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在等着

王安石先將薛向調爲淮、浙、江、湖六路發運使。~.

王安石哼哈二將一衙內,哼哈二將,呂惠卿,韓絳,一衙內,王雱。實際這說法也不大對,還有兩人,薛向與王韶,若沒有薛向,王安石沒那麼快將宋朝經濟扭轉過來。至於王韶作用那更不用說了。

王韶這條線王安石暫時還沒有搭上,但還有其他幾個助手,小蘇,章惇,大程,呂嘉問,這也是壽州呂家子弟,王安石好不容易爭取過來的,還有周敦頤。大程與周敦頤名頭太大了,可實際他們在政治上表現很醜陋,之所以依附王安石,全完是一個政治投機者,想上位的。

這個也無妨,實際想上位纔是根本。當真爲了國家命運,纔跟你混啦?

有幾個人能有那高尚的情操,那麼都不用變法了。

後來一一反水,有政治問題,也有王安石問題,沒有及時給他們最想要的東東,更高的官職!

薛向南下,第一條變法開始,均輸法。

它針對的就是開封。

這是這時代最繁華的城市,相當於後世的北京與上海結合體,一是權利政治中心,二是經濟中心。不僅擔負着京城幾百萬百姓的供給,並且它還是這時代最大的中轉樞紐。

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然後再轉銷到其他各州縣,比如杭州來的貨物,到了京城脫手,但不是在京城賣,往往去了河北陝西遼國西夏。

因此相國寺北面的金帛行往往一筆交易。能達到幾十萬幾百萬貫錢。所以樊樓那一頓幾百貫幾千貫的昂貴酒宴照樣有人吃。而且五大酒樓。一到傍晚,樓樓客滿。

這些生意大部分是商人自發行爲,還有一部分是朝廷干涉。以前朝廷便設立了一個發運司,將南方的柴米油鹽運到京城,然後轉銷出去,或者庫存,或者發放,並用多是民生用品。還有一處發運司。陝西三門白波發運司,這個主要調濟陝西貨物的,不常設。

然而這個發運司有一個最大的弊病,那就是職權很小,是執行機構,非是決策機構。說通俗一點,他們手中沒有主動採辦的權利,而是三司發下一道命令,上哪兒買什麼,才能去購買。關健三司官員都在京城。這個問題也不要緊,要命的是官員恥於言利。也不去做調查,憑空想像。

然後問題來了,這邊沒有貨,但三司偏要發運司去購買,導致用高價買回來,那邊有貨,三司不讓發運司購買,於是貨爛掉了都無人過問。糟糕的是在後面,因爲三司官員不喜歡做調查,憑想像去下命令,調來的貨物往往京城早就有了,但沒關係,反正東南角那麼多庫房呢,於是放在庫房裡積壓、腐爛。那邊京城裡緊缺的貨物,發運司卻沒有買回,導致京城越缺就是越缺。

所以這條改革就是權利轉移與下放。

從三司手中將這個權利轉移走,進一步架空三司,這個大采購與三司無關了,全部下放到了發運司手中。

讓發運司派專人察看,京城那樣缺,那樣多,購買缺的那樣,停購多的那樣貨物,那麼運來的貨物就不會產生積壓與浪費。然後再派專人到各地察看,哪裡出產,哪裡不出產,朝廷就會以最低的價格將貨物採辦回來,並且救了百姓的急,平穩了物價。

具體就是八個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

讓開緊缺價高地區,在便宜地區購買所需物資,這叫徙貴就賤。如果多處豐收物賤,就到距離近交通便利的地區購買,這叫用近易遠。

應當還不錯的。

但爲什麼掀起了那麼大風波。

漢武帝用兵財政最困難的時候,這個均輸法也救了急,起了作用,然而爲什麼成了救急之策,也就是渡過危機會迅速取締了,不能長久?甚至吵得比宋朝不弱。

這裡面有一個大奧秘。

這時候也到了初秋,內藏庫經濟稍稍轉好,趙頊七湊八湊,準備湊五百萬貫,給薛向經營。

反對的人來了,先是司馬光,說了一大通,但沒有說到關節上。

他正等着,不過現在還沒有到他發力的時候……

上書的用意也不過是提醒大夥,王安石做事了,變法了,你們還不出手嗎?

先是因爲阿雲案,侍御史劉琦與監察御史錢凱與王安石發生了衝突,司馬光上書反對均輸,於是兩人立即附和,說薛向是小人,假以貨泉,任其變易,縱有所入,不免奪商賈之利。

王安石氣得不行,我還沒有開始呢,你們就開始反對了,但人家是言臣,乾的就是這個活計,王安石無奈。

然而機會有的是。

劉述兼判刑部,與刑部丁諷又將王安石的新律法推翻了。王安石這一回真的憤怒了,這個小阿雲,就那麼招你們恨嗎?你們還有沒有一點仁慈心?

因此讓開封判官王克臣追劾劉述之罪,劉琦與錢凱便大罵王安石與陳昇之。

攻擊兩大宰相,好了,一起下吧。劉述知江州,貶琦、凱監處、衢酒稅。

曾公亮懷疑判得太重,王安石說道:“蔣之奇亦降監。”

但錢凱也不是好惹的角色,他現在不敢再罵王安石了,於是將怒火發泄到另一個人身上。孫昌齡與王安石關係不錯,錢凱即將外出之時,當着衆人的面指着孫昌齡罵道:“平日士大夫未嘗知君名正,以王安石昔居憂金陵,君爲幕府官,奴事安石,乃薦君及彭思永得舉爲御史,今日亦當少念報國,奈何專欲附安石求美官!我視君豬狗不如。”

說着上馬走了。

孫昌齡也沒有長腦子,錢凱一激,於是上書說王克臣阿奉當權。欺蔽聰明。

王安石氣得無語。也將孫昌齡貶到蘄州做了通判。

一下子又弄走了五個大臣。能安靜了吧。

然而王安石內部開始窩裡反了,小蘇上書道,漢武帝外事四夷,內興宮室,財用匱竭,力不能支,故用賈人桑弘羊之說,買賤賣貴。謂之均輸,雖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足,終是法術不正。

這裡王安石終於出現失誤。

實際可以坐下來慢慢交流的,只要將朝廷財政困難說出來,並且再說一下,它是臨時之策,也許小蘇會理解。

但王安石根本就沒有與小蘇溝通,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它成爲臨時之策,而是想成爲長久之策。

所以小蘇很失望,他的思想是以節流爲主。就是節省支出,若是真正的開源。比如木棉司,他同樣也會歡迎。

然而這條理由到了趙頊哪裡,趙頊不認同。

什麼法術不正,只要將財政充盈起來,管它是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然後大蘇又上書,均輸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然廣置官屬,多出緡錢,豪商大賈,皆疑而不敢動,以爲雖不明言販賣,既已許之變易,而不與商賈爭利,未之聞也。

蘇東坡似乎在說蠢話,發運司將貨物購買上來,當然要賣了,這一賣當然與商人爭利了。

然而蘇東坡後面的話沒敢說出來。

這一爭利就壞菜了。

王安石想法是不錯,這是一個大問題,均輸法似乎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然而關健發運司與三司弊到這種地步,京城如何保持繁華的?商人。

發運司與三司很笨拙,但商人不笨拙啊。然而現在國家開了一個特大的買辦公司,這些商人怎麼辦?

商人就算了,關健這些商人的背後站着誰啊?就象朱歡與王巨的岳父等人背後是誰,高家,馬上有了趙念奴,還有王巨。只是朱李他們那個錢賺得光彩,用得光彩。

但性質一樣的,沒有後臺的商人早就淘汰了,就象後世的掃色一樣,掃來掃去,舞照跳,馬照跑,那麼掃的是誰?沒後臺的人。真正有臺後的人能掃得掉嗎?

況且是宋朝這種落後的商業經濟,能做這種長途生意的,若是沒有後臺,僅是路路商稅,就整垮掉了。

所以新法一出來,爲什麼有那麼多大臣反對了。當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沾了腥氣,有的看到真相了,認爲不能執行而反對,有的純粹智慧不及,做了人家的槍頭使喚。比如呂誨,因爲不及司馬光智慧,所以被司馬光當了一輩子好槍頭。也就是智者馭人,愚者被人馭。但智者遇到更智的人,同樣也被人馭。同理,還有呂公著與範純仁,同樣被司馬光馭了大半輩子……

不僅這些大臣,這一動,高家與曹家同樣受到影響,他們在兩個太后面前嘀咕,兩個太后同樣也急了。

因此蘇東坡認爲這條變法不可行。

不可行的變法,何必執行之,執行不了,反而讓天下騷動,不如不執行了。當然大蘇同樣不那麼光明,至少在去黃州之前,沒那麼光明……

大江東去浪淘盡一出,大蘇纔開始昇華。大江不出來,他也就那麼一回事。

要命的是範二公子出來了,他現在擔任着陝西轉運副使,進京述職,趙頊便問:“陝西城郭甲兵糧儲如何?”

“城郭粗全,甲兵粗修,糧儲粗備。”

趙頊愕然道:“卿之才,朕所倚信,爲何皆言粗?”

畢竟範純仁的德操那也是沒話說的,甚至吃一塊肉,都能讓人感到驚奇。

範純仁答道:“粗者,未精之辭,如是足矣了。願陛下且無留意邊功,若邊臣觀望,將爲它日意外之患。”

實際意思就是很多不合格,但沒關係,有那麼一點做做樣子就行了。不要什麼城郭甲兵精良,糧儲完備,那樣邊臣又想發起戰爭,對國家不好。

這個理兒……沒法說了。

然後範純仁又說:“小人之言,聽之若可採,行之必有累,蓋知小忘大,貪近昧遠。願加深察!”

人家玩得是高雅,這個反對得多含蓄啦。

所以王巨說呂韓範,範純仁那怕他一生不吃肉,也不是范仲淹了,他同樣是這個利益圈的享受者。只能說他稍稍理智一點,小蘇是溫和的變法派,範二公子是不過份的保守派。以保守爲主,但不排斥做一些調節,也就是呂夷簡碎步式的改革,務必求國家安靜,那可能嗎?特別是這時候的宋朝。

因此司馬光統統打倒時,他又站出來反對了。

但司馬光仍沒有正式發力,他正等着。別急,後面還有,有的是發力的機會……

青苗法。

就在這種情況下,鄭白渠竣工。

看着最後一道堰壩漸漸合攏,王巨無比後悔地想:我幹嘛那麼急,最好拖上一年哪。這時候進京豈不是最苦逼的!

第486章 買安第793章 大捷(下)第568章 隱患第376章 共濟會第816章 響第177章 買撲第355章 驕傲(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10章 小道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01章 後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143章 柺子第487章 歪樓第860章 堯舜(上)第69章 泄密者第672章 南帝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29章 機會?第175 新私商(上)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192章 初戰(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362章 竊賊第7章 路窄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01章 十條罪第177章 買撲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39章 裂車(上)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617章 呵呵第609章 兇狠第797章 獻書第694章 一天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94章 倚仗第617章 呵呵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436章 小人物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811章 未來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1章 聯親第849章 冷處理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21章 真相第436章 小人物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00章 點將第160章 錢哪(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2章 黑蜂盜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5章 拜節第435章 嚇一跳第219章 賀蘭硯第63章 親戚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362章 竊賊第5章 斬首第43章 大哥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31章 迷惑第635章 抽解第689章 待發第367章 變化第657章 海戰(上)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13章 後臺第792章 大捷(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356章 世襲第768章 反轉(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276章 威名(下)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
第486章 買安第793章 大捷(下)第568章 隱患第376章 共濟會第816章 響第177章 買撲第355章 驕傲(下)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10章 小道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801章 後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143章 柺子第487章 歪樓第860章 堯舜(上)第69章 泄密者第672章 南帝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95章 第一躍(五)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29章 機會?第175 新私商(上)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192章 初戰(下)第155章 文臣(上)第362章 竊賊第7章 路窄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01章 十條罪第177章 買撲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39章 裂車(上)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617章 呵呵第609章 兇狠第797章 獻書第694章 一天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294章 倚仗第617章 呵呵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436章 小人物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811章 未來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41章 聯親第849章 冷處理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21章 真相第436章 小人物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00章 點將第160章 錢哪(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2章 黑蜂盜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5章 拜節第435章 嚇一跳第219章 賀蘭硯第63章 親戚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362章 竊賊第5章 斬首第43章 大哥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31章 迷惑第635章 抽解第689章 待發第367章 變化第657章 海戰(上)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13章 後臺第792章 大捷(上)第759章 張睦(上)第356章 世襲第768章 反轉(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276章 威名(下)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