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整頓海軍

天剛剛亮時,徐樹錚因爲凌晨才上牀休息,所以還在熟睡之中。鄧鏗帶着都督府衛隊的十幾個衛士堂而皇之的撞開了客房房門,不等徐樹錚反應,人已經從牀上拖了下來。徐樹錚大聲詢問發生什麼事,可是除了呵斥和大罵聲之外,根本沒有人應他。衛士不讓徐樹錚穿衣服,直接就拽着他出了房間,一路上又打又罵,順便還把侏儒懷錶、鋼筆、銀元等等值錢的東西給奪了下來,直至到了都督府門外。

“北方的走狗,快滾回去吧。”

“袁大總統行刺宋先生,北洋派沒有一個好東西。”

“還敢來誘降我們吳都督?吳都督是堅定不移的革命志士!”

“吊你個死仆街,冚家鏟,快滾蛋!”

徐樹錚驚魂未定,身上早已經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他萬萬沒想到昨天還是都督府客人,一覺還沒睡醒全然變了一個樣。他連連求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是鄧鏗等人一直不理他。趕出了都督府之外還不算結束,鄧鏗讓衛士上前押着徐樹錚,沿着大街上游行了一圈。

“大家快來看,北方派來的走狗,要花五十萬收買我們吳都督背叛革命!”

“北京政府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們吳都督是什麼人,他豈會爲了金錢折腰?”

衛士一邊走一邊大着嗓門吶喊,引得路上行人紛紛駐足圍觀,指指點點、議論云云。

羣衆們經過一傳十十傳百的拼湊,終於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這段時間廣東報道宋教仁遇刺案一直熱議不止,老百姓心中早就對北京政府的荒唐之舉痛恨不已。此時這一幕立刻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怒火,沿街老百姓忍不住跟着衛士一起指罵徐樹錚,一些小商小販還拿出了菜葉子、石頭來招呼。徐樹錚徹底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他當然不知道吳紹霆截獲了自己的電報,心中對吳紹霆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轉變。倒不是懷恨在心,而是驚恐,吳紹霆城府之深已經到如此地步!

鄧鏗押着徐樹錚到了廣東碼頭,此時徐樹錚還穿着睡衣,身上值錢的東西早就被都督府衛士搜走了。鄧鏗掏出了兩塊錢拋給了徐樹錚,彷彿是在打發叫花子,他冷笑道:“徐司長,這兩塊錢可以買一張到福州的船票,委屈你多轉幾站了。”

徐樹錚嘆了一口氣,他雖然有怒火,可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還是明白的,畢竟是人家的地盤,自己要尊嚴就不要性命。他彎下腰撿起兩塊錢,一句話沒有多說,蹣跚的向售票廳走去了。他暗暗不甘心:媽的,老子本來打算回北京造你的謠,沒想到卻讓你捷足先登,厲害,厲害,這一回老子敗的心服口服。

五天後,都督府行政會議室。

海軍部部長高廣徵“騰”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震驚的問道:“什麼?要賣掉三艘魚雷艇和鎮濤、鎮海號?都督,爲什麼?”

吳紹霆表情鎮定,伸手示意高廣徵先坐下來,隨後說道:“高部長,海軍部下轄艦艇大小三十三艘,去掉舊式的三艘練習艦和兩艘鍋爐損壞無法出港的舊艦,餘下的戰船所耗軍費幾乎是陸軍總數的兩倍。如今我廣東財政已然獨立,無論北京政府還是南京留守府都不曾拔一分一毫的經費。去年財政赤字最大的一項就是海軍的開支。”

高廣徵情緒依然激動,大聲的說道:“不管怎麼說,鎮濤和鎮海是我們廣東水師第一代炮艦,就算鎮海號因爲損壞不能使用,可依然具有重大的意義呀。”

吳紹霆不動聲色的說道:“高部長,意義再重大,可是財政部拿不出錢來哪還有什麼用?不管是不是第一代炮艦,也不管它能不能下海,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廣東財政現在無法支持這麼多艦艇,而且廣東境內的作戰也完全不需要這麼多艦艇。”

高廣徵臉色十分難看,其他海軍部官員同樣也十分惋惜。沉默了一陣之後,高廣徵放緩了語氣,再次開口說道:“福州的杜錫圭前段時間一直與屬下有信函往來,北京政府去年年底已經重組海軍部,武漢艦隊、九江艦隊、上海、福州都有下撥海軍軍費,爲什麼偏偏艦支最多的廣東卻沒有呢?”

吳紹霆冷着臉色,生硬的問道:“你是在質問我嗎?”

高廣徵深深吸了一口氣,彷彿鼓起了勇氣一般,繼續說道:“都督,屬下只是搞不明白,您爲什麼不去爭取海軍軍費呢?海軍是國防的脊樑,在戰略上只聽說要大力發展海軍,沒聽說要消弱海軍力量的呀!就說去年廣州革命政府成立之後的韶關作戰、肇慶作戰,海軍出動已經震懾了敵軍軍心,其功不必陸軍差。”

吳紹霆等着高廣徵把話說完,之後語氣由弱漸強的說了道:“你們拿了北京政府的軍費,只能說明你們投靠了北洋派。現在外面的新聞正在議論的事情在座諸位都很清楚,五天前我把徐樹錚羞辱了一頓驅逐出境的事也沒有人不知道。我跟北方的立場已然十分明確,如果高部長要背叛革命,你馬上出去,帶領你的艦隊滾蛋,去找北洋政府搖尾乞憐,去向獨裁者低頭獻媚。在你路過上海時還可以向國民黨黨部開一炮彰顯你走狗的決心!”

說到後面時,他的語氣幾乎達到了咆哮的地步。

高廣徵一下子尷尬了起來,額頭汗水涔涔,一時間啞口失言。

其他海軍部將軍心中十分震動,先前吳都督的一番話重新點燃了他們的熱血。

吳紹霆緩緩站起身來,環顧了海軍部所有將官一眼,接着說道:“我吳紹霆對廣東是什麼樣大家都清楚。自廣州首義之後,廣東水師所有的供應補給,我有少給一分錢嗎?我陸軍三個師一個月軍費只有二十萬不到,那是一萬二千口人。海軍三十三艘艦艇每個月開支三十七萬,官兵合計只有兩千人不到。我試問,你們有聽到過陸軍兄弟們的一句抱怨嗎?”

海軍部官員齊齊低下了頭,每個人臉色都不好。

吳紹霆又道:“第二師兄弟北伐的時候,我第一師從一日三餐降格爲一日兩餐,就是爲了省一餐口糧支援前線。如果海軍部有實力打到北京去,我吳紹霆三天只吃一頓飯也他媽的忍了。”他頓了頓,緩了緩情緒的波動,冷靜的說道,“不是我不看好海軍,要說世界上哪一支兵種最具備入侵性,那就是你們海軍!只可惜甲午一來,列強外侮處處欺辱我們中國,他們生怕我們中國海軍有朝一日重振雄風,把他們統統趕走了!”

海軍部官員一個個嘆息不已,甲午之恥不是清朝的恥辱,恰恰是中國海軍最大的傷疤,一朝不能雪恥,這個傷疤永遠都無法痊癒。

吳紹霆嘆了一口氣,眼中帶着激動的光澤,說道:“有人說我吳紹霆是廣東霸王,有人說我假仁假義,我想等賣掉了那幾艘艦艇之後,還會有人罵我是廣東海軍的罪人。我告訴你們,如果我像北方那邊當獨裁的霸王,今天的會議就是高部長的死刑通知會。如果我假仁假義,我張盛霆公司現在早就賺得盆滿鉢溢了。”

高廣徵羞愧的低下了頭,臉色十分難看。吳紹霆的這些話不單單海軍部的人明白,在場所有人也都明白。放眼全國各地的軍政府,哪裡有廣東這邊大好風氣?如今就連北京政府都是依靠洋人貸款在運作,其他省更是隻能壓榨人民。唯有廣東勉勉強強達到了自給自足。

“我剛纔已經說過,要想真正揚我國威、一雪前恥,發展海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你們也看到了,現在中國名義上大一統,實則各省割據。再加上列強外侮的橫加干擾,現在還不是發展海軍的時候。我希望諸位海軍同仁能夠體諒我現在的難處。我可以向高部長道歉。因爲我不希望你們當中有任何一個人放棄革命陣營。”吳紹霆總結性的說了道。

“都督,”海軍部副部長任光宇小心翼翼的問了道,“那賣掉了艦艇之後,那些官兵該怎麼安置?”

“編爲海軍基地岸上人員,或者我推薦他們前往福州船政學堂任教。我也想把廣東海軍學堂重新辦起來,可惜財政不濟。也許還要再等一兩年吧。”吳紹霆嘆了一口氣。

高廣徵站起身來,莊重的向吳紹霆敬了一個軍禮,道:“都督,先前是屬下魯莽了,請都督見諒。都督的決議屬下一定全力支持。”

其他艦長也齊齊站起身來,向吳紹霆敬禮。

一個月後,鎮濤和鎮海兩艘炮艦以七十萬的價格賣給了福州艦隊,三艘魚雷艇賣給廣西軍政府,合計二十六萬。這五艘艦艇的在編官兵經過海軍部積極勸說,改爲基地留守人員。鎮濤號艦長十分悲傷,當晚騎馬離開廣州。吳紹霆帶領海軍部官員連夜追蹤,在清遠縣郊區攔下了鎮濤號艦長,一番苦勸之後終於說服其返回水師基地。吳紹霆特任命鎮濤號艦長爲海軍部高級顧問,與前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同一級別。

轉眼間已是五月,隨着宋教仁遇刺案證據的逐一查實,北京政府的臉面越來越無法掩蓋。宋教仁在康復之後冒着生命危險,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連續召開演講大會,陳述北京政府的陰謀之舉,要求袁大總統嚴懲兇手、引咎辭職。

袁世凱最近越來越心煩,趙秉鈞派人去殺宋教仁也就算了,他媽的好歹也把事情做到底。現在可好,宋教仁又沒死,北京政府還背上了一個大罪名,真真正正的是吃力不討好。他現在非但不能再對付宋教仁,反倒還很擔心宋教仁再遇到什麼意外。萬一宋教仁下樓梯摔斷了腿、喝水塞到牙齒,全國人民一準全部指責是北京政府的暗害。

等到六月份,北京政府受到五國銀行團第二期貸款,袁世凱的軍事佈置接近爲尾聲,立刻連續發佈了幾道命令:撤銷江西都督李烈鈞之職,由李純代理;撤銷上海督軍陳其美之職,宣佈上海成立鎮守使府,由松江鎮守使鄭汝成調任,楊善德接替松江鎮守使;撤銷廣東督軍吳紹霆之職,由廣西督軍陸榮廷兼管廣東。

月底,李厚基帶兵進入上海,驅走陳其美等人,協助鄭汝成建立上海鎮守使府。

孫中山、陳其美、宋教仁等人退入租界,更加激烈的號召全國討袁。面對北洋派的武力手段,就連宋教仁、黃興等人也感到憤慨不已,眼見依法懲治宋案兇手不成,幻想袁世凱引咎辭職不能,只能羣起聲討,策動國內的革命軍武力抗議。

迫於北京政府的命令,李烈鈞不得不辭去江西督軍之職,南下到上海與孫中山會商具體討袁事宜。孫中山從三月份開始呼籲一直到六月份的今天,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各省出兵討伐袁世凱、維護共和成果,可是並沒有任何具體的辦法。李烈鈞到來之後,只得重新開始計議。如此一來,爲北洋軍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更多準備時間。

免除廣東督軍吳紹霆的命令下達廣州之後,吳紹霆並沒有像李烈鈞那樣選擇出走,廣東不比江西,他在廣東的基礎要遠遠比李烈鈞在江西更牢靠。江西縱然成立統一的軍政府,可是實則省內並未完成統一,單單在南昌都有好幾股勢力。廣東自廣州首義之後五個月即完成統一,吳紹霆長達一年半的督理早已深入民心,更主要的是廣東軍隊和財政儼然獨立於中央政府,省內上到官紳下到黎民根本不在乎北京政府的治理。

吳紹霆這幾天一直利用新聞部控制省內輿論,宣傳北京政府的野心以及廣西督軍陸榮廷魚肉百姓的治政手段。他還打算組織一批政治人物和商人舉行遊行,反對遵從北京政府的命令。不過他還沒有正式安排時,民間已經有了自發團體號召留住吳紹霆。沒過多久,革命粵軍各級將領、海軍部軍官、軍校學員紛紛送來聯名書,發佈聯名通電,拒不接受撤銷吳紹霆的命令。

看見時機成熟,吳紹霆在都督府召開記者大會,宣佈在宋教仁遇刺案未得到圓滿結果、袁世凱臨時大總統不做出引咎自罰之前,廣東將不承認由袁世凱簽發的各項中央政府命令。他把矛頭指的很清楚,直指袁世凱而非反抗中央政府。

【小章無益,大章過癮,多謝多福大大打賞】

第629章 ,在重慶第947章 ,援助計劃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266章 ,兩面的重傷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140章 ,被迫升職第406章 ,進京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432章 ,德國人的又一談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1217章 ,內況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293章 ,不敗爲上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952章 ,態勢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791章 ,開戰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34章 ,張直之憂第170章 ,會師第1148章 ,暗示革命第161章 ,西郊軍營之戰第678章 ,反擊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899章 ,到福州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210章 ,黃埔軍校第39章 ,突然交火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5章 ,初識倪端第517章 ,德國對華政策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186章 ,榮譽勳章第719章 ,一天之內第851章 ,真格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81章 ,做小生意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276章 ,壯士斷腕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645章 ,遷徙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441章 ,岑春渲家宴第46章 ,志同道合第418章 ,公開言論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657章 ,最後一戰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516章 ,克廈門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665章 ,事未息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385章 ,捧殺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890章 ,佈置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696章 ,一塵不變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728章 ,湘贛鄂戰線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69章 ,營銷思路第294章 ,貸款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245章 ,徐樹錚南下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908章 ,張作霖之決定
第629章 ,在重慶第947章 ,援助計劃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266章 ,兩面的重傷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140章 ,被迫升職第406章 ,進京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432章 ,德國人的又一談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1217章 ,內況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293章 ,不敗爲上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952章 ,態勢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791章 ,開戰第734章 ,案件進展第34章 ,張直之憂第170章 ,會師第1148章 ,暗示革命第161章 ,西郊軍營之戰第678章 ,反擊第482章 ,宋教仁到訪第899章 ,到福州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210章 ,黃埔軍校第39章 ,突然交火第395章 ,陳其美的陰謀第5章 ,初識倪端第517章 ,德國對華政策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186章 ,榮譽勳章第719章 ,一天之內第851章 ,真格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17章 ,會莫擎宇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208章 ,張家晚宴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81章 ,做小生意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276章 ,壯士斷腕第753章 ,南京總統府第645章 ,遷徙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441章 ,岑春渲家宴第46章 ,志同道合第418章 ,公開言論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657章 ,最後一戰第474章 ,張家重工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516章 ,克廈門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665章 ,事未息第915章 ,兵變開始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106章 ,陰謀詭計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385章 ,捧殺第662章 ,怒火會堂上第890章 ,佈置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696章 ,一塵不變第1196章 ,馬來半島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728章 ,湘贛鄂戰線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69章 ,營銷思路第294章 ,貸款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245章 ,徐樹錚南下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908章 ,張作霖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