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武勝關(上)

武勝關位幹河南與湖北兩省交界外,因爲地勢較爲險要哼孔口連接鄂豫兩省的交通孔道,京漢鐵路就從關下通過,控制了武勝關,就控制了京漢鐵路南北交通。

“戊申革命”中,共和軍光復武漢之後,清廷發佈詔書,宣佈組建“討賊軍。”一東一北夾擊武漢,面對嚴峻的軍事形勢,共和軍裡的部分參謀建議趙北派兵一部北上武勝關。佔領關口,控制交通,就在武勝關建立阻擊陣地,阻擋北路清軍。

但是從武漢到武勝關之間是幾百裡的鐵路線,如果派兵進攻武勝關的話,後勤保障線將拉得過長,很容易使前線部隊陷入後勤不濟的困境。而且當時的武勝關還控制在清軍手裡,要想佔領必須先來一場攻堅戰。所以最後趙北否決了進軍武勝關的提議,而是決定固守武漢,等待北方局勢變化。

事實證明,穿越者的戰略眼光是正確的,清軍因爲袁世凱的反戈一擊不戰自潰,武漢有驚無險,部下對於總司令的“先見之明。都感到驚訝。

不過驚訝歸驚訝,等清軍威脅消失之後,共和軍的參謀人員還是堅持派兵駐守武勝關,趙北也同意了。於是從共和政府宣佈建立以來,這武勝關就一直駐紮着共和軍的一個步兵團和一斤小炮兵營,不僅在關口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同時還在附近的山頭建立起炮兵陣地,居高臨下俯視關口,控制着京漢鐵路的交通,如果北方軍隊想沿着京漢線南下武漢的話,就必須先拿下武勝關。

不過單單防守武勝關是不夠的。防線太過單薄,所以,武勝關只是第二道防線,共和軍的第一道防線實際上是建立在河南信陽的,那裡駐守着一個步兵旅,如同湖南北部嶽州的第幕師一樣,緊緊的盯着湖北的大門。

和湖南的共進會相比,河南的奮進會“識趣”得多,雖然奮進會將豫南視爲自己的領地,但是對於駐紮在信陽一帶的這支共和軍部隊始終不敢驅趕,因爲他們深知,在河南這個四戰之地,沒有共和軍的支持。奮進會無論如何也是站不住腳的。與其得罪共和軍,倒不如讓共和軍替他們駐守信陽,保衛京漢鐵路,保證湖北過來的軍火彈藥源源不斷的運到信陽,補充給奮進會部隊。

隨着陝西的光復,奮進會的地盤進一步擴大了,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也更多了,對於財政窘迫的奮進會來說,這信陽的共和軍更不能走了。而且隨着南北對立局面的加劇。奮進會甚至主動邀請共和軍增派部隊到豫南,以便他們將更多的奮進會部隊調到陝西,西征甘肅小新疆、青海,佔領更多的地盤。

不過沒等奮進會的部隊佔領甘肅全境,袁世凱的北洋軍就開始大舉南進了,隨着國會選舉的結束。南北之間的決裂幾乎已是近在眼前。奮進會急急忙忙將陝西部隊再調回河南,但是畢竟慢了一步,連接河南、陝西的捷徑潢關被北洋軍截斷,道路不通,奮進會只能通過陝南的商州將部隊調回豫南的冉陽府,但是道路艱險,路途遙遠,部隊的行動相當遲緩,結果北洋軍已從鄭州出動、向豫南的許州撲去的時候,豫南的奮進會部隊兵力捉襟見肘,不的不收縮防線,固守待援,等待聯合陣線主力部隊的趕到。

其實奮進會在豫南的部隊從人數上講還是不少的,但是奮進會並元信心與北洋強軍正面對抗,當初趙北“建議”他們去河南發展的時候,他們就對此顧慮重重,現在北洋軍真的打過來了,奮進會也就慌了神了。原本對於加入“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持謹慎立場的楊王鵬、那網等人也立刻改變了立場,宣佈全體部隊立即加入聯合陣線武裝,歸趙北統一指揮,以此加重奮進會在聯合陣線心目中的分量。

其實不管奮進會是否選擇匆匆加入聯合陣線武裝,趙北都會派遣主力部隊北上,阻截北洋軍南下,如果可能的話,就在河南尋求與北洋軍進行一場決戰,向世人展現總司令的力量和自信,而這種力量和自信將爲這個國家帶來希望,也能給趙北的事業帶來輝煌。

作爲總司令輝煌事業的一分子,田勁夫率領一隊衛兵先行出發,趕到武勝關巡視,以便選擇一處適合設立總司令行轅的地方。

田勁夫是昨天離開孝感的,今天趕到武勝關,用了半天時間,在駐防司令的陪同下將這武勝關上上下下的形勝之地認真看了一遍,最後選擇了山腰上的幾間通風采光良好的磚瓦房,將其徵用,作爲總司令指揮作戰期間的臨時住處和總司令部。

這幾間磚瓦房的房主是本地一個地主,名下薄田數百畝,在這窮鄉僻壤也算得上個土財主,一聽總司令要徵用他的這座別院作爲行轅,這個土財主一心巴結,連房租也不敢耍,親自帶了僕人、佃戶,將這座別院收拾得乾乾淨淨,之後還特意留下兩個使喚丫鬟,說是“向候總司令洗腳解乏”的。

田勁夫雖然知道趙北的脾氣,不過也沒自做主張將這兩斤,丫鬟趕走。而是讓她們去了隨軍行動的衛生隊幫忙。

選好了行轅,田勁夫就拍了電報,向趙北報告行轅已經建立,不過他收到的回信卻是“總司令上午已經出發。”

如此一來,天色漸晚的時候趙北就率領參謀部全體軍官趕到了武勝關。在車站迎接他的也就只有駐防司令竹代漢幾名高級軍官。田勁夫適時歸隊,繼續充當總耳令的見引…鏢乃

武勝關駐防司令是包術先,他是甘肅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七期學員,沒畢業就趕上“戊申革命”於是跟着同學們一起回國,先在淅江呆了段日子,後來趕去武漢,報名參加了共和軍,先做連長、營長,徵川之戰結束後,因爲作戰勇敢被提拔爲團長,率領部隊駐守武勝關。

“聽說距武勝關不遠的地方有座雞公山,是避暑勝地?”

趙北一下火車,就向軍官們打聽。

“正是。總司令若有興趣,職部願陪同總司令遊覽雞公山。”包術先點了點頭。

“夭馬上就黑了,雞公山改日再去吧。現在咱們去街上瞧瞧,上次巡視京漢線,這武勝關站我只略微轉了轉,沒有細看。”

趙北擡頭望了望天,說走就走。田勁夫急忙帶人搶在前頭,爲總司令領路。

武勝關本是座關隘,雖是南北交通孔道,但由於是山區,商業並不發達,京漢鐵路建成之後,雖然稍微繁榮了些,可終究缺乏成爲重要商埠的先夭條件,就連這武勝關車站也是座很不起眼的小站,站外不遠處有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街,就是這裡唯一的一條街道,沿着街道兩邊有一些小鋪面,主要經營山貨,門面前不大。多數都還是車站工作人員家屬開的,用以補貼家用。

當趙北帶着部下趕到街上時,隨軍行動的衛生隊正在挨個向那些店主、夥計散發傳單,向他們宣傳基本的衛生常識。現在是夏末,雖然很快就要入秋,但是氣溫仍很高。考慮到即將爆發的南北衝突,這衛生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趙北格外重視。所以這京漢線沿線地區都有這樣的衛生小分隊,向居民宣傳防疫知識,由於衛生隊都來自不同的地區。考慮到方言的問題,陪同衛生隊行動的通常還有當地的頭面人物。

這武勝關的衛生隊是從嶄州派過來的,陪着他們的是當地的一名鐵路工人,考慮到居民中許多人都不識字,這名鐵路工人在充當翻澤的同時還承擔起了宣傳員的工作。

讓趙北驚訝的是。就在這支衛生小分隊裡,他竟然碰見了半個熟人。

之所以是“半個”熟人是因爲趙北只聽過這個人的名字,見過他的照片,但卻從來沒有與他面對面的講過話。

這個人叫劉鐵柱,是薪州船戶出身,“嶄州慘案”的時候,他就在替共和軍服務,日本軍艦撞翻了他所乘的木船,船體還將他的頭部搖傷。昏迷了幾天幾夜才甦醒,算是“薪州慘案”的見證者之一,中外記者都曾採訪過他。

劉鐵柱在楚望臺軍醫院住院的時候。趙北曾打算去看望他,不過後來因爲一些緣故耽擱了些日子,後來等趙北趕去探視受傷船工的時候,劉鐵柱的老爹已經帶着他出院了。走之前支取了共和軍政府頒發的傷殘津貼,說是要回去給他娶媳婦安家。而那時候,劉鐵柱頭部的傷勢剛網穩定下來。

雖然趙北沒有見過劉鐵柱本人,不過田勁夫是見過的,還跟他開了玩笑,勸他到共和軍當兵,也正是這個玩笑讓劉老爹幾天幾夜寢食不安。於是趁着劉鐵柱傷勢穩定之後便急急忙忙帶着兒子離開了武漢,返回薪州,連軍政府打算頒發給受傷船工的“卓越服務勳章”都沒領。

後來田勁夫在閒聊時跟趙北說起此事,兩人甚至還就此問題討論了一下“好男不當兵”的話題,趙北也因此而記住了這個名叫“鐵柱”命比鐵硬的船工小夥子。

劉鐵柱竟然加入了薪州的衛生隊。這確實讓趙北驚訝,因爲按照目前的編制,衛生隊是屬於軍隊的附屬機關,衛生隊的工作人員應該算做共和軍的士兵,雖然多數人不配槍。不過他們確實是領軍餉的,每月兩塊大洋,必要時也會到前線救護傷員,甚至直接參加戰鬥。

是堅信“好男不當兵”的劉老爹改變了主意?還是劉鐵柱自己偷偷離家出走?

關於這一點,趙北很有興趣問一問。不過沒等他開口,突然聽到車站方向傳來幾聲非常奇怪的汽笛聲。一列火車又開進了車站,從那隱隱傳來的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來看,這列火車非常沉重。

“難道是那列火車到了?”

趙北側耳傾聽,等火車停了下來。也顧不得向那劉鐵柱刨根問底了。急忙調頭,領着部下趕去火車站。

進了車站一看,除了趙北之外,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因爲那列開到武勝關的火車實在是太怪異了。

普通列車至少也會掛上十幾節車廂,可是這列火車只掛了八節車廂。整列火車看上去顯得很短,可是無論是車頭還是車廂,都披掛着厚厚的鋼板,就連煙白也用鋼板圍上,整列火車猶如一位全身鎧甲的戰士,車廂側面扁扁長長的車窗裡還伸出黑洞洞的炮口,這就像是戰士拿在手裡的武器。

“諸位,不必驚訝。這叫“裝甲列車”外國軍隊早就裝備了,咱們中國軍隊只怕還是第一次裝備這種武器。咱們能夠這麼快就裝備裝甲列車,這得感謝咱們的兵工廠技師。”

趙北淡淡一笑,頗爲自信的吹噓了一番。!~!

..

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133章 青黃不接第180章 戰略劣勢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868章 新局面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260章 武穴(下)第1173章 同仇敵愾第127章 鄉村改造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205章 託忒克氏第670章 旅順咽喉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330章 鐵甲鏗鏘(下)第172章 磁鐵與熔爐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968章 西山莊園(下)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167章 租界(上)第605章 脆弱的和平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643章 前哨戰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731章 佈局北滿(下)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400章 金融阻擊戰第23章 大時代第887章 中國的戰列艦(上)第991章 宅廬主人(上)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393章 秋收行動第1171章 來自總統的“厚禮”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710章 心腹親信(下)第1180章 共識(下)第778章 戰俘們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623章 戰爭已經爆發(上)第992章 宅廬主人(下)第966章 難忘1919第702章 援軍第1189章 別墅協定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820章 中東問題第542章 青島(下)第151章 戰重慶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318章 空戰第1122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下)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656章 防禦(上)第162章 消炎藥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1110章 殲滅第1135章 1940年(上)第838章 一切都是利益(下)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142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上)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555章 試探第834章 混亂第924章 一面旗幟(下)第91章 先遣司令第327章 藍牆(上)第1146章 越過邊境(下)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1128章 亞洲英雄第1126章 陣地前沿(下)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139章 歸來第567章 遠東困局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803章 勝利之師第70章 獨木難支(上)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998章 歸來(下)第29章 傾軋(上)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973章 大戰略第32章 君憲旗手(上)
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724章 守住陣地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715章 特殊使命第133章 青黃不接第180章 戰略劣勢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868章 新局面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260章 武穴(下)第1173章 同仇敵愾第127章 鄉村改造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205章 託忒克氏第670章 旅順咽喉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330章 鐵甲鏗鏘(下)第172章 磁鐵與熔爐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968章 西山莊園(下)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167章 租界(上)第605章 脆弱的和平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643章 前哨戰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731章 佈局北滿(下)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289章 刺客橫行(上)第400章 金融阻擊戰第23章 大時代第887章 中國的戰列艦(上)第991章 宅廬主人(上)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393章 秋收行動第1171章 來自總統的“厚禮”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710章 心腹親信(下)第1180章 共識(下)第778章 戰俘們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503章 戰與不戰(上)第623章 戰爭已經爆發(上)第992章 宅廬主人(下)第966章 難忘1919第702章 援軍第1189章 別墅協定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820章 中東問題第542章 青島(下)第151章 戰重慶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318章 空戰第1122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下)第705章 敵人與朋友(上)第656章 防禦(上)第162章 消炎藥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1110章 殲滅第1135章 1940年(上)第838章 一切都是利益(下)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142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上)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555章 試探第834章 混亂第924章 一面旗幟(下)第91章 先遣司令第327章 藍牆(上)第1146章 越過邊境(下)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1128章 亞洲英雄第1126章 陣地前沿(下)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139章 歸來第567章 遠東困局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803章 勝利之師第70章 獨木難支(上)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998章 歸來(下)第29章 傾軋(上)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973章 大戰略第32章 君憲旗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