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

“葛少華,你不怪本官將你喊到廣州來吧?”呂居簡道。!.

“晚生不敢,蘇中使也在信中說清楚了,一旦動工,呂公要安置百姓,還要組織百姓勞役,又要擔心水工,況且還有未來那麼多從福建路遷徙過來,幾乎一無所有的百姓。”

“那就好,你先來說說這個水工。”

“呂公,晚生雖隨王評事興修鄭白渠時間不長,不過開始時乃是施工最困難的階段。當然,雖然技術難度大,不過北方水利與南方水利不同。因此王評事又再三交待了一些南方水利的情況,又讓我去了萬春圩親自視看了一下。”

“他交待了南方水利……”

“呂公,不可低估王評事,論見識與才智,晚生斗膽說一句,後起才俊當中無一人能及王評事。只是他不好虛名,一心想替朝廷做一些事,因此才情沒有放在詩詞歌賦之上。”

“他那一戰打得不錯。”

廣南還有許多百姓不知道,但朝廷邸報必然會交待此事,呂居簡知道並不奇怪。

呂居簡又踱了幾步,問:“他未來過南方,怎麼知道的?”

“晚生就不知道了,不過晚生大約說一說,呂公看看王評事說得是否正確。晚生臨行前,王評事曾經說過萬春圩,當地百姓一度傳言下在蛟龍。實際非是蛟龍,樹有樹脈,地有地脈,那怕是山岩,也有細小的岩脈,因此山上才能生長樹木。纔能有山泉。而且樹木越多。山泉山溪也會越多,因爲樹根能固水。山如此,大地也是如此。雖然萬春圩上有淤泥,但下面板土說不定同樣有暗穴聯連,如果不測量妥當,繞過暗穴,而恰巧在上面修建圩堤,河汛到來之時。河水便能倒灌入圩,所以百姓才說有蛟龍。”

“這樣……”呂居簡不知道怎麼說好了,反正這個理論他是第一次聽到過。

“王評事又說了南方之水,說廣南水流量豐富,遠勝過北方。但兩廣地形很複雜,有類似長江淮河的大河,也有短小河流,有的受水污影響,有的受山洪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水流量緩急,大小。離入海口多遠,流速快慢。還有當的大風,王評事取名爲颱風,並且再三戒告,讓晚生以後一定留下足夠的水道,否則水道不暢,非是益民,而是害民。”

“他是怎麼知道的?”

“大約看了什麼書吧。”

呂居簡回想什麼書上記載了嶺南的河流情況,可一本也想不到。

也許是自己沒有看到,呂居簡心中安慰道。

葛少華又道:“其次是民,雖是僱民性持,王評事也再三交待過,就象正常租地一樣,讓晚生帶着人教導百姓,但不能強行干涉百姓,更不能打着內庫旗號,爲非作歹,然後在付一定薪酬上,再用多勞多得的形式,激勵百姓勤勞耕種生產。不過恩威兼顧,也需要呂公在木棉子成熟之季,派出衙役廂兵巡邏,以免百姓私賣。這不是防民,而是戒民,否則一旦私賣開始,再想阻止,那就難了。到時候影響內庫收益不提,也影響了官家的聲譽。”

“不錯,說得不錯。”呂居簡讚道。

這麼大的事,章岷不大放心,他更不放心,畢竟章岷只負責配合動援百姓過來,然後什麼都不用管了。收拾爛攤子的人非是章岷,是他。

蘇利涉雖然不擺中使架子,可能力卻讓呂居簡不大放心,所以才讓蘇利涉立即寫信讓葛少華過來。邵亢說一呂二韓,呂家就是呂居簡家的呂,不僅呂夷簡四個兒子個個是高官,呂蒙正幾個兒子,也就是呂夷簡的堂叔伯們也個個是高官,有好幾個還活着,並且後面的小輩又雨後春筍一般地往上冒。葛少華接到蘇利涉的信後,敢不來嗎?

葛少華向蘇利涉問道:“那個木棉子有沒有收購好?”

“收購了一些,太貴。”蘇利涉抱怨道。

這時候木棉子都擴散到了福建路,就不要說嶺南了,不但在海南島,就是雷州半島,也有許多百姓開始種木棉子,包括一些漢人也在種,不過工藝跟不上,收益不及黎人。

“那就行,呂公,你過來看一看。”

這一行並不是他們兩人,也不止有侍衛,也不止地方官員的配合,同行的還有其他人,也包括工匠,以及一些物資,因爲路途遙遠,先後抵達的時間不同。接到蘇利涉信後,工匠與織女們也到了福建路,於是葛少華一起帶了過來。

他們以後負責教導之用,另外先彈出一些棉被,運到京城相國寺展示,好爲明年打開銷路。

呂居簡懷疑,因此葛少華讓呂居簡親自觀看,打消他的疑念。

工匠迅速將器械組裝好。

呂居簡讓衙役擡來籽棉,工匠手足並用轉動着滾筒,皮棉從上面滾卷出來,棉籽自動掉落到地上。

棉花廣州現在也有了,只是不多,呂居簡看到過,多數與福建路一樣,讓小孩子一個個剝棉籽。這個手能剝好棉籽嗎?

“妙。”

實際現在黎人的脫籽技術也落後,是鐵鋌碾核,原理就是擀麪杖,硬將棉籽擠出來。王巨這個也不高明,不過利用了曲柄、槓桿,設計成了一種很落後的三足攪車,但比現在的鐵鋌碾核則是更方便省力。

另外黎人所用的小弓彈花,讓王巨改成了大弓彈花。不過放在此時的宋朝,進步意義非同小可。

然而就是呂居簡也不知道黎人是怎麼剝籽的了,因此覺得方便,並沒有想其他。甚至葛少華也以爲王巨利用某種渠道,從黎人手中得知的這種技術。

現在唯一的仗勢,就是那個營養鉢移載法。

另外會賺很多錢。好吧。這樣想也不錯的。反正是爲了這個苦逼的錢。

工匠再次在地上鋪上葦蓆,將皮棉放上去,用大弓彈花,兩名織女再用白色絲線,鋪成經緯,一牀象樣的棉被出來了,接着用綢緞做被罩。

葛少華問道:“呂公,這一牀棉被會值幾何?”

呂居簡用手撫摸着柔軟的棉被。再聞着其特有的棉花香,喃喃道:“五貫,十貫?”

爲什麼有這個說法呢,涉及到的問題很多。

第一個現在宋朝北方人是如何過冬的?請相信,絕對沒有棉被棉衣。因此有錢的人家穿裘皮,無錢的人家就用蠶絲頭做棉,有真正的木棉,但那個物事很貴很貴。所以李世民徵高句麗,因爲回來得晚,沒有在戰場上犧牲多少士兵。反而在回返的路上凍死了許多士兵。北宋滅亡前,小冰河降臨。連太湖都結起了厚厚的冰凍,於是站在京城城頭上的禁兵,許多人站着站着,就凍成了殭屍,活活凍死了!

再到住的,有錢人家問題也不要緊,可以蓋毛毯,無錢人家只好湊合,在房裡生一個炭爐。由是又催生了一個行業的繁榮,賣炭翁!女真人那邊更冷,並且現在還沒有出現火炕,更沒有出現壁爐,這玩意也是王巨帶出來的,即便出來了,還沒有普及流傳開來。因此女真人便挖地洞,一挖就能挖很深,然後人在地洞裡過冬,還在地洞裡養豬,用此來躲避地面的酷寒。

但新的問題來臨,現在的毛皮加工技術十分落後,時間長了,這些皮毛製品便會有一股怪味,再加上他們本身又喜吃羊肉,因此帶着身上都有味道。

於是宋朝洗澡堂很多,許多有錢人喜歡薰香,正是爲了去除這個味道的。如果將南宋的詩詞翻了翻,能常用一詞,腥羶味,不一定指狐臭,也不一定指胡人,不過胡人身上的味道更大。

同樣的,還有糖炒栗子。這時候刷牙很麻煩的,用手挖,挖不到,便用柳枝掏,用青鹽漱口,或者用馬尾巴刷牙。這太麻煩了,有的人索性便不刷牙。特別是餘靖同志,他又喜歡噴趙禎,每次噴完了,趙禎一邊擦臉一面想掩面而逃,背下時常罵餘靖臭漢。但終不是辦法,特別象朝堂,人很多,非是象後來電視裡所放的那樣,只有幾十個人,常朝也有幾百人,若是大朝會,能達到近千人。因此在一些封閉空間裡,大家便吃糖炒栗子,現在沒有蔗糖,只有粘性強的麥芽糖,於是帶着臭哄哄的牙垢,一起吞到肚子裡,這樣空氣質量便會好轉一點……

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還有茶餅之類。

不說這個棉花味道好不好聞,同樣是保暖用品,一張毛毯值多少錢?便宜也會值好幾貫錢,貴的能值幾十貫。

所以這個棉被當着呂居簡的面弄出來了,呂居簡立即報出了一個高價。

葛少華也用手摸了摸,真的很柔軟很舒服,他說道:“呂公,如果晚生說,以後若種得好,將適合的種植方法經過幾年時間,全部摸索出來,一畝地的木棉產量能製造七八牀這樣的棉被,會產生多大收益,會給廣南帶來什麼變化?或者說呂公會不會名留史冊?”

“七八牀哪?”呂居簡立即呆住了。

想一想一畝地能收到位稻子與麥子,或者換成錢帛能值幾個錢,再想一想這個收益,呂居簡能不驚訝嗎?

什麼水哪,人哪,機械哪,那都是假的,這纔是真的。沒困難更要上,有困難也要上!

呂居簡愣了好一會,忽然才叫道:“那兩廣會成爲秦國的巴蜀。”

行了,葛少華與蘇利涉對視一眼,一塊石頭落地。葛少華又低聲說道:“蘇中使,工匠與織女來了,立即將棉被一起製出來,然後送到京城,讓京城的貴人們也樂一樂。”

京城百姓樂不樂,葛少華實際真的不關心,他關心的是趙頊會不會樂一樂,一樂,王巨便能加分了。

…………

趙頊不樂。

他下詔讓王巨進京述職,主要是韓琦下了,他準備動手了。不過讓韓琦這一折騰,有點兒自信心不足,因此王安石剛授江寧知府,趙頊又下詔,立詔王安石進京擔任翰林學士兼侍讀。

不過接下來的一些舉措,都是王巨的提議,所以必須讓王巨進京參謀。

然而不能小視了司馬光的彈劾,萬一王巨擋不住,那就會害了王巨。

於是他思來想去,將韓維、韓絳召到宮中。

“韓卿,朕下詔給王巨,不日他即將進京述職。”

“陛下,可以作爲也。”韓絳是看過王巨那篇完整的奏章,因此立即說道。

其他的可以丟下不管,但這個財政問題必須解決了。

韓維狐疑地看着兩人。

“有關裁軍一事。”趙頊說了一句。

“裁軍,臣不是聽說朝廷要增兵嗎,得虧君實阻止,爲何又成了裁兵?”

“韓製誥,你來看這個奏章。”趙頊說道。

韓維韓絳兄弟是“自己人”,趙頊又將王巨的奏子遞給了韓維觀看。這個奏子乃是高滔滔都不排斥的,也不是說王巨策略保守,主要寫得很詳細,並且輕重急緩,利害關係也寫得很清楚。

韓維打開觀看,有的地方他也不大讚成,但人家也沒有說,馬上全部就要執行,這是分成若干步驟去執行的,一邊執行一邊觀看效果,因此韓維看後說了一句:“是良策……”

“不過司馬卿,對王巨很排斥,又說了王巨種種,”趙頊苦惱地將司馬光給王巨戴的那些大帽子對兩人吐槽。

“陛下,那天朝會之時,司馬光在待漏院也提到過這件事,欲聯手滕甫與楊繪,勸他們彈劾王巨,兩人沒有表態。”

趙頊蹙起眉頭。

這時他纔想到了王巨以前說的那句話,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用什麼人就用什麼人。例如這個司馬光,他沒有犯錯誤,馬上貶下去,朝堂又不得清靜了。

韓絳在邊上說道:“不管怎麼說,王巨對社稷是有大功,即便有小過,也不能計較了,難道非要象福建那個女子那樣,才爲英烈?”

“福建那個女子?”

“一個奇烈女子……”

“一個奇烈女子?”

“能稱爲奇烈二字,”韓絳將這個奇烈女子的情況說了一遍。

“爲何沒有人對朕稟報,”趙頊聽後慍怒道,然後用手帕不停地擦眼淚。

第743章 逼第645章 長城(中)第771章 軟第332章 水與火第556章 生疑第331章 寬厚第708章 聖儒(上)第260章 屹立(下)第41章 聯親第598章 白衣(上)第694章 一天第422章 楹聯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11章 第一天第158章 請權(下)第118章 舅家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47章 蘇茂蠻第92章 第一躍(二)第556章 生疑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97章 放榜(下)第38章 垂涎第610章 小道第231章 迷惑第640章 前世第471章 迷宮(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300章 一箭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31章 不過第766章 天機第450章 門客第336章 安靜第506章 飛天(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74章 腥氣第14章 小翅膀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90章 好兆頭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155章 文臣(上)第33章 愚者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31章 降第493章 夜襲(下)第832章 慘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9章 高家第314章 錦袍第797章 獻書第659章 海戰(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06章 愛護第125章 有點難第422章 楹聯第347章 徐徐徐第161章 立威(上)第451章 聖斷第3章 伏擊(上)第674章 惡婚(下)第263章 斬龍(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113章 侍讀第617章 呵呵第215章 希望第661章 自曝第458章 胃口好第260章 屹立(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823章 值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535章 號角第617章 呵呵第305章 獻舞(下)第9章 震盪第821章 一家人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38章 願望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62章 斬龍(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2章 六拜(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5章 夏國劍第691章 不滿第380章 桑弘羊
第743章 逼第645章 長城(中)第771章 軟第332章 水與火第556章 生疑第331章 寬厚第708章 聖儒(上)第260章 屹立(下)第41章 聯親第598章 白衣(上)第694章 一天第422章 楹聯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11章 第一天第158章 請權(下)第118章 舅家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47章 蘇茂蠻第92章 第一躍(二)第556章 生疑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97章 放榜(下)第38章 垂涎第610章 小道第231章 迷惑第640章 前世第471章 迷宮(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300章 一箭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631章 不過第766章 天機第450章 門客第336章 安靜第506章 飛天(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774章 腥氣第14章 小翅膀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90章 好兆頭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155章 文臣(上)第33章 愚者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28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31章 降第493章 夜襲(下)第832章 慘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89章 高家第314章 錦袍第797章 獻書第659章 海戰(下)第268章 龍手(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06章 愛護第125章 有點難第422章 楹聯第347章 徐徐徐第161章 立威(上)第451章 聖斷第3章 伏擊(上)第674章 惡婚(下)第263章 斬龍(下)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113章 侍讀第617章 呵呵第215章 希望第661章 自曝第458章 胃口好第260章 屹立(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823章 值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535章 號角第617章 呵呵第305章 獻舞(下)第9章 震盪第821章 一家人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38章 願望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62章 斬龍(上)第377章 平戎策第62章 六拜(下)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5章 夏國劍第691章 不滿第380章 桑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