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

劉謹,陝西興平人,八虎之首,正德元年至正德五年,他利用正德皇帝的信任操縱朝政,人稱“九千歲”,更有“立地皇帝”之稱,縱觀整個大明朝,他都是最有權勢的太監之一。

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劉謹的名聲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說很差,當時的士林之中給他總結了兩大罪狀。

第一個罪狀就是劉謹獨攬大權,排斥異己,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他一上位,就立刻把三賢相之中的謝遷和劉健,以及一大批的朝臣全都排擠走了,而且還籠絡了焦芳、劉宇等一批爪牙爲已用,總攬朝中大權。

不過這個罪狀在周重看來,實在是有些冤枉劉謹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時正德剛剛繼位,謝遷和劉健這些老臣卻一直想要壓制君權,甚至依然把正德當成小孩子,時不時都要頂撞一番。結果正德不得不依靠身邊的宦官奪權,於是也就出現了劉謹爲首的閹黨與朝中大臣之間的對峙,最後以劉謹獲勝而結束。

劉謹的第二大罪行則是貪財,這點倒是完全沒有冤枉他,身爲太監不能行男女之事,因此他們對黃白之物有着異乎尋常的喜愛,這點在劉謹身上更加突出。在他掌權後,就想盡辦法爲自己斂財,索賄、受賄、貪污,都是一般的手法,爲了斂財,他甚至還天才的發明了許多從來未有過的名目,或是將一些原來的禮節發揚光大,比如賀印錢,比如拜見禮等等。

而且劉謹與一般的貪官不同。他的膽子特別大。因爲他上頭只有一個皇帝。而且這個皇帝還是一個喜歡玩鬧的傢伙,向來不太愛管事,這也就給了他大肆斂財的機會。另外劉謹爲人很霸道,在他看來,自己要別人要錢是看得的起對方,所以別人想給也得給,不想給也得給,否則就會得罪他。後果自然也很嚴重。

也正是這種與衆不同的斂財方式,使得劉謹在短短几年內,就積累起鉅額的財富,在周重所處的後世,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曾做過一個權威統計,結果將劉謹列爲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由此可知他積累的財富有多麼驚人。

不過劉謹雖然貪財,也極其貪戀權勢,但他能夠在八虎之中脫穎而出,獨自把持朝政。自然不是什麼無能之輩,甚至在滿足了自己對財富的追求的同時。他開始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這個追求就是流芳青史。

劉謹在獲得權勢之後,也並不是無所做爲,恰恰相反,他針對當時大明的一些時弊,對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動,推行過一些新法,即所謂“劉瑾變法”。

劉謹變法的條目很多,這裡沒必要一一描述,在這些變法條目中,有些的確很有針對性,解決了當時大明朝政方面的一些問題,當然也有些改革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有些條目更是出於劉謹的私心,爲自己的利益所服務,所以劉謹變法的內容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在這些變法的條目中,其中有一條最終要了劉謹的命,這個條目就是整理軍屯。所謂軍屯,在當初朱元璋搞出來的一項軍事制度,說白了就是讓軍人自己種地養活自己,在農閒時練兵,而這些軍人則被稱爲軍戶。

本來軍屯制度還是不錯的,一來大量的軍人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出產的糧食還能支援國庫,二來軍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也不會輕易的被鼓動造反。當然這些軍戶的戰鬥力肯定不如職業軍隊,但做爲治安部隊還是不錯的。

但是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朱元璋制定的一些制度開始崩壞,其中就包括軍屯制度,這主要是因爲軍隊之中的一些高層開始侵吞軍戶們的土地,結果使得軍戶們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後變成了軍官們的佃戶,生活無比悲慘。

軍屯制度的崩壞,使得大明絕大部分的軍隊兵無戰力,畢竟那些軍戶一個個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去打仗了。這種情況在其它地方還好,但是在陝甘寧等邊疆地區,卻無疑是致命的。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劉謹就提出了整理軍屯,重新丈量土地分發到軍戶手中,希望以此來恢復軍屯制,達到提升軍隊戰鬥力的目的。

但是劉謹只顧着自己貪財,他卻沒有想過,軍屯早已經成爲軍隊中上層的私田,現在他要重要丈量土地重新劃分,無疑是從那些軍官身上割肉。所以這個整理軍屯的改革剛一出來,就立刻遭到軍隊系統的反對,特別是那些握有實權的將領更是反應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終於跳了出來,這個人就是安化王朱寘鐇,這個人素有野心,特別是在看到正德不務正業,整天呆在豹房中嬉戲玩鬧,朝中大權竟然被劉謹這個宦官所把持,這下更讓他野心勃勃,準備做一番大事業。

大明正德五年四月初,朱寘鐇苦苦等候的機會終於來了,劉謹整理軍屯造成軍隊絕大部分將領的不滿,軍心也十分不穩。趁着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朱寘鐇說服了寧夏都指揮史周昂等一批將領,在一場宴會上殺死鎮守太監李增、總兵姜漢,以及寧夏的一批文武官員,正式起兵造反,而且爲宣揚自己造反的正義性,朱寘鐇發表了一篇針對劉謹的檄文,將所有過錯都推到劉謹身上,然後以誅殺劉謹、爲民除害的口號起兵,希望以此得到各地的響應。

但是朱寘鐇實在太這高估自己的影響力了,他以爲自己只要振臂高呼一聲,立刻就會得到各地的響應,但事實卻是他的檄文發到各處,但卻沒有任何人響應,反而還有人把他的檄文送到朝廷,結果一時間使得朝野大震,連豹房中游玩的朱厚照也被驚動了,第一次主動召集幾個重要的大臣議事。

武英殿內,年輕的正德皇帝皺着眉頭坐在龍椅上,少有的露出一種正經的表情。而在他的面前,劉謹、李東陽、楊廷和等重要大臣全都在列。

“陛下,安化王心懷不軌,竟然於此時起兵造反,老奴以爲應當立即派兵鎮壓,以儆效尤!”頭髮花白腰部佝僂的劉謹站在大殿之中,正在義正言辭的向正德建議發兵鎮壓起兵造反的安化王。

看到劉謹如此積極,旁邊的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卻都是心中暗笑,安化王起兵造反的檄文已經傳到京城,檄文中句句都是針對劉謹,難怪他會如此着急了。

“臣附議,安化王身爲皇室子孫,不懂得教化百姓,反而唆使邊疆軍戶造反,實在罪大惡極,必須儘快派兵平定!”李東陽雖然心中暗笑,但在這種國家大事上,卻還是必須與劉謹站在一起,畢竟安化王謀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自然要派兵鎮壓。

劉謹看到李東陽支持自己,也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前段時間身爲內閣首輔焦芳的一個心腹向他秘密效忠,而且還把焦芳暗中所說的一些詆譭自己的話告訴他,結果這讓劉謹爲之大怒,本想着將焦芳整治一番,但沒想到對方也十分滑頭,看到情形不妙時,立刻向他請辭,最後他也就批准了,所以現在內閣中的事務大部分由李東陽暫代,而且對方的表現也讓他十分滿意。

坐在龍椅上的正德皇帝看到劉謹和李東陽都同意派兵,於是也就懶洋洋的道:“兩位愛卿所言甚是,只是朕現在苦惱的是該派誰去統兵平叛,你們可有什麼好的人選?”

聽到正德問起平叛的統兵將領,劉謹等人都露出幾分苦惱的表情。說起來大明除了初期重用過一段時間武將外,之後就再次將揚文抑武發揮到極致,甚至邊關的統兵之人很多都是文官出身,一個武將的官職再高,但有時見到比他低幾級的文官時,都會自感矮上一頭。

正德朝的情況尤其如此,整個朝廷幾乎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武將,現在想要平叛的話,不但要派一個懂兵之人,而且這個人還要能被朝廷信任,可是縱觀整個朝廷,滿足這個條件的幾乎沒有。

“陛下,老臣有一人舉薦,還望陛下恩准!”這時李東陽卻忽然站出來,一臉微笑的開口道,而且他的笑容中好像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在裡面。

“噢,李師傅想要推薦誰?”正德看到終於有人說話,很是高興的問道。李東陽當初身爲太子太保,負責教授正德讀書,因此正德一向對他以師傅相稱,這也是劉謹以前不敢擅自對付李東陽的原因之一。

“啓稟陛下,老臣推薦原三邊總制楊一清,他在朝中爲官多年,又在寧夏、甘肅一帶總領軍務,在邊疆的威望極盛,若是朝廷可以再次啓用他,到時也許不用一兵一卒,只需要楊一清到達寧夏,那邊的叛軍肯定會不戰而降!”李東陽終於把心中的人選講了出來,只是在他在說這些話時,目光卻不經意的瞟了一下劉謹,心想也許自己等待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

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32章 安東衛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172章 成婚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42章 暴打兇徒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8章 形勢逆轉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章 再無瓜葛第163章 宣旨第27章 談生意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44章 花巷別院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39章 迎接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172章 成婚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42章 坦白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82章 去京城?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303章 偷襲(上)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
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32章 安東衛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172章 成婚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42章 暴打兇徒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8章 形勢逆轉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章 再無瓜葛第163章 宣旨第27章 談生意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44章 花巷別院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39章 迎接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172章 成婚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42章 坦白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82章 去京城?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303章 偷襲(上)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