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清廷密使

輛漂亮的四輪馬車的碾過那坑坑窪窪的街道,車裡的乘客顛得東倒西歪,雖然這種感覺與京城的街道沒什麼兩樣,但乘客們還是透過車窗現了一些與衆不同的東西。

“祥子,力巴們在那路中間修得是啥玩意?”一個乘客好奇的向坐在對面的饒漢祥詢問。

“那不是力巴,那是築路工人,修得是交通崗亭,那上頭得站着交通警察,指揮交通,手裡拿兩面旗,一紅一綠,綠的通過,紅的止步,誰敢違反,當場扣下。這也是趙總司令辦的新政之一,以後還要修馬路,開電車,幾位若是再來武漢,或許就不必坐馬車了。”饒漢祥陪着笑說道。

“那要是咱們走路呢?那交通警察管不管?”那人又問。

“那他就管不着,但不許亂穿馬路,尤其是街口,得走斑馬線。”饒漢祥回答。

“何謂‘斑馬線’?”

“這個……現在漢陽沒修馬路,還沒畫呢,其實就是畫在地上的白線,跟斑馬的紋路差不多,故此得名。……別問我什麼是斑馬,我也沒見過。”饒漢祥抹了把額頭的冷汗,沒辦法,這幾位京城來的旗人大爺未免太沒見識了點,不過這似乎也怪不到他們頭上,畢竟,這個時代見過斑馬線的中國人確實沒幾個,其實不要說斑馬線,便是見過電車的人也沒多少,也就租界裡有這種交通工具,再就是天津城裡有,那還是袁世凱前幾年辦新政的時候跟洋人學的,這個電車武漢就沒有,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城市有電車,一個是上海,另一個就是天津。

所以,現在武漢的公共交通事業主要靠馬車支撐。

這輛馬車裡的這幾位乘客除了饒漢祥之外,都是清一色的旗人,爲的叫繼祿,是清廷內務府次席大臣,剩下幾位也都是內務府的司員。有清一代,內務府總管皇宮事務,諸如祭禮、財務、刑獄、警衛等等,實際上就是皇帝地管家,雖然是肥缺,但因事關重大,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得缺的,內務府席大臣和次席大臣通常都由皇室近支旗人擔任,都是皇室可以信賴的人,一些不方便交給外臣去辦的差事就得着落在他們身上。

此次到武漢辦差,繼祿是奉了密旨地,但由於他一向守口如瓶,此次武漢之行到底所爲何事,即使是同行的那幾個旗人也都不太清楚。

其實繼祿到武漢來地目地只有一個:想辦法與共和軍總司令趙北會:。取得他地信任。然後想辦法說服他支持君主立憲。

爲了收買趙總司令。清廷下了血本。從皇家內庫蒐羅了不少奇珍異寶。交由繼祿帶着。準備隨時獻給趙北。除此之外。考慮到趙總司令喊地那句“搶錢搶田搶娘們”地革命口號。幾個從新選秀女中挑出來地美貌女子也都跟着繼祿到了南邊。如果趙總司令點頭。她們就是總司令地侍妾了。

除此之外。繼祿還帶着一封密旨。只要趙北同意君主立憲。就封他爲“鄂王”。比照明代雲南沐氏前例。由他趙氏一族世鎮湖北。王爵世襲罔替。

對於此次武漢之行。繼祿根本沒有信心。但朝廷密旨下來。他只能硬着頭皮上了。帶着幾個可靠地司員。帶上財寶美女。連夜離京南下。乘火車直抵漢口。然後拿着慶親王奕地親筆信。先去武昌拜見了湖北議院議長黎元洪。

黎元洪與奕是舊相識。當年他之所以當上協統。全靠奕地“慶那公司”幫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奕是黎元洪地“伯樂”。

奕地親筆信確實起了些作用。黎元洪答應牽線。爲繼祿等人安排一次與趙北地會面。但並不保證總司令一定會接見繼祿。

繼祿在漢口旅館住了幾日,直到今日,黎元洪才傳來消息,讓他們今日午飯之後去拜見總司令,但黎元洪沒有親自來,而是派了他的文案師爺饒漢祥陪同,一行人從漢口跑到漢陽,乘了輛總司令派來的馬車,直奔由漢陽縣衙改建而成的軍政府招待所。

這一路之上,繼祿一直沉默不語,思考着如何說服趙北贊同君主立憲,所以,對於那幾位沒見識的隨員也沒加干涉,任由他們問東問西,其實作爲內務府大臣,繼祿在天津坐過袁世凱買回國內地電車,甚至在府中裝了部電話,清末的新政不僅僅只是花架子,也是有些實際成就的,只可惜是表面工夫,僅僅只能點綴一下而已,絲毫不能使這個氣息奄奄的王朝起死回生,反倒讓百姓眼界更爲開闊,更不安分了。

馬車從城牆上的一個豁口駛進漢陽城,幾個旗人又好奇地問了幾句。那豁口本是漢陽戰役時被共和軍的炮彈轟開地,後來曾有人建議修復城牆,但被趙北一口拒絕,總司令甚至還提議,除了保留幾座城門和附帶的一段城牆之外,其它地城牆應該全部拆除,方便城內外的交通。當然,目前來說拆城工程尚未開始,因爲戰爭並未真正結束,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城牆還能派上用場,不過城牆上地那些豁口也沒人再去理會,倒是成了百姓出入的便門。

等到了軍政府招待所,馬車停下,饒漢祥領着繼祿等人下了車,舉頭一看,卻見衙門外黑壓壓一片,身穿各色服裝的青壯年男子正在衙門口列隊照相,幾個臂戴“時政宣講員”臂章的軍人正忙着拾掇一架照相機,旁邊還有一架電影機,不過卻沒人操作,想必這電影剛纔已經拍攝完畢。

“這是在照相,那些人都是從外地趕來的革命好漢,住在這裡已有段日子,總司令也都一一見過了,現在他們馬上就要去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支援革命,走之前捏個影。”饒漢祥爲幾位旗人解說道。

繼祿等人默然,這纔想起自己的旗人身份,似乎正是這羣照相要“革命”的對象,好在衆人出門時就換了衣服,做商人打扮,不然,就憑他們那身旗人打扮,非被當場打個半死不可。當然,這只是他們的猜測,實際上,共和軍政府早就頒佈法令,廢除旗人特權,各族平等相處,無故不得向旗人尋釁。

饒漢祥拿着黎元洪的帖子先走進衙門,片刻之後,一個軍官陪着饒漢祥走了出來,向繼祿說道:“總司令有請,幾位跟我來。”

饒漢祥告辭離去,繼祿等人走進衙門,由幾名士兵仔細搜身之後,軍官才領着他們穿廊過園,在花園旁的一間廂房外停下,推開虛掩着的門,說道:“總司令,人已到了。”

“請他們進來。義仁,你帶兵守在外頭,沒我同意,誰也不許靠近!”廂房裡傳來一個年輕的聲音。

繼祿等人魚貫而入,廂房裡很暗,只有一盞點亮地馬燈放在桌上,壓着一張地圖,一個年輕的軍官正拿着筆在地圖上畫來畫去,兩個衛兵手持短槍站在他的身後,還有幾個衛兵則在窗戶上忙碌,將那窗紙和窗楞拆去,幾塊大玻璃放在一邊,看上去是打算將那窗戶換成玻璃的。

軍官擡起頭看了繼祿等人一眼,放下手裡地鉛筆,直起腰說道:“鄙人就是趙北,字振華,共和軍總司令,湖北軍政府都督,華中革命力量總司令。幾位便是從京城趕來的僞清信使吧?前幾天黎宋卿就和我說起過你們,不過當時我忙得很,沒空見你們,今天趁着午飯後的這會兒工夫,就和你們見見面。那邊有椅子,幾位請自便。”

繼祿面無表情地拍了拍袖口,向趙北打了個千,說道:“在下繼祿,給都督大人請安。”見他如此行禮,那幾個旗人隨員也只好跟着行禮。第一次見面,由於摸不準這位總司令的脾氣,禮物和美女都沒帶來,不過這禮數是不能不做足的。

趙北低着頭“嗯”了一聲,說道:“不必客氣。幾位稍坐,等那幾位客人來了,咱們再說話不遲。來人,給幾位客人上茶。”

繼祿頗感詫異,問道:“還有幾位客人?不知總司令是何意思?”

趙北擡起頭,說道:“你們應該是爲了君主立憲的事來的吧?實不相瞞,這幾日裡和你們一樣爲了君主立憲的事趕來與我商議的人來了好幾批,好好的上海和談你們不談,偏偏要跑到我這裡來做幕後交易,這實在是有些多此一舉。既然你們都爲了同一件事,索性,咱們今日就開個閉門會議,大家開誠佈公,好好談談。”

繼祿呆了片刻,這才現自己這一路上想好地說辭全無用處了,坐在椅子上端着功夫茶呆了好一陣,正猜測趙總司令到底是何用意時,那幾位客人已陸續趕到。

一位阮忠樞,是和楊度一起來的,他們是袁世凱的代表,青衣小帽,瀟灑倜儻。

一位劉一,代表的是同盟會,緊繃的臉看上去不怒自威。

一位李和,代表的是光復會,與劉一同樣是洋裝革履,精神抖擻。

再加上繼祿這一方,就是四路人馬,若把共和軍再算進去,就是五路人馬齊聚一堂了。

見人已到齊,趙北收起地圖,走到桌前搓了搓手,說道:“諸位今日應邀而來,鄙人不勝榮幸,既然人都到齊了,那麼,就開始談吧,暢所欲言,把自己的主張擺到明處,不要藏着掖着的。”

說完,趙北自顧自坐在上,端起熱茶細品,不時地擡起頭瞟上幾眼。

衆人相顧無言,也紛紛端起茶盞品茶,但那功夫茶喝在嘴裡卻什麼味道也沒有。

“既然你們都不願意先說,那麼由我來起個頭。”趙北放下茶盞,站了起來。

“革命軍興,天下囂然,舊時代結束,新時代開啓,所謂‘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昌,逆之亡。’,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共和,一條是君憲,哪條路更好呢?我以爲,當然是共和比君憲好。”

見繼祿正欲開口,趙北急忙擺了擺手,說道:“先聽我說完。我知道,清室不會甘心就這麼退位,一來是擔心失去統治權,被漢民報復,二來是沒有一技之長,除了當主子,什麼也不會做,怕不坐江山了沒有飯吃,會被餓死。”

聽到這裡,劉一和李和相視一笑,把皇權如此簡單的歸納爲吃飯問題,雖是庸俗,但無疑抓住了裡頭的關鍵。

人,都是要吃飯的,在這上頭,皇帝和百姓並無區別。

趙北也笑了笑,繼續說道:“其實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很好解決,共和成立,自然要頒佈憲法,用法律保障民權,清室退位之後,並不是成了賤民,而是國民地一員,當然也享受法律的保護,何況,共和之國體並無‘賤民’一說,全體國民一視同仁,一律平等,所以,清室完全不必擔心退位之後被人報復,有法律保護,只要不犯法,不分裂這個國家,清室成員就受法律保護。至於吃飯問題,更好解決,共和之後,旗人二百餘年地‘鐵桿莊稼’肯定是要完蛋的,考慮到皇室成員多是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地人,叫他們立刻自己去掙銀子吃飯,確實有些強人所難,所以啊,我建議,不如給退位皇室一定的優待,比如說每年給些歲俸,供養幾年,在這幾年時間裡,讓他們自己去學習謀生技藝,那麼就餓不死了。”

說到這裡,趙北停了下來,看了一下衆人地表情,然後坐回椅子,端起茶盞,有一口沒一口的品嚐起來。

在他所熟悉的那段歷史中,清室優待條件是袁世凱最先提出來的,利用了南方革命派急於確立共和政體的心理,給中國社會留了一個帝制的小尾巴,硬是在紫禁城裡弄出一個國中之國來,而且也爲以後日本插手中國東北問題提供了便利,因此,清室優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速定共和,也爲滿清王朝的復辟埋下伏筆。

不過現在,由於趙北的干預,歷史進程生了扭曲,袁世凱不能再像那段歷史中那樣翻手雲覆手雨,將局面完全控制在北洋手裡,現在的這個時空裡,袁世凱的力量僅僅只能控制北方數省,南方各省要麼是在革命黨人的控制下,要麼就是在袁世凱的政敵的掌握中,袁世凱已無法再玩弄兩面派的手法,他的“篡臣”面目已是暴露無,這一點,不僅革命黨人看到了,清廷的封疆大吏也看到了,所以,袁世凱手裡可打的牌已不多了,清室優待條件對他來說已成雞肋,沒有必要用這個雞肋去引誘清廷讓國,對他來說,挾天子以令不臣似乎更有利一些,因此,他纔會抱着一個“君主立憲”不放,控制不了革命派,至少可以控制滿清遺老遺少。

但趙北決定再扳轉一下這個歷史的車輪,讓它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去,當然,這一次的清室優待條件將變得更苛刻,而且,他也不打算留下一個政治上的封建尾巴。

這就是趙北爲清廷準備的那顆“抹了蜜的毒藥”,清廷明知有毒,可也不得不吞下去,因爲如果不吞的話,那麼就連那點蜜也吃不到嘴裡,雖然那點蜜少得可憐。

清廷已別無選擇,但是袁世凱卻有選擇。

這顆毒藥既是爲清廷準備的,也是爲袁世凱準備的,就看誰的嘴閉得更緊了。

———————————————————————————————

第247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下)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168章 租界(下)第603章 時代的選擇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198章 架秧子第891章 最後的調停努力第192章 棋子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1095章 亞丁灣第92章 撤退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428章 兩手準備第752章 奇兵(下)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365章 正定(下)第447章 下馬威(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276章 形勢微妙(下)第240章 多管閒事與德國眼第1080章 前線(下)第268章 五湖貿易公司第1222章 旋風第685章 博羅堡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911章 混亂第626章 夜鷹(下)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569章 第一閒人第741章 風起南洋(上)第703章 立國第876章 實業集團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617章 關山飛渡第6章 先鋒官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92章 撤退第1097章 海航突擊第736章 世事人心第491章 1912年(上)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316章 戰西平(上)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460章 歸化第663章 進京(下)第742章 風起南洋(下)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345章 雞公山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255章 貿易歧視第481章 局(上)第176章 宴會(上)第348章 唯一的出路第769章 重錘第1055章 在基地(上)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168章 租界(下)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443章 改訂商約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1274章 同謀者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392章 日薄西山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702章 援軍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550章 另一個戰場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857章 火藥桶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65章 爐邊談話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48章 前哨戰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89章 釣翁漁叟第1262章 核訛詐第275形勢微妙上
第247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下)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168章 租界(下)第603章 時代的選擇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198章 架秧子第891章 最後的調停努力第192章 棋子第1251章 步兵突擊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1095章 亞丁灣第92章 撤退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428章 兩手準備第752章 奇兵(下)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365章 正定(下)第447章 下馬威(上)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276章 形勢微妙(下)第240章 多管閒事與德國眼第1080章 前線(下)第268章 五湖貿易公司第1222章 旋風第685章 博羅堡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911章 混亂第626章 夜鷹(下)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569章 第一閒人第741章 風起南洋(上)第703章 立國第876章 實業集團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440章 事有蹊蹺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617章 關山飛渡第6章 先鋒官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92章 撤退第1097章 海航突擊第736章 世事人心第491章 1912年(上)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316章 戰西平(上)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460章 歸化第663章 進京(下)第742章 風起南洋(下)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345章 雞公山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255章 貿易歧視第481章 局(上)第176章 宴會(上)第348章 唯一的出路第769章 重錘第1055章 在基地(上)第1269章 飛兵亞平寧(上)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168章 租界(下)第1041章 局中人(上)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443章 改訂商約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1274章 同謀者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392章 日薄西山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702章 援軍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550章 另一個戰場第206章 聯合拔刀隊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857章 火藥桶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65章 爐邊談話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48章 前哨戰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89章 釣翁漁叟第1262章 核訛詐第275形勢微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