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赳赳武夫

管南方革命勢力願意不願意,袁世凱攫取革命果實~熟,全國各個省份,到目前爲止,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已經完全掌握在革命派手裡,東三省、直隸、山東、安徽、江蘇被北洋勢力一口吞下,河南、江西屬於四戰之地,保皇勢力、立憲派、革命派在這兩省展開拉鋸,實已無暇它顧,至於四川、廣東、山西、新疆等省,則在封疆大吏的主持下繼續維持着“中立”,現在仍對革命或立憲持強烈敵視態度的就只剩下陝甘總督升允和雲貴總督錫良,而升允自從第二軍潰散之後,手中已無可用之兵,自保尚且不足,又怎能調兵救援清廷?錫良也是嘴上叫得厲害,但真要讓他把兵派到北方勤王,得先問問湖南的共進會和湖北的共和軍答應不答應。◢百度搜索雲來閣,

在這種局面下,清廷只剩下讓國一條路可走,這是明擺着的,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不過是爲了把自己賣個好價錢,多爭取些優待條件。

雖然袁世凱早已是旗人嘴裡的“篡臣”,但在爲清室爭取優待條件上卻是格外賣力,似乎是想靠着這個舉動挽回一些人心,所以,在清室優待條件上南北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原因很簡單,因爲趙北太“吝嗇”。

清室提出的優待條件一共是十六條,被袁世凱削減了一半,成了八條:一,清帝遜位之後,尊號不變,仍稱“大清帝國皇帝”,新政府以外國皇室之禮待之;二,遜帝每年宮廷用度爲四百萬兩庫平銀,由新政府撥給;三,清帝遜位之後,仍居紫禁城;四,清室遜位之後,其宗廟陵寢繼續奉祀,並由新政府酌設衛兵,予以保護;五,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尚未奉梓大安,陵寢亦未完工,新政府成立之後,應將陵寢修完,所需經費由新政府撥給;六,遜清皇室之私產,由新政府給予特別保護,各地皇莊、皇田亦不得沒收;七,原宮中役使人員一律保留,但今後不得再招募閹人;八,原北洋第一鎮改編而成的禁衛軍縮編爲一協,四千人,作爲皇家衛隊繼續保護紫禁城,只配輕武器,不配大炮,所需軍餉彈藥,由新政府撥給。

這八條優待條件被人稱爲“袁八”,對於旗人貴冑來說,這個優待條件已是十分“苛刻”,所以一經提出,便罵聲一片,但這些旗人貴胄沒想到的是,共和軍總司令趙北提出的優待條件比“袁八條”更苛刻。

趙北提出的優待條件只有兩條:第一,清室遜位之後,每年由共和政府撥給歲俸五十萬圓,用銀圓支付,而且最多支付五年,五年之後停止撥給,由清室自謀生計,清室退位讓國之後,必須搬出紫禁城,廢帝居住京城,由共和政府派兵保護,沒有國會同意,不得離開居住地;第二,清室皇陵由共和政府派兵保護,但不再作爲皇家禁地,而是開闢爲公園,向遊人開放,並收取門票,門票收入一半上繳共和政府,另一半作爲特別津貼,交與清室,支付五年後也收歸共和政府支配。

這兩條被人稱爲“趙二條”,條件之苛刻,態度之強硬,就連從中幹旋的洋人公使也爲之咋舌,尤其是關於廢帝居住地地規定,簡直跟看管囚犯一般。而且趙北明確表態,對於遜清皇室,任何政治上的特殊對待都是不能容忍的,不僅禁衛軍要全部解散,而且紫禁城也必須騰出來,改建爲博物院,爲國民服務,至於尚未下葬的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鑑於共和已成,中國已無帝王,因此,不宜再以帝王葬儀下葬,共和政府可以考慮在東陵劃出兩塊空地作爲墓地,至於下葬所需費用,則由清室自行解決,共和政府不予干涉。

“趙二條”一提出,不僅清廷大爲震驚,就連袁世凱也頗感驚訝,特意派遣親信手持親筆信趕去武漢面見趙北,要求通融,但爲趙北婉辭拒絕,倒是那些一直悶悶不樂的南方和談代表被這個條件振作了精神,有共和軍在後面撐腰,他們在清室優待條件上的立場就立刻強硬起來,無論袁世凱和列強方面如何施壓,就是不肯輕易鬆口,並公然提出,若要南方代表答應“袁八條”,就必須將都遷到福州或杭州,否則,不惟“袁八條”不會通過,就是“趙二條”也有商榷之必要。

滿清遺老和北洋中人忿忿不平,揚言要提兵南下,飲馬長江,但共和軍立刻行動起來,沿着京漢線向北又推進了一段距離,在共和軍的支援下,河南奮進會武裝一鼓作氣,拿下豫西重鎮洛陽,飲馬黃河,眺望潼關,北可渡河窺伺山西,西可入關進攻陝西,盤踞河南的少量北洋軍無法正面對抗,只能龜縮在開封,一封又一封求援電報拍到天津,讓袁世凱夜不能寐。

在共和軍的策應下,陝西哥老會在陝南動起義,與川北起義軍並肩作戰,一舉光復陝南重鎮漢中,至此,湖北、陝西、四川地革命力量已連成一片,革命的紅旗讓人眼花繚亂,四川、陝西的滿清頑固勢力驚惶失措,一時風聲鶴唳,頗有樹倒猢猻散的架勢。

就在南方革命勢力摩拳擦掌。準備配合共和軍大舉北伐地時候。共和軍總司令趙北卻又出通電。宣佈共和軍停止前進。等待清廷地答覆。

這個真正意義上地最後通牒不僅嚇壞了清廷。也同樣使袁世凱心驚肉跳。北洋軍現在雖已擴充至十餘萬人。但都是新兵。毫無作戰經驗。再加上軍火船尚未歸國。連武器都配不齊。還要看着北方。防着日本、俄國。又有什麼信心與南方勢力決一死戰?

事到如

世凱再也顧不上做什麼“忠臣”了。兩鎮北洋軍往。擺下一副進攻地架勢。騎兵在京城以北來回巡弋。堵住清室逃往草原之路。又派使跟着英國公使朱爾典跑到紫禁城。連嚇帶騙。硬是逼着淚人似地隆裕太后在清室退位詔書上叩下了國璽。隨即布上諭。命令各省封疆大吏響應共和國體。

公元19o9年2月19日。清廷正式頒佈退位詔書。在各國公使和南方代表地監督下。隆裕太后和三歲地小皇帝儀由內務府大臣和近侍陪同。最後一次在太和殿接受了衆臣跪拜。隨後乘上四人擡地小轎。在太監們地簇擁下由西華門離開大內。前往醇王府暫居。離開宮門時。他們攜帶地大量騾車和行李全部被共和軍地軍代表扣留。再三交涉無效之後。前清廢帝和太后等人只好孑然一身地離開了這座曾經屬於他們地皇宮。隨後。一個由各方代表、文化界人士、琉璃廠古董商組成地文物保護委員會進駐紫禁城。立即開始了文物清點工作。

這些場面。都被共和軍派來地一支攝影隊記錄在了電影膠捲上。使得後人得以目睹這一帝制終結地偉大歷史時刻。而共和軍地那面鐵血共和旗也幾乎一直飄揚在鏡頭中。讓人印象深刻。當後世地中國人在記錄片上目睹這一偉大時刻地時候。都對總司令地高瞻遠矚讚歎不已。自從秦始皇以來。騎在全體國人頭上地帝制覆滅了。帝王時代終於謝幕。所有人都可以親眼目睹那一偉大時刻。

清朝滅亡了,共和臨時政府隨即宣告成立,在光復各省代表地擁戴下,袁世凱如願以償的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共和軍總司令趙北第一個出賀電,投桃報李,袁大總統正式布委任狀,任命趙北爲“川鄂湘黔藏六省鹽政督辦”,全權管理西南六省鹽政,並正式委任其爲湖北都督,統管湖北一切軍民政務。

隨後,光復各省也紛紛出賀電,各國公使、領事也以個人名義來賀電,但尚無任何一個國家正式對這個新生地共和中華進行外交承認。

шшш ⊙тtκan ⊙CΟ

當然,作爲一個統治這個國家二百餘年的沒落王朝,它的貴族集團必然不甘心失去權力,王朝不單單是由皇帝統治,同時也由這個貴族集團協助統治,皇帝甘心退位讓國,並不代表其他人願意,就在滿清廢帝被逐出皇宮地當天深夜,一場兵變理所當然的爆了。

奉命駐紮南苑等待解除武裝並就地解散的滿清禁衛軍藉口遣散費被北洋集團吞沒,於清室被逐當天深夜動兵變,擁戴良弼爲總統官,小恭王偉、肅王善耆爲左右翼長,隨即於南苑誓師,進攻京城,試圖將清室廢帝救出,但這支叛軍在途中遭遇北洋軍精銳部隊伏擊,一戰即潰,旗兵們還沒有望見京城的城門就已星散,良弼、偉、善耆等人化裝潛逃,在日本駐華公使館地協助下攜帶家眷逃往天津租界,隨後由租界乘日本商船離開天津,前往朝鮮。

南苑兵變只是滿清頑固勢力的一次小反撲,不願意失去權力的不僅僅只有京城裡的王爺、宗室,地方的封疆大吏也不甘心將權力拱手讓出。

就在清室退位讓國詔書布的次日,陝甘總督升允、雲貴總督錫良、山西巡撫寶、新疆巡撫聯魁聯名出通電,宣佈不承認袁世凱地地位,同時組建“保皇勤王軍”,正式向共和政府宣戰,稍後,四川總督趙爾巽也宣佈參加勤王軍。

與此同時,日本、俄國增兵數萬,沿着中東鐵路擺開,並揚言佔領重要城市,以保護兩國商人的“合法權益”,只是由於美國、英國地極力反對,纔沒有付諸行動。

一時之間山河變色,狼煙四起,面對危局,北洋派、革命派、立憲派捐棄前嫌、黨同伐異,在天津組建“討伐司令部”,編組三支討伐大軍,統稱“建”,北路建爲第一軍,由北洋大將段~爲總司令,負責進攻山西,南路建爲第三軍,由同盟會幹部黃興爲總司令、光復會幹部熊成基爲副總司令,負責進攻雲南,西路建爲第二軍,由共和軍總司令趙北指揮,合河南奮進會、湖南共進會部隊,三路齊出,分別從湖北、陝西、貴州進攻四川。

與此同時,從日本歸國的留學生紛紛潛回家鄉,策動會黨武裝和新軍部隊,響應建地軍事行動,唐繼堯、尹昌衡、孫傳芳、劉存厚、趙恆惕,顧品珍……這些青年抱着不同的目地和主張,投身於這個時代,投身於不同的革命陣營,將這場戰爭演繹得更加精彩。

19o9年2月26日,在得到從草原過來的蒙古馬隊增援後,寶指揮山西清軍由娘子關出擊,撲向直隸重鎮正定,中途與西進的北洋軍遭遇,隨即被擊潰,清軍退回山西,此戰史稱“正定之戰”。

此戰爲標誌,“建國戰爭”正式爆。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造警鐘鳴……”嘹亮的軍歌聲中,鐵流滾滾,軍旗獵獵。

或許,一個民族的新生、一個國家的崛起離不開戰火的洗禮?

或許,和平的盾牌需要戰爭鐵錘的鍛造?

無論人們願不願意承認,這個時代本就是一個赳赳武夫的時代!

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177章 宴會(下)第203章 國事與社團第861章 叛亂與起義第328章 藍牆(下)第1013章 大佬(上)第182章 再入四川第492章 1912年(下)第1270章 飛兵亞平寧(下)第636章 海面之下(上)第58章 戰漢陽(上)第176章 宴會(上)第452章 戲劇性的落幕第264章 湘黔事變(下)第919章 深秋(上)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180章 戰略劣勢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1068章 曼德勒的天空(下)第911章 混亂第259章 武穴(上)第781章 跳板第394章 修補匠第501章 關東軍第63章 漢冶萍(上)第1119章 29號陣地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365章 正定(下)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1275章 關於“超人”第1024章 圖窮匕見(下)第157章 師長第204章 旗營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932章 步步緊逼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919章 深秋(上)第63章 漢冶萍(上)第951章 攻擊(上)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549章 有利必有弊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24章 風雨九江城(上)第60章 不眠之夜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1063章 家事與國事第664章 追擊與防禦第1073章 海空戰(上)第8章 危局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1180章 共識(下)第760章 交涉(上)第36章 連消帶打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91章 先遣司令第528章 政變第827章 金鷹第645章 短視的代價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933章 赤色黎明第957章 遊戲規則(上)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727章 關鍵時刻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348章 唯一的出路第1026章 網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966章 難忘1919第1013章 大佬(上)第568章 新局面第664章 追擊與防禦第305章 必須贏第349章 困境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256章 利字當頭第685章 博羅堡第218章 拆豬圈(下)第1244章 堅守陣地第464章 四兩搏千斤(下)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769章 重錘第912章 轟炸第756章 武裝起來第795章 利益交換(上)第1223章 炮戰第822章 戰略武器第866章 虎與狼第218章 拆豬圈(下)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728章 激戰
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177章 宴會(下)第203章 國事與社團第861章 叛亂與起義第328章 藍牆(下)第1013章 大佬(上)第182章 再入四川第492章 1912年(下)第1270章 飛兵亞平寧(下)第636章 海面之下(上)第58章 戰漢陽(上)第176章 宴會(上)第452章 戲劇性的落幕第264章 湘黔事變(下)第919章 深秋(上)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180章 戰略劣勢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1068章 曼德勒的天空(下)第911章 混亂第259章 武穴(上)第781章 跳板第394章 修補匠第501章 關東軍第63章 漢冶萍(上)第1119章 29號陣地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365章 正定(下)第907章 財政整理(上)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1275章 關於“超人”第1024章 圖窮匕見(下)第157章 師長第204章 旗營第566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932章 步步緊逼第560章 南苑會議(下)第378章 各施奇謀(下)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919章 深秋(上)第63章 漢冶萍(上)第951章 攻擊(上)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549章 有利必有弊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第24章 風雨九江城(上)第60章 不眠之夜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1063章 家事與國事第664章 追擊與防禦第1073章 海空戰(上)第8章 危局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1180章 共識(下)第760章 交涉(上)第36章 連消帶打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91章 先遣司令第528章 政變第827章 金鷹第645章 短視的代價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933章 赤色黎明第957章 遊戲規則(上)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727章 關鍵時刻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348章 唯一的出路第1026章 網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966章 難忘1919第1013章 大佬(上)第568章 新局面第664章 追擊與防禦第305章 必須贏第349章 困境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256章 利字當頭第685章 博羅堡第218章 拆豬圈(下)第1244章 堅守陣地第464章 四兩搏千斤(下)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769章 重錘第912章 轟炸第756章 武裝起來第795章 利益交換(上)第1223章 炮戰第822章 戰略武器第866章 虎與狼第218章 拆豬圈(下)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728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