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冒泡(下)

三百萬石稻米到來,當然解救不了所有災民。

畢竟受災百姓數量太過龐大,除非調來三千多萬石糧食,再加上朝廷想一想辦法,這場災害才能化解。但它的到來,多少能解決一些燃眉之急。

如果是災棚賑粥形式,至少這麼多糧食,可以使一百多萬百姓得活。

雖然救不了這場重災,但有了它,與沒有了它,性質可以說完全兩樣。

以前因爲王巨遷徙百姓去海外,還有一些官員很是不滿的,但怕了王巨這個瘋子再拼命,皇上不說話了,他們也就裝作看不到了。

然而這次,卻是很歡喜。

就算遷走了一些百姓,憑藉這個糧食得活的百姓,也能彌補了。

但與章惇說的奢侈無關,章惇所指的便是運輸成本。

宋朝大型海船能載貨五千料,也就是載貨量六百噸以上,可載人五六百人。中型海船則是一千到兩千料,可載人二三百人。還有一些特殊用場的小型鑽風海船,可載百人。

以及一種特大的海船木蘭舟,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上,舵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養豬釀酒於其中,置生死於度外。也就是乘座此船,再也不用害怕大風大浪了,唯獨怕的就是擱淺。

那是誇張的說法,這種特大海船同樣也害怕大臺風。

只能說船越大相對而言越是安全,這也是後世發掘的沉船多是五百噸以下的中型海船原因。

這種海船載重量就達到了一千噸,若是加重。可載一千五百噸左右。

但船越大。成本就越高。象一般中型海船成本需幾千貫。這種大型木蘭舟的成本能達到兩萬貫以上!

然而船造出來,也要保養的,兩三年保養一次,又要花一些錢,再加上水手船伕的薪酬,打算使用二十年,一年一次,不過航行二十次。以及海上的風險,一次最少得獲利七八千貫,才能維持着其成本。

王巨說兩百餘艘船,裝載着三百餘萬石糧食,無疑都是大型海船,甚至有那種特大的木蘭舟。

如果按成本計算,這麼多船裝一次糧食過來,僅是海船的成本,就達到了一百多萬貫,甚至近兩百萬貫。

確實太奢侈了。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麼多糧食,海商們是無償捐獻給朝廷的。

其實這個航海。大家也知道王巨摻了一腳進去,但相信,王巨只摻了一腳,不可能全部是王巨的,僅是這麼多船隻的成本,王巨也支付不起。

不知道王巨如何說服這些海商的。

究竟如何說服的,王巨未寫,但寫了這些糧食的來源。

從去年時,王巨看到旱災持續,害怕出事,因此暗中籌備,但也不僅是那個海外,就遷徙了這些百姓,那怕有無數“無主之地”,也不可能生產出這麼多糧食。因此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又從嶺南、交趾籌集了大量糧食。然後號令海商義舉,將這些糧食發向中原。

然而因爲船舶較大,一般港口無法進去,只能分成兩批,一批前往潤州,沒有去杭州,節約路程了。然後搬向河船,渡過長江,從大運河運向各地。

還有一批則是運向密州港,再從密州運向各災區。

這個王巨則不管了,讓朝廷立即派人手去安排。

最後則寫道,如果災情再持續,可能秋天到來時,還能從倭國與高麗那邊調來一批糧食,但這兩個國家非是產糧大國,因此數量就不會象這次那麼多。

王珪說道:“此子有先見之明哪。”

不管他用什麼手段說服海商的,但去年冬天,大家正忙着斂財呢。誰會想到防止旱災持續,而提前籌備糧食?況且這個說服海商主動做善事,也是一個本事。

商賈逐利而行,讓他們花費那麼多錢帛,捐贈了這麼多糧食,王巨雖未說,但想來也不容易。

這樣的人才放在泉州,無疑太過浪費。

最好玩的是王安石似乎是有意一般的,自從王巨去了南方後,幾乎就當沒有這個人存在一般。

反正我不惹你,但你也不要想我提撥你。

不論怎麼說,國家用人出現了失誤。

王安石沒有作聲,也許他根本就沒有將王珪的話放在心上,而是盤算着如何安排這三百萬石稻米。

曾布則打了一個圓場,挑開話題,說:“海外是南方,那來的粟米與羊肉?”

南方有麥,但南方能種粟嗎?況且那是海外,比廣州還要南,能牧羊嗎?

沈括說道:“這個我都知道一些,這兩年我與王巨來往了幾封書信,談了一些數學上的話題,因爲大地是圓的。往南會更熱,而且叢林密集。不過再往南則不同了,氣溫漸漸降低。只不過與我朝恰恰相反,我們這裡是冬天,那邊則是夏天。我們這邊是夏天,那邊則是冬天。因爲經營蔗糖,王巨將幾個傔客派上南方,而且他也關注了海外,他家傔客與海商們交談時,說出了王巨的理論。有的海商竟然相信,於是派了鑽風船一直向南。然後尋到一片大陸,似乎有我朝三倍大,但上面罕有人煙。這便是王巨所說的無主之地。不過盛產珊瑚,以及一些玉石,還有銅鐵等礦藏。這纔有了南方遷徙的故事。大約這些粟米與羊就是來自那片土地。”

“這麼大?”趙頊問。

“陛下,大雖大,而且王巨說不止一個大島,有很多島面積都不小,上面雖生活着一些土著人,因爲落後,不足爲害。只是離我朝太遠,多在萬里之外。”沈括一本正經地說道。

海商用之疏散百姓壓力,沈括很贊同,但派官員去海外經營。沈括並不贊成。天下那麼大。宋朝能管得過來嗎?之所以經營河湟與西北,那是爲了國家的安全着想。大洋的彼岸,與宋朝安全有何關係?

可是趙頊繼續想了一想,還是有些怏怏不樂,這麼大塊地方,現在遷徙的百姓是少,可繁衍後,早晚必立國。

由宋人組成的國家。卻不是宋朝。

這怎麼高興得起來呢。

然而這還早,又太遙遠了,趙頊無法說出口。他心中想到,真不行,讓王巨進京述職,問一問吧。這一回沒有人責問他,大約能進京了。於是換了一個話題,問:“大地真是圓的?”

“可能吧。”沈括說道,不然不能解釋。

“難怪王巨鼓勵遷徙百姓。”章惇說道。既然是無主之地,又是那麼大。爲何不安頓土地越發緊張的宋朝百姓。

歪了一會樓,正事要緊。開始商議如何安排這筆糧食。

但實際大地是圓的,那麼就佈下了一個梗。

馬上王安石會被司馬光整得很慘。

可在司馬光眼中,是“國有二王,天下必亡”。

然而爲什麼司馬光能整倒王安石,天災!

如果能用科學去解釋旱澇現象,那麼就破開司馬光的命題。但想要大家承認這個科學論證,必須有一些有力的證據。

那麼這個天方地圓就是最好的證據。

最少它能論證王巨的那本即將出來的中級數學書理論是正確的。

這是後招,得放在秋後,隨着第二批糧食抵達,一道施放。

王巨冒泡後,又潛水了。

司馬光也冒泡了。

準確地說,這三百萬石糧食到來,解決了一部分難題。可災害在繼續,糧食依然危機着。

司馬光上了一奏。

廣散青苗錢,使民負債日重,而縣官無所得。

百姓負擔是重了,可官府居然無所得?那麼這一年三四百萬貫收入是從哪裡來的?三四百萬貫哪,可不是小數字,問一問西夏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免上戶之役,斂下戶之錢,以養浮浪之人。

這句話如果推遲九百年說出來,能活活讓大夥將司馬光嘴巴抽腫了。難道將上戶從差役中解脫出來,給無業百姓創造就業機會,做錯了嗎?

置市易司,與細民爭利,而實耗散官物。

市易法確實是倒退,不過它同樣斂了財,何來的實耗散官物?

中國未治而侵擾四夷,得少失多。

也就是中國得實現四個現代化後,才能對外用兵。

團練保甲,教習兇器以疲擾農民。

種地纔是百姓的本份,不應當學習武藝,不應當去摸兵器。難道漢人還不夠溫順嗎?其實真相是司馬光是中國古代權貴的典型代表,他眼中的聽話百姓必須做勤奮的兔子,牽線的木偶。所以不能碰兵器,不能穿羅襪……

信狂狡之人,妄興水利,勞民費財。

農田水利法乃是王安石變法中最無爭議的,如果不是王安石這條變法,很可能到了北宋末,兩千兩百萬戶百姓時,不用金人南下,因爲養不活那麼多百姓,宋朝自己兒就亂了。

但就是這些歪理,許多人認爲司馬光居然說得對。

正是王安石你這麼做,才引起的天降大災。

不過這份奏章雖然引起轟動,王安石還是不大在意,因爲萬事得說出來一個理兒,而不是司馬光的強辨之理。

當然,司馬光也沒有指望這份奏章將王安石扳倒。

然而他的殺着也不是這道奏章,而是一個人,一張圖。人一度是王安石的學生,所以這個人就會有無比的說服力。圖,那會是一張無比悽慘的圖。

並且王安石在去年又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那就是免行錢。

王安石想用市易法打擊團行的弊病。

但是不可能的,況且天下生意那麼多,官府如何去經營?當然,王巨所想的,提高科配和買的官價,使得百姓自發地將商貨賣給官府,那麼不需要團行存在了,直接取締就是。王安石不是想不到,可那樣國家是倒貼的,如何斂財?

因此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執行免行錢。

國家實行市易法了,可以自己兒買賣,那麼不需要向你們這些團行攤派和買科配,因此呢,你們得將以前的科配和買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折成錢,上交給國庫。

王巨知道這條變法後,在泉州是真心醉了。

當然,國庫是充盈了,內庫也充盈了,但是所有百姓一起掉到坑裡,特別是國家的精英——大商人、大地主、達官貴人、外戚宗室,一道免行錢執行下去,一個沒有逃掉。

因此只要這個人,這張圖出現,王安石馬上就得完蛋!

ps:爲天津祈福,另外再詛咒那些幸災樂禍的人天天去吃翔。(……

強烈推薦:

第738章 哭第27章 敗了第634章 足跡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97章 名額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16章 報復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336章 安靜第855章 囚籠(下)第378章 新語第703章 大事(下)第65章 拜節第417章 請求第766章 天機第701章 場務第564章 退一步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740章 裂車(中)第316章 直臣第85章 鬧大吧(四)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108章 姐第447章 一頃第192章 初戰(下)第489章 慘戰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94章 倚仗第843章 朔正第697章 芒種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564章 退一步第392章 合資第843章 朔正第200章 動手第62章 六拜(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19章 賀蘭硯第351章 共妾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489章 慘戰第7章 路窄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469章 旅(下)第520章 天上(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51章 聖斷第572章 提醒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69章 雪別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782章 捨得第463章 喜相逢第86章 鬧大吧(五)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822章 是他第209章 真相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0章 拒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25章 斷錯了第396章 井田第396章 井田第28章 高人第499章 清洗第615章 威名(上)第631章 不過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574章 維穩第438章 求親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97章 放榜(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88章 歪理第209章 真相第162章 立威(下)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35章 蠱母
第738章 哭第27章 敗了第634章 足跡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97章 名額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16章 報復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336章 安靜第855章 囚籠(下)第378章 新語第703章 大事(下)第65章 拜節第417章 請求第766章 天機第701章 場務第564章 退一步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740章 裂車(中)第316章 直臣第85章 鬧大吧(四)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108章 姐第447章 一頃第192章 初戰(下)第489章 慘戰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94章 倚仗第843章 朔正第697章 芒種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564章 退一步第392章 合資第843章 朔正第200章 動手第62章 六拜(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19章 賀蘭硯第351章 共妾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489章 慘戰第7章 路窄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469章 旅(下)第520章 天上(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451章 聖斷第572章 提醒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69章 雪別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782章 捨得第463章 喜相逢第86章 鬧大吧(五)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822章 是他第209章 真相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0章 拒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25章 斷錯了第396章 井田第396章 井田第28章 高人第499章 清洗第615章 威名(上)第631章 不過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574章 維穩第438章 求親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97章 放榜(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688章 歪理第209章 真相第162章 立威(下)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35章 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