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

王巨也在心中合計着。

這個遷徙在孫沔手中完全是折騰的,說白了,孫沔害怕在李諒祚軟硬兼併下,導致邊境大量蕃人叛逃,自己又打敗了西夏人,孫沔更害怕李諒祚率更多的軍隊前來報復,於是纔想出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但到了蔡挺手中那就會截然不同。

只要將諸寨子一起遷徙到後方,沒有了威脅,也贏得了時間,在西夏進攻之時,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堅壁清野,也能夠將蕃人從容組織起來。

環慶路不僅是蕃騎,還有三萬一千多名強人,三千多名壯馬。

這些強人與壯馬雖然集訓時間不長,但紀律未必比西夏人更差,並且在宋朝這邊不用承擔賦稅,生活條件好,因此身體素質普遍比西夏人強壯,某些方面不亞於西夏最強的橫山羌。

一旦將他們組織起來,那怕及時組織了一半人,也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甚至能從容幹掉相同數量的禁兵。

因此王巨無論有多少官員在看他,他一直不吱聲,只是在心中合計着華池縣前線有多少寨子,有多少百姓,往哪兒安置。

這個安置弄不好就是一個大大的麻煩。

孫沔一揮手道:“既然大家沒有意見,那就這樣吧。”

幾個將領倒無所謂,大不了到時候派出士兵配合一下。可十幾名官員臉都腫了。孫沔就當未看到,看着王巨問:“王知縣,老夫聽聞你與姚兕打算將荔原堡的保捷軍也改成騎兵?”

“是有此事,華池縣兵力不多,若是用來守城,無所謂步騎之區別,但西夏年年來抄掠,必須到野外與他們作戰,步兵速度慢,戰鬥力又差。這次若不是提前又建了一營蕃騎,下官也不敢冒味地將軍隊領出來與西夏人作戰。”

“華池縣有三營騎兵了?”

“恩。”王巨道,實際不是三營,而是四營,這一戰打完了,無疑在蕃人當中樹起了威信,因此有更多的蕃人來投軍。當然,不是有人來投就收下來,必須挑選過後才能收下,一要武藝出箭術出衆,二要騎術精湛。所以將餘下的馬上交後,王巨繼續用私商換馬。不過這次換的數量不多了,即便擴軍,也不會超過一千人,所需戰馬不會超過五百匹。

這個數量不多,也等於壓在王巨身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沒有了馬,那來的騎兵?

那麼幾個月後,華池縣境內將會出現四營數量的騎兵,而且是真正的騎兵營,人人有馬,有武器,甚至還會裝備鎧甲,備有部分馱馬。

孫沔默想了一會又說:“能否抽調一營去大順城?”

王巨一聽就火了。

孫沔的奏子他未看到,但朝廷授了他節度使,這個奏子怎麼寫的,想也想到了。

對這個王巨不是很在意。

在王巨心中,這次功勞未必有多大,幾千人,頂多讓西夏人痛一下,還不及高繼宣三松嶺之功呢,更不要提兩次兔毛川大捷了。那是多少敵軍?並且幾乎九成以上是騎兵,以及大量兇悍的鐵鷂子。

這個功勞經孫沔與韓琦、歐陽修聯手推動,才能變成大功。

沒有大佬推着,即便立下張亢那樣的大功勞,誰又能在意?這個就象狄青崑崙關戰役一樣,不僅是狄青,還與龐籍、餘靖、孫沔沾上了關係,大家在推,於是名垂史冊了。

這纔是功勞的真相。

再說自己也授了大理評事,章楶做爲慶州的籤判,也不過是一個大理評事,應當心滿意足了。

孫沔收了一些賄賂,王巨也不在意,只要他不礙自己的事。

不過這個軍隊卻是王巨的底線,自己這麼折騰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強軍。現在功勞也拿了,禮也收了,連最後的奶酪還想拿啊?

章楶在邊上也皺了皺眉頭,如果不是王巨,這次孫沔丟臉丟大了,甚至正因爲王巨出兵雜裡寨,這才化解了西夏抄掠的危機。可這個軍隊不能動啊,再說,就是將一營蕃騎放在大順城,大順城能用好麼?

但王巨馬上有點不大好辦,畢竟孫沔纔是環慶路的軍政大佬,也有權調動各營兵馬,這是給王巨面子的,不給面子,孫沔可以直接下命令了。

王巨努力平靜着心中的怒氣,徐徐說道:“孫公,這一戰雖然擊退了西夏人,可是華池縣將士損失也很慘重,僅是犧牲的將士就達到四百多人,還有一些重傷的,也陸續退出了軍隊。如果西夏再來侵犯或抄掠,華池必然是他們重點關照地區,本來兵力就不足,再抽調一營蕃騎,到時候華池拿什麼迎敵?”

大家講講道理好不好?

孫沔沉吟。

王巨又說道:“孫公,再說,爲了鼓舞士氣,讓他們有所作爲,我外父與朱家拿出不少錢帛資助。不過他們手中沒有百萬貫家產,就是有,不能、也不敢資助慶州所有各營軍隊。沒有了這些資助,蕃騎還會能有多少士氣?沒有了士氣,他們與平常蕃騎有何區別?難道環慶路缺少騎兵嗎?十幾營騎兵!數千壯馬。何必抽調華池縣一營蕃騎?”

孫沔看中的就是這個戰鬥力。

但沒有資助,沒有了士氣,還能不能保持這樣的戰鬥力?

這是第二理。

王巨繼續說道:“孫公,其實就是保捷與新蕃騎,還要經過許多訓練,才能真正成型。特別是保捷,想要成型,能真正在戰場上派上用場,最少得練到明年秋後。不如這樣,明年夏天看情況,若是三營騎兵都能成型了,孫公用其他營將士與華池縣兩營騎兵輪戍如何?”

這是第三理,並且王巨也退了一步。

孫沔依然有些不悅,無論王巨說得再有道理,他威信也被挑戰了,略有些不滿地問:“沒有你這種練兵方式,官兵就不能開戰了?”

“孫公,下官不知道沒有了這種強軍方式,官兵能否開戰,但至少下官並沒有看到那一州軍官員敢象下官那樣開戰。”

姚兕聽了王巨這個回答後,低下頭忍不住竊笑。

其他官員正好一肚子悶氣,同樣感到好笑,只是他們不敢當面笑出來,一個個憋在肚子裡偷笑。

王巨又說道:“雖然這樣的練兵是特例,但也不是特例,只要朝廷稍稍變動一下,整個大宋的軍隊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練軍。關於這條,我曾經在京城,與某人反覆陳述過。”

這個某人可是大有來頭的人。

孫沔無語了,他上面有歐陽修罩着,可人家上面罩的人更厲害,那是皇太子!

得,還是算了吧。

這只是一件小事,王巨有王巨的想法,孫沔也有孫沔的想法,他只是看到華池縣幾營官兵戰鬥力強大,想分一分,平均一下各縣的戰鬥力罷了。

但這個遷徙纔是一件頭痛的大事。

於是一起苦着臉離開。

章楶追了出來,問:“子安,如何使整個大宋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練軍?”

要知道變出這支軍隊,王巨明裡暗裡貼了多少錢帛下去了?所以它纔是特例,若是整個宋朝軍隊都這麼玩,那真是玩了,只要玩上三四年,宋朝自己兒就亡了。

“質夫兄,我們這邊說話。”

他帶着章楶與姚兕來到一個茶樓,上了雅間,坐下後說道:“我來一條條分析,首先從禁兵開始。如今朝廷僅是禁兵就有近七十萬兵馬,如果將老弱病殘,家中是獨子者,一一擇出,只剩下四十來萬禁兵。用這個節約出來的軍費稍做補貼,不用多,每人增加五貫年餉,朝廷應當在兵費還會產生大量節餘吧?”

“不錯,官兵太冗了,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質夫兄這句中的也,然後有選擇地將部分禁兵家屬從城內轉移到城外,還是在京畿,照樣隨時能拱衛京畿安全,但從城裡到城外,禁兵家屬的生活成本會不會下降?甚至妻子在城外手中若有一些耕地,載植一些桑樹養蠶織布,何必要鑽營謀生,甚至委屈地做軍激?那麼禁兵待遇是不是無形中在提高。若是兩軍對壘,用現在的七十萬禁軍與我所說的四十幾萬禁軍對峙,孰勝孰敗?”

“不錯,這確實是一個強軍的好辦法。”

“我再說地方軍隊,”王巨又將他的根乾枝葉理論拋出來:“現在文臣控制着財政大權,地方稍置一些軍隊,不會有安史之亂之禍吧?”

章楶又是點頭。

在宋朝少數民族仍然會起義,會叛亂,會入侵。西北還好一點,特別是南方,可始終形成不了危害,那怕是儂智高。軍隊更是時有叛亂,可始終形成不了氣候。

“淘汰兩十多萬禁兵,即便補貼了五貫錢,相信還會有大量節餘,用它們將保捷軍與蕃落軍待遇提高到現在禁兵待遇呢?”

養一個禁兵一年國家得花五十貫錢,可是禁兵全家依然飢腸轆轆,五十貫錢,在京城一家子如何得活哦。但放在蕃落與保捷軍身上,因爲其家屬生活在邊區或者陝西各個農村裡,妻子兒女都可以種一點田地,再加上這幾十貫的收入,一家子馬上就能從溫飽直奔小康。

“我再來說這些義勇,不象現在這種胡亂的抓丁,而是真正的三丁刺一,這些義勇是不是老有所養,少有所哺?減少義勇數量,實際義勇還民,他們能耕能作,國家也能多徵收稅務,那麼再提高部分補貼,義勇積極性會不會提高?然後用退伍軍人做教頭,或者傷殘的老兵,他們雖然身體傷殘了,可是戰鬥經驗還在。讓他們做常駐教頭,形成上下關係,而不是從軍中臨時抽調教頭,義勇集練會不會發生那麼多醜陋的事?比如說張偕的慘遇。這樣練出來的義勇與現在的義勇,有沒有區別?百姓會不會有怨言?傷殘的老兵也有了去處,其他士兵會不會心寒?”

“子安,妙策啊妙策。”章楶似乎都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再者馬,我與姚將軍花費了千辛萬苦,甚至在險惡的交戰中,都不敢亂放箭,爲什麼?不就是想多弄幾匹馬。這個馬將我坑苦了。但就是我弄來了兩千匹馬,若包括交易來的馬,達到兩千多匹,整個慶州一半騎軍依然象原來一樣,兩人共乘一匹馬。朝廷買馬養馬是幹什麼用的?如果我不提前換來幾百匹馬,僥倖組織了一營蕃騎,還能不能三戰獲勝?爲什麼不將馬立即送到軍中,難道軍士比那些胥吏更不愛惜馬嗎?前方人煙那麼空曠,難道沒有養馬的場所嗎?並且程勘還刻意用它做了科舉考題,又將我寫的策子遞到中書,爲什麼朝廷依然如此?再看看我朝與遼國的戰爭,幾場勝利,那一場勝利離開了騎兵?”

“爲什麼子安不上書朝廷?”

“質夫兄,三丁刺一是誰發起來的?韓公啊。我敢打韓公的臉嗎?”

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69章 戲耍(上)第862章 崩第269章 那一公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198章 遷徙第799章 不敢碰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66章 推官(下)第292章 首相第449章 非急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14章 粗人第106章 捉他第72章 悲情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27章 鬧劇第297章 胡鬧(下)第796章 露底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7章 意境第340章 悟空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561章 扯皮第504章 放棄第458章 胃口好第682章 嚇一嚇第679章 黃雀(上)第121章 省試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73章 惡婚(上)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22章 都在變第730章 兩顆心第451章 聖斷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25章 有點難第767章 控訴第120章 上眼藥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404章 私軍(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12章 殿下(上)第80章 磨練第348章 又坑了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792章 大捷(上)第39章 勞動吧第78章 不合格第28章 高人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8章 高人第259章 屹立(中)第318章 資格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07章 盜版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48章 又坑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71章 爲難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51章 弟仇(上)第160章 錢哪(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40章 前世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章 伏擊(下)第78章 不合格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55章 分裂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35章 蠱母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502章 驚喜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0章 滿意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391章 鬥將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07章 南方第730章 兩顆心第661章 自曝第434章 羞侮第632章 右孫吳第690章 正統
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69章 戲耍(上)第862章 崩第269章 那一公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198章 遷徙第799章 不敢碰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66章 推官(下)第292章 首相第449章 非急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14章 粗人第106章 捉他第72章 悲情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27章 鬧劇第297章 胡鬧(下)第796章 露底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77章 意境第340章 悟空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561章 扯皮第504章 放棄第458章 胃口好第682章 嚇一嚇第679章 黃雀(上)第121章 省試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673章 惡婚(上)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622章 都在變第730章 兩顆心第451章 聖斷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125章 有點難第767章 控訴第120章 上眼藥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404章 私軍(下)第159章 錢哪(上)第12章 殿下(上)第80章 磨練第348章 又坑了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792章 大捷(上)第39章 勞動吧第78章 不合格第28章 高人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28章 高人第259章 屹立(中)第318章 資格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07章 盜版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48章 又坑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71章 爲難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51章 弟仇(上)第160章 錢哪(下)第411章 第一天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640章 前世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章 伏擊(下)第78章 不合格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255章 分裂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35章 蠱母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502章 驚喜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0章 滿意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391章 鬥將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307章 南方第730章 兩顆心第661章 自曝第434章 羞侮第632章 右孫吳第690章 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