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桑弘羊

“都不可行?那怕是草治?”

對這段改造歷史王巨還真不大清楚了,反正往後,黃河一會北流,一會東流,有人爲的約束,也有黃河自己的選擇。~直到迅速將河北地勢墊高後,黃河入淮。

但問題是那樣一來,到達海路更遠,水也有一個水流的問題,比如流速每秒一米,那麼一分鐘流速是六十米,一小時流速是三千六百米。離入海口越遠,黃河之水不得迅速排泄,那麼更多崩堤開始。然後開封應天府一帶每隔幾年就會缺堤氾濫,泥沙搜刮走了,於是只剩下鹽鹼地了。

因此最後明清時引黃入濟,但那時黃河形勢更惡劣,準確地說,包括勒輔的那次治河,也沒有根治。只能說思路是對的,黃濟合一,離入海口近,濟水沖刷,這也成了後來黃河的真正主道。

想到這裡,他說道:“即便草治,臣也不敢確認,至少僅是看地圖是不行的。不如這樣,正好渠工基本休息,不如讓臣騎馬下去看一看,再來稟報陛下。”

“太辛苦了。”

“陛下待臣如此,臣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明天吧,今天就陪朕用膳。”

王巨想拒絕,最後看了看趙頊,終是不忍。

畢竟趙頊與自己不同,自己兩世爲人,但這個小皇帝不是兩世爲人,只二十一歲,別的青年在他這個年齡,正是插花作樂之時,然而趙頊卻要與那些心機深沉的老傢伙應付。還要面臨史上最大的欠積……

王巨猶豫了一下說:“謝過陛下。”

不是趙頊讓他陪膳是賞識。而是這留下來事兒多。

吃晚飯還有一會。趙頊又問道:“王卿,若是說國不加賦而上自用,能不能做到?”

來了!

王巨爲什麼怕來到京城,正是因爲變法即將拉開帷幕。如果去年沒有災害,西夏人真安靜下來,沒有戰事,自己又不修鄭白渠,國家財政開始出現初步的盈餘。趙頊那是不會急的。

關健自己帶來的一千萬,又象水洗的一樣下去,王安石要成立木棉司,這個王巨很喜歡,衣食住行,衣服是排在食前面的。真說起來,需要棉製品的是一千五百萬戶以上,甚至幾年後宋遼人口膨脹,那會接近兩千萬戶。一戶一年一件棉製品,那個數量也驚人了。

那麼這個木棉司就能在很短時間內。斂出大量的錢帛,至少在王安石手中。每年會爲國家帶來很多錢帛。難就難在前幾年,漸漸國家有錢了,以後就不那麼難了。而且隨着王韶經營秦州,自己開發了鄭白渠,再加上自己提出來的改革兵制,用兵成本也會急劇下降。宋朝這口元氣就緩過來了。

但眼下財政卻會更困難。

所以趙頊急了。

他斟酌良久才說道:“這個觀念有點模糊不清,臣打一個比喻吧。就象吃飯,現在有一個很大桌子,桌子周邊坐滿了許多人在等吃飯。吃飯時飯菜呈上,有餅子,有酒,有肉,有蔬菜。那麼多棉被高價賣出,卻越賣越貴,可想而知,這一桌子人都能吃飽的。但問題是坐着一些大肚漢,他們資歷深,有威望,於是在拼命地吃,率先吃,因此這桌子飯菜豐盛,卻有很多人沒有吃飽。”

“這個比喻很中的。”

“所以現在有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方法強行重新分配,將大肚漢的食物分給那些吃不飽的人手中。”

“國家,貧困百姓。”

“正是,但這種方法不能稱爲國不加賦而上自用,只能說進行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罷了。並且因爲這桌子很大,分配時,不易那麼公平,往往有的大肚漢手段高妙,繼續佔有大量食物,直接擠出來的是貧困百姓食物。可能國家食物有了,大肚漢與貧困百姓的食物全部受損。於是天下人都開始反對。”

“這個……”

“還有一種方法,例如臣那個燒酒,它與我朝任何酒都不同,銷售的對象也是蕃人,即便在當地也有銷售,但於當地採購了大量酒重新釀造,因此它才屬於真正的國不加賦而上自用。高雅一點說法,便是開源。不但豪強不排斥,國家還得到大量稅務。”

“呵呵,那個燒酒就不說了,”趙頊道。這真慚愧啊,四年燒酒僅是交稅就有好幾萬貫,所得利潤有十幾萬貫,全部資助國用了。若是沒有這個燒酒,鄭白渠那些兵士連牛都沒有。

再等等吧,過幾年後,當這個資助的資金達到一定地步,授幾戶人家一些階官彰獎吧。

不是趙頊無情,若是朱李兩家都好辦,主要餘下奚趙等幾戶人家也參與了。

而且現在獎勵呢,對王巨也不是一件好事,他能產生這個想法,也要感謝王巨洗腦了,進步不小。

確實現在的王巨需要的還是積累,當積累到一定地步時,不用趙頊嘉獎了,自會有大臣說話,甚至替王巨打抱不平。

王巨也無所謂,急什麼,並且他現在又不想進入朝堂,那就更不急了,先將鄭白渠弄好吧。自己走了還真不放心,不是技術問題了,而是耕地。

王巨又說道:“燒酒有限,木棉收益卻會是驚人的。臣與大公主殿下,也即將聯手另一項生意,一旦成功,收益也不小。”

“黎布?”

“不是黎布,大長公主心善,如何搶貧困黎人收入呢。現在雖插手了黎布,那是替他們推廣,是幫助,非是搶其收入。”

“那是什麼?”

“也是一種新事物,就不知道效果如何。當經營得差不多時,臣就與大長公主將它交給朝廷。”

“你與大長公主……”

“陛下,你真不能多想啊。這還是很早之前就說好的。自臣成親後。臣與大公主殿下再沒聯繫了。”

趙頊苦笑。

這件事還真不好說出口。

“陛下,這些纔是真正的開源。這就是臣說的第二種方法,不從大家手中搶食物,而是找來麪粉,鹽,芝麻等食材,重新做食物。並且也鼓勵大家也一起做食物。食物多了,大家都能吃飽了。”

趙頊有些茫然。

“這樣。臣再打一個比喻,想推出木棉司與臣的那幾個新營生,比較困難的,其收益若放在個人身上,那會是一個龐大的財富,但放在國家身上,又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然而不一定非是找這樣的營生,臣就說我朝稅賦,現在人口大約比天寶時略多一點,然而稅賦卻是天寶年間的數倍。”

“普通百姓比天寶時更困窘。”

那也未必。唐朝佃農不叫佃農,而叫部曲。連一個人身自由權都沒有,哪裡還談得上幸福,不過王巨未爭,而是說:“這樣,若是國家不收兩稅,百姓會不會更困窘。”

“這個不會,”趙頊答道,但是不可能的,不收兩稅,國家財政馬上就崩潰了。

“拋除了兩稅,我朝財政仍是天寶的數倍。爲何?國家鼓勵商業發展,由是民間總財富遠勝過了唐朝。比如出國一事,我朝讓商人自陸自海出國行商,唐朝卻禁止百姓越境行商,包括唐三藏都是私自出國,最後纔去了天竺。因爲民間財富總量勝過了唐朝,所以我朝稅賦繁重自古沒有,但國家去平穩地發展。這便是臣所說的做餅子,大家手中的食物多了,國家才能斂來更多的食物。它也算是開源,一種真正的開源之術。”

“卿有何良策?”

“在役法上做文章吧,將二三四等戶釋放出來,他們是納稅的主體,也是活躍壯大這份經濟的主體,必須將他們扶持起來,而非是傷害。”王巨含蓄地說。

“募役法。”

Wωω_тт kān_¢ ○

“陛下,臣主要不在朝堂上,不大清楚。相信朝堂會有大臣想出好辦法,”王巨又繞了過去。

但這個開源肯定不是市易法與青苗法。

“桑弘羊如何?”

“桑弘羊?”

“有人說是良臣,有人說是奸臣,朕有些疑惑。”

“陛下,那臣就分析桑弘羊,若分析一個人一生,必須分析其背景。”

“有理。”

“桑弘羊理財的背景就是漢武帝對匈奴發起了反攻。但不是史書上記載得那麼風光,漢朝作戰同樣需要大量錢帛物資,除了幾次遠征外,邊境更需要駐紮大量官兵,還要駐城,那時候運輸更落後,物資消耗同樣不菲。因此戰爭開始三四年後,漢朝財政消耗得很快,以至大農令鄭當決定對商人徵車船稅,又賣武功爵。”

“我朝也賣過。”

“範文正都賣過官,就不要說其他人了。不過桑弘羊理財,那是快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那時漢朝財政已經是滿目瘡痍之時。臣想一想,他做了什麼,一是救災移民,將七十二萬災民移往寬鄉,因此導致一些積怨發生。然而那次結果卻是不錯的,開墾了大片新耕地,幾年後增加了國家收入,生產也得到發展。”

“但此舉爭議很大。”

“恩,下面的才叫大,其次是發行白鹿皮幣,強行讓貨幣貶值,實際等於是變相地讓權貴手中財政縮水。”

趙頊眼睛動了動。

“陛下,這條切記不可動,紙幣是先進的貨幣模式,不但不能濫自發行,越是經濟緊張之時,越是要維護它的地位。畢竟大地物產有限,銅更有限。第三是鹽鐵專營。”

宋朝能礬茶香都專營了,就沒有必要一百步笑五十步。

“第四實行算緡,其實就是我朝的過稅與往稅。第五條是有市籍商人不得佔有耕地,減少兼併。第六條是禁止各國鑄幣,由朝廷統一發行五株錢。戰爭結束後,桑弘羊主要執行了三條政策,一是整頓發展鹽鐵官營,第二是推均輸法,全國由官員將百姓的特產徵收上來,調往緊缺地區,國家沒有斂百姓所得,卻賺得了其中的差價。第三是實行平準法,賤時則買之庫存,貴時即賣之。”

“似乎很不錯。”趙頊說道。

“確實不錯,漢王朝那時候還諸王封國,中央所得實際真的不多,那麼多年戰爭打下來,若是無桑弘羊理財,漢朝早出現大亂子了。但是那樣,陛下,你想一想,漢朝原來礦山與鑄錢,諸國與諸豪強都參與的,一下子收回到朝廷,那些諸國諸候與豪強如何作想?商業是商賈經營的,收爲國有,有錢有勢的大商賈如何作想?平淮法執行後,囤積居奇的大主戶如何作起?”

“何謂國家的精英,這些人就是國家的精英。桑弘羊某些意義確實做到了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但真正的開源政策很少,多是從這些精英手上搶掠財富,進行的再分配政策。是沒有加賦,地稅仍是三十稅一。所以漢武帝在的時候對桑弘羊一直很信任,大行之時,讓他與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拜受遺詔,共輔昭帝。但是霍光大權獨攬後,爲了換取更多的精英支持……”

“這個朕知道,據說桑弘羊勾結燕王謀反,與上官桀一道被殺,”趙頊說道。

“陛下,你信嗎?”

“那麼他是良臣還是奸臣?”

第66章 長大啦第182章 子午山第622章 都在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14章 故人第269章 那一公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127章 好高第317章 坐臥者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602章 南方第782章 捨得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816章 響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35章 抽解第795章 讓(下)第402章 在等着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74章 有條魚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323章 吃柿子第257章 吾願往第375章 交待第283章 應戰(上)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538章 會戰(三)第768章 反轉(上)第70章 潤筆費第451章 聖斷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744章 擔擾第725章 斷錯了第370章 楊家將第40章 空前危機第139章 投名狀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321章 松溪第111章 挑戰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181章 神文字第312章 屠刀(下)第321章 松溪第235章 秋碩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16章 響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95章 第一躍(五)第729章 考驗第459章 空談嗎?第624章 縮影第499章 清洗第252章 地獄(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44章 長城(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363章 霸道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94章 一天第335章 高利貸第607章 冒泡(下)第610章 小道第71章 天塌了第61章 六拜(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84章 應戰(下)第10章 檢查第313章 後臺第405章 頂替第305章 獻舞(下)第62章 六拜(下)第331章 寬厚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659章 海戰(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379章 不可行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261章 家第330章 餿主意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12章 兩個半第88章 提前
第66章 長大啦第182章 子午山第622章 都在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14章 故人第269章 那一公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127章 好高第317章 坐臥者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602章 南方第782章 捨得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816章 響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35章 抽解第795章 讓(下)第402章 在等着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74章 有條魚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323章 吃柿子第257章 吾願往第375章 交待第283章 應戰(上)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538章 會戰(三)第768章 反轉(上)第70章 潤筆費第451章 聖斷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744章 擔擾第725章 斷錯了第370章 楊家將第40章 空前危機第139章 投名狀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321章 松溪第111章 挑戰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181章 神文字第312章 屠刀(下)第321章 松溪第235章 秋碩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16章 響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95章 第一躍(五)第729章 考驗第459章 空談嗎?第624章 縮影第499章 清洗第252章 地獄(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44章 長城(上)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363章 霸道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94章 一天第335章 高利貸第607章 冒泡(下)第610章 小道第71章 天塌了第61章 六拜(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84章 應戰(下)第10章 檢查第313章 後臺第405章 頂替第305章 獻舞(下)第62章 六拜(下)第331章 寬厚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659章 海戰(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379章 不可行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261章 家第330章 餿主意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712章 兩個半第88章 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