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抽解

練兵,王巨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劉昌祚,不過劉昌祚在河北練兵,不可能來南方。但燕達也不差,同樣屬於良將。

用燕達來練兵,王巨是百分之百的放心,而且燕達操守也不差,以前王巨不大熟悉,只知道有這麼一個能打的將領,直到慶州後,王巨才越來越重視。

練兵沒問題,可那邊卻有問題。

於是王巨換了一個方式說:“來廣南前,我就派人調查了一番。”

“王公比郭公……”燕達沒有再往下說了,伐交趾一戰中真正建功者只有燕達,由是戰後處罰,唯獨獎勵了燕達,燕達辭不受,乞同責。這樣的君子將,是萬萬不會爲了巴結王巨,而刻意去踩前上司。

但意思也流露出來,王巨比郭逵厲害,最少打之前,得調查一番吧。

不要說對方是一個國家,就是一羣土匪,如果不調查,盲目地去打,弄不好也要吃大虧的。

“燕將軍,我懂,關於郭公,什麼就不要說了,不但郭公,還有蘇緘,以後也不要說了。我只說這一戰的借鑑,我派人調查一番。先前蘇緘派人向劉彝求救,劉彝以朝廷詔書爲藉口,拒不發兵。隨後劉彝看到勢頭不對,想發兵也來不及了。爲何,自從朝廷詔書令兩廣防備,劉彝也募集了一些邊軍。再加上一些保甲,數量幾達五萬之衆。然而有三萬多土兵卻掌控在各個大主戶與大蠻酋手中,而當劉彝準備發兵時,交趾已經三路攻入內陸,這些主戶與大蠻酋們爲了自保,不聽從劉彝之命了。”

不僅有蠻人首領,還有漢人的大地主。

所以王巨說整個廣南西路搞得象一個個獨立王國一般。

“故問題一,如果我治備器甲,大肆練兵,然而舉措失當,非是替朝廷練兵。而是替這些主戶與蠻酋們練兵,以後更加桀驁不馴,不聽朝廷調動。”

“王公……”

“呼少保吧,這樣更親切些。”王巨道。如今敢呼他明公的人很少了。於是幾乎都呼王公,這個稱喟弄得王巨感到很難受,俺還沒有老呢。

“那好,王少保,這還真要注意啊。而且他們也不能小視。交趾久攻邕州城不下,於是分兵兩萬進攻賓州、武緣,就是被這些地方豪強率領土兵擊敗的。交趾只好調頭返回邕州城,攻破邕州城後,屠殺了城中所有百姓,然後四處分兵抄掠,擄掠百姓與財產,也陸續遭到一些豪強率領土兵痛擊。交趾這才收手,押着無數百姓與財產返回交趾。因此我在軍中,與姚麟交談時。說是若這幾萬土兵聽從劉彝調令,指揮再無失誤,說不定就能將八萬來犯的交趾軍隊擊敗,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了。”

這是不可能的,宋朝在廣南西路就沒有那個官員能做到如此威信,能號令所有蠻漢各部。

況且將幾萬土兵交到劉彝手中指揮,能保障不失誤嗎?

其實邕州之敗,主要還是蘇緘自廢武功,非是另一個時空,這個時空王巨提醒過的。朝廷還支持了許多器甲,然後劉彝讓蘇緘派手下去領到邕州,蘇緘不但不領,反而解散了許多土兵。自廢了武功,否則城中器甲充足,再有近萬名各色土兵防禦,交趾如何得手?

但蘇緘已經死了,王巨也說過了,那就沒必抓住一個死人不放。

“王少保。如果在朝廷不派出大軍的情況下,少保你可不能象對付那些慕容族一樣對付這些蠻漢首領,否則就會出大亂子。還有,我擔心的少保募兵數量也難以實現,廣南西路人口確實很稀少。”

包括木棉司的遷徙百姓在內,如今廣南西路戶數只有二十幾萬。

當然實際不止,否則陸詵都不可能在邕州募得五萬土兵。

然而王巨從邕州趕到桂州,刻意觀察了一下,然後做了一下估猜,那就是整個廣南西路真正戶數,包括生蠻在內,實際戶數大約只有四十幾萬戶,絕對不會超過五十萬戶。

人煙少了,所以有許多地方堆積了大量腐敗物,因此所謂的煙瘴更重,漢人不樂意遷徙到這裡,當地的蠻人因爲缺少溝通,文明落後,刀耕火種,生活困難,於是人口越少就越少,形成了一個個半封閉式的部落。

而遭到傷害的三個州,邕州是左右江交匯之地,欽州有欽江三角洲,廉州有晏水平原,後兩州還臨近海濱,邕州更不用說了,南通交趾,西通大理,如果桂州沒有靈渠,商業還不及邕州發達。這三個州開化度都比較高,然而這三州大多數百姓或被殺,或被擄。這無疑又增加了募兵的難度。

不過燕達對於王巨的智慧還是蠻相信的,因此只是提出這個難處,並沒有質疑。

王巨笑笑,道:“燕將軍,你勿用擔心了,我派人仔細地計算過,每募一名兵士,一年給其價約三十貫左右的商貨,一是他們本身就短缺的商貨,二是這樣一折,如果經營得當,實際我只要出二十貫左右的成本就可以實現,等於節約了三分之一的費用。而且給其錢,有的部族落後,平時交易皆是以物易物,百姓都不知道一貫錢價值幾何。”

“有些地區確實很落後啊。”燕達嘆道,落後得都出忽他的意料。

“但是我沒有辦法將這些商貨一一交給每一個土兵家屬手中,包括以後的交易,都是與其首領交易的,商貨也是交給其首領散發。燕將軍,你猜會發生什麼?其實首領好,官員罷,都一樣,有的首領確實很關愛他們村寨中的百姓,但這樣的首領很少。多數首領在散發商貨會,會不會扣克?”

燕達隱隱抓住了什麼。

王巨也沒有賣關子,又說道:“只要剋扣,他們就等於變相地收穫了一大筆財富,一名士兵扣剋一半,就等於一年扣剋了十五貫商貨,若是一百名士兵呢,兩百名士兵呢?那麼就是一年三千貫。廣南西路一些不發達的村寨生活情況你也看到了,甚至不及環州一些落後的山寨。一千五貫或者三千貫,並且在這四年內。每年都會扣克這麼多,你說這些頭領們會不會心動?”

“這倒是啊,這裡人命更賤,說句不好聽的。不用十五貫錢,五貫錢就可以買一條人命了。”

“其二,只要他們勸說各村寨手中的丁壯前來做土兵,如果我們有能力,將他們調出去集訓。然後將這些情況隱晦地說出來,沒有扣剋的頭領,我們拿他們沒辦法了,不過那樣,不論他們思想有多落後,能愛自己村寨中的百姓,還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扣剋了,士兵又讓我們抱成團集訓了,他們對他們各自的頭領會不會象以前那樣忠心與支持?那麼我挑幾十名,或者一兩百名比較惡劣的頭領嚴懲之。以作震懾,廣南西路這種獨立王國式的情況會不會改觀?”

“這似乎是一個辦法,但在哪裡集訓?最好不能讓他們一兩年內不得回去,扣剋得多了,這才能讓他們對各自的頭領產生嚴重積惡。”

燕達這一問,便繞過來了。

“這就是眼下的困難,兵力少了,無法平滅交趾。但兵力多了,兵費不菲,可是兩廣地區財力有限。即便是木棉司。是將木棉運到北方銷售,銷售所得運到京城三司國庫,實際是三司所得,兩廣反過來用其他的收入補貼了當地遷徙百姓的安置費用、水利費用、房宅耕種用具費用、第一年下來的貸糧費用。雖然木棉司總體是盈利的。卻讓兩廣反過來財政壓力更大。”

不過王巨也不反對,如果朝廷不能得利,就對南方不重視。

就象開始,許多大臣也反對遷徙,有的是被人蠱惑的,有的別有用心。還有的確實也出自於公心,無論怎麼安置,這麼大規模的遷徙,必然會發生一些不好的現象。

但隨着木棉司盈利增加,反對聲音就小了。

可以說沒有木棉司,朝廷都未必同意他來南方,準備經營交趾。

只是這樣一來,王巨手中的財力會更緊張。

“各地豪強漠視朝廷威嚴,各行其事,如同獨立王國一般,朝廷政令不暢,所以這種情況練兵,練得不好,反而是讓這些豪強們尾大不掉。這兩個問題都很嚴重,所以我思來想去,只有一個方法才能解決。”

“什麼方法?”

“你馬上去邕州就知道了,對了,現在第一要任,是先行將前方各個堡堡關卡建設起來,雖說交趾這次損失也比較慘重,而且南方又與占城交惡,不過他們終是一個國家,有好幾萬甲士。”

“王少保,這個也困難啊,這時候那來的勞力?”

“勞力的事,我也替你們安排好了,你與和總管放心地考察各個險要的關口吧。”

“那是什麼方法?”

“到了邕州你就知道了,”王巨又說了一遍。

以燕達的性子,未必樂意,不過讓燕達慢慢地想其輕重,總要有一個取捨,這邊的重,那邊的輕,燕達最後也就能同意了。

燕達帶着一肚子疑問離開。

王巨則伏在桌子上寫第二道疏奏。

這個疏奏與軍事無關,說的則是木棉司與市舶司。

棉花價格現在跌得更厲害,一斤皮棉僅在二百文左右,其實這還是高價,直到皮棉一斤三到五十文錢,那才能走進千家萬戶。不過跌到那份上,還要很長時光,畢竟現要棉花只有在南方種植,才漸漸蔓延到五嶺之北,離長江流域還很遠,就不要說北方了,這有一個棉種進化過程。

雖然利潤下降,可是量起來了,因此木棉司去年的利潤幾乎達到了六百萬貫近收入。

所以王巨想不通,這些年賺的錢到哪裡去了?

其實也簡單,收入增加了,用兵就奢侈一點,器甲比以前更完備,獎勵與撫卹也更多了一些,基層的官員薪酬稍稍增加了一些。那麼國庫支出也就增加了。還有他那次以人爲本的上書,朝廷從巴蜀調運不少糧食到了東南,儘管讓東南許多百姓得活,但那次調運又花了不少錢。

宗室子弟越來越多,他們全部圈養着,內庫有錢了,待遇略略上調,內庫支出也就增加了。

擠一擠,一年就會餘下不少錢,鬆一鬆,一年就會多開支不少錢。

因爲王巨不在朝堂之上,所以不大清楚。

當然了,宋朝的財政情況,從今年起,可以說基本好轉了,那怕又有了旱災降臨。

王巨說的就是這個木棉。

先說的不是木棉,而是糧食。人口越來越多了,儘管王安石發起農田水利法,使得許多百姓得以養活,不過北方的良田終是有限,而且北方糧食產量很低。

越往後越是缺糧,朝廷如今靠東南供給,可是東南百姓增漲的速度更快。因此必須將視線轉移到嶺南,隨着遷徙的百姓多起來,這些百姓在替朝廷種植棉花時,自己也種植了大量的水稻。

雖然現在遷徙規模不及從前,不過還有一些百姓涌向南方求生。而且說不定朝廷得到交趾,如果有一能臣治理交趾,哪裡纔是魚米之鄉,莊稼可以一年三熟。

但想將糧食調到北方不易的,至少不能從靈渠慢慢向北方輾轉,那樣消耗太大了。因此朝廷可以從海路想辦法。

現在不是沒船,而是市舶使可恨的抽解。

糧食也是商品,如果是販賣性質,從廣南調糧,市舶司來抽解了,十分之一,到了密州或杭州卸載時又抽解了,十分之一,如果交給商人,他們又要交納十分之一的抽解了。實際每石稻米,廣南與北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價,以京城計算,每石差價二百五十文左右,以其他地區差價,則是在二百文左右。

如果不存在着這個抽解,有些海船從廣州裝糧裝貨,抵達杭州或者密州,然後將南貨與糧食卸下來出售,然後再將北貨帶到南方,雖然利潤低,不過在船沒有滿載的情況下,順帶着,還是有海商樂意運一些糧食去北方的。甚至朝廷可以就各地糧食差價,比如北方糧價高的時候,利用賦稅或購買的方式,將糧食順着廣南發達的水路,運到廣州港,再僱海船拉到北方,用以調控糧食價格,給百姓更多的生路。

然而因爲存在着這個可恨的抽解,以及運費,損耗,還有到了市舶司港口並不是到達了目的地,還要通過車馬或河船運到銷售地點。這就幾乎沒有任何利潤存在了。

王巨還舉了一個例子,熙寧六年,王巨讓海商們替朝廷籌備糧食,也從嶺南籌集了一些糧食,然而裝載上船前,市舶司又抽解了十分之一。不過好在到了北方後,沒有那個市舶司抽解了。

這是救災糧哪,也要抽解。

所以這個問題望朝堂考慮一下。

再者就是這個抽解本身,非是糧食,其他商貨更是如此了,單項抽調看似不高,只有十分之一,然而將嶺南貨物順帶到了北方,實際是變相地交納了三成抽解。

因爲爲了逃避這個抽解,有的商人不願意這麼做了,或者在海上走私,不經過市舶司之手。

王巨希望朝廷採納他在泉州的做法,等於變相地將抽調率下降一半,但下降一半,必須達到一定金額,這也變相地刺激海商們湊貨,雖然抽解率下降,可量卻上來了,而且也打擊了因爲走私所形成的一些悲劇事件,南北溝通有無,也利於各地經濟能得到發展。

不僅是糧食,還有木棉,王巨到了廣南後,發現這個木棉很悲催……(。)

第649章 海盜(中)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04章 殺母(上)第507章 逆轉(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451章 聖斷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9章 震盪第822章 是他第620章 威名(下)第422章 楹聯第321章 松溪第17章 有點少第715章 犧牲品第506章 飛天(下)第25章 寶藏(下)第31章 幸運草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61章 扯皮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12章 行歌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3章 香玉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7章 有點少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25章 斷錯了第22章 禍福第297章 胡鬧(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21章 蔣幹第238章 不能比第472章 迷宮(中)第289章 水中壩第259章 屹立(中)第530章 跑吧第445章 二王(中)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106章 捉他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755章 你不懂第120章 上眼藥第693章 完了第251章 地獄(上)第306章 愛護第503章 大轉移第537章 會戰(二)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658章 海戰(中)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88章 酒語第480 勸說第599章 白衣(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258章 屹立(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143章 柺子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857章 割土(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78章 不合格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0章 縣學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25章 侵利第31章 幸運草第602章 南方第237章 三百斤第446章 下江南第1章 背騾子第402章 在等着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83章 鬧大吧(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334章 翻盤第327章 錦囊第398章 困惑第466章 笑話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08章 心術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18章 大錢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71章 貴人第436章 小人物
第649章 海盜(中)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704章 殺母(上)第507章 逆轉(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451章 聖斷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9章 震盪第822章 是他第620章 威名(下)第422章 楹聯第321章 松溪第17章 有點少第715章 犧牲品第506章 飛天(下)第25章 寶藏(下)第31章 幸運草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561章 扯皮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12章 行歌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23章 香玉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7章 有點少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25章 斷錯了第22章 禍福第297章 胡鬧(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21章 蔣幹第238章 不能比第472章 迷宮(中)第289章 水中壩第259章 屹立(中)第530章 跑吧第445章 二王(中)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106章 捉他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755章 你不懂第120章 上眼藥第693章 完了第251章 地獄(上)第306章 愛護第503章 大轉移第537章 會戰(二)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658章 海戰(中)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88章 酒語第480 勸說第599章 白衣(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258章 屹立(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143章 柺子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857章 割土(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78章 不合格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0章 縣學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425章 侵利第31章 幸運草第602章 南方第237章 三百斤第446章 下江南第1章 背騾子第402章 在等着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83章 鬧大吧(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334章 翻盤第327章 錦囊第398章 困惑第466章 笑話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308章 心術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18章 大錢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71章 貴人第436章 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