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閉幕

二月二十五日,第一屆國民大會正式閉幕。

這一天會在國會大廈召開閉幕典禮,同時也是吳紹霆宣佈南京中央政府名單與向《憲法》宣誓就職的時候。難得今天天氣很好,一大早陽光初現,帶來了真正春季的暖意,而南京城的市民們堅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關注國民大會,今天最後一天也不會錯過。

當吳紹霆的總統車隊從總統府開出,向雨花臺前去的路上時,路邊夾道歡迎的市民們歡呼不斷。看着車窗外層層涌動的人羣,他不由自主的在心中發出了一聲感嘆,這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蒙受苦難,他們內心深處不斷渴望着一個能帶來希望的領袖,如今的歡呼聲是積累了大約一百年之久的爆發啊!

八點三十分,國會大廈的國民大會閉幕儀式正式開始。由於右任上臺發表國民大會的總結,洋洋灑灑演說了一個鐘頭才把歷時二十多天各項議程陳說完畢。之後國會兩院開始推選兩院議長,一番不記名投票和清點之後,由岑春渲當選參議院議長,馮國璋當選爲衆議院議長。岑春渲和馮國璋陸續上臺發表簡短講話,前者宣佈遵照國會規章,辭去所有中央政府公職,專心就任參議院議長;後者僅僅說了一些勉勵的話。

按照馮國璋三個月之前與吳紹霆的商議,衆議院議長是由副總統兼任,當然這僅僅是不成文的規定,在憲法和國會制度裡都沒有明確要求。所以馮國璋先就任衆議院議長,之後再參加副總統的競選。

臨近中午時,吳紹霆趕着時間上臺宣佈了副總統提名。國會內部另有一名推選的副總統競選人,正是黎元洪。不過馮國璋畢竟有吳紹霆在幕後支持,獲選副總統幾乎沒有懸念。

中午休息了兩個鐘點,同時也是副總統票選統計之時。

就在吳紹霆剛剛準備前往餐廳吃午餐時,二等侍衛長龍雲正等再通往餐廳的走廊上,手裡面捏着一個信封。在看到吳紹霆一行人出現時,龍雲連忙迎了上去,來到吳紹霆身邊低聲說道:“元首,昆明發來的急電。”

吳紹霆皺了皺眉頭,心中疑惑:昆明?這個時候?他多留了一個心思,與一旁的馮國璋、徐世昌、岑春渲等人告了一個不是,然後與龍雲走到一旁角落裡。他凝神問道:“什麼事?是誰發來的?”

龍雲把信封遞給了吳紹霆,然後說道:“南方第二集團軍司令部涉外事務司發來的。”

在吳紹霆的建制之下,集團軍的司令部已經不僅僅只負責轄區內的軍務,而是整個負責轄區的國土防禦系統。在這個系統之內自然還要包括各種其他項目,也就是說只要任何直接或者間接涉及到轄區國土安全的工作,集團軍司令部都有權過問。正因爲雲南與越南接壤,再者越南境內還有早年廣州軍政府隱藏的一支山地師,因此早在建制之初南方第二集團軍就成立了涉外事務司,專項負責中國與南亞大陸涉及軍事問題的事務。

吳紹霆接過信封,看了一眼上面的署名,果然是涉外事務司發來的。看到這裡他心頭反而更加凝重了起來,看來是越南那邊發生了事情,該不會是山地師出事了?他急忙拆開信封,仔細看了一眼電報內容,原來事實並非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而是雲南省政府收到了東京阮家的求救電報。

原來就在七天之前,阮玲志的東京阮家遭到越南國王阮福晃的軍隊與法國殖民軍隊的圍攻,具體原因目前不得而知。東京阮家在越南北部幾個重要城市進行了激烈抵抗,可是法國軍隊武器裝備先進,訓練有素,很快就橫掃了東京阮家在北越南所有的勢力。這份電報是阮玲志在中越邊境的諒山發來的,日期就是昨天,可見東京阮家已經徹底潰敗,就等着逃亡中國尋求避難。

吳紹霆心頭疑惑不解:越南國王與法國人一起對付東京阮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因爲他們發現中國與東京阮家有密切軍火往來,法國故意對東京阮家下手?

站在一旁的龍雲等着吳紹霆把電報看完,然後請示道:“元首,昆明那邊詢問,要不要讓東京阮家進入中國避難?”

吳紹霆想了想,說道:“先讓他們過關,不過不提供任何官方的保障。讓昆明那邊儘快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調查清楚,另外優先保證我們在越南邊境山區隱藏的山地師安全。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山地師撤回來。”

他覺得即便東京阮家失去了所有勢力,但依然還是有一定利用價值,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收留這些人並無太大困難。

龍雲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卑職明白,卑職先告退。”

吳紹霆揮了揮手,然後把信封收了起來,接着向餐廳走去。

剛剛走進餐廳,只見岑春渲正站在門口等着,岑春渲上前幾步問道:“霆帥,剛纔聽龍侍衛說好像是昆明那邊有消息,究竟是什麼事?”

吳紹霆覺得沒必要像岑春渲隱瞞,畢竟當初認識東京阮家還是靠岑春渲的引薦,他於是把信封掏了出來,悄悄的遞給了岑春渲。等到對方看完之後,他不疾不徐的說道:“越南那邊肯定出問題,不管是東京阮家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從現在開始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雲公,越南公司是你的手筆,你最近花點心思照看一下,千萬別出什麼閃失。”

岑春渲“嗯”了一聲,略略蹙着眉頭說道:“稍後我會派人去一趟雲南,這件事可大可小,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下午,副總統票選結果很快統計出來,因爲副總統的審覈僅僅是國會兩院表決即可,不用到場所有代表投票,因此整個過程遠遠沒有像票選正式總統那麼複雜和嚴謹。馮國璋得票兩百七十八張,黎元洪得票一百五十四張,吳紹霆正式宣佈由馮國璋出任中華民國副總統。

兩院議長和副總統的人選得以確立,大會堂休息了五分鐘,然後吳紹霆再次登上主席臺,正式宣佈中央政府的結構和各部部長名單。按照吳紹霆與馮國璋、徐世昌三方的會商結果,決定中央政府採取二元遞進級結構,也即設置一名最高首長和兩名首長副手。具體的意思是中央政府將保持執政府時期的兩個辦公廳,一個是常規的政務廳,另外一個是常務廳,也即之前的執政官辦公廳。

政務廳與常務廳的職能近乎相同,只是分管不同的政府部門,兩個辦公廳各由一名長官負責,而這兩名長官即屬於最高首長副手,由最高首長親自任命。政務廳分管八大部門,交通部、商務部、財政部、國家安全部(即警察部)、教育部、農林環境部、司法部和民政部;常務廳同樣分管八大部門,新聞文化部、國防部、內務部、外交部、中華民國共和銀行、科技部以及國家資源管理部。

兩個辦公廳都隸屬於總統府,而政務廳長官還兼任總統府秘書廳總秘書長。秘書廳的職能也進行了全新的規劃,不僅負責總統府侍從官處、政府宣傳處等部門,同時還加入政府人力資源管理處、事業單位監督等職能。

之所以成立兩個辦公廳,並非是多此一舉。按照吳紹霆與馮國璋、徐世昌的商議,這麼做的目的其一是爲了讓新政府更快適應結構,畢竟有執政府時期的先例,大家在執行起來更容得心應手;其二多一個元首副手,就能多一個拉攏其他政治勢力的機會,元首制推行前期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鞏固統治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分化政府管理結構也就是分化政府的影響力,吳紹霆正是要通過弱化政府的影響來強化元首的威信。

在公佈了中央政府機制之後,吳紹霆正式宣佈中央政府兩大辦公廳長官與十八組織部門部長、副部長的名單。這份名單基本上與執政府時期並無太大的差異,常務廳長官依舊是鄧鏗,政務廳長官則改任張謇。除此之外,因爲選出議員和議長的關係,幾個缺額的部長也由新的人選代替:內務部部長爲於孜縣,民政部部長爲孫寶琦、財政部長爲周學熙、外交部長伍廷芳等等。

梁啓超出任司法部部長,同時兼任總統府首席政務顧問。吳紹霆並沒有打算冷落梁啓超,只是在這段時間要強化自己的權力,不得不提防來自梁啓超的阻礙。再者他讓張謇接替梁啓超的政務廳長官的職位,也算是給梁啓超留了幾分面子,二人都是進步黨身份,又是合作密切的政治盟約,誰當這個政務廳長官都一樣。

這份中央政府名單很快得到了通過,國會兩院和地方代表心裡有數,反正人事變動不算大,各自的利益都有保證,又有什麼不好放心的呢?

最後是吳紹霆以國家元首身份宣誓就職,徐世昌穿上嶄新的最高法官禮服,將中華民國印製而成的第一本《憲法》放在演講臺前面,會場儀仗隊則端上來“大總統權印”。吳紹霆站在《中華民國憲法》面前,對着徐世昌舉手宣誓:“餘謹志誠之心宣誓,餘必忠實執行合衆國總統職務,決心維護和捍衛中華民國憲法,防止被國內外一切敵人侵犯。餘將忠於憲法,恪守不渝。餘自願承擔這項義務,毫無保留之意,也決無推委之心。”

宣誓結束,徐世昌親手從銀紙托盤裡取過“大總統權印”,鄭重其事的交到吳紹霆手裡,並莊嚴的說道:“餘以中華民國最高法官之名義,正式接受吳紹霆出任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事實,授予中華民國最高領導人之權印,期以遵守誓言、帶領我大中華民國走向繁榮富強!”

第二層記者席上接二連三傳來鎂光燈的爆鳴聲,無論是來自哪家報社的記者,都將記錄這載入歷史的一瞬間。

當天晚上,吳紹霆在總統府西朝房大會堂發表就職演說,分析了目前中國所處於國際外交危機之中,承諾在四年之內解決中國外交危機,並公佈爲期五年的中央政府工作規劃報告。這份《規劃報告》可總結爲三點,其一是加強國防力量,保障國家免受任何外敵侵略,同時也提高國家於環球地位;其二是加強國稅和地稅系統建設,規範地方與中央財政收入;其三是改善全國國民生活水平,主要將以教育、公共設施與提高國民收入三個方面爲主。

第99章 ,踐行籠絡第83章 ,狀元商人第18章 ,敢作敢爲第293章 ,不敗爲上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43章 ,見龍濟光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25章 ,值班首日第912章 ,暗流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68章 ,威壓之下第908章 ,張作霖之決定第621章 ,收編第969章 ,強攻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757章 ,精英團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17章 ,義無反顧第1019章 ,增兵計劃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7章 ,上任哨官第76章 ,散財人氣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68章 ,第一標進攻!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688章 ,火車站遇刺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532章 ,拉攏和新生意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1029章 ,狂熱民族心第26章 ,協助進城第1135章 ,改制第892章 ,朝鮮人第69章 ,營銷思路第643章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101章 ,東亞經濟復甦工程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606章 ,重慶成都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232章 ,暴風雨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第3章 ,碼頭別見第24章 ,城門任務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35章 ,相互推卸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1115章 ,新的議和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811章 ,情勢急轉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1159章 ,沙俄首都淪陷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188章 ,美國參戰
第99章 ,踐行籠絡第83章 ,狀元商人第18章 ,敢作敢爲第293章 ,不敗爲上第292章 ,扶持桂林軍政府第43章 ,見龍濟光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888章 ,亞洲戰略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25章 ,值班首日第912章 ,暗流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768章 ,威壓之下第908章 ,張作霖之決定第621章 ,收編第969章 ,強攻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757章 ,精英團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17章 ,義無反顧第1019章 ,增兵計劃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7章 ,上任哨官第76章 ,散財人氣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68章 ,第一標進攻!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688章 ,火車站遇刺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532章 ,拉攏和新生意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動態第1029章 ,狂熱民族心第26章 ,協助進城第1135章 ,改制第892章 ,朝鮮人第69章 ,營銷思路第643章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095章 ,突襲吉林省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101章 ,東亞經濟復甦工程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987章 ,德國再次來訪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606章 ,重慶成都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041章 ,激戰惠山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232章 ,暴風雨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第3章 ,碼頭別見第24章 ,城門任務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35章 ,相互推卸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840章 ,慶元會議的動作第1115章 ,新的議和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811章 ,情勢急轉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1159章 ,沙俄首都淪陷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927章 ,緊急外交照會第486章 ,戶籍制度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1188章 ,美國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