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聖斷

這個太過份了,王巨對張載的尊重,那是舉世矚目的,但卻讓某些人再三曲解。張若水一是表達好意,二也是他都看不下去了。

不過王巨表情很正常,司馬光、蘇東坡與陳薦都將子虛烏有的三不足搞成了真正的歷史,這點誣陷又算得了什麼呢?

並且韓韞將那件事辦好了,傳回京城,立即真相大白,保證那些人啞口無言,當然面對事實,他們也不會爲自己的誣衊而感到慚愧的。

但王巨心中還是喃喃一句:“看來還不夠狠啦。”

不是王巨想要兇狠,而是從現在起往後,不兇殘,在朝堂上是沒辦法混的。

幾天後,又是大朝會。

趙頊剛坐下,王巨第一個便舉着牙笏走出班列,道:“陛下,陳襄爲了對付臣,手段惡劣,無所不用其極,居然都在朝殿上假摔。臣本想陛下會替臣還一個公道,然朝廷久無消息,還望陛下聖斷。”

щщщ ▲тt kān ▲C O

許多人目瞪口呆。

你還真能惡人先告狀啊。

文彥博道:“王巨,陳襄已經讓你氣得生病,臥牀不起了,你還要如何?”

王巨這樣咬着不放,很噁心人的,咬到最後,陳襄不是假摔也成了假摔。

然而文彥博也無輒,關健誰能證明陳襄不是假摔,而是王巨絆倒後再誣衊陳襄的?

王巨道:“文公,陳襄爲了對付下官,連假摔都出來了,這個生病天知道是真是假?”

文彥博氣得要死。主要前面有好例子。趙頊對付韓琦時。韓琦“生病”了,王安石以退爲進時,王安石“生病”了。還有一些官員想偷懶,同樣時不時生病。

所以不能說王巨是胡攪亂纏。

趙頊也無言。

這幾天爲了這個假摔案,趙頊不知接到多少疏奏,有人說要嚴懲王巨。還有人替王巨喊冤。

特別是章惇,寫了一篇六千多字的長篇大奏,歷數了王巨政績。包括纔開始執行的郵政改革。然後說王巨一心爲了朝廷,連命都不要了,而且並且一不結朋,二不成黨,放在邊境就是一代名帥,放在河渠便有了鄭白渠,放在軍器監,馬上軍器監的器甲就大爲改觀,這樣的有才有德,並且是孤臣的大臣。陛下你不用,用什麼樣的人?

然後又說。陛下你坐看奸臣假君子之名,勾朋結黨,打壓異己,最終朝堂必然奸邪林立,而真正的君子能臣被竄奪,長久下去,那纔是真正的國將不國,大宋必亡矣。

王安石則說,對王巨我也不喜,不過論錯,兩人皆有違朝儀,如果陛下你只貶王巨一人,後果不堪設想。

呂夷簡則說了一句,陛下,你如果真將王巨貶下去,那麼會有許多人拍手稱快,甚至連西夏人都拍手稱快。然後又說,西夏何時僱募刺客,行刺我朝一大臣,只有王巨一人而己。陛下,你想學武則天殺程務挺,自毀長城嗎?

當然,司馬光等人那邊則是在替陳襄說好話。

至於陳襄是不是真氣病了,這個不大好說,但陳襄這次肯定氣壞了,甚至也無臉面再呆在朝堂上了。

然而怎麼處理,趙頊真不知怎辦了。

關健這時,又發生了一件事,一件連王巨張若水都不知道的事,趙頊如何處理,更加遲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貶王巨,不貶陳襄,那肯定不行的。如果貶陳襄,不貶王巨,那更不行。關健是陳襄經過這一鬧,就是不貶,他也會強行要求離開京城,這意味着王巨也要貶。

真貶,就沒有那件事發生,趙頊也捨不得,別的不說,西北又不太平了,這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強大的軍隊有許多因素,器甲也是關健,而且在趙頊心中器甲關健程度的比例比王巨心中的還要更高。

所以趙頊頭痛了。

當然,文彥博不會再說下去了,他認爲王巨必然會下去,如果這小子犯了渾,破罐子破摔,也給自己絆一下,那麼自己同樣會很悲催,於是閉嘴不言。

文彥博不敢說話,其他人同樣不敢作聲。

莫忘了這是朝堂,只要成了辨論吵架,好了,統統一起下。

於是王巨又說了一句:“臣真的很冤很憋,請陛下聖斷。”

趙頊無奈,說:“王卿,朕會公平處決的,請退下。”

王巨還能再逼一逼,不過想一想,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恐怕趙頊都沒有辦法做主了。於是退回,只是用眼光冷凜地掃了幾個人。這十天,有幾個大臣特別跳得厲害,王巨記下了!

經過王巨這一鬧,大家都沒有了心思,趙頊迅速宣佈散朝。

大臣們退殿,有很多人不自覺地離王巨遠遠的。

都讓王巨弄得有點怕了,陳襄只是摔了一跤,但沒有摔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王巨那個拳頭也沒有落在他臉上。

但也足夠了,莫要忘了,這是在大朝會上,王巨這麼幹,比直接打臉還兇殘哪。

又有一些人心情沉重。

作爲王安石,當然希望王巨與陳襄互爆,但作爲文彥博與司馬光等人,則不想看到這個結果的,王巨爆下去他們會喜歡,然而用陳襄做爲代價,未免太大。

可是現在看起來,想保住陳襄,又將王巨弄下去,則是很難很難。

“這小子果然難纏哪,”司馬光想道。

“陳襄也是,何苦招惹這個小子,”這是文彥博的想法。

…………

主要不好處理,於是事態發展越來越嚴重,居然驚動了後宮。

朝廷究竟如何處理,王巨也無所謂,貶成一個知縣。若是近也罷了。若真貶到了嶺南。不客氣,王巨那會進一步撕破臉皮,甚至用辭官來威脅趙頊。

他纔沒有什麼忠君思想呢。所謂的忠君,不過是他舉出的大義。這是看在同族的份上,看在一部分以前的情義份上,若是換成了其他國家,王巨說不定利用一些金手指,鬧得天翻地覆了。

趙頊投之以桃。他會報之以李。若一點不表態,那何必客氣?

因此他在軍器監繼續埋頭做事,僅過了兩天,一個黃門進來,說道:“明公,太后宣見。”

“帶路。”

黃門將王巨帶到了後宮。

太后就是高滔滔。

但高滔滔未必會對他憤恨,高滔滔所以對王安石憤恨,不過是高曹兩家的挑唆罷了。但自己不同,有竹紙,這幾年竹紙利潤在逐年增加。當然。它的技術早晚會流傳出去,那時利潤又開始逐年下降了。但與棉花一樣。在這幾年內,竹紙作坊仍能取得可觀的利潤,甚至還會有上升的空間。

高家子弟高士清僅是提供了一個名義,去年就分去了近四萬貫。到了今年可能會有近五萬貫,就是沒有五萬貫,明年也肯定有五萬貫收益了。

這麼多收入,又是掛着高家的名義,高士清能吃得下嗎?

當然,王巨不會過問高家後面的爛賬的,但相信高家子弟對自己不會反感,高家不反感,高滔滔就不會反感。不反感,那麼就會記住自己的功勞。況且自己也沒有明確支持青苗法。

進了殿,王巨看着簾子說道:“微臣參見太后。”

“坐吧。”

太監連忙搬來一個團凳,讓王巨坐下。

“王巨,哀家聽聞陳襄彈劾你。”

“是有這麼一回事。”

“王巨,祖宗家法,言臣可以風聞言事。”

“太后,祖宗是有這一條家法,但何謂風聞,得有風。言臣專事監督,對具體事務不明,因此彈劾時會出現一些失誤,然而不能因爲這些失誤,就懲處言臣,所以祖宗家法准許言臣風聞言事。然而言臣要持之以正,更不得顛倒黑白,那非是風聞言事,而是誣衊了。如果國家准許言臣誣衊、顛倒黑白言事,國家必亂矣。”

“官家讓張若水下去察看青苗法,微臣不知,張若水便問微臣,變法是好是壞,微臣道,不變法,我朝積重難返,等於是慢性自殺。世人皆說仁宗德澤天下,然而有幾人知道仁宗皇帝的苦澀,因此他大行前留下遺言,不準後人作任何陪葬物,只陪葬了一匹玉馬。國家在他晚年起就漸漸開始積貧積弱,權臣掩耳盜鈴,裝作不知,不過以仁宗皇帝的睿智,必然察覺,相信那一刻,他心情會是無比的惆悵。”

“然後微臣又說了,變法變得好,那麼就可以保證我朝百年無憂了,然而變得不好,則是加快了這種自殺。究竟怎麼變,至今微臣還沒有想好,故支持變法,但又不支持王相公的變法,所以才請求官家讓我離開條例司,去了軍器監。至於張戩,他受到別人的挑唆,是責問了微臣,爲何不勸官家停止青苗法。然後微臣與他說了一些國家的弊病所在,張戩將陳襄等人當成了君子,當成了好友,又將微臣說的弊病同他們講了出來。這便激怒了陳襄,在朝堂上向我發難。”

那天王巨與張戩說了很多,兩大派系的羣體,苟和的結果,國庫的困難,兼併與人口帶來的危機,宋朝在積貧積弱,還有爲什麼那麼多大臣反對青苗法。

張戩雖然心機不多,但也不傻子,最後一條張戩不會說的,張載在朝會上也沒有說。

所以王巨說了什麼,難道這些問題不存在嗎?

王巨看到了,說明他關注了,這是一個良臣的表現。

“太后,陳襄沒有想到張載會替微臣做證,那次彈劾無功,因此下朝時,故意在微臣腳上狠踩了一下,然後摔倒在地,一是用以激怒微臣,二是更能對微臣進行誣衊。這纔是事情經過的真相。”

高滔滔沉吟了一下說:“若沒有仁宗皇帝的賜書,你雖聰資過人,也得不到最初的學業。”

“先帝賞識你,曾一度將你點爲探花,雖因大臣反對不得功。不過也單獨召見了你。”

準確說是高滔滔單獨召見的。趙曙在邊上旁聽。不過這也不易了。想一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皇帝又能單獨召見多少大臣,即便最勤政的皇帝,將太監與邇英閣裡學習的帝師們除外,相信一年也不會超過五十人,要麼就是羣招,幾名或幾十名重臣到延和殿議事,但那又不算是單獨召見了。

高滔滔又說:“就不要說當今官家對你的賞識。”

“微臣是深受了三代人君之恩。微臣感謝不盡。”王巨道,若換成一般大臣,說不定當場乾號,不過王巨說得很虛假。

不錯,趙禎是賜了他的書,這些書是及時雨,不過自己也救了趙念奴。也許趙禎確實是一個千古好皇帝,但對自己不算有什麼大恩。

趙曙雖是王八蛋,但對自己確實還行,然而自己替他換來一個大順城大捷。說不定以後史冊就會因爲這件事,對趙曙重新評價。

趙頊對自己更不錯了。如果沒有趙頊的庇護,自己現在下場會更慘。不過自己對趙頊差了嗎?

高滔滔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賣了“龍恩”後又說道:“王巨,不論誰對誰錯,因爲你這件事,已經鬧得紛紛揚揚,終是對社稷不美,委屈一下,向陳襄道一個歉吧。”

現在陳襄在家生病,王巨死不認錯,兩人誰也不讓着誰,這纔是問題。如果有一方低頭認錯,趙頊從中調解,說不定高滔滔都會出面調解,那麼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高滔滔也沒有想到王巨的激烈,王巨不假思索地說:“昔日董宣誓死不向湖陽公主認錯,陳襄這個僞君子哪裡及湖陽公主?太后雖是好意,可臣違心認錯,那麼不是認錯,而是從此丟掉了氣骨,如果連氣骨都不要,太后,你還何必召見微臣?”

“實際太后也不用爲難,今年正月開始,微臣就早料到這一結果,微臣所交不過三兩好友,一不結朋,二不勾黨。但微臣又不附和介甫公的變法,介甫公也必然不會庇護我。然而微臣又不支持反對變法的派系大臣,這些大臣必然對微臣痛恨。沒有陳襄的發難,也會有其他人發難。況且誰能將事做得完美無缺,臣是做事的人,一做事,如果吹毛求疵,顛倒黑白,總能找到對微臣發難的藉口。因此那天陳襄陷害微臣,微臣離開朝殿,馬上將軍器監的以後事務向張若水交待,準備隨時等候陛下的處罰,離開京城。”

你太后說,也不管用!

俺都做好等着貶官的詔令下的準備了。

“哀家聽聞章惇是你的好友。”

“他是微臣的好友,可是蘇轍同樣是微臣的好友。”

章惇是變法派,但小蘇是保守派,這便是最好的證明,王巨沒有附庸誰。

“陳襄終是老臣。”

“是啊,他終是老臣,經驗豐富,手段多多,微臣不過才二十來歲,經驗少,只能如此反擊。”

這話不能在外面放,誰信啊。

但高滔滔終是呆在深宮的,想一想王巨纔多大,比自己兒子還小几個月呢,如果論老謀深算,哪裡及這些老傢伙。

因此高滔滔心中想,難道真是陳襄在陷害王巨?

不管陷不陷害,今天看來調解沒結果了,她又問:“張載辭官回鄉了?”

“恩師與微臣想法是一樣的,支持變法,但又想不出好法子,朝堂朝爭激烈,他是謙謙君子,即便沒有張戩的故事,他也有了打算辭官回去著書的念頭。”

這話兒就不大好聽了,君子應當重用的,但現在是君子沒辦法呆在朝堂上,那麼這個朝堂得有多黑暗啦。

高滔滔差點嚥住了,停了停才問:“那麼何謂君子。”

這也是因爲王巨,許多人開始認真反思這個君子了。司馬光不是君子,范仲淹不是君子,誰是君子?

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14章 粗人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175 新私商(上)第743章 逼第480 勸說第649章 海盜(中)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27章 錦囊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768章 反轉(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577章 啪啪啪第81章 命案第370章 楊家將第108章 姐第768章 反轉(上)第362章 竊賊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65章 推官(上)第174章 有條魚第570章 戲耍(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458章 胃口好第592章 修房子第108章 姐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99章 不敢碰第282章 用第556章 生疑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00章 動手第478 鼓聲(續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799章 不敢碰第577章 啪啪啪第235章 秋碩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363章 霸道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9章 泄密者第658章 海戰(中)第152章 弟仇(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97章 放榜(下)第502章 驚喜第488章 泄露第356章 世襲第457章 拿捏(下)第206章 重諾第301章 等機會第817章 一波波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76章 鼓聲(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95章 第一躍(五)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90章 好兆頭第679章 黃雀(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317章 坐臥者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98章 遷徙第441章 火拼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532章 南來風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53章 囚籠(上)第492章 夜襲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6章 長大啦第139章 投名狀第704章 殺母(上)第362章 竊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55章 分裂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06章 重諾第594章 長子第150章 葬花第705章 殺母(下)第738章 哭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640章 前世第555章 和平派第586章 值得第252章 地獄(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520章 天上(下)第339章 國賊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
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14章 粗人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175 新私商(上)第743章 逼第480 勸說第649章 海盜(中)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27章 錦囊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768章 反轉(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577章 啪啪啪第81章 命案第370章 楊家將第108章 姐第768章 反轉(上)第362章 竊賊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65章 推官(上)第174章 有條魚第570章 戲耍(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458章 胃口好第592章 修房子第108章 姐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99章 不敢碰第282章 用第556章 生疑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00章 動手第478 鼓聲(續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799章 不敢碰第577章 啪啪啪第235章 秋碩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363章 霸道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9章 泄密者第658章 海戰(中)第152章 弟仇(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97章 放榜(下)第502章 驚喜第488章 泄露第356章 世襲第457章 拿捏(下)第206章 重諾第301章 等機會第817章 一波波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76章 鼓聲(下)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95章 第一躍(五)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90章 好兆頭第679章 黃雀(上)第269章 那一公第317章 坐臥者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98章 遷徙第441章 火拼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532章 南來風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53章 囚籠(上)第492章 夜襲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6章 長大啦第139章 投名狀第704章 殺母(上)第362章 竊賊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255章 分裂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06章 重諾第594章 長子第150章 葬花第705章 殺母(下)第738章 哭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640章 前世第555章 和平派第586章 值得第252章 地獄(下)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520章 天上(下)第339章 國賊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