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風捲殘雲

江西的事情一直拖延到十二月中旬,就連唐天喜、傅良佐等人都聽聞了風聲,可是李純遲遲沒有任何動作,只是一味的猶豫不決,任誰的話都聽不進去。

這幾日盧永祥、唐天喜和傅良佐匆匆忙忙的碰了幾次照面,商討到底該如何應對。

對於他們而言,與其說是商討對策,還不如說是滿腹牢騷。好歹這些年他們安安分分恪守規範,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插手,偏偏仍然逃不掉成爲元的眼中釘,這簡直就是不給人活路。可是即便如此他們也無可奈何,如今該整頓的都整頓了,放眼全國上下都是中央的勢力,還能如何謀求生路?

接連數日討論對話,可終於還是沒有結果,單憑手底下這點人要想鬧出什麼事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更何況就連他們自己心裡都沒有底,國家正籠罩在一股狂熱的民族注意氣氛之中,人人都叫囂着向列強開戰,在這個時候手底下的士兵會跟着自己造反?

十二月二十二日,吳紹霆再次致電南昌,質問李純爲何違令不從?他當然知道李純心中的顧忌,爲此還特意跟馮國璋好好商談了一番,說服馮國璋站在自己這邊。

馮國璋對吳紹霆整頓全國的做法一開始是默許的,畢竟地方小軍閥勾結洋人裡通外敵,遲早會惹出大禍來,早該把這些頑固之徒徹底根除纔是。不過這小半個月過來,他現吳紹霆對付的不止是那些勾結洋人的軍閥,更多的是在拿北洋公黨的舊派人物開刀。

再怎麼說這些地方大員都是北洋公黨的人,哪怕之前政治派系不同,但終歸都是北洋舊人。吳紹霆如此不分青紅皁白的大打出手,究竟還有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又或者究竟是不是故意在打壓北洋公黨的勢力?

當吳紹霆找到馮國璋時,馮國璋開門見山的直接質問起來。

“震之,西北的那些人是有憑有據,該殺該剮那是罪有應得。倪丹忱、趙周人他們向來安安分分,要說中央開什麼會,他們必然到場,中央有什麼政令,他們也必然遵行不韙,如今爲何無端端的把他們也抓起來?”

“甫公,我並沒有抓捕他們的意思,只不過是請他們到南京來共商國家大事,無非是手段有些特殊而已。”

“有什麼共商國家大事一定要弄得人心惶惶?震之,老夫雖然年邁,可並不是老眼昏瞎,你也用不着找這樣冠冕堂皇的藉口敷衍老夫。”

“不管怎麼說,我這麼做是爲了中央政府着想,就算甫公認爲我以公謀私也好,認爲我冤枉無辜也罷,但有些事你我心照不宣,該處理的總是要處理的。不過我可以向甫公保證,在處置這些人的安排上面,我必然會拿捏分寸,如果查無實證,大不了就委以中央部員之職,參議院、衆議院也多得是席位。”

聽到這裡,馮國璋其實已經明白吳紹霆的意思,對方竟能把中央政府的職位、國會兩院席位當交易買賣似的任意支配,足以顯出其已經將元的地位凌駕於國家之上。在中華民國只有元是真正的執權者,什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不過是擺設而已。

他原本以爲自己早已看透這一點,可萬萬沒料到等深刻的事實擺在面前時,自己一時竟無法接受。他曾經設想過將南京中央政府打造成強有力的國家政府,哪怕讓一個年輕後生擔任國家領袖也無妨,只要能確保中央政府的統治力就好。

可是自從國民大會結束之後,他現吳紹霆所設計的政治體系正在不斷弱化政府職權,相比之下那就是突出總統或者元的權力。

對於已經選擇退讓的馮國璋來說,豈能讓中央政府變成一個傀儡?

可是話又說回來,即便如此,他現在又能如何?除了爭取北洋的延續和保住自己副總統的位置,再做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勞。當初既然選擇南北議和,就應該有今時今日的覺悟,北洋實在是已經沒有迴天的能力了。

這時,吳紹霆換了一種語氣,勸慰似的說道:“世叔,你我是一家人,用不着說兩家話。咱們中華民國眼看是要跟洋人們幹起來了,豈能容得下半點差池?世叔,您老仔細想想,咱們打拼到今天容易嗎?咱們好不容易能跟小鬼子拼上一把,能跟德意志帝國稱兄道弟,能跟英吉利、法蘭西爲敵,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積累起來的事。”

馮國璋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些,老夫自然是知道的。”

吳紹霆繼續說道:“世叔若是能寬心,權且當我是請這些人到南京來共同爲迎戰大舉出謀劃策,若是不寬心,那索性當我是放不下疑心,姑且做一套預防準備罷了。等戰爭結束之後,只要您一句話,這些人官復原職也可,繼續留任中央也可,哪怕解甲歸田也單憑世叔的意思。今日我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無論如何都請世叔體諒。”

馮國璋心裡總算有幾絲安慰,好在對方還知道把他當自家人。雖然他上了年紀,有諸多頑固的性子,可仔細想想如今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暫時聽從吳紹霆的意思,至於日後如何安排也只能順其自然。

在說服馮國璋之後,吳紹霆請馮國璋出面給李純指示,同樣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這天到南昌。他在電報裡特意向李純點名了利害關係,李純若是違令不辦,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讓中央更加猜忌,若是遵令行事自然比什麼都不做要強。

無奈之下,李純決定先拿下盧永祥、唐天喜、傅良佐等人,然後再考慮如何自保。

對於盧永祥等人而言,這些時日他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與其做無畏的反抗,還不如直接束手就擒博得一個寬宏諒解,說不定還能在南京擔任一個虛職混混日子。只是李純的大軍還沒有到來,反而迎來了一名日本商人,試圖說服盧永祥等人化裝潛逃,並說日本官方能夠提供經費和擔保,保證衆人安全抵達臺灣。

這番話引起了盧永祥等人的注意,潛逃出國未嘗不是一個辦法,但考慮是日本人來聯絡,日後勢必會成爲日本人利用的傀儡。遙想目前中日戰爭節節勝利,在這個時候流亡日本肯定會背上賣國賊的罵名,生生世世不得洗脫。

比起流亡日本,留在中國反而要好得多,不管怎麼說南京方面不可能因爲莫須有的罪名而要了他們的小命。元無非是希望擴大中央集權的程度,消除所有隱患勢力,只要他們服從中央的安排,最多不過是換一種生活方式罷了。

最終,盧永祥等人拒絕了日本商人的提議,而這顯然是一次明智的選擇。

因爲這名日本商人乘坐的轎車在開動之後不久,突然被從不同方向出現的另外三輛轎車圍堵起來,十幾名身穿黑色風衣攜帶手槍的武裝人員一擁而上,直接把日本商人連同司機一起揪出了轎車帶走,從此以後消失無蹤。

在十二月份剩下的十多天時間裡,新聞部一直小心翼翼的經營着社會輿論,在之前煽動民族主義熱潮的鋪墊之下,全國整頓行動很快獲得前所未有的聲援。人們都憎恨洋人欺凌中國已久,而在此時傳出的勾結洋人陰謀造反的消息,無疑是火上澆油。

漢奸走狗賣國賊永遠都比正面的敵人更可恨,老百姓們紛紛聲討那些勾結洋人的地方軍閥,無論這些軍閥是否確有此事,但凡在報紙上或者市井流言中獲得的消息,在這一刻就彷彿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狂熱的民族主義氛圍已經讓許多人迷失了理智,只要被扣上與中央政府爲敵的帽子,那就是全國公敵。

這股浪潮不僅僅存在於民間,同樣在軍隊、政府單位裡失控似的傳染開來。這正是爲什麼在特別行動隊展開收網時,並沒有遇到太強烈的抵抗原因,就連地方軍閥手裡掌握的軍隊中都受到狂熱的薰陶。

第83章 ,狀元商人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91章 ,鬧大事情第26章 ,協助進城第60章 ,裝模作樣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215章 ,開刀第1063章 ,高空轟炸第384章 ,善後第648章 ,動身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252章 ,黃埔小將第508章 ,再逼第14章 ,氣勢服人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806章 ,彼此的計較第657章 ,最後一戰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935章 ,條件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664章 ,動變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41章 ,援軍到來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360章 ,緊盯第154章 ,袁樹勳督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第1135章 ,改制第694章 ,長江戰略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13章 ,展開訓練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760章 ,十月底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35章 ,相互推卸第1036章 ,南亞戰區司令部第964章 ,怒火攻心第1200章 ,預備還政第96章 ,一番切談第478章 ,轎車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851章 ,真格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821章 ,屠殺戰列艦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866章 ,場面失控第665章 ,威壓第1198章 ,安撫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566章 ,拋磚引玉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826章 ,損傷第356章 ,碰巧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9章 ,留下印象第796章 ,黎明行動第897章 ,南訪第661章 ,前奏第191章 ,老狐狸第34章 ,張直之憂第195章 ,談判第988章 ,換一種合作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761章 ,婚姻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1168章 ,詳細布置
第83章 ,狀元商人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91章 ,鬧大事情第26章 ,協助進城第60章 ,裝模作樣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215章 ,開刀第1063章 ,高空轟炸第384章 ,善後第648章 ,動身第458章 ,準備行動第252章 ,黃埔小將第508章 ,再逼第14章 ,氣勢服人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1152章 ,規劃南亞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806章 ,彼此的計較第657章 ,最後一戰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935章 ,條件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664章 ,動變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41章 ,援軍到來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864章 ,國民大會第356章 ,活捉蕭耀南第360章 ,緊盯第154章 ,袁樹勳督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第1135章 ,改制第694章 ,長江戰略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13章 ,展開訓練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760章 ,十月底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35章 ,相互推卸第1036章 ,南亞戰區司令部第964章 ,怒火攻心第1200章 ,預備還政第96章 ,一番切談第478章 ,轎車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851章 ,真格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821章 ,屠殺戰列艦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780章 ,逆流發生第866章 ,場面失控第665章 ,威壓第1198章 ,安撫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566章 ,拋磚引玉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826章 ,損傷第356章 ,碰巧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9章 ,留下印象第796章 ,黎明行動第897章 ,南訪第661章 ,前奏第191章 ,老狐狸第34章 ,張直之憂第195章 ,談判第988章 ,換一種合作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761章 ,婚姻第348章 ,莫擎宇負傷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510章 ,聲明和對策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1168章 ,詳細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