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戰前會議

這次針對東三省的整頓不僅僅侷限於軍務上,包括行政上的相關事宜同樣“順便”處理清楚。畢竟東三省地處於關外,常年放任軍閥割據以及列強勢力錯綜勾結,突然要大刀闊斧的更改只怕會造成人心惶惶。因此吳紹霆特別制訂了東北三省聯省行政的辦法,設置聯省諮議局代替之前的東北三省總督府,同時規定聯省諮議局是東三省最高民意機關,由各省諮議局選派特別議員組成。也就是說,吳紹霆在行政單位上故意增加了東北三省一級,其用意不僅是爲了團結東三省內部,提供舊軍閥系統向中央集權過渡的機會,同時也是爲了應付中日衝突而鋪墊統一的行政職能。

當然,嚴格的說東北三省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行政級別,因爲吳紹霆沒有打算再設置一個東北三省最高長官,而聯省諮議局議長僅僅是主持聯省諮議局工作的人物,並沒有治理東北三省的行政權力。各省的行政工作仍然是由各省最高長官來負責。

在各省最高長官一事上,吳紹霆毫不猶豫的取消了督軍制度,從南京抽調專員北上,負責嚴格執行省長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省級、市縣級諮議局制度。不過在此之前,三省的省長基本上仍然是由昔日督軍繼任。黑龍江省省長是畢桂芳,吉林省省長是孟恩遠,奉天省省長則是趙爾巽。從奉天省省長的任命上不難看出,這是吳紹霆堅持推行軍政分離的一手,勢必要徹底終結軍政一體的軍閥制度。

六月三日下午,奉天城東三省第一路軍司令部大樓,也就是之前二十七師司令部。院子周圍比平日增加了三倍的崗哨守衛,而院子內則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不過所有車輛的車牌都都掛着軍用字號。吳紹霆昨天晚上發佈了一項密令,通知目前在奉天省內的所有高級軍官於今日前往第一路軍司令部召開軍事會議。

儘管在秘密命令發佈下去時並沒有提前告知這次會議的主題,但是所有受邀的軍官聽說是“軍事會議”,不用刻意的去猜測就知道這是開戰之前的部署會議。之所以選在第一路軍司令部開會,那是因爲甦家屯軍營目前仍然過於簡陋,而戰前的部署會議是高度機密的內容,必須保證信息流通的安全。若是在南京時,這次會議必然會定在國防部“獵雕”作戰室。

在正式開會之前,也就是中午的時候,吳紹霆、蔡鍔、吳佩孚、張作霖以及國防部和東三省地方的高層官員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午餐會議。午餐會議上,蔡鍔簡單介紹了目前中日衝突的局勢,以及中日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此外也稍微透露了一下下午會議的議程。

基本上午餐會議的目的就是確定中日戰爭的領導階層,所有參與午餐會議的人都將是整個戰場的直接領導者,只不過各自的分工不同罷了。

兩點鐘時,受邀參加大會的軍官陸續進入會場,在大會場各個大門關閉之後,吳紹霆、蔡鍔、吳佩孚等人才從側門走了進來。會場衆人紛紛起立行禮,吳紹霆走到主席臺前揮了揮手示意衆人落座,之後他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開場白,包括透露了歐洲戰場的最近轉折、朝鮮臨時執政府的進展,以及國防軍的部署。

說完開場白,吳紹霆直接切入正題說道:“在此,我正式決議,於後天也就是六月五日早上在丹東舉行軍事演習,參與軍事演習的是北方第一集團軍三十四師和三十七師。當然,這次軍事演習只是表面理由,對三十七師和三十四師來說並不存在演習,他們將會直接投入實際作戰,向朝鮮邊境突入。我會在當天中午十二點整向日本宣戰,理由是日本政府無視雙五協定,拒絕歸還旅順租界和交納南滿鐵路。稍後我會另行通知北京方面和南京方面,新聞宣傳單位都會配合輿論上的造勢。”

儘管中日衝突的預想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不過對於在場許多軍官來說,後天就開戰多多少少有些唐突。事實上整個備戰準備都是吳紹霆與集團軍司令部在暗中操作,因此中下階層的軍官們並沒有非常清楚的概念,如今該準備的工作早已準備完畢,轉眼之間就是要開戰了,中間缺乏一些必要的過渡和銜接,自然有所不適應。

會場並沒有爆發出議論聲,因爲在場的都是軍職身份,他們明白什麼是紀律。

吳紹霆停頓了片刻,接着說道:“中日決戰關乎國本,在座諸位都將是參與此次大戰的核心成員,我們大中華一定要奠定亞洲強國的基礎,一雪甲午戰爭前恥。雖然之前的外交一直曲曲折折,但亞洲戰略從一開始就已經交代下去,在座諸位亦都是中華軍人,理應拿出專業的精神來應對此次開戰。”

這番話算是給那些感到唐突的軍官們一番鼓舞了,隨後他請出蔡鍔來進一步說明對日開戰的戰略部署。蔡鍔沒有急着站起來講話,他吩咐一旁的侍從官將中朝邊境的地形圖掛好,爲了方便全會場都看清楚地圖上的指示,這份地圖是特製的大型掛圖。

“目前,我們北方第一集團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聚集在奉天省與朝鮮交界的地區,主要戰略進攻點是在丹東,由三十四師和三十七師駐紮,正如元首所說,他們也將擔任首要進攻的任務。此外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駐紮在吉林省臨江縣北部,在丹東的突出部作戰開始後,三十三師、三十五師會在之後的一個小時內投入作戰。三十八師目前還沒有完全到達指定位置,後勤部隊和一部分後續兵力還在運輸途中,他們的集合點是在延邊,預計兩天後能完成所有整頓工作,也就是說在六月六日才能投入作戰。最後要說的是三十六師,目前駐紮在白山一代,擔任整個戰線的預備部隊。”

蔡鍔不疾不徐的將整個北方第一集團軍的部署情況做了交代,在場的不少軍官其實是知道這些內容的,只不過爲了讓國防部的文職人員更容易瞭解大局情況,所以才簡單的彙總了一遍。大型地圖上,每個師的駐紮位置都標記的清清楚楚,包括後勤交通線、物資據點和假設的進攻路線等等。

“根據我們情報單位蒐集的資料,截至今日日本已經在朝鮮集合了四個師團以及五個旅團的兵力,分別是原駐朝鮮的第十六師團、第十七師團,已經從臺灣緊急調集過來的第七師團和第十師團的兩個旅團,以及新編第十九師團的兩個旅團、第二十師團的一個旅團。估測總兵力在十二萬以上,而且後續的兵力仍然在源源不斷的動員之中。不過日本要想完成所有戰前的兵力動員,最起碼還要等一個半月之後。”蔡鍔接着說道。

在場衆人認真的聽着蔡鍔的介紹,即便中華民國在軍事上的準備比日本人提前一段時間,可是這一場戰鬥畢竟是發生在異國他鄉,地理環境上會有很嚴重的影響。早在明朝時期協助朝鮮抗倭的戰爭中,明朝軍隊就因爲地理生疏的緣故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這一點自然要多加註意。

這時,蔡鍔拿起了指揮鞭,在地圖上一邊指點着,一邊繼續說道:“日本參謀本部顯然不會天真的將希望寄託在雙五協定上,或者說早在二月份我們中國發生外交危機時,朝鮮方面早已開始進行積極的軍事部署。第十六師團已經從漢城緊急調往中朝邊境的新義州,第十七師團也從平壤抵達江界,而從臺灣徵調至朝鮮的第七師團,在五天前業已開始行動,從平壤的集合點奔赴惠山駐防。目前壓在中朝邊境的日軍就是這三個師團。”

新義州與丹東幾乎僅僅是一江之隔,目前駐紮在丹東的三十四師通過望遠鏡就能看到鴨綠江對面的日軍陣地。而新義州也是整個朝鮮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歷經幾百年的中朝來往,使得這個沒有鐵軌的城鎮依然繁榮,成爲中朝貿易之間一個重要的接頭點。而江界則是中朝鐵路銜接的地方,中國軍隊要想徹底深入朝鮮腹地,此處便是必爭之地。至於惠山是依靠在長白山山脈一處地勢偏高的城鎮,具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如果吉林省的部隊要想突入朝鮮境內,日軍單憑惠山一處據點就能成功防禦整個東北地區。

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232章 ,暴風雨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703章 ,換督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289章 ,黃埔聚會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889章 ,分寸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741章 ,泄密第453章 ,孫中山的考慮第62章 ,堅持到底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246章 ,窗戶紙第67章 ,整軍訓練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803章 ,大夜襲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92章 ,大校場上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851章 ,真格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451章 ,醒來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555章 ,梁啓超返回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488章 ,潛移默化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1102章 ,投彈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373章 ,外國勢力的野心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231章 ,在瀛臺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32章 ,遭遇劫案第690章 ,榮歸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168章 ,詳細布置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232章 ,暴風雨第786章 ,諜報戰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530章 ,急流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467章 ,唐紹儀出面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29章 ,又見刁蠻第435章 ,軍事論證會議第39章 ,突然交火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1211章 ,震動第283章 ,勃然大怒第1145章 ,沙俄二月革命第385章 ,捧殺
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232章 ,暴風雨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703章 ,換督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289章 ,黃埔聚會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889章 ,分寸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741章 ,泄密第453章 ,孫中山的考慮第62章 ,堅持到底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943章 ,針對朝鮮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246章 ,窗戶紙第67章 ,整軍訓練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803章 ,大夜襲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845章 ,一次倪端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1171章 ,投機主義第92章 ,大校場上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851章 ,真格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1083章 ,四月二十三日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911章 ,蔡鍔的想法第451章 ,醒來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555章 ,梁啓超返回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488章 ,潛移默化第1082章 ,平壤軍事基地第1102章 ,投彈第242章 ,上海戒嚴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373章 ,外國勢力的野心第736章 ,馮國璋活動第715章 ,共同敵人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231章 ,在瀛臺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32章 ,遭遇劫案第690章 ,榮歸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168章 ,詳細布置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232章 ,暴風雨第786章 ,諜報戰第166章 ,民軍自亂陣腳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530章 ,急流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467章 ,唐紹儀出面第794章 ,青島要塞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603章 ,宜賓衝突第29章 ,又見刁蠻第435章 ,軍事論證會議第39章 ,突然交火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1211章 ,震動第283章 ,勃然大怒第1145章 ,沙俄二月革命第385章 ,捧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