歡呼聲,李雋一陣心潮澎湃,忍不住輕輕哼唱起自己無數次唱過的一聲軍歌:“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着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的搖,遠航的水兵多麼辛勞,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我們的水兵好好睡覺……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遠航的水兵多麼辛勞,待到朝霞映紅了海面,看我們的戰艦又要起錨。”這首《軍港之夜》李雋唱過無數回,唱來字正腔圓,很是地道,富有感染力。

歌聲一落,就聽有人大聲叫好:“好好好,好詞。”李雋一瞧,不知道趙良淳什麼時間來到他身旁,他唱得太投入了,沒有發現趙良淳來到。

趙良淳並沒有馬上向李雋行禮,而是打着拍子唱道:“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他才唱得兩句,身邊數百個宋軍也跟着他唱起來:“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

這歌輕快,親切,很有感染力,更難得是契合眼前之景,參戰的水軍們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先是哼唱,到後來是放開喉嚨盡情地歌唱,一時間,整個寧波港都是《軍港之夜》嘹亮的歌聲。

這首《軍港之夜》給《大宋度宗皇帝詩詞選編》收錄,點評是“此詞輕快、簡潔、親切,極富感染力,自寧波首唱之後很快就傳遍天下,水軍猶爲喜愛。”

李雋只不過一時有感而唱,沒想到這首《軍港之夜》居然成了大宋皇家海軍的軍歌,很爲將士們喜愛。當強大的大宋皇家海軍滿載大宋皇家遠征軍出現在遠方時,這首《軍港之夜》就會唱響在世界的盡頭!

好不容易歌聲平歇,沸騰的寧波港重新歸於平靜,李雋問道:“趙將軍,說一下情況。”

“遵旨。”趙良淳領旨,道:“皇上,這一戰我們一共摧毀了三千五六百艘敵船,逃走的也就三五百艘,只可惜沒有抓住董文炳這奸賊。”很是惋惜。

李雋安慰他道:“你不用可惜,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以後我們有的是機會。寧波抓不住他,我們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抓住他,其他地方不行,大都總行了吧。”這話的意思是說,就算他再狡猾,再能逃跑,等宋軍攻入大都,滅了元朝,看他還往哪裡逃。

“對對對,皇上說得太對了。這賊子肯定有授首的一天。”趙良淳興奮得幾乎是唱出來的,道“皇上,這一戰,我們只損失了一百多艘船隻,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實在是讓臣高興。這都是皇上聖明!”

李雋揮手謙遜道:“別給我們臉上貼金了,要謝就得謝柳河子,要不是他的水上游擊隊給我們送來了準確的情報,哪有這樣的勝仗。”

“皇上,這話臣就不同意了。”趙良淳有點執拗,道:“要不是皇上運籌帷幄,就算他們送來情報,我們也要付出大得多的代價。”

這倒是實情,李雋笑着道:“你就撿好聽的說。”

趙良淳的興奮還沒有過,道:“皇上,我們的炮船在這一戰可是大顯身手。兩翼的韃子有七八成是給我們炮船打沉的,炮船射程遠,靈活,韃子就是活靶子,一射一個準,一炮一艘,不發第二炮。”

李雋輕拍着他的肩膀道:“你也太吹了吧。我們火炮的精準性太差,哪有不打第二炮的道理。當將軍可不能慌軍情哦,那可是大罪。”說到後來,李雋都忍不住笑了。

趙良淳笑嘻嘻地道:“皇上,臣是高興才這麼說的。臣領罪,臣領罪。”

把火炮用到戰船上,加強寧波的防衛能力,這就是李雋當初在元軍碼頭上想到的主意。把現有的戰船改裝成炮船,就需要很多火炮,倒黴的當然又是黃永善了。考慮到火炮生產來不及,李雋下旨每艘戰船上裝一到兩門。就是這樣,蒙古水軍也是抵擋不住,給轟掉了不少。

這次海戰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宋軍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幾乎全殲了來犯之敵,是宋朝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盛事。這次海戰之所以久負盛名,不在於他取得的勝利,而是在於這次海戰的偉大意義。

一個是火炮戰船投入使用,其性能得到實戰的檢驗,爲李雋以火炮戰船爲主體,打造強大的海軍艦隊提供了很好的佐證。火炮戰船的大量投入實戰,把傳統戰船封在了歷史中。

誰也不能否認,黃永善是個天才的科學家,他在改造戰船的時候又發奇想,要用蒸汽機取代毛驢,給戰船提供新的動力。當他把這一想法對李雋一說,李雋當場拍板,要他放手去幹。用蒸汽機作動力,早就爲歷史證明了,李雋考慮到當時的條件不太可能做得到,也就沒有提,沒想到黃永善居然想到了,自然是一拍即合。

說是蒸汽船,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名字而已,用嚴格的標來看,只不過是具有蒸汽美名的“畸形兒”,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用蒸汽機取代了毛驢,有一個功率更大,更先進的動力系統而已,其餘的都原封未動。

由於時間太短,黃永善只來得及改造了十艘,正是這十艘戰船在這次海戰中創造了一個驚人的奇蹟。當元軍潰退後,享有“海戰之父”美譽的著名海軍將領鄭靜和帶領這十艘戰船窮追不捨,象趕鴨子一樣把幾百艘元軍船隻趕過了長江口,直到炮彈打完了纔不得不撤退。

二是著名的海軍將領鄭靜和嶄露頭角,他利用蒸汽船機動、靈活、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大膽突入元軍陣中,進行火力齊射,給元軍艦隻以重創,取得了殲敵近兩百艘的輝煌戰果。

他這套背棄了傳統戰術,以大膽穿插爲主的“鄭氏戰法”初現端倪。

第2章 幕後主使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25章 廢除科舉第62章 世外高人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5章 巧妙應對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34章 戰略轉折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5章 皇城激戰第7章 一網打盡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3章 悲慘人生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55章 圍困郭侃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68章 合圍汴京第61章 直搗汴京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30章 賊船第66 古剎梵聲第30章 賊船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36章 援助非洲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78章 出兵東瀛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55章 圍困郭侃第29章 突破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58章 突出部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71章 關中一道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43章 埃及蘇丹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39章 婦女權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62章 焦山水戰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28章 連環計第64章 渭水軼事第42章 閃電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66 古剎梵聲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55章 僱傭軍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76章 血債血償第36章 援助非洲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23章 威行列國第83章 渡河之戰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7章 大都血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13章 會師昆明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中)
第2章 幕後主使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25章 廢除科舉第62章 世外高人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9章 奪氣之戰(中)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14章 新式裝備(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5章 巧妙應對第59章 長江水道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34章 戰略轉折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5章 皇城激戰第7章 一網打盡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52章 伏兵四起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3章 悲慘人生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55章 圍困郭侃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4章 揚州解圍(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68章 合圍汴京第61章 直搗汴京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54章 圍殲博爾忽(上)第30章 賊船第66 古剎梵聲第30章 賊船第38章 臨安解圍(中)第36章 援助非洲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78章 出兵東瀛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55章 圍困郭侃第29章 突破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58章 突出部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71章 關中一道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43章 埃及蘇丹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39章 婦女權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62章 焦山水戰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28章 連環計第64章 渭水軼事第42章 閃電戰第9章 軍事變革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66 古剎梵聲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55章 僱傭軍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76章 血債血償第36章 援助非洲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23章 威行列國第83章 渡河之戰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7章 大都血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81章 渡河準備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13章 會師昆明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5章 花好月圓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18章 戰爭措施(中)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17章 初戰告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