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鬆口氣了,李家明提前辦完博士入讀手續,準備給自己放了長假。本來李家明想等公司發佈完ipod2改進型後,回國過個好年,然後再回美國,繼續爲博士學位奮鬥。
可惜的是,他前腳剛辦完手續,後腳就讓斯賓塞教授派人叫走了。
在美國讀博士不像讀碩士,美國的碩士很好念,除了mba外,美國幾乎不把碩士看成一個正經的學位。博士則完全不同,最大的風險那就是讀不出來。
就象李家明讀的經濟學博士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通過一至兩年的時間,學習與日後的研究方向有關的課程,而後進行資格考試;同時還要面臨導師及其他教授組成的委員會的評審。未能通過資格考試的學生,將會被淘汰,通過者被授予碩士學位。
第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做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確立課題、在特定領域進行尖端的研究、在行內影響力較高的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在各種學術會議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後進行博士論文答辯,不能通過者遭淘汰。
這兩階段加起來,短則四至五年,長則八至九年,可謂是投入的青春,收穫的不一定是成功,很有可能是失望。因爲美國的教育是寬進嚴出,只要達不到學位委員會的學術水平要求,哪怕你再勤奮也無濟於事。比如李家明就讀的斯坦福,不包括那些中途放棄的學生,即使是堅持到底的學生,依然有20-30%的學生寫不出令學位委員會滿意的論文,通不過最後一關——論文答辯。
好在李家明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優勢,那就是他對未來十幾、二十年的經濟發展趨勢有大概印象。用一個既定的未來,從現實中尋找其產生、發展的依據,這比從繁雜的現象中尋找未來趨勢,不知容易多少倍。
對於李家明這個特殊的的學生,斯賓塞教授也給了特殊的待遇---學術自由,即不指定他的具體研究課題,由着他自由發揮,前提是完善好他的碩士文《論互聯網時代下的情感經濟》。
其實不用導師指點,李家明也知道其中的門道,關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已經有人研究,但情感經濟是他搶在所有人之前提出來的。如果他能再次搶在所有人之前,完善這一新型經濟的理論基礎,他就將成爲這一領域的權威人士,在學術圈裡插上一杆旗。
別看這一杆旗是插在導師山頭上的,但作爲旗手的他,也將獲得豐厚的回報。比如今年落選的richard/stone獎,只要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創新性,加上導師的影響力、自己的博士生身份,很有可能就會掉到自己腦袋上。
拿下了richard/stone獎,自己的博士學位就不成問題,而且也能象四哥一樣,畢業之日就是拿終身教職之日。終身教職對於自己這樣的成功人士來說,那就是一塊威力巨大的敲門磚,因爲美國是個商業社會,連師生之間的感情都可以用商業行爲來概括。自己發現了一個新的經濟類型,創立了這一新經濟類型的理論,再加上超級富豪的身份,選修自己所授課程的學生將如過江之鯽,而自己也會迅速被那幫學生拱上正教授。
前途無量!
作爲導師斯賓塞教授也越說越興奮,就如他自己所說,這是個一切成就都需要量化的社會,如果他的博士生能建立一個新型經濟理論,他這個導師的聲望也會跟着水漲船高。
爲什麼那麼多經濟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依然熱衷於授課、帶博士?就是因爲學生的成就,可以直接增加導師的榮譽。托馬斯教授爲什麼在碩士文化答辯上爲難李家明?就是眼看着一個經濟學奇才,不能爲他所用,出於專業素養,他又必須將學生讓給其他人。
學術圈裡山頭林立,哪個當山主的人不爲自己懷裡扒拉人才?
“ming,前提是你要抓緊時間,要搶在所有人之前,understand?”
拼了!
這次李家明沒有躬身,腰桿挺得筆直道:“yes/sir”。
“你的畢業論文水平很高,估計明年能入圍richard/stone獎,但我想看到你更爲出色的表現!”
“yes/sir!”
要將一篇論文擴充成一個新經濟類型,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爲了搶奪這一榮譽,擔任商學院院長的斯賓塞教授毫不猶豫地利用他的職權,給了李家明一個承諾。如果他的表現足夠出色,會讓他在合適的時候,成立他自己的課題組,並允許他在商學院挑選兩名助手。
這是項可以意會的權利,有了自己的課題,又能夠取得不錯的成果,李家明與其團隊成員將會順利獲得博士學位,甚至還可能獲得教職,在商學院教授這一新經濟理論。斯坦福的教職,那可是無數博士、博士後的夢想!
出了院長辦公室,興奮的李家明徑直回了公司,剛想琢磨下大綱的事,把正在籌備ipod3發佈會、與唱片公司代表協商協議草案的kyle來了。
本來公司依照瑪麗莎的意見,對ipod2的外形、功能進行了改進,準備在十月份推出ipod2改進型,以榨取ipod2的最後一點價值,可惜是碰上9.11,只能是忍痛放棄。
即將推出的ipod3與前兩代不同,除了藉助sanyo(三洋機電)在鋰電池上的突破,將續航時間提高至14小時,以及將黑白屏幕換成了101×80像素、256色stn彩色屏幕外,幾乎沒有性能上的其它亮點。
所謂的沒什麼亮點,那是專業人士的看法,kyle可不這麼認爲,他認爲完全可以用營銷的手段,給這款平庸的ipod3增加人文亮點。可這涉及到名利的事,他並不想繞過李家明做主,雖然他是公司的ceo。
hh公司雖然是美資公司,也有ceo,但實行的卻是董事長負責制,而非美國人習慣的ceo負責制。kyle這個ceo,更象是董事長的助手、執行者。去年李家明當着員工的面削他面子,也就是在提醒他,這家公司誰是老大。
kyle在ibm幹了十五年,又在華國工作了近五年,哪不會知道李家明的底線在哪?
“讓瑪麗莎主持?”
心有旁騖的李家明回過神來,稍稍琢磨了一下,贊同道:“沒有問題,這確實是個好故事。kyle,以後只要不涉及到戰略、重大決策,這些小事不用來請示我,ok?”
李家明確實敢放權,也捨得放權,但瞭解東亞文化的kyle也知道如何與他相處。
“ming,話不是這麼說的,推銷產品不如講一個故事。你已經是美國夢的代表,那就要合理利用,不能讓一款平庸產品減弱你的光環。現在9.11的陰影未去,反恐戰爭又沒開始,媒體也需要一個新的英雄來提振士氣,我覺得瑪麗莎的經歷可以讓媒體感興趣.”
馬屁,即使解釋得有點道理,那也是馬屁,但這是在表達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