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重組騎兵

第304章 重組騎兵

楊勇被廢去儲君之位,不僅他的一衆子女盡數貶爲庶人,與他一同被拘禁在內史省,也意味着親近太子的大臣將遭厄難。

不久,前左衛大將軍元旻、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等人被一併處斬,妻妾兒女盡數被沒入官府。

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等人雖被免死,但各打一百杖,自身及家人也被罰爲奴婢,資產、田宅盡數充公。

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等人被勒令在家中自盡,並未牽連妻兒。

岐州仁壽宮的腥風血雨,波及不到遠在薊縣的崔澈,他反而受到了賞賜,與楊素分別得了三千段絲綢,作爲二人輔佐廢立之功。

五月十九,晉王楊廣應詔抵達仁壽宮,他早在途中就已經得知兄長被廢的消息。

七十二拜都拜了,如今就差一哆嗦,楊廣依舊在父母面前小心維持着自己的人設。

又派人前往幽州,向崔澈表示感謝之餘,也與他磋商崔棄疾與觀音婢的具體婚期,最終敲定在今年臘月。

此時,崔澈正在積極籌備征服契丹的戰事,他派人往東突厥突利部、都速六部購置良馬。

突利、都速六不敢拒絕,只得答應與崔澈以鹽、布交換馬匹。

崔澈又在幽州重組騎兵,規定需得自備一匹戰馬,兩匹代步之馬,纔可以納入騎卒編制。

同時將自己從東突厥購置的良馬,以原價向六州五十鎮的將士開放交易。

當初崔澈率領五萬騎卒,劫掠契丹,收穫頗豐。

此前都速六帶着楊堅賜予的錢財,購置了許多契丹婦人,重建部落。

因此,幽州騎卒說一句富得流油,並不爲過,又怎麼會捨不得掏錢購置馬匹,而被編爲步卒。

至於三萬步卒,雖說在跟隨崔澈大敗都藍可汗、達頭可汗聯軍後,受到了賞賜,但家中的餘財,也不可能支持他們一次性購買三匹馬。

好在崔澈爲他們開了方便之門,只要是騎術過關,他可以代爲補足差額,今後再從他們的戰利品中扣除同等的價值。

此令一下,幽州步卒無不歡騰,有信心的,立馬向長官報備,申請考覈。

自覺騎術欠缺的,也借了友人的馬匹日夜習練。

與此同時,博陵騎卒也由三千人,擴編至了五千。

博陵騎卒是在大象二年組建,至今也有十九年了,那些人的子弟,要麼已經成年,要麼接近成年。

平素騎卒們回到安平縣休整,自然不會忘了教導子弟。

俗話說窮文富武,他們跟隨崔澈南征北戰,屢獲賞賜,也頗有家資,能夠供應子弟們習武。

崔澈此前經過安平,特意檢閱了這些年輕後生,發現他們能騎善射,也對戰場上應該注意的事項,能夠說得頭頭是道,想來是從父兄嘴裡得來的經驗。

加之忠誠毋庸置疑,他們欠缺的,僅僅是實戰歷練。

這樣好的兵源,崔澈自然不會放過,擴編也就在情理之中。

與幽州騎兵不同,新徵的兩千博陵騎卒,所需的兩千匹戰馬,四千匹代步之馬,皆由崔澈提供。

楊堅雖然將私兵納入府兵系統,但博陵騎卒不可能抹去崔澈部曲的烙印。

就在崔澈重組幽州兵馬的時候,楊堅於七月十四重返大興。

七月十五,朝堂之上,羣臣寂靜無聲,只有內史舍人封德彝捧着詔書,朗聲宣旨。

與電視劇裡不通,宣讀詔書的並不是宦官,而是內史舍人。

隋朝內史舍人共有八人,負責起草詔令、侍從天子左右、宣旨、勞問、接納奏疏,輔佐內史令管理中書省事務。

楊廣跪在御階之下,他的頭埋得很低,哪怕心中已然欣喜若狂,但面上卻還是畢恭畢敬的樣子。

而封德彝此時宣讀的,正是冊立他爲太子的詔書。

詔書引經據典,着實冗長,但楊廣並不覺得枯燥,字字落在他的耳中,如聽仙樂。

好不容易等封德彝唸完,楊廣叩首謝恩,起身後,走到儲君應該站立的位置,掃視殿下羣臣,楊廣回憶起大象二年的冬至,那已經是十九年前了。

那時的他,只有十二歲,將十一歲的崔澈帶到齊王府,第一次向他吐露心聲,不願跟齊王宇文憲一般,小心謹慎的活一世,終究逃不過一死。

崔澈贈了他十六個字:‘孝順父母,友愛弟兄;不納姬妾,不慕奢華。’

這些年裡,楊廣也自始至終銘記這十六字,孝順父母、不納姬妾、不慕奢華這三條無需再說。

友愛兄弟,他也沒忘,譬如秦王楊俊被免職,楊廣當時遠在揚州,聽說消息後,連連上疏,爲楊俊求情。

人設立得穩穩當當,在其餘幾個兄弟都不爭氣的情況下,這太子之位,只能是素有賢名的楊廣,也必須是楊廣。

今日朝會,不僅是楊堅坐在殿上,就連獨孤伽羅也跟着來了,夫婦二人稱心如意,發自內心的喜悅讓二人流露出由衷的笑容。

也許在此時的楊堅看來,完成了儲位的更替,這大隋三代的盛世,不可動搖。

在盛大的宴會過後,楊廣隨即入主東宮,原本被禁錮在內史省的楊勇一家,也被轉往東宮,交由楊廣看押。

當夜,楊廣就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臉色憔悴的楊勇面前。

楊廣還未開口,親信宇文述便厲聲喝道:

“庶人勇!太子當面,還不快快行禮!”

這一句庶人勇,深深刺痛了楊勇,他狀若癲狂,發瘋似的要撲向楊廣,卻被楊廣的親隨制服。

一陣無能狂怒的掙扎過後,楊勇漸漸平息下來,宇文述還要怒斥,卻被楊廣擡手阻止。

他坐在了座椅上,問道:

“事到如今,兄長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楊勇露出了笑容,那笑容滿是苦澀:

“我雖然有罪,但並沒有傷天害人,怎麼也不至於落到被廢黜的下場。”

(本章完)

第27章 胭脂鋪子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92章 可汗夜遁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8章 崔郎可友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96章 名將殞命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439章 新君登基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3章 記事參軍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53章 徐門新人番外發不出來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67章 重回晉陽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6章 夜不能寐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43章 喪師自刎請假一天第216章 夜探敵營可能要多請兩天假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93章 暗結將領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176章 花落誰家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15章 闔家再聚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500章 徐姓少年
第27章 胭脂鋪子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92章 可汗夜遁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8章 崔郎可友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96章 名將殞命第204章 舊人之心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439章 新君登基下一章在凌晨兩點前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3章 記事參軍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53章 徐門新人番外發不出來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565章 地方分權第67章 重回晉陽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6章 夜不能寐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43章 喪師自刎請假一天第216章 夜探敵營可能要多請兩天假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93章 暗結將領網吧裡寫狀態有點差,今天先兩更吧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176章 花落誰家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15章 闔家再聚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500章 徐姓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