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德國的選擇

乍爲後起的列強,德國統一之後,工業實力迅速增強,凰川??小德國鋼鐵產量爲一千三百萬噸,是英國的近兩倍,法國的四倍,德國的商船隊總噸位達到近三百萬噸。商船隊規模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英國。德國生產的合成染料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十,德國化工產品的出口額佔世界化工產品貿易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在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比重裡,德國的份額達到了百分之十五,與英國持平,並列排名世界第二。

工業實力就代表着這個時代的國家實力,依靠着雄厚的國家實力,德國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環顧左右,德國驚訝的發現,有一種力量在阻擋德國的繼續崛起,這種力量就是“世界舊秩序”

世界舊秩序,在這種舊秩序下。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英國、法國等強國瓜分完畢,德國僅僅只是趕上了這場瓜分狂潮的尾聲,望着那點可憐的“殘羹冷炙”德國既憤怒又衝動,在這個“強權即公理”的時代,德國很快就採取了行動,來爲自己爭奪“日光下的地盤”

《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失效。德國與俄國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德國與英國在南非布爾人問題上的姐梧,三國同盟的建立,德國遠東艦隊強佔中國膠州灣,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無畏艦”建造競賽,摩洛哥危機。波斯尼亞危機這一系列的重大國際事件,都是德國試圖摧毀“世界舊秩序”而採取的行動的直接後果,而制訂這些行動方案的就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自從鶴年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這位年輕氣盛的君主就着手製訂野心勃勃的“新路線”爲了保持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個,更是爲了爭奪“日光下的地盤”威廉二世不惜開罪俄國,毅然決然的結束了兩國之間多年的正常關係,並將反對這一政策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一腳踢出了政治舞臺,而將那些追隨“新路線”的親信提拔上來,擔任了政府中許多重要職務,海軍大臣提爾皮茨、首相標洛、總參謀長瓦德西、外交專家霍爾斯坦因,這些人都是簇擁在皇帝身邊的“忠犬”忠實的執行着威廉二世制訂的“新路線”

既然有“舊秩序”的破壞者,那麼就有“舊秩序”的維護者,作爲對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的反擊,一向強調均勢戰略的英國也毫不猶豫的拉攏了法國、俄國,三國協約就此建立,世界從此變得更加動盪了。

經過摩洛哥危機和波斯尼亞危機這兩次較量,協約國和同盟國在互相試探對方決心的同時都認識到一個重要現實:他們都還沒有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

但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並不代表兩個軍事集團會放棄戰爭,相反,它們都加快了備戰的腳步,幾年前開始的世界性經濟蕭條這麼快就能夠在歐州緩和,與雙方的軍備競賽不無關係,井續增長的軍火和裝備訂單讓歐州的工業家非常滿意,但是同時也使歐洲的局勢更加緊張。

兩個軍事集團在瘋狂擴軍備戰的同時,也在繼續拉攏各自的同盟者。英國盯上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德國也做着同樣的打算,而且由於在遠東地區沒有盟友,德國拉攏美國的願望更爲迫切,因爲美國也是太平洋國家,它的海軍實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國一起保衛兩國在遠東地區的既得利益,共同對抗那個同樣野心勃勃的新興小列強日本。

但是讓德國失望的是,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非常之強烈,遠遠強於德凳美國人的愛國情緒,所以,美國不願爲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背書,雖然美國同樣不滿日本在東北亞方向的擴張,但是相比之下,美國更看重歐洲市場,它不會爲了德國而開罪英國、法國,美國的商人是狡猾的,他們很清楚歐洲的力量對比。

所以,美國政府遲遲不肯上德國的賊船,美國政客依舊保持着

美國既然暫時無法拉攏,那麼德國皇帝不得不再將目光轉向其它國來

現在的遠東太平洋地區,有幾個獨立的國家呢?

日本算一個,但是日本是英國的盟國、協約國集團的準成員,這樣一個國家,顯然不可能上德國的賊船。沒辦法,德國皇帝只好將目光挪了過去,盯着遠東找了一轉,然後皇帝陛下痛苦的發現,遠東地區的獨立國家真是屈指可數,值得德國拉攏的幾乎只剩下了一斤,中國。

中國,名義上是個主權國家。但實際上,自從喲年的“厭子國變”之後,八國聯軍就用大炮和刺刀以及傳教士將這個國家變成了“公共殖民地”這樣一個國家,有資格上皇帝陛下的賊船麼?

有資格,而且這個資格完全可以藐視整斤小歐洲,這個資格就是人口: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現在擁有四億人口。

這個統計數字還是來自於那個低效的清朝官僚衙門,實際上,威廉二世認爲,如果讓德國人去做統計的話,這個東方古國的人口很可能接近五億!

五億人口,這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啊。相比之平,英國、法國、德國三國本土總人口加到一起,也不過才一億出頭,作爲一個歐洲君主,威廉二世不得不感嘆這是“水稻、甘薯和馬鈴薯的奇蹟”尤其讓皇帝陛下感到驚訝的是,偏偏這個國家的底層民衆可以忍耐最惡劣的生活條件。這一點從那些在美洲種植園幹活的華工身上就能體現出來。

吃苦耐勞的國具,遼闊的國土,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樣一個國家竟然淪落到“公共殖民地”的處境,德國皇帝確實看不明白這是爲什麼,或許是這個國家的歷史太悠久了些,積澱了太多的糟粕,新的社會力量無法衝破這層厚厚的糟粕,使得這個國家的每一次進步都以沉重的社會代價爲前提。

不過德國皇帝很快就無視了中國的歷史,畢竟,如果這個國家還不能迅速覺醒的話,那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恐怕就要終結了,畢竟,除了日本對這個國家虎視眈眈之件,德國人也一直對這個國家垂涎三尺。

“日??不過現在,對於德國來說,瓜分中國是不切實際的,德國在遠東的力量比起英國、日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其因爲參與瓜分而遭到中國民衆的敵視,還不如想辦法把這個擁有五億人口的國家綁上德國戰車。

趁着英國和日本還沒有動手。還是儘快把這個衰落的國家拉上自己的賊船吧,讓那五億人口爲德國提供市場,也爲德國戰車提供一些動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國政府很快就採取了行動,通過駐華公使聯絡上了清廷,倡議中國、美國、德國結盟,共同對抗日本,對於德國的建議,清廷非常感興趣,當時日俄戰爭剛剛結束,東三省炭發可危,能不能保住這塊“龍興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縱橫搏闔了,於是,唐紹儀率領一支外交使團去了美國,準備就三國結盟問題與美國政府磋商。

但是美國仍舊不肯上德國的賊船,而且美國政府很聰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國同盟”的輿論,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談判桌前,與美國簽訂了《羅脫??高平協定》,換來了日本政府“門戶開放”和不攻擊菲律賓的承諾,在這種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較量中,德國皇帝組建中美德三國同盟的美夢總算是醒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中國身上,這是它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維持既得利益的唯一希望,哪怕這個國家自己也是朝不

夕。

但是沒等德國的如意算盤撥動。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就爆發了革命。戍申革命。

然後,滿清朝廷被南北實力派聯手掀翻,這個國家在名義上由君主制過渡到了共和制。

這簡直讓德國皇帝興奮不已,因爲就在當年的早些時候,近東的“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也爆發了一場革命,革命之後上臺執政的軍人政府非常的親德,他們強烈要求德國幫助他們實現軍事現代化,而現在。“東亞病夫”中國也爆發了革命,那麼,革命之後的新政府是否也需要德國的“幫助”呢?

雖然對於共和制很反感,但是這並不影響威廉二世對共和中國的興趣。在協約國集團的威脅之平,德國的“新路線”必須繼續推行,中國也必須拉攏。

德國一開始拉攏的對象是袁世凱,但是德國人很快發現,英國對袁世凱的影響力很強,遠不是德國可以相比的,而且由於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力量實在有限,袁世凱也不大可能拋棄英國而到入德國懷抱,這樣一來,德國的遠東戰略受到了更大的威脅,如果不能將中國拉上德國賊船的話,那麼一旦歐洲衝突爆發,德國將不得不從遠東地區撤退它的大部分力量,那麼日本將取得遠東的絕對優勢,而美國又不肯爲德國火中取栗。那麼,日本那多餘的海軍力量完全可以抽調到歐洲,和英國一起從海上封鎖德國。

正當威廉二世陷入苦悶之中的時候,中國南方的一個實力派人物用自己的聲音喚醒了德國人的想象力。那個人叫趙北,崛起於“戊申革命。”是南方革命軍的一位將軍,因爲日本艦隊在長江中游與他的部隊發生武裝衝突,這位中國的將軍竟採取了十分強硬的姿態,幾乎將中日兩國逼到戰爭邊緣。

這個中國的軍事強人引起了威廉二世的注意,他讓人蒐集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情報和資料,然後驚訝的發現。這個叫趙北的將軍不僅反日,而且也擁有很強的反英情緒,這從他在佔領九江城之後所拍的反英通電就可以看出來,而且也正因此,外國記者給了他一個綽號:遠東狂人。

這顯然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和國家主義立場的中國將軍,而他在反英反日的同時,卻沒有表現出對德國的厭惡,這一點值得注意,德國人或許可以利用一下,並支持一下他的事業,使他擁有足夠的力量凱覦中國的最高權力,那樣的話,他肯定對德國更有好感,或許可以對德國皇帝的“新路線”有幫助。

不過在給這個遠東軍事強人全力支持之前,很有必要考察一下他的真正力量,德國人雖然慷慨,但是也很精明,德國絕不會扶持一個不堪一擊的大話狂。

於是,在德國商人提供的步槍、彈藥、大炮、輪船的支持下,以及這個國家自近代以來各種矛盾激化之後的動盪政局的誘發下,一場南北衝突不可避免的爆發了,趙北將軍與袁世凱將軍終於從暗鬥走向明爭,兩人都想成爲這個國家權力的掌握者。於是戰爭爆發了。

河南南部那場只持續了幾天的小型戰爭以趙北將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南方實力派擊敗了袁世凱北洋集團,德國皇帝終於放心了。

事實證明,當初皇帝陛下的選擇是正確的,那些內閣裡的反對意見基本上消失了,現在的德國太需要一個遠東的幫手了,而那個趙北將軍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對象,雖然他目前的實力還非常弱小,但是隻要德國肯伸出援手,他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裡成爲中國的主宰者。

當然,如果能夠在支持趙北將軍的同時從中國獲得足夠的商業利益。這顯然也是德國商界樂於看到的。如果德國的工商界人士在中國獲的商業上和工業上的好處,他們肯定會在議會選舉中支持帝制派議員,那樣一來,就能完全壓住越來越強大的左翼社會力量了。

在這種背景之平,德國皇帝親自向外交部門施加影響,命令德國駐華公使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去拉攏和影響那位趙北將軍。

於是,漢納根上校就帶着德國公使的一封電報到了武勝關,到了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的總司令部。

這既是德國皇帝的選擇,更是德國的選擇。

見到了總司令,漢納根單獨一人在會議室裡與趙北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秘密會議,然後會議就結束了,除了極少數人之外,這次會議的內容屬於絕時機密,就像當初的“黃州陰謀”一樣,也成爲了讓後世歷史學家頭疼的歷史之迷。!~!

..

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1061章 亞洲解放運動第1013章 大佬(上)第934章 1918年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60章 不眠之夜第1178章 把握先機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1095章 亞丁灣第521章 團結一切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176章 宴會(上)第165章 將軍與士兵第380章 彷徨(下)第797章 友誼與利益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264章 湘黔事變(下)第43章 東京第159章 銅牆鐵壁第243章 美國大腿(上)第805章 臺前幕後(上)第481章 局(上)第311章 捨我其誰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612章 戒備森嚴(下)第373章 撿便宜第773章 戰無不勝第13章 南方驚雷第1067章 曼德勒的天空(上)第508章 小腳色(下)第21章 撲朔迷離(下)第370章 低效與高效(下)第1100章 激戰(下)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373章 撿便宜第55章 炮兵第825章 機遇與危機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671章 杯弓蛇影第297章 放權與收權第1124章 大國戰略(下)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269章 特殊戰場(上)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383章 裡應外合與聲東擊西第485章 “暴風雪”行動第1249章 代號“沙暴”(上)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65章 爐邊談話第948章 遠東太平洋體系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574章 臥薪嚐膽第411章 進京(上)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371章 收網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834章 混亂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152章 銅梁(上)第1261章 來自“狼穴”的召喚第740章 好自爲之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750章 戰役發起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1106章 誘敵(下)第501章 關東軍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55章 炮兵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855章 “石斑魚”號第1139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576章 一個假設(下)第667章 噬血鯊魚第418章 整軍(下)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460章 歸化第782章 南苑行轅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720章 調整第1194章 閃亮登場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626章 夜鷹(下)第658章 進攻(上)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919章 深秋(上)第1132章 戴着腳鐐跳舞的戰鬥第137章 毀舊立新
第304章 東守西攻第1061章 亞洲解放運動第1013章 大佬(上)第934章 1918年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60章 不眠之夜第1178章 把握先機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763章 哀兵難勝第1095章 亞丁灣第521章 團結一切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176章 宴會(上)第165章 將軍與士兵第380章 彷徨(下)第797章 友誼與利益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264章 湘黔事變(下)第43章 東京第159章 銅牆鐵壁第243章 美國大腿(上)第805章 臺前幕後(上)第481章 局(上)第311章 捨我其誰第290章 刺客橫行(下)第612章 戒備森嚴(下)第373章 撿便宜第773章 戰無不勝第13章 南方驚雷第1067章 曼德勒的天空(上)第508章 小腳色(下)第21章 撲朔迷離(下)第370章 低效與高效(下)第1100章 激戰(下)第216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下)第373章 撿便宜第55章 炮兵第825章 機遇與危機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671章 杯弓蛇影第297章 放權與收權第1124章 大國戰略(下)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269章 特殊戰場(上)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383章 裡應外合與聲東擊西第485章 “暴風雪”行動第1249章 代號“沙暴”(上)第853章 西進天山第65章 爐邊談話第948章 遠東太平洋體系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574章 臥薪嚐膽第411章 進京(上)第608章 戰爭準備(下)第371章 收網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834章 混亂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152章 銅梁(上)第1261章 來自“狼穴”的召喚第740章 好自爲之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750章 戰役發起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1106章 誘敵(下)第501章 關東軍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55章 炮兵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855章 “石斑魚”號第1139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576章 一個假設(下)第667章 噬血鯊魚第418章 整軍(下)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460章 歸化第782章 南苑行轅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720章 調整第1194章 閃亮登場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5章 找到了組織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626章 夜鷹(下)第658章 進攻(上)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919章 深秋(上)第1132章 戴着腳鐐跳舞的戰鬥第137章 毀舊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