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

“待詩姑姑,父親回來了麼?”

“還沒呢。”

“沒回來就好。”文圻吐出一大口氣,又問道:“待詩姑姑,大娘可在?”

“當然在。”待詩又答道。

“多謝姑姑了!”文圻行禮致謝,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跑進殿內,引得待詩十分納悶的詢問隨侍的小宦官:“三郎君這是怎麼了,怎麼一回來就問官家?而且,三郎君跑的時候這姿勢也很彆扭。”

“哎,三郎君闖禍了,先跑回來告訴娘娘,求娘娘等過一會兒官家回來的時候爲他求求情;至於跑步的姿勢,中午的時候被官家下令打了十板子。還好行刑的侍衛不敢打得太重,只是隨便打打,要是他們用心打,三郎君非得被打得走不動道。”小宦官說道。

“三郎闖了什麼禍?官家竟然下令打板子?”待詩更加驚訝。允熥之前可從沒下令打過自己的兒子。

“這,哎,小的也不好說。”

“不好說就不要說了,你趕緊跟上去服侍三郎吧。”待詩也不是非要尋根問底的人,宮裡的事情知道太多也不好,聽他這樣說也就不問了。

“多謝姑姑。”小宦官也行禮感謝一番,跟着走進殿內。

“什麼?你因爲在學堂裡面同宗親打羣架,被你爹見到了,嚴厲訓斥了你一番,還打了你板子?”殿內,聽到文圻的話後,熙瑤驚訝說道。

“是,大娘。”文圻垂手站在她面前,不敢擡頭。

“垣兒打架了麼,他當時做了什麼?”熙瑤又問道。

“二哥,”文圻正要回答,就見到文垣也走進來,忙說道:“二哥當時沒有打架。他不僅沒有打架,反而勸阻來着。當時父親讓所有人都跪下了,只讓二哥站着回話。具體你,大娘你問二哥吧。”

“娘,”剛剛進來的文垣見母親將目光看向自己,說道:“兒子也沒做什麼,只是勸阻他們打架,但也沒能勸阻得了。”

“這就很不錯了。你不僅沒有打架,反而勸阻旁人,你爹回來也一定會誇你。”熙瑤笑道。

“可是你,圻兒,你怎麼能幹這樣的事情!不論是你爹,或者你娘,或者我,都教導過你要兄友弟恭吧,怎麼還在學堂裡打架!”她又吩咐宮女去把熙怡叫來,然後劈頭蓋臉的開始訓斥。

文圻就站在原地靜靜地聽着,絲毫沒有反駁之意。熙瑤訓斥幾句,忽然又想到什麼,問道:“你打架的時候可受了傷?後來打板子,重不重?可找太醫看過了?”

文圻剛要答話,就聽從側面傳來喊聲:“圻兒,圻兒!”他側頭看去,就見到自己的母親披頭散髮的跑了進來。

“圻兒,你怎麼樣,打架的時候有沒有受傷?之後挨板子的時候侍衛打得重不重?可敷了藥膏?太醫怎麼說的?”熙怡見到文圻,馬上跑過來,關切的問道。

“沒什麼,娘,兒子打架的時候沒有受傷,後來挨板子,侍衛也不敢重打。屁股上當然腫了起來,但沒什麼大礙,太醫看過了敷了一層藥,過幾天就能好。只是這幾天沒法坐下了。”文圻回答。

“讓娘看看!”熙怡聽了他的話心下稍安,但仍然不太放心,又道。

“娘,等晚上回去了再說吧,這麼多人呢。”文圻有些害羞的說道。

“大姐,你這是。”熙怡這時才關注殿內的其他人,見到熙瑤,說道。

“妹妹,既然圻兒沒什麼大礙,先不忙看傷。他這次與宗親打架,夫君肯定很生氣,打十個板子肯定不能讓夫君解氣,還是想想過一會兒夫君回來責備圻兒,要怎麼勸解。”熙瑤道。

“對,大姐你說得對。圻兒,你爲什麼會和別人打架,都和誰打架了?”熙怡道。

“下午子墐因爲悅菼叔叔對五叔公說話不大恭敬,和他打了起來。徽焲叔叔、瞻壑、美圭因爲和他們的關係好,也打起來。子墐打架的時候碰到我了,正好我平時和子墐的關係也不太好,就也打起來。”文圻道。

“也就是說,你不是第一個動手打人的,但你打架的緣故是別人打架的時候碰到你,而不是別人要打你?”熙瑤道。

“是,大娘。”

“你說的可是實話?你若是說假話,與待會兒你爹回來說的對不上,大娘可沒法出言爲你求情。”

“大娘,兒子……”文圻剛要說話,就聽從門外傳來聲音:“他這話大體算不上錯。不過我也是才知道,原來文圻你平日裡與子墐的關係不好。”

“爹!”文圻失聲叫道。

“夫君。”“夫君。”熙瑤姐妹忙行禮說道。

“爹。”文垣也趕忙行禮。

允熥左手拉着文垠、右手拉着文珞走進來,先同熙瑤、熙怡寒暄幾句,拉着兩個孩子坐下,用似笑非笑的表情對文圻說道:“原來如此,你一是因爲當時子墐扔東西砸到你了,二是因爲平日裡就與子墐關係不好,所以才動手和他打架。這樣一來事情的邏輯就通了。我說呢,你雖然喜歡練武,也喜歡和人比試,但也不至於被砸一下就動手打人。”

“兒子錯了!”文圻馬上跪倒在地,磕頭說道:“兒子錯了!”

“夫君,圻兒動手和人打架當然不該,但是你已經罰過他了,所謂一罪不二罰,這還是夫君你說的,就不要再罰他了。”熙怡忙道。

允熥沒有答覆熙怡的話,只是又問道:“父親想知道,你爲何同子墐的關係不好?”

“爹,子墐平日裡軟趴趴的,一點王爺的氣質都沒有,也不喜歡練武也不喜歡兵略。身爲宗室子弟,怎麼能不喜歡這些!而且他……”文圻一口氣列出了五六點不喜歡朱子墐的原因。

“子墐的喜好,確實,有些不太好。但這也不是你和他打架的藉口!而且他的喜好對國家就絲毫沒有好處麼?你五叔公、有燉叔叔對朝廷的貢獻你也都看在眼裡,豈能因爲這些就看不過眼打架!”允熥道。

“兒子知錯。”文圻又非常麻利的說道。

“你起來吧。你娘說的很對,一罪不二罰,父親既然中午已經處罰過你了,就不會再處罰你。不過你若是下次再敢打架,父親定不會輕易饒過你。”允熥道。

“父親?”文圻有些不敢相信的擡起頭。父親就這麼輕易放過了我?

“還跪着做什麼,父親已經說了不再處罰你,你快站起來。”

“多謝父親。”文圻聽到這句話,徹底相信父親不會再處罰他,又磕了一個頭站起來。

熙瑤與熙怡很驚訝的看着這一幕。她們與允熥做夫妻已經十多年了,按說對他已經非常瞭解,可他們都沒有料到允熥竟然沒有再處罰文圻。即使是說出‘一罪不二罰’這句話的熙怡也沒想過允熥真的沒有二罰。

緊接着,更令她們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允熥忽然用比較嚴厲的聲音對文垣說道:“文垣,文圻的事情說完了,現在父親要說說你的問題。”

“夫君,文垣不僅沒有打架,而且還勸阻他們,做的有什麼不對之處?”熙瑤馬上說道。她覺得文垣做的很對,沒有問題。

“是啊夫君,妾看來,文垣做的已經很好了。”熙怡也道。

“文圻,若當時你處在文垣的位置,你會怎麼做?”允熥沒有回答她們的話,而是問文圻道。

“爹,兒子,兒子應當會馬上將學堂內外所有的僕人都叫進來阻攔,同時組織沒有打架的人都退開,最好退到教室外,讓出教室。”文圻想了想,回答。

“文垠,你呢?”

“爹,兒子應當會讓陶先生去勸阻。陶先生畢竟是先生,爹你又一向強調尊師重道,他們絕對不敢和陶先生動手。”

“那要是陶文害怕自己勸阻不了,或者被宗室記恨不願勸阻,怎麼辦?”

“兒子就告訴陶先生:‘陶先生,你畢竟是先生,他們絕對不敢對你動手,你上前一攔在中間,再讓別人拉住另外一人,一定能勸阻得了;至於被他們記恨,先生,父皇派你來教導宗室,卻鬧出打羣架,父皇豈不是會怪罪你?若是你能勸阻他們,還能挽回在父皇心中的印象。’”

“好好好!文垠你說的很好!”允熥大聲誇讚了文垠一句,然後轉過頭來對文垣說道:“現在知曉你哪裡做的有問題了麼?”

“父親,兒子想的不如三弟與五弟周全。”文垣道。

“這只是一方面!”允熥聲音顯得有些不高興:“更關鍵的,是你沒有意識到你的身份!”

“如果你是文圻和文垠的身份,父親定然不會苛責於你,但你是皇太子!”

“你身爲皇太子,在將來,你就是現在學堂內所有人的當家人。做一個當家人,可不僅要處事公正,會調節大家之前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都聽你的話,要有威嚴。若是有人不聽你的話,你就要採取斷然措施將這人制服,不給他繼續挑釁你的機會。”

“父親來告訴你應當怎麼做。看到有人打架後,你要馬上呵斥他們住手,然後詢問緣故,呵斥做的錯的一方,告訴做的不錯的一方:宗親之間不要輕易動手,只要對方沒有先動手。”

“如果有人不聽從你的話不停手,你就要斷然處置,將下人都叫進來將不聽話的人制住。若是下人不敢,你就告訴他們:若是不聽自己的話,之後一定稟報陛下將你們逐出皇宮,甚至杖斃!他們就不敢不聽了。將不聽從你的話的宗親制服後,嚴厲地訓斥他!之後主持恢復秩序,最後將這件事稟報給我,而且說出你的處置意見。”

“可你怎麼做的!”允熥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有人不聽你的,竟然仍只是勸阻而不是馬上拿下,之後也只是一味求情。求情當然是對的,但不能當時爲他們向朕求情。而且父親聽說你後來還幫他們打掃教室?這豈是皇太子應當做的!你若是想幫他們,也應當做分派任務之人,分派誰掃地,分派誰擦牆,分派誰扔垃圾,分派誰最後拖地。而不是動手幹活。”

“是,父親說的是,兒子做錯了。”文垣對於允熥說的話並不是完全接受了,但也覺得允熥的做法確實更能制止這次的事情,馬上認錯道。

“夫君,垣兒還小呢,這些事情都想不到,也正常。”熙怡勸道。

“他今年都十四歲了,過了年都十五了,還小!而且你們平時也總是告訴他,他是太子,要爲兄弟們的表率,努力學習文章兵略,這些他都應該想到,即使做不到夫君說的這樣。”允熥道。

“夫君您以後多多教導垣兒,垣兒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熙瑤道。

“哎!”允熥嘆了口氣:“旁的話父親也不多說了,你只要記住,你是皇太子,與別人不同。”

“是,父親,兒子記住了。”文垣答應。

“行了,父親的話說完了,不要都站着了,都坐下。”允熥道。

文垣、文圻行了一禮,坐到一旁;熙瑤與熙怡姐妹分別坐在文垠與文珞身旁。

“再多說幾句吧。”允熥又道:“你們覺得,父親廢除悅菼的爵位,是否有些重了?”

“父親,兒子覺得,確實有些重了。”文垣道。

“兒子也覺得重了。”文圻也道。文垠年紀小當時不在場,但下午也聽說了事情的經過,忙點頭,表示贊同兩個哥哥的意見。文珞身爲女子,學堂和三個哥哥不在一起,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小聲詢問。允熥解釋了一番,文珞也表示處置的重了。

“其實父親也知道處置的重了,但父親只能這樣處置。一來,這是頭一次在學堂內打羣架,如果不將罪魁禍首重重處置,而是輕輕放過,難保其他人對此不在意,以後再犯;現在父親廢了悅菼的爵位,他們以後再想打架,想起悅菼的處置就不敢了。”

“二來,他打架的緣故是言辭間對五叔與有燉、有爝不敬。父親後來聽子墐說了當時悅菼的話,非常不好聽,如果不重重處置,不僅家族倫理不存,也會讓五叔與有燉、有爝不高興,也會對父親不滿。要知道,在民間,對長輩不敬是可以處死的。”‘而且父親還要重用五叔與有燉、有爝,可不能讓他們對父親不滿。’允熥在心裡又補充了一句。

“三來,雖然父親當時沒有細問,但既然都已經開始打羣架了,可見之前必定有過打架之事。悅菼這次這麼欠揍,以前也肯定在學堂內打過架,這次就當是數罪併罰。下午父親特意將管理五城學堂的陳繼叫來詢問,得知他確實在五城學堂內打過架,也沒冤枉了他。當然,對於其他之前打過架的人,既然事情已經過去,父親也不會再追究。”

“你們明白父親的用意了麼?”

“明白了。”四個孩子都忙點頭道。

“還有一事,文垣,文圻,文垠,從明年起,朕要在學堂內再增加一門課,軍訓。就是讓你們去軍隊裡面,和普通士兵一起訓練,完全一樣的訓練方式,甚至吃住在一起。培養你們的團體觀念。至於具體怎麼辦,是每幾日抽出一日來,還是集中到一起,父親還沒有下定決心。但這門課程一定會添加。”

“文珞,你是女孩,不會增添這門課。”

“夫君,這,這是否有些早了?”三個兒子還沒說什麼,熙瑤先道:“他們年紀還小呢,怎能就送到軍營裡去!”

“他們已經不小了。雖然比軍中的將士還小一些,但他們營養充足,文垠比十五歲的民間男孩也高大,文垣和文圻比十七歲的還高大。而且夫君認爲軍訓對他們很有用。”他見熙瑤還想再說什麼,加重語氣道:“吾意已決,無需多言!”

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68章 海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262章 醫學進步後記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202章 小說家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761章 三元宮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249章 烏龍第166章 新一年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713章 劍指……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213章 來頭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174章 插入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271章 教子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019章 趕路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557章 我來也第649章 糧典婿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637章 相模國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72章 投奔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531章 帶誰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67章 曙光第139章 戰——血戰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216章 家話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516章 抓人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251章 讀書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181章 軍與監感謝和求訂閱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
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68章 海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262章 醫學進步後記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202章 小說家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番外12:政府、政黨與辯論第761章 三元宮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249章 烏龍第166章 新一年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713章 劍指……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213章 來頭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174章 插入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271章 教子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019章 趕路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557章 我來也第649章 糧典婿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637章 相模國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72章 投奔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531章 帶誰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67章 曙光第139章 戰——血戰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216章 家話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516章 抓人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251章 讀書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181章 軍與監感謝和求訂閱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