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富弼出使

“你這個小胡兒,豈能言戰?”耶律寬譏諷道。

看來遼國確實是很關注去年宋朝的戰事,連王巨嘲笑阿里骨這個小胡兒也打聽到了。

阿里骨憋紅着臉站在哪裡不知說什麼是好。

王巨說道:“戎國公,你退下吧。”

“喏。”阿里骨退下。

王巨又看着兩名遼國使者道:“耶律使者,我還是那一句,宋遼兩國實力相當,一旦開戰,可能會僵持幾十年上百年難分勝負,如果真到了這地步,兩國百姓都嚴重受戰爭牽連,生靈塗炭。因此無論是陛下,或者某,或者在座的諸公諸位大臣,皆不願意與貴國再度交惡。”

“不過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的,同理,一個國家的忍耐同樣是有限的,自從宋遼和盟以來,雖說邊境勉強和平,然貴國生生將三十萬歲幣改成五十萬歲納,又於河東勒索了七百里疆域,就這樣,我們大宋還忍耐了。但問貴國有什麼權利,對我們大宋指手畫腳!”

“西夏屢屢入侵我大宋,難道我朝不能略做反擊嗎!”

“或者你們以爲你們遼國強大,我不知道高麗使者過來所說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一個零散的女真各部叛亂,都能讓你們遼國損失幾萬兵馬,至今還未平定,以這樣的戰鬥力,某不妨再領兵兩三年時光,與貴國決戰於燕雲城下,直至將秦漢古長城一一修葺,才退出政壇!”

如果以東漢長城計算,則是涼州北部那段古長城開始,一直延伸到銀州,接着便是漸入遼國境內,燕雲十六州全部是在關內。

如果以秦朝長城計算,那則向北推到陰山,然後繼續向東推到白達裡部,遼國的中京,遼東瀋州、東京等地區,則全部囊括進去了。

如果以西漢長城計算,則向西推到玉門關。

然而不是東漢實力削弱,到了東漢之時,已經茫茫然無對手,沒有長城防禦的必要,故此許多長城因爲年久失修,陸續倒塌了。

但不管按照那一個長城,燕雲十六州是肯定在長城關內的。

並且宋朝人煙稠密無比,這意味着宋朝有了修長城的足夠勞力。

而且經過王巨幾年調整,國家也有了充足的財力。就象西北連續打了好幾年,但宋朝內陸百姓並沒有感到一點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整個國家經濟仍在高速地發展着。

只要朝廷不急於求成,分成十年八年時間,以宋朝的財力與勞力,足夠輕鬆地將這個古長城全部修葺起來。

如果有了長城,再加上堡砦配合,一旦遼國失去了,也就永遠奪不回燕雲十六州。

耶律寬色變。

王巨說道:“我們大宋爲了和平,一再忍讓,你們遼國卻一再相逼,某不妨藉助高麗之道,派人潛入遼東,打探遼東戰役虛實。如果高麗所言是對的,某很想做一件事,看看這個寰宇,究竟是誰家天下!”

“太保……”

“太保……”

前面是範純仁呼出來的,後面是耶律寬呼出的。

王巨這是等於公然吼出要開戰了,範純仁想勸王巨不要衝動。

但耶律寬心思則更復雜了。

作爲遼國,肯定是不想宋朝滅掉西夏的。

不過現在宋朝已經同意西夏這份和約了,已經沒有必要無事生非。

況且遼東那邊多少拖累了遼國,遼國又能抽出多少兵力與宋朝開戰。或者指望西夏,現在能指望西夏嗎?

並且他前來,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雜糧。

去年宋朝送了一些雜糧種子,原本爲了牽制遼國,宋朝還打算讓遼國派出一些官員與農民來到宋朝的河北,隨着當地百姓學習觀摩其種植方法。但因爲去年遼國國書語氣有些霸道,讓宋朝不悅,給了一些雜糧種子,觀摩的事也就沒有了。

其實真實情況是阿里骨突然的背叛,打亂了王巨的計劃,但承諾過的又不能不兌現,於是王巨提議一條折中之策。這些雜糧從遙遠的海外運輸過來,除了王巨,幾乎沒有一個人瞭解,但就是王巨,他前世也不是農民,同樣不是很清楚它們的種植方法,只能說記得一個大約罷了。同時它們還有一個適應進化過程。於是纔開始種植時,一是摸索準確的種植方法以及時季,二就是培養它們的適應進化,因此有的載植在南方,有的載植在北方。

爲了應付遼國,宋朝將南方的雜糧種子調了過來,又只大約說了一下種植方法,所以兩個遼使將這些雜糧帶回去後,不能說一點收成也沒有吧,但與宋朝這邊的收成相比,差距太大了。

特別是遼東的叛亂,也不僅僅是各個使者的不法貪婪激起各部叛亂,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封閉的環境造成這一地區百姓耕作方法極度落後,落後就意味着貧困,貧困就意味着野蠻。

如果雜糧能在遼國大部分地區推廣,確實對遼國產生極大的幫助作用,包括遼東,如果有了收成,也能讓女真人進一步安定。而且生女真不是這一次叛亂了,小規模的叛亂不知凡幾,大規模的也不僅是這次,宋太宗那次叛亂規模同樣龐大。

宋朝答應不平滅西夏,西夏這件事也就了了,那麼接下來就要商談這個雜糧了,得派多少官員與百姓過來,得有什麼注意事項,否則遼國派來幾萬名官兵冒充農民,然後到處亂跑,宋朝河北路一二三就失守了,當然宋朝也不可能答應的。

特別是這個雜糧,中國正統史書,多隻記載着遊牧民族不斷地南下,不斷地給中原百姓帶來一次次傷害,但沒有記載另一件事,那就是遊牧民族的薄弱性,看似遊牧民族無比的強大凶狠,實際上他們同樣可恨又可憐,那就是他們的生活習性與環境,如果風調雨順,一切平安無事,如果天氣惡劣,特別是在冬天來一次特大寒潮、這在北方是常有的事,那麼就會凍死大半牲畜,那就意味着第二年百姓沒得吃,會餓死一半人!爲了糧食,或者內部各部族發起戰爭,或者就要南下入侵!

所以漢唐將這些遊牧民族安置在河北河東陝西北部,當然這個政策肯定是錯誤了,不過也是無奈之舉,將這些遊牧民族主體擱在這裡,一是寒潮影響不會大,不大就不會餓死人,就不會入侵中原,同時他們放在這裡,等於變相地形成一道長城,北方還有遊牧民族,但南下時傷害的第一道防線則是胡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武則天年代,後突厥南下,逼得武則天以狄仁傑爲元帥前去河北,實際上那次後突厥入侵,傷害最多的還是安置在河北北部的胡人!

這個情況王巨也說過了。

但說的,不是說這個安置政策,而是說燕雲地區對契丹的重要性。

可就是有了燕雲地區,糧食問題還是契丹的危機之一,有了這個雜糧,契丹就不會爲糧食危機困惑。

現在宋朝做了很多讓步,那見好就收吧。

然而耶律寬也不簡單的,他剛要開口,範純仁開口了,恩,宋朝內部有情況,他及時閉上了嘴巴,看着範純仁。

隨着,範純仁……

他忽然想到了王巨,想到了富弼。

中心是富弼,是王巨開講時關於富弼的一段話。

王巨未去陝西前,開講了唐朝的牛李黨爭,接着就說到了富弼出使遼國。

慶曆戰爭打了數年之久,給宋夏兩國百姓皆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西夏百姓吃老鼠,觀音土與樹皮,宋朝情況同樣不是很好,以至一場小旱災,便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張海、郭邈山、李鐵槍起義在後面,前面是遼國藉機來勒索宋朝。在這種情況下,富弼出使遼國。第一次出使,搭成了兩個大方向,富弼逼迫遼興宗放棄對關南十縣領土的要求,要錢可以給錢,如果遼國能約束李元昊停止用兵,宋朝則增加二十萬,如果不能,只能增加十萬。

後面這一條很重要,這才導致遼興宗兵伐西夏,河曲慘敗,西夏同樣雪上加霜,然後纔有了“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也就是宋朝最長時間的一段和平時光。

不過富弼不甘心,讓呂夷簡強行在國書附加了三個要求,我們宋朝給了,但兩國邊境上湖塘不得擴大,兩國不得於邊境添兵,兩國不得收留對方逃亡人員。

這三個附加的要求同樣很重要,因爲遼國屢屢用宋朝於邊境擴大湖塘說事,但他們自己兒也在做,要我們宋朝不增加邊境實力,你們也不得於邊境增加實力與防禦厚度!

還有邊境不得增兵,就象慶州之戰,遼國隱晦地出兵,正是這一條,始終沒有真正將兵力調到前線邊境處。當然,也約束着宋朝,比如王巨提議的訓練邊兵,也是在二線訓練邊兵,而不是真正的最前線,這有效地保障了兩國和平。

呂夷簡與諸相公起草國書誓書,兩份國書,三份誓書,以及相關的副本,一共十份。富弼再度先行去了遼國,原因是時間太過緊迫,可他終是文臣,速度有限,因此讓他先行,後面用特腳遞方式將國書追交給富弼。然而這十份文件到了武強,才追交給了富弼,這讓富弼產生懷疑,於是冒着風險打開來看,發現他提出的三個要求不見了。

富弼大怒,按照制度,他無法回來了,不過正好他的好友蔡挺在長壽老家守孝,於是請求蔡挺赴京責問呂夷簡,呂夷簡回答說,國書不用更改,這三個要求可以口陳給遼人。

富弼更怒,不顧制度,暴跳着回到京城,向呂夷簡開火,“語益侵夷簡”,呂夷簡讓他弄得沒辦法,只好說,此誤爾,當改正。富弼老岳父晏殊在邊上也和稀泥,富弼氣憤地說,晏殊是奸邪,與呂夷簡結黨營私,欺騙陛下。

這種種,導致了後來的君子們一起炮打呂夷簡。

但王巨卻說得更深一層,首先是呂夷簡爲什麼這麼做,呂夷簡肯定不是奸臣,並且提議富弼出使遼國的,正是呂夷簡,別的大臣沒有這個膽量與氣骨,去了也談不好!不但富弼,如韓琦、龐籍與范仲淹的重用,全部是呂夷簡陸續提撥上來的!

那麼爲什麼呂夷簡這麼做,當時是將君子們氣壞了,然而背後的情況,是宋朝危機越來越重,如果遼國真的在那時候出兵宋朝,宋朝在遼夏兩國進攻下,都可能有……亡國之危,所以呂夷簡擔心這三個要求太過強硬,怕遼國不同意,沒有寫在國書上!

當然,那次富弼兩次出使遼國,表現得有禮有節,確實做得不錯,能夠名垂史冊。

不過萬一呢?

這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寇準將宋真宗推到了澶州前線,成功了,因此寇準成了宋朝名臣,甚至讓後人都看不到寇準身上的許多缺點,比如他看不起南方人(爲後來南北之爭留下了隱患),任人唯親,等等。

但後面呢,比如大太監王振將明英宗朱祁鎮蠱惑到了土木堡……或者東京保衛戰時,李綱暗中提前將徽欽二帝轉移到洛陽,不讓金人成功“斬首”……

作爲一國首相,這種擔心是能理解的。

可是沒有多少人理解呂夷簡的苦心,然後有了倒呂事件,君子上位,又有了倒夏事件,特別是石介,在《慶曆聖德詩》裡寫下,於維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事實上慶曆新政真相,完全是一場鬧劇。

接着又寫了范仲淹與富弼是一夔一契,能比美上古時著名的大賢臣。“大奸之去,如距斯脫”,那時夏竦有多慘,還不夠嗎,還不夠嗎!至少沒有俺夏竦,你韓琦是死啦死啦的!

還有……《朋黨論》。

其實從那時,宋朝已經開始在積累着龐大的戾氣。

最後王巨又說了一個問題,遼國那次陳兵邊境,絕對不是僅僅勒索而來的,不過富弼表現不錯,最終讓遼國得到了二十萬退兵回去。可背後是遼國同樣意見不一,有的想出兵,有的不想出兵,再加上富弼的表現,以及二十萬好處,讓“親宋派”佔據上風,這纔是那次富弼二出遼國的全部真相。

然而問題是遼國內部的兩種意見衝突,宋朝有沒有察覺……

至少有不同意見,作爲一國宰相,不能當着遼國使者的面表露出來吧。(。

第730章 兩顆心第145章 衙內第801章 後手第161章 立威(上)第196章 破\處(下)第266章 龍手(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159章 錢哪(上)第43章 大哥第260章 屹立(下)第759章 張睦(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55章 你不懂第629章 條件(上)第126章 捉婿第471章 迷宮(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316章 直臣第150章 葬花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687章 飛錢司第817章 一波波第158章 請權(下)第270章 縣學第79章 人選第114章 請教第470章 動援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561章 扯皮第354章 驕傲(上)第114章 請教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73章 開業第792章 大捷(上)第537章 會戰(二)第358章 不可傳第664章 預熱第476章 鼓聲(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116章 四告(下)第801章 後手第679章 黃雀(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19章 賀蘭硯第799章 不敢碰第334章 翻盤第861章 堯舜(下)第610章 小道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610章 小道第493章 夜襲(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486章 買安第510章 雪祭第80章 磨練第838章 願望第540章 春雷第216章 報復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26章 底氣第192章 初戰(下)第823章 值第394章 開始了第76章 世仇第50章 滿意第127章 好高第43章 大哥第262章 斬龍(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778章 瘋了第739章 裂車(上)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122章 賭第688章 歪理第455章 存在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467章 兵臨第375章 交待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540章 春雷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66章 入彀第127章 好高第356章 世襲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657章 海戰(上)第307章 南方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
第730章 兩顆心第145章 衙內第801章 後手第161章 立威(上)第196章 破\處(下)第266章 龍手(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159章 錢哪(上)第43章 大哥第260章 屹立(下)第759章 張睦(上)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55章 你不懂第629章 條件(上)第126章 捉婿第471章 迷宮(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316章 直臣第150章 葬花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687章 飛錢司第817章 一波波第158章 請權(下)第270章 縣學第79章 人選第114章 請教第470章 動援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561章 扯皮第354章 驕傲(上)第114章 請教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73章 開業第792章 大捷(上)第537章 會戰(二)第358章 不可傳第664章 預熱第476章 鼓聲(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116章 四告(下)第801章 後手第679章 黃雀(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19章 賀蘭硯第799章 不敢碰第334章 翻盤第861章 堯舜(下)第610章 小道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610章 小道第493章 夜襲(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486章 買安第510章 雪祭第80章 磨練第838章 願望第540章 春雷第216章 報復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26章 底氣第192章 初戰(下)第823章 值第394章 開始了第76章 世仇第50章 滿意第127章 好高第43章 大哥第262章 斬龍(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09章 逆轉(下)第778章 瘋了第739章 裂車(上)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122章 賭第688章 歪理第455章 存在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467章 兵臨第375章 交待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540章 春雷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66章 入彀第127章 好高第356章 世襲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657章 海戰(上)第307章 南方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