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抵消

車子裂了,章全忠與黃和也明白問題所在了,可讓他們怎麼說?

黃和只好說,王公,你多想了,陛下還是很信任你的,甚至以爲王公南下,只是散一散心,避一避風頭,但不是不用王公。

王巨說,當真?就算事發突然,陛下還沒有想好,可早在幾天前,就有人用此彈劾我了,他們又非是孫固那樣的高官,陛下爲何不處執之?

這便是最好的反駁,就算趙頊不是想搞平衡,那也說明他心中同樣有些不高興,幹嘛呢,你與俺姑姑沒明沒份,卻讓她生下你的兒子!

所以最後纔有了孫固在朝堂上公開責問的由來。

王巨又說道,如果沒有伐夏之敗,想來官家多半也不會讓你們來。

兩人不敢作聲。

王巨繼續說,王公推薦我爲參知政事,當真我只有軍事上的天賦,請跟我來。

然後將他們帶回城中,帶到一棟看守無比森嚴的庫房,王巨讓人打開庫房,帶着他們走進去。

庫房裡堆放着許多金銀,還有大量的金幣銀幣。

王巨又說,這些金幣銀幣是從大食天竺那邊換來的,至於這些金子,有的是本地開採出來的,也有的是從大食那邊換來的。去年我對官家說,彼岸一年商稅達到了三百多萬貫,然而去年的商稅已經增漲到了五百多萬貫,甚至今年就可能增漲到了七百萬貫。

主要就是貿易的拉動,隨着大食航海商道的開拓,不僅是從宋朝交換了大量絲綢瓷器去大食。本土也有許多商品。可以運到彼岸交易。實際連帶着彼岸的貿易。至此,海外貿易,已經成功的拉回了貿易差,並且漸漸向宋朝扭轉,實現了金銀大量回流。

但貿易必須要有商品倒賣的,貿易量越大,本土就必須要生產大量的商品。因此連帶着商稅激增。

這同樣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不管如何拉動。彼岸就那麼幾十萬戶,商稅都幾乎達到了宋朝一半,甚至漸漸向齊平發展,爲何,齊商稅!

所以王巨並沒有說錯,也沒有做錯。

王巨又說道,至於這些銀子,則是從倭國得到的,去年終於在許多人尋找之下,找到了一個大型銀礦。一箇中型銀礦,又因爲不計浪費的暴力開採。外加原先的一些小銀礦,那麼一年可以爲我朝得到三百萬兩銀子。如果不是這個變故,明年我就可以替官家推出銀行司了。甚至五年後,有了足夠的金銀爲本金,可以發行一億五千萬貫帛交。

我說過,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有沒有能力實現?

不但如此,我來到這裡,還有幾個目的,更厲害的武器,幾種高產耐旱的新糧食……

不過想一想那個悲痛的異論相攪,實在是沒有一點動力。

不知道符堅對王猛實行異論相攪,他還有沒有能力一統北方?

王巨又拿出詔書,我擔任參知政事,做事說話都要小心翼翼,況且這個有名無份的樞密使,於其這樣,我幹嘛回去?

“真找到銀礦了?”趙頊驚奇地問。

黃和點點頭,這是他親眼所見,並且還用牙齒咬了一下,試一試其純度。

趙頊嘆口氣說:“果然是厲害的數學……朕已經讓孫卿致仕了。”

章全忠與黃和那敢接話,但他們心想,你讓孫固致仕也不管用哪,後面還有文彥博等一大羣大佬呢。

如果不將他們逼着退下去,王巨是不可能回來的。

他不回來,那些海客同意讓王巨將這些金銀帶回國內?

不用太長時間,恐怕幾年,真的就會象王巨所說,將宋朝這輛馬車徹底翻新,但兩人能說什麼,難道說,皇上,你乾脆將文彥博他們弄下去吧,一百個文彥博也不抵一個王巨哪。

高滔滔忽然又開口:“這麼說,他用他那些金銀,用來做砣碼,與官家進行交易了。”

黃和心裡想,可不僅是那些金銀,銀行司,以及整個西夏。

但王巨確實有那麼一層意思,要麼搞異論相攪,要麼用我,若是用我,那些大臣該清洗的,皇上,你看着辦吧。

所以黃和說不出口。

章全忠在邊上忍不住說道:“太后,樂毅歸附趙國,還是上卿,然而燕國卻每況愈下。”

人家也沒有要求什麼,就是朝廷將文彥博罷官了,王巨也未必回來呢,說不定心思動了動,將朝廷官員驅逐出去,然後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小國國王。但宋朝恐怕自此就失去了一個大好的中興機會。

高滔滔也會意,於是再度沉默。

趙頊問:“章卿,豐州有多少戶百姓。”

“近二十萬戶。”

“這麼多?”

“它是彼岸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有無土著作亂?”趙頊又問道。

朝廷去年派了十八名官員去彼岸,不要說彼岸了,就連瓊州島,也沒有那個官員願意前往,況且去年因爲將王巨弄到海外,吳楠不平,將周潯狠狠的扁了一頓,誰還願意去啊?也不用挑選了,那怕是一個小縣尉,都不願意去那邊做知州。

最後還是朝廷強行攤派了十八名官員,全部是一縣小主薄縣尉,或者一些監管坊場鹽酒的稅官。而且他們臨行前,老王在詔令裡還刻意寫了,讓他們去了彼岸後務必以安靜爲主。不求治理,但求先渡過磨合期,讓那邊的百姓漸漸再度對朝廷認可。

其實不用老王吩咐,也沒有那個官員敢來那邊生事。不是安靜嗎,我們就安靜吧,混上幾年,有了這個資歷回去後不說一個知州,最少能混一個通判吧。

安靜就好,這邊權當是每年花上近萬貫錢。買一個朝廷的認可。

但不是每一個來這邊的官員都是這樣的。有一個官員大約讀書讀傻了。或者在國內作威作福作慣了,一來到這邊,就開始插手政務。那能讓他插手嗎?

於是州城外有百姓糾紛,下面的胥吏彙報,他帶着人過去察看,半路上遇到土著,被亂刃分屍。

這條消息才送到京城。

有許多人產生懷疑,可懷疑之後。又倒吸一口冷氣。那邊太無法無天了。

但又有什麼辦法,難道派御史秋後乘船過去調查嗎?那個御史敢去哉。

不過現在章全忠還不知道這件事,他答道:“因爲我們一直呆在豐市城內,活動範圍也不大,所以未看到土著。但我們拜訪了樂知州與大長公主殿下,據他們說內腹已經很太平了,周邊地區仍有許多土著人。但也非是朝廷所想像的那樣,雖有鎮壓,然而只要是安靜的,那怕是食人部族。當地也儘量拉攏之。只是仍不準與他們通婚。但就是這個禁婚令,以後也要廢除。一旦移民達到九成以後。就可以准許雙方通婚了。”

想移民佔據百姓數量九成以上,那要很久了,況且一支龐大無比的船隊又駛向彼岸的彼岸……

但這不是趙頊所關心的,他問道:“食人部族多不多?”

其實宋朝也有吃人的人,比如夔峽蠻,那些首領就喜歡吃人的心肝,趙匡胤的小舅子在洛陽吃掉了一百多個美麗的婢女。但總之是極個別現象,並且大家很反感,所以趙匡義纔將他大哥的小舅子問斬了。還有李處耘徵湖南時,爲了震懾敵人,從戰俘裡挑揀了數十個身體肥胖的俘虜,令部下分食,結果讓朝廷得知,立即罷官。

因此每每王巨說起夔峽蠻首吃漢人心肝,就連孫固這些政敵都沒有反對。

“豐州所在的大島上還好一點,特別再往東去的那個島上,幾乎全部是食人族(毛利人)。”

“王卿在那邊做什麼?”

趙頊問得莫明其妙。

實際他最想問的是,王巨有沒有插手那邊的政務。

“陛下,這個奴婢不大清楚,不過大長公主殿下卻提到過,說少保在那邊很忙碌,一是在修書,二是去年安排人去彼岸的彼岸,三是研發武器與一樣作用很大的機械。”

“修書?”

“奴婢想來是修更深奧的數學書吧。”

也能這麼說,但不能完全這麼說。

彼岸的科研底子就是王巨在桂州與泉州教導的那些學子,以及他以前所著的淺顯數學書,還有一些囑咐。

不過去了彼岸,王巨找來他幾個得意的學生,將所有教科書細分。

大約與後世一樣,語文,數學,地理,歷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學。

只是化學因爲條件原因,放在最高年級進修了。

至於經義,則與以前各個優秀文章詩詞一起散落在語文裡,或者放在政治裡分析。

並且又將古今往來各個朝代的重大變故擇出來,分析它們的成功失敗。

最後纔是一些洗腦性的文章。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有可能得花十幾年時間才能完善,但用不着那麼着急,以後可以一步步地完善。

彼岸的彼岸,同樣重要,但趙頊又疏忽了,他又問:“是什麼武器?”

“奴婢也不大清楚,不過殿下曾說過一些,她說爲何遊牧民族一直成爲中原王朝的危害。遊牧民族一旦停止戰亂,人口迅速繁衍,然而苦寒的大漠卻養活不了這麼多百姓,因此往往就盯上了定耕發達的農耕文明,中原。他們一旦南下,只要不大敗,就會有收穫。然而中原想北伐,即便大勝,所得卻往往支付不了三分之一的軍費。因此興趣不大,更因爲缺少騎兵,供給的拖累,又沒有深入大漠。騎兵對步兵,動力足對興趣不大,用兵成本低對用兵成本高,野蠻對溫順,所以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成爲中原最大的難題。”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就象宋朝每年從遼國與西夏買來大量的羊,非是牛,無論西夏還是遼國,因爲寒冷,牛數量太少了。

緣邊地區一頭羊是一貫錢,但在京城是三貫錢,爲何,羊從緣邊地區運到京城,得派人趕,得消耗草糧,還有相關的稅務。

但問題是在那邊,比如遼國一些商人將大漠部族的羊趕到邊境互市交易,只得了一貫錢,那麼在大漠上能給那些部族多少錢?往往一匹絹就能換回好幾頭羊。

所以無論他們養了多少羊,卻一直過着貧困的生活。所以有一些部族不顧遼國與西夏的禁令,將馬通過走私渠道賣給宋人。賣馬才能得到更多的財富!

其次是食物與鹽。

爲什麼這些部族不能將羊宰殺了,直接賣醃製的鹹肉,這樣便於運輸,還能另賣皮毛。

要知道遼國的池鹽都在渤海的那邊,如果用船走私到宋朝,可能一斤還不足十文錢,然而運到大漠上,天知道變成了什麼成本?所以遼國渤海幽州的鹽一斤只有幾文錢,但遼國西山那邊的白達旦部卻因爲鹽價高,不得不用馬向西夏人交易青鹽。

這種情況下,即便幽州有大量糧食,也不易運到大漠,因此大漠各部族的食物仍是肉類,如以肉類爲全部食物,一年一個人得吃掉多少羊?

然而大漠那邊水土開始惡化,因此一旦人煙略有些稠密,往往一場雪災到來,凍死了大量牛羊後,一個部族就會死上一半人。

但這個問題大澳洲這邊不會出現,一是如今各定居點都在海邊,鹽價很低,二是各定居點所佔領的牧場雖多是半乾旱牧場,但最少比大漠的牧場好得多,三是這邊人口數量太少了。

然而就是這樣,王巨來到這邊後,仍下了一道命令,各牧場按照面積限制馬牛羊的數量,少沒關係,多了就不準養了,然後實施輪牧與定牧政策,並且組織了一些水利。

這是王巨感到自豪的地方。

前世澳州以一大羣歐洲罪犯後代爲主以及一些少量土著,構成了早先的澳洲百姓。

就是仗着地利,地廣人稀,但這些人總體是生性疏散的,可以說一千年澳洲是什麼水利情況,一千年後還是什麼水利情況。

若大的大陸,幾乎看不到什麼大型水利。

但自從大量宋朝移民到來,幾乎不用官府組織,就開始自發地興修了一些水利。特別是豐收河的中游,因爲施工難度低,再加上各官員的指導,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用有限的人手興修了一個相當於鄭白渠一半規模的水利,兩條主渠,五十多道支渠,七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水庫,生生地將豐收河的河水引到西北一百多裡處,用於灌溉。

這意味着可以出現更多優良的耕區與牧區。

關於這一點趙念奴就沒有說了,但大約意思也說了出來。

“所以殿下說少保正在發明一些武器,甚至完全可以抵消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這才能一勞永逸。”

“哦。”趙頊感興趣了。

如果這樣,不但西夏,遼國也可以完全打敗了。

實際黃和刻意說出此節,意思分明是,皇上,那個文彥博有什麼好,讓他致仕吧,將王巨請回來纔是對大宋真正有用的。

看看,人家去了彼岸還沒有忘記宋朝安全呢。

不過接下來纔是最難說出口的。(。)

第726章 微調第459章 空談嗎?第417章 請求第532章 南來風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156章 文臣(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740章 裂車(中)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163章 蕃騎(上)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66章 推官(下)第16章 人情第231章 迷惑第456章 拿捏(上)第476章 鼓聲(下)第200章 動手第821章 一家人第327章 錦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37章 魅影第280章 不早死第81章 命案第403章 私軍(上)第427章 擔心第739章 裂車(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03章 大事(下)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6章 上岸第166章 推官(下)第369章 雪別第719章 雙鵰第115章 四告(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857章 割土(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54章 不會吧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9章 人選第363章 霸道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855章 囚籠(下)第710章 山匪第264章 朱序(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113章 侍讀第315章 青澀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76章 共濟會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04章 私軍(下)第766章 天機第192章 初戰(下)第81章 命案第236章 不安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820章 屍車第114章 請教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475章 鼓聲(中)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66章 長大啦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797章 獻書第564章 退一步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63章 老朋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20章 屍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49章 海盜(中)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114章 請教第442章 法術第403章 私軍(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727章 鬧劇第122章 賭第816章 響第347章 徐徐徐第302章 永垂不朽
第726章 微調第459章 空談嗎?第417章 請求第532章 南來風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156章 文臣(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740章 裂車(中)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163章 蕃騎(上)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166章 推官(下)第16章 人情第231章 迷惑第456章 拿捏(上)第476章 鼓聲(下)第200章 動手第821章 一家人第327章 錦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37章 魅影第280章 不早死第81章 命案第403章 私軍(上)第427章 擔心第739章 裂車(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03章 大事(下)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6章 上岸第166章 推官(下)第369章 雪別第719章 雙鵰第115章 四告(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857章 割土(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92章 第一躍(二)第654章 不會吧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9章 人選第363章 霸道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855章 囚籠(下)第710章 山匪第264章 朱序(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113章 侍讀第315章 青澀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76章 共濟會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04章 私軍(下)第766章 天機第192章 初戰(下)第81章 命案第236章 不安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820章 屍車第114章 請教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475章 鼓聲(中)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66章 長大啦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797章 獻書第564章 退一步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63章 老朋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20章 屍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649章 海盜(中)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114章 請教第442章 法術第403章 私軍(上)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727章 鬧劇第122章 賭第816章 響第347章 徐徐徐第302章 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