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

怎麼辦,怎麼辦?

楊定自徐榮手中接過旋門關的關防印信之後便不停地在問自己,他該怎麼辦?

楊定也不是不知兵的,他宗族世代定居涼州,甚至在那片長久以來深陷戰亂的土地上還擁有着相當高的地位。在他的家鄉,楊定被人稱作涼州大人。

那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啊。

可現在德高望重幫不了他,擊破燕北可以。

但是他要如何擊破燕北?徐榮走之前對他再三好言相勸,陳明兩軍如今的局勢。燕北的兵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般孱弱,可居關東羣雄之首,叮囑他一定不能因爲貪功而丟掉旋門關,否則洛陽有失。

徐榮說眼下最好的方式便是防守,就算上天降下雷罰都不爲所動。這場戰爭無論對關東聯軍還是董卓軍,都是那樣的曠日持久,比拼的並非是軍力或是戰力;計較的也並非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看誰先出問題。

董公身後有那麼大的個朝廷,人人都不同心。而關東諸侯也是一樣,他們那麼多路諸侯眼下已經露出內訌之相,劉岱殺喬瑁就僅僅是個開始。

誰都不是一塊鐵板,但至少在兵權這塊,西兵號令皆出自董公,勢力要比關東羣雄穩固的多!

只要撐住,關東諸侯甚至都不需要他們去打,自己便成一盤散沙。

道理,楊定都懂。

可他能寸功不立嗎?剛剛調任旋門關守將時楊定確實打算按徐榮的戰法來,就一味地死守看關東羣雄能怎麼辦。事實也證明了,就算是三輔盛傳多厲害的燕北,照樣是束手無策,只能整天屯兵在滎陽城裡不露頭。

但時間走到七月,楊定就撐不住了。

董卓一個月向他發來兩次書信,責問他爲何還沒有將旋門關外的反賊擊破,他等着取燕北小賊的首級呢。

小賊個屁啊!

眼下燕北本部與偏將麴義的兵馬不說,身邊聚攏了曹操、鮑信、王匡、袁術、孫堅等人,儼然成了關東羣雄袁紹之後的第二號首領,他們成了新的討董聯盟,甚至比穩坐陽武城的袁紹要激進的多……手底下聯軍加一起六七萬人馬,這是小賊嗎?

這要是小賊,他們這些領兵兩三萬的將軍算什麼?

如果說單單是董公催促,楊定還扛得住,但再加上南北兩路大破聯軍,楊定就扛不住壓力了。

擊破王匡的郭汜,是董卓本部的麾下愛將;進擊孫堅無功而返的胡軫是與他共同稱名涼州的大人胡軫,而擊敗孫堅的徐榮,是個幽州人!

他們這兩個涼州大人是不是顯得太無能了?

這種心思之下,楊定在旋門關內整天坐立不安急的團團轉,他必須要做出點功績來……可這功績從哪兒來啊?像個蠢狗一般強攻滎陽城嗎?

最終在七月中旬,一個抄掠滎陽近畿百姓的想法自楊定腦海中出現。

董公不是在轉移洛陽百姓嗎?我楊定雖無強攻滎陽的打算,但那些鄉野裡的百姓總是容易搶掠的,把他們送入關內便是功績。而另一方面,如果小股兵馬掠奪百姓引得燕北惱怒發兵,那便正好引他出城作戰。

攻城是傷亡慘重的事情,但野戰浪戰……涼州人怕過誰?

關隘打開,五千涼州騎兵滾滾而出,九個曲奔向各地搶奪鄉里,財物也好人口也罷,但凡是看得見用得着的東西全部奪走。滎陽百姓,迎來一場新的浩劫。

消息傳到佔據滎陽的燕北耳中時已經過了幾日,鄉閭之間逃難的百姓流竄入滎陽城請求度遼將軍的保護,這令燕北面色發青。

被夾裹着到這裡的陳羣問燕北,“眼下涼州兵大掠四方,將軍爲何不進攻他們?”

燕北立在城頭眺望着司州起伏山巒,儘管涼州兵還沒有張狂到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遊蕩,但滎陽近畿鄉閭百姓被掠奪的慘狀卻也不難想象。

“我如何不想。”燕北搖頭,望向南面對陳羣說道:“現在還不是進攻涼州兵的好時機。”

陳羣皺着眉頭不再多言,他不明白燕北等待的好時機是什麼。如今四處剽掠的涼州兵在野,數目不多難以合兵,難道不正是進攻他們削弱敵人的大好時機嗎?

“長文,你覺得我們起兵是爲什麼呢?”燕北轉過頭,看向年紀輕輕英姿勃發的陳羣,問道:“是爲了討伐董卓還政皇帝,還是爲了擊敗每一支涼州兵馬?”

這場仗對燕北的成長太大了,這是真正的戰爭,他親自主導的第一場戰爭。不同於從前幫助漁陽天子偏安一隅的搶佔地盤,也不同於征討黑山、抵禦公孫瓚那樣以消滅敵人兵馬爲目的的戰事。

這是一場由朝堂政治立場不同而延伸出的戰爭,不同於先前的小打小鬧,他們有着明確的……好吧,燕北有着明確的政治目標。

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要在全局擊潰也好、逼退也罷,使董卓放棄繼續掌控朝政。

這使他摸到了戰爭的精髓,勢。

但陳羣並不明白,甚至陳羣與燕北的立場本就不同,他即不是諸侯也不是朝臣,他只是因爲意外而被捲入這場戰事,勉勉強強以度遼將軍幕僚書佐的身份出現在滎陽戰場。

“難道將軍認爲,討伐董卓與擊敗涼州兵馬,不是同一件事嗎?”

燕北看着陳羣笑了。

“嗯,這不是同一件事。我問你,董卓現在有十餘萬人馬,如果我們將這十餘萬涼並乃至洛陽兵都擊敗,董卓就能退出朝廷了嗎?”燕北緩緩搖頭,“不,他不會退走。長安離涼州幷州更接近,而離我們更遠。就算我們擊敗了他這些兵馬,他仍然可以依靠朝廷的威勢來招募涼州人、幷州人,更多的兵馬出三輔來與我們交戰。”

“而西兵的戰力,想來這些日子你也有所耳聞。關東的那些新募之卒,沒有訓練不歷戰事僅有一杆矛戈作爲兵器。指望他們殺一個涼州老卒,便要死傷一伍。就算我部下打過幾仗的田卒,對上涼州兵也要用一什方能擊敗他們一伍……如果用人命去堆,我們要死多少人,才能把西兵殺光?”

燕北絕非危言聳聽,那些成長於並涼的男丁,自出生以來每年那些地方都要經歷三五次亂戰,隔年亦要來一場大戰。在那種環境生存下來的西兵,即便他們的軍紀再壞,論其打仗……天下真沒有誰是他們的對手。

就是遼東兵,也相差甚遠。

更不必說董卓的西兵本就比他們人多,這不是一場能用人去取得勝利的戰爭。

“那將軍所說的機會,是在等什麼呢?”陳羣暗自咂舌,想來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放出散騎追殺流竄各地抄掠百姓的旋門關守軍,只怕燕北的兩萬人死完了,也就才堪堪能殺死萬餘涼州兵,旋門關仍舊固若金湯。

滎陽以東的那場夜戰已經充分證明了涼州兵高強的戰力。在天時地利皆不利與他們的情況下,有心算無心,戰後收攏屍首涼州兵不過死了兩千三百餘,即便算上投降了六百多俘虜,逃竄的涼州兵仍舊有三千之數。

而孫輕等人兩千五百斥候軍所剩無幾,如今只有六百餘烏桓騎活了下來還是各個帶傷。

至於孫輕從汶縣帶出的五百斥候漢軍,還能作戰的只剩一十七人。

那是一場黑夜裡的曠野之戰,西兵以步卒對抗全數騎兵的遼東斥候,卻打出了一場雙方死傷幾乎對等的戰事。

儘管戰鬥的結果是華雄輸了,徐榮撤軍回至旋門關,但如此戰果誰能不心有餘悸?也就是涼州兵的軍紀極差,打散之後便再難聚攏,否則那一仗的結果便會是遼東斥候全軍覆沒,滎陽堅城還攥在徐榮手裡。

若是那樣,就算是強如燕北,也只能飲恨汴水退至陽武城甚至酸棗,碌碌無爲了。

燕北的目光向南望去,半晌纔開口道:“等孫文臺,等他奮起轉敗爲勝,或等他折戟一敗塗地。”

無論孫堅是勝是敗,燕北都有應對的方法,但他不能接受毫無準備地行動,突然像意外一般聽到南線潰敗的消息,那樣他就太過被動了。

“難道在霍陽山分出勝敗之前,將軍就只屯兵滎陽,看着涼州兵搶掠百姓嗎?”

陳羣感到無能爲力,難道就只能這樣看着了嗎?現在是滎陽,南路戰場一旦兵敗,那接下來就是潁川……關東聯軍十幾萬人馬,不說進攻西兵,難道就連保護百姓都做不到?

“在孫文臺勝敗的消息傳回之前,我不會派遣兵馬與滎陽城外乃至旋門關的敵人交戰。”燕北纔不願讓自己的兵卒去送死,但他看着面容難過的陳羣揚起笑容,“不過我打算出徵了。”

“出征?徵哪裡?”

燕北沒有告訴陳羣自己的想法,擡起手想拍拍陳羣的肩膀,伸到一半卻又瘦了回去,臉上帶着沾沾自喜的表情邁步走下城頭。

接下來的幾日裡,涼州兵監視滎陽的斥候有些摸不到頭腦。他們看着屬於曹操的兵馬不斷在黃河沿岸至滎陽巡迴,似乎在尋找搶掠百姓涼州兵的蹤跡。

實際上,燕北已經用曹操麾下的四千軍卒駐入滎陽城,親自引趙雲、焦觸兩部人馬北指黃河沿岸。

郭阿多……我來了!

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九十三章 衝擊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
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九十三章 衝擊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