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公元1914年

討光苕薦。歲月如梭,一晃又是年多過去了。現在是公兒,?年月,日。西方的愚人節,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瞭。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的工業建設一剪也沒有鬆懈下來,而且隨着德國對華投資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工業建設成就非常引人注目,雖然中國的中樞政府始終對具體的工業建設成就數據保持着緘默,但是根據新聞界自行統計出的數據,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與萎靡不振的日本經濟比起來,這確實可以稱之爲“經濟奇蹟。”

當然,中國的工業底子單薄,人才匿乏,再加上傳統經濟力量的干擾,目前的社會形勢下,工業發展速度確實已很難再有提高,國民的消費能力已趨飽和,除非能夠進一步提高佔國民多數的農民的收入,否則的話。這個國家的經濟將很快失去前幾年的那種活力。

也正因此。中樞政府制訂的那個,“四隻工業發展計刑”現在仍未完成,不過總體而言。一個基本的工業體系確實已建立起來,輕工業與重工業的發展是比較協調的,而且因爲德國的援助。重工業發展速度尤其迅速,其中尤以鋼鐵工業最爲引人注目,原來的那個大型鋼鐵、蝶炭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已發展爲遠東地區第二大規模的鋼鐵企業,僅次於日本的八幡制鐵所,去年全年總共生產錮材近二十萬噸,作爲對比,德國去年的全國鋼材總產量是一百五十萬噸。

除漢冶萍之外,四川重慶鋼鐵廠、遼寧本溪鋼鐵廠也已建成投產,雖然規模、產量遠不如漢冶萍,但是這些鋼鐵廠的存在,確實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重工業面貌,也正是這些鋼鐵工廠出產的優質鐵軌保證了幾條鐵路交通幹線的施工。

隴海鐵路、粵漢鐵路先後建成通車,這些鐵路的建設爲中國鋼鐵廠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鐵路建設中所需鐵軌、鐵路器材中的多數都依靠中國鋼鐵廠提供。也正是靠着這樣有步驟、有計刑的工業建設與佈局,中國的輕重工業才能取得如此成就。這也是“四隻工業發展計劃”所展現出來的強勁推動力,這種工業建設計劃已經引起了各工業強國的高度關注,雖然也有不少經濟專家對這一經濟發展計劃嗤之以鼻,認爲政府過多的對經濟進行了干預,違背了“自由經濟”原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經濟界人士已看到了這種有計劃、有步驟發展國民經濟所帶來的好處。俄國沙皇甚至責令財政大臣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爲俄羅斯帝國的軍工業發展提供更爲強大的動力,以迎接隨時可能爆發的歐洲全面衝突。

雖然俄羅斯帝國似乎從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得到了靈感,但是在世界各工業強國看來,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於習慣了將這個國家當作是原料產的和商品市場的各國工業界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好消息,面對越來越強勢的中國商品,外國洋貨所佔有的中國國內市場正在被中國貨逐步佔領。棉布、成衣、日用百貨、化工產品、交通工具,甚至是軍火武器,外國的商人們驚訝的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民似乎已可以放棄外國商品了,因爲他們的同胞提供的商品更廉價,而且消費習慣更適合

沒有中樞政府的支持,中國商品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開始佔領外國商品的國內市場,雖然限於中外條約,中國的中樞政府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關稅壁壘,但是,通過減免國內稅的方式,中國的輕重工業企業至少取得了與外國商品一樣的競爭地位,再加上中國商人的精明與勤勞。中國商品才得以逐步擠佔外國商品的生存空間。

雖然國內的稅率被刻意的降低了。但是中國的中樞財政並沒有顯示出特別的拮据,除了稅務整頓之外,這更多的或許應該感謝中國的那些化工企業。這些企業生產的化學合成消炎藥磺膠喀吒及其衍生物已暢銷世界。這些藥品銷售的利潤爲中樞政府帶來了滾滾財源,而相關的專利授權也同樣爲中樞財政做出了貢獻,當然,與此同時,化學合成消炎藥的普遍使用進一步幫助歐州列強穩固了在非洲等地的殖民事業,在化學合成消炎藥的幫助下,歐州殖民軍隊得以深入以往不敢涉足的地區,他們發現了更多的資源與財富,相應的,各殖民國家之間的衝突也更加白熱化,尤其是英國與德國的衝突,這使歐州的整體局勢越來越緊張,雖然所有人都不想打仗,但是他們同時也都認爲。一場全歐大戰似乎已不可避免。或許,世界的戰略格局也將因此而發生變化。

爲了削弱對手的實力,並增強本國的實力,英國與德國都在全世界展開外交戰。爲了鞏固遠東利益,並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德國的友好關係,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德國向中國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技術與資金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在爲德國工業財團賺取利潤的同時,也賺取了中國人的友誼,德國已取代英國成爲中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大夥伴國,現在的中國與德國。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友好”來形容了,用英國報紙的話來講,現在的中國與德國,已是“準盟國”的關係了,相應的,英國也加大了對日本的援助力度,試圖個遠東盟國維持住已經非常脆弱的遠東均德國的政府貸款也是中國中樞財政得以維持運轉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國不僅像美國一樣免去了“庚子賠款”中的部分金額,更爲重要的是,這些退還的庚子賠款並沒有像美國那樣被強制規定只能應用於教育事業,這些款項中,有很大一部分被中國中樞政府用於了國防建設和水利工程,那座正在建設中的位於黃河中游的大型水電站就是中德合作計哉中的重要項目,它的主要建設資金就是來源於德國政府擔保的商業貸款。用馬克貸,用馬克還。

雖然那座黃河上的水電站尚未建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與德國進行戰略合作的那座“大壩”已經建立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對德國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他們不辭辛苦、長途跋涉,成羣結隊的前往德國留學,自費或者公費,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天長地久。”至於以前的“不愉快。”似乎已被人們有意無意的忘

在去德國留學的青年中,有許多年輕的國防軍軍官,他們在德國軍校深造,學習陸軍、海軍、空軍的相關理論,其中不乏校級、將級軍官,比如說中國國防軍陸軍航空兵部隊的著名將領孟飛准將。

現在,孟飛准將就坐在一輛敞篷國產轎車裡,春風得意的欣賞着街道兩邊的風景。

孟飛是半年前擊德國留學的,那時他還是上校,而且與他的那位老朋友、德國空軍上尉殷麥曼同在一所軍校裡,所不同的是,殷麥曼上尉是孟飛上校的飛行教官,這一度使孟上校非常尷尬,他甚至一度起過念頭,想拍電報回國。請總統先生把他的軍銜往下降一降,降爲上尉,以免折了中國上校的面子,當然,最後關頭孟飛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他在德國那所飛行學校裡沒呆多少日子,不久之後,他就去了克虜伯工業聯合體轄下的一座飛機制造廠,在那裡專門監督一幫留學生學習德國的內燃機制造技術,以便爲中國的內燃機制造業提供更快的發展道路。

說起來孟飛的飛行生涯比殷麥曼更長,他駕駛飛機轟炸成都城裡的清軍的時候,殷麥曼還在德國陸軍學校裡學習呢,所以。對於總統派他到德國留學的事情,孟飛多少是有些意見的,不過總統也說了,只要孟飛學成歸來,就提拔他做准將,現在,孟飛學成歸來,總統確實沒有食言,現在孟飛之所以驅車趕去總統府統帥堂,就是爲了這個軍銜晉升儀式,不過考慮到昨天他已被通知晉升准將,那麼,他現在的軍銜就是准將,一今年僅二十九歲的准將。

這輛國產轎車是孟飛自己掏腰包買的,這筆購車款他攢了一年時間,雖然他的收入不高。不過這種汽車也不算太貴,由於採用了最新式的流水線生產方式,這種國產轎車只賣三百五十美元,這還走出口到外國的價錢,換算成華元。差不多是一千五百華元,當然,如果僅憑軍餉的話,孟准將也不會這麼快就買得起轎車。不過他有一個特長,那就是打橋牌,這筆購車款裡,一多半是他在德國留學時從那幫德國軍官手裡贏來的。

穿着筆挺的軍裝。開着嶄新的轎車,孟飛當然是春風得意,顧盼自若,只可惜車上就他一個人,沒有女伴,這多少有些煞風景,孟飛當然不是道學先生,實際上。他認識的交際花沒有一個連也有一個排,現在之所以沒帶女伴,只是爲了避免麻煩,畢竟他要去總統府,那地方不是誰都可以去的,如果帶個交際花過去,總統或許最多白他一眼,可是總統夫人如果問起那位女士職業的話,未免就有些讓人爲難了,總統可是非常討厭那些出口成謊的傢伙,尤其當這個傢伙即將晉升爲准將的時

開着轎車,吹着口哨。摁着喇叭,孟飛終於趕到了總統府,老遠就望見了他的老朋友張廣洋,不用問,這位也是來總統府晉升軍銜的,孟飛昨天看到的名單寫得很清楚,張廣洋由海軍少校提拔爲海軍中校,說起來,中校比准將低了兩級,所以,見了孟飛的面,張廣洋只能先給對方一個軍禮。

孟飛拍了拍車廂,順勢回了個軍禮,張廣洋麻利的翻進車廂,然後吹了聲口哨,當下跟在他身後的五個海軍軍官一擁而上,將這輛轎車塞罐頭一樣塞得滿滿當當。

雖然轎車被軍官們塞滿,可是總統府暫時還進不去,因爲總統府裡現在也是塞得滿滿當當,今天總統先生要接見不少人,其中多數都是政客與國際友人,原因很簡單,今年是這中華民國的大選年。

根據民國憲法。總統任期五年,上次總統選舉是在,咄年,到閃舊年正好是五年時間。到了總統改選的時候了,根據憲法,國會也將在今年改選。

就在今年秋天。國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將先後舉行,這也是共和之後第二個大選年,上一次的大選正值國家戰亂時期,進行得相當馬虎、倉促,現在國家太平無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安居樂業,社會各界人士都想把這次全國大選辦得轟轟烈烈。

第1179章 共識(上)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86章 卸磨殺驢(上)第894章 夜戰勿裡洋(下)第997章 歸來(上)第43章 東京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708章 鐵軍第343章 倒袁(上)第166章 對日交涉條款第675章 沉重一擊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1268章 導彈時代的序幕第941章 軍令狀第329章 鐵甲鏗鏘(上)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406章 背叛第70章 獨木難支(上)第1091章 阿拉伯海第766章 予取予求第79章 灄口第1092章 另一個戰略重點第1205章 走在世界的前列第772章 新的戰場第30章 傾軋(下)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543章 東大洋上第995章 多數人的選擇第714章 一號方案第361章 順應軍心第114章 定向雷第429章 財政問題(上)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121章 穩坐釣魚臺第675章 沉重一擊第805章 臺前幕後(上)第4章 破城第一功臣第748章 戰前第221章 孤軍(下)第967章 西山莊園(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910章 鐵錘第791章 “拖”字訣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982章 以退爲進第776章 戰爭癮第1128章 亞洲英雄第96章 民政班子第261章 時局紛亂(上)第287章 形勢有變(上)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39章 歸來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212章 宣慰使第410章 唯我獨尊第97章 派系第99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368章 虛驚一場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223章 匈奴未滅第558章 狼窩(下)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692章 側翼縱隊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970章 逐鹿(下)第533章 陸屠請客第1039章 謝幕(上)第339章 德國的選擇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158章 事變第549章 有利必有弊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626章 夜鷹(下)第574章 臥薪嚐膽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783章 隱居療養(上)第91章 先遣司令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357章 蘆臺(上)第844章 帝國獠牙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
第1179章 共識(上)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86章 卸磨殺驢(上)第894章 夜戰勿裡洋(下)第997章 歸來(上)第43章 東京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708章 鐵軍第343章 倒袁(上)第166章 對日交涉條款第675章 沉重一擊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1268章 導彈時代的序幕第941章 軍令狀第329章 鐵甲鏗鏘(上)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406章 背叛第70章 獨木難支(上)第1091章 阿拉伯海第766章 予取予求第79章 灄口第1092章 另一個戰略重點第1205章 走在世界的前列第772章 新的戰場第30章 傾軋(下)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543章 東大洋上第995章 多數人的選擇第714章 一號方案第361章 順應軍心第114章 定向雷第429章 財政問題(上)第588章 戰略欺騙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121章 穩坐釣魚臺第675章 沉重一擊第805章 臺前幕後(上)第4章 破城第一功臣第748章 戰前第221章 孤軍(下)第967章 西山莊園(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910章 鐵錘第791章 “拖”字訣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597章 訓政五君子第982章 以退爲進第776章 戰爭癮第1128章 亞洲英雄第96章 民政班子第261章 時局紛亂(上)第287章 形勢有變(上)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199章 海上對峙第139章 歸來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424章 當務之急第212章 宣慰使第410章 唯我獨尊第97章 派系第99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368章 虛驚一場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223章 匈奴未滅第558章 狼窩(下)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140章 革命軍隊第692章 側翼縱隊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970章 逐鹿(下)第533章 陸屠請客第1039章 謝幕(上)第339章 德國的選擇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158章 事變第549章 有利必有弊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626章 夜鷹(下)第574章 臥薪嚐膽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783章 隱居療養(上)第91章 先遣司令第1075章 宅廬陰謀(上)第357章 蘆臺(上)第844章 帝國獠牙第115章 千里馬與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