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周易》第十篇《履》文講述了什麼?
答:《周易·履》文爲君子講述的是爲官之道,即論述了仕途上的險惡性。讓君子爲官時刻小心謹慎,如履薄冰那般,纔不會招致災禍發生。同時論述了官道建設上應坦途無險的道理。這是兩個方面上的論述,一方面是如何爲官,另一方面是如何建設官道環境。
我們且看《履》篇全文:
“(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無咎。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爲大君。 履虎尾,愬愬,終吉。 夬履,貞厲。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我們通過《履》文看出作者是通過這樣幾個方面的論述了君子爲官之道。
一、《履》文首先立論的是:"履虎尾,不咥人,亨。"這是說踩着老虎尾巴,老虎卻沒有咬人,是亨通的結果。其次就是《履》文圍繞着立論而展開的論述。
二、君子要以樸素坦蕩的胸懷進入仕途,就沒有災禍。這就是《履》文裡說的"素履,往無咎 "的道理。即爲官者應光明正大、坦蕩無私,是不會有災禍的。
三、作者轉過來對官道環境的論述,即爲官者做事環境應變得如道路那樣平坦無礙,爲做官者提供寬鬆無礙的環境,讓爲官者能輕鬆的入仕。這又是一個方面的問題,讓君子明白其道理。爲官的道路平坦無險,就連不願入仕的隱士也會參與到政治活動中,這應是正確與吉祥的。這就是《履》文中講述的"利道坦坦,幽人貞吉"的道理。
四、作者又轉過來講述爲官者自身的問題,若爲官者自身有缺點,如眼晴有疾,還要勉強看視;瘸了腿,還要勉強地走路那樣,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豈不兇險了。再者只因那些靠武力取得大君地位者,纔是導致爲官道路上存在着險惡的根源。這是兩個方面問題的論述,也就是《履》文中講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爲大君"的含義。這是讓君子不但明白自身要不斷糾正其缺點,不斷修正自身,不能在爲官中犯錯,而導致危害的出現。再是也要明白跟在那些靠武力獲取大君地位身旁做官,本身就存在着風險。正如後封建裡所說的"伴君如伴虎"的那般道理。
五、緊跟着論述的是"履虎尾,愬塑,終吉"的道理。這寓意着"踩着了老虎尾巴,但恐懼警惕,最終不被老虎傷害"。這是讓君子爲官做事時刻處於小心謹慎,如履薄冰那般的心態,就不會受到傷害。
六、作者又轉過來論述官道上存在的問題,讓君子明白學會改進官道存在的不合理問題。即排除爲官道路上的障礙,但還有不少的問題與困難要做。這就是《履》文中說的"夬履、貞厲"的道理。讓君子明白不但爲官者自身要修正其缺點問題,而且在官道環境上也要排除不合理的問題。
七、最後作者強調是君子爲官做事,若能審慎周密,而在做事之前反覆的考慮周祥,爲官上就會大吉大利的。這就是《履》文最後說的"視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道理。
《履》文是爲君子講述爲官之道和官道做事環境,這兩個方面所進行的論述。對爲官者比喻時常跟在吃人的老虎身後,說明爲官之道所存在的險惡性。教育君子在爲官上如同伴隨在吃人的老虎身旁,如何纔不被老虎傷害,就要注意自身的問題,時刻反省自身,做事要謹慎周密,如履薄冰那般。再一方面,要給予爲官者寬鬆平坦的平臺,並排除官道上的阻礙,爲入仕爲官者提供一種寬鬆無險的做事環境。
總之,《履》用"履虎尾"來比喻爲官之道,其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鮮明而精闢,又發人深醒。
《大象傳》通過《履》文而闡述出"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其意是“君子應分辯上下關係,安定百姓的意象。”而《周易·履》論述的則是君子爲官之道,而《大象傳》所闡發出的也屬君子的爲官之道。故兩者並不矛盾,一個是論述君子爲官之道,一個則是發展了君子爲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