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

司馬光悖然大怒,道:“君一心想平定西夏,但西夏過後,又是回鶻,可有了時?”

不要小看了這句話,頗迷惑人的。

“司馬公,君修這本史書,可記載過大非川地形,”王巨也不等司馬光回答了,他翻了翻,果然沒有記載,但沒有關係,還有新舊唐書呢,王巨指着其中的一段,那就是大非川在唐朝時還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場所,許多地區多湖泊沼澤,導致唐軍一度運輸十分不便。

“陛下,諸位,司馬公,這就是唐朝的大非川,但現在的大非川呢?大半地區都成了戈壁灘,人類都無法生存了。黃河在我朝惡化,實際整個西方水土都在惡化,因此西夏與西域的回鶻國交接不大,中間隔了太多的沙漠戈壁。吐蕃高原亦是如此,唐末後強大的吐蕃國四崩五裂,不僅是宗教因素,也是因爲水土惡化,導致其不能聯爲一起,不能聯爲一起,就不能構成一個團結的國家。所以我當時拿下大理,都沒有考慮吐蕃因素。惡化的不僅是西部,還有陰山之外,陰山之北生活着北阻卜,可因爲水土惡化,人煙稀少,不能對遼國構成威脅,同樣也不可能對西夏構成威脅。”

水土惡化不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宋朝拿下西夏,卻是一件好事,這些水土惡化的地區,將會成爲一道天然的長城。

要麼就是湟州吐蕃,阿里骨不是一個東西,但湟州吐蕃自董氈死後,已經不能擰成一股繩。

所以司馬光所說的在宋朝根本不能成立。

王巨還舉了一個例子:“司馬公,章質平擊敗蒲甘國,但爲何沒有用兵蒲甘國。一旦拿下蒲甘國,儘管陸路商運成本高,但比海路生生節約了一年時間,甚至直接拉動了巴蜀的經濟。不能治就不能佔領,這就是我的宗旨。所以我擊敗占城後,同樣沒有將佔城佔領。在軍事上,我比你清醒。”

這不止是王巨頭腦清醒。

如果拿下西夏,西北又沒有多少強敵存在。更無司馬光所擔心的擴張空間,那好處會有很多的。

不僅是會有一個優良的牧場了,僅是軍費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約一千多萬貫。

但王巨又說了一句話,打斷了大家的想法:“司馬公。你多次說我朝稅賦收入之衆,史無前例。似乎好象是……但你弄錯了一條,西漢有幾萬貫便是鉅富,但在我朝,沒有百萬貫,則不能稱爲鉅富。即便我朝不徵任何稅賦,因爲豪強兼併,如果朝廷不做措施防範,貧困百姓活不下去了,仍會揭竿而起。實際祖宗所說的齊人。我也說齊人,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齊人。”

“我從來沒有否認集英集團的統治權,以及享有的各種利益。但爲何祖宗說齊人,我也說齊人,非是取締精英集團的種種待遇,而是讓精英集團稍稍寬鬆一點貪婪,讓貧困百姓能活下去,能有一個溫飽,這樣國家才能穩定。”

司馬光更怒,說:“王巨。你不顧百姓想法,以軍功脅迫陛下,成則罷,不成你可以去彼岸做海外王。然大宋怎麼辦?”

這纔是最厲害的殺着。

王巨有沒有脅迫趙頊,好象真有唉。

而三千萬又可以看到王巨對彼岸的掌控力度,以及彼岸的實力。

趙頊本身又是一個多疑的人,司馬光將這個問題揭開,會對趙頊產生什麼影響?

王巨嘆了一口氣:“司馬公,我想說一件事。官戶免徭賦,這是前朝定下的規矩。但前朝官員有多少薪酬,我朝官員有多少薪酬。前朝有多少官員,我朝有多少官員權貴?這個免徭賦,指的不過是兩稅,而非是商稅。並且前朝指的免徭賦,是實邑(宋朝官職後面常綴上封邑與實邑,封邑是榮職,食邑纔是官員真正擁有的職田),但我朝不禁兼併,就連非實邑之外的田畝同樣也沒有徵任何賦稅。”

“你與許多士大夫皆說國家不能言利,但不言利,這麼多將士怎麼辦,這麼多官員薪酬怎麼辦?我不提將士的薪酬,如果恢復到唐朝的稅賦水準,連支付官員薪酬都不夠,國家又將如何?還有救災賑貧。記得熙寧初,國庫空空如也,河北大旱,你對陛下說,讓百姓回各州安置,實際就是將百姓遣散回各州家鄉等死。”

“都想輕稅,我也想輕稅,但問題不僅是稅輕重與否,而是餘下兩個因素,稅賦合不合理,豪強兼併嚴不嚴重。如果真象你所說的那樣,幾年後我去彼岸做一個海外王,又倚仗軍功脅迫陛下,成更好,不成與我無關,那麼幾乎達到了無慾則鋼,無慮則堅的地步了。但爲何我執行政策時如此顧慮重重,比如推出紫鈔,比如讓里正備案,而非是官府派胥吏下去查所謂無主的山陵灘塗湖澤。還有,國家田畝五百多萬頃,看似超過了真宗田畝,然而將交趾大理與廣南西路改土歸流所得的田畝除外,還有多少田畝,這還包括了介甫公查出的大量隱田。國家有那麼多隱田,如果查出來,兩稅保持不變,百姓將會寬鬆多少負擔,爲何我不敢觸碰?”

“不錯,紫鈔確實損害了一些豪強大商賈的利益,但因爲銀行司所造就的商業環境,許多人只要不是那麼地頑固不化,實際這兩年收入非減反增。而且前段時間我就與陛下說過,雖看似銀行司讓更多百姓富裕,但並沒有從根源上制止貧富分化。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未來我朝最大的隱患。但爲何我沒有制止,當真沒辦法制止,主要害怕做得太激進,導致反對聲音強烈,反而害了大宋。”

“如果我真的想做一個海外王,又爲何顧慮這麼多。還有,如果我想做一個海外王,爲何這幾年誘勸彼岸商賈捐助這麼多金銀。朝廷已經派出官員去海外管理,也知道海外的情況,就那麼一點人口,除了地廣人稀之外,更不是到處充滿了金銀之地,相反,許多地區生活環境十分地惡劣。”

繞過來了……

其實司馬光這個問題看似是殺着。但不是。

即便司馬光不問,趙頊與一些有想法的大臣,也想到了許多,但他們不便問。不問,王巨就不好解釋。

司馬光問了,王巨反而藉機便於解釋了。

人口的多少,彼岸是一團謎霧,不過第一批官員回來了。

並且王巨讓趙頊釋疑。又讓彼岸將棉州、香州、麗州與朱州一起交給朝廷。

不管安燾他們三人貶放海外有什麼用意吧,交出來了,那就交出去吧,同時還搭了一個朱州。

而且這十州官員前去彼岸時,王巨將他們帶到延和殿,當着趙頊與諸相公的面,一再囑咐,不得多事,此外認真的觀察彼岸制度有何長有何短,以便完善朝廷各種制度。讓大宋長存不朽。

這話說得多中聽哪。

王巨確實是想讓他們觀察,以便將彼岸的一些先進管理模式傳播到宋朝。

今年春天,彼岸十幾個官員也回來了。

他們帶來了更多彼岸的消息,王巨也不問,他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彼岸。

彼岸有許多好的地方,不過真論環境,確實大多數地區遠不及中原。

不過中原也不是真的那麼好,那是歷朝歷代祖先慢慢完善的。

所以在環境上,看上去彼岸比中原惡劣多了。

因此王巨又說道:“一億多貫哪。如果不捐助我朝,而用來惠及彼岸百姓,一戶人家得分幾百貫錢帛。我想去彼岸做海外王,卻將這一億多貫。捐助給我朝,我傻了不成?”

這句話真管用的,趙頊立即色霽,走下龍椅,拉住王巨的手,不知道說什麼好。

“司馬公。我知道你想法,想尊卑有序,我也不否決尊卑有序,就象陛下,是大宋的陛下,也是彼岸的陛下。但爲何祖宗說齊人,實際任何制度,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齊人。但請將貧困百姓也當成人,他們同樣是陛下的子民。如果不將他們當成人,他們同樣不會將我們當成人。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同樣是一萬年都改變不了的。”

“就是尊卑有序,司馬公,你也沒有做到,陛下都呼我王卿,別人呼我太保,或子安,爲何獨是你一再呼我王巨?”

司馬光氣得臉色發白。

但王巨心想,這些老傢伙不拆散真不行哪。

看看,他們消息多靈通。

然而問題是,司馬光獻書,不管怎麼說,對宋朝來說都是一件大功,儘管這本新資治私貨遠比史上那本多(指大段的臣光曰)。這種時候,拆散這羣耆老們,顯然也不是一個時機。

其實司馬光還是低估了王巨。

他得罪王安石真沒多大關係,王安石變法中確實有很多缺陷,但王安石本人的操守是無可挑剔的,做事也不黑暗。

可王巨不同。

也不是他做事黑暗,而是他做事不擇手段。然而卻不能否認王巨,比起用心良苦,連王安石也不及之了。或者說,王巨是用黑暗之心持光明之劍……

…………

王巨又在策劃着更黑暗的反擊。

但年底引起轟動的不是他的反擊,這個反擊要到明年春天了,也不是這次朝堂的辨論。

雖然這次辨論,引起一部分人再度彈劾王巨。

不過這些彈劾聲音很快消失,無他,彈劾沒關係,立即等着貶官吧。不要怪王巨強勢,因爲王巨這麼做,宋朝確實在大踏步地變好着。

種種惠民政策、三千萬大采購、三千一百萬貫的全國大基建……

如果這樣,百姓生活還沒有變好,那麼只能說各州縣的地方官員太無能了。‘

況且還有呢。

不僅是銀行司帶來的商業繁榮,還有雜糧同樣開始讓一部分百姓受益,當然,它還在推廣中,想要推廣到全國,得要明年後年了。

從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來,那就是移民。

隨着這些政策的落實,各州縣移民數量急劇地減少。

有的吃,不會餓死人了,誰樂意去遙遠的彼岸。或者酷熱的交趾?

可能這種變化趙頊看不到,不過許多有良心的官員,在奏章裡將各州縣的變化一五一十地寫了出來。

其實也不用他們寫奏章,在京城就能看到這些政策的變化。而採辦商貨的太監們就能將這些變化傳回內宮。

所以在這種大勢下,司馬光同樣無可奈何了。

要麼未來高滔滔繼續神經病發作,但真的不大好說啊……並且因爲擔心這一條,王巨繼續對高家表達着善意,以免他們在高滔滔耳朵邊嚼舌頭。

引起轟動的。而是大家想不到的地方,那就是西北。

…………

西北情況很不錯,不僅是涇原路,比如蘭州,李憲經營南會州,爲何經營南會州,等於將蘭州與德順軍聯繫在一起,若大的西使城一下子變成了大後方。

這一點同樣很重要的,宋朝伐夏失敗,梁氏迫於國內壓力。重新將李秉常釋放出來。

然後又暗中派人勸降禹藏花麻重新歸降西夏,在西夏反覆暗中招降下,禹藏花麻正在首鼠兩端。

南會州各堡砦築起後,西使城成了大後方,禹藏花麻傻眼了。

等於一個大隱患,一下子消除了。

同時延州那邊暗中與山界的許多羌部聯繫着,暫時不會向北經營東橫山,但有了這些羌部與宋朝眉來眼去,未來伐夏就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不過致命的殺着還沒有釋放呢,或者只釋放了一步。那就是平夏城之戰。

現在到了釋放第二步的時候。

司馬光進京獻書之時,正是涇原路大軍行動之時。

…………

一把大雪飄落着。

天地間靜寥一片。

李忠傑搓了搓手說:“大母的,真冷啊。”

章楶道:“正因爲天氣冷,所以某才策劃了這次奇襲。”

“風雪平蔡州?”折可適說。

沒煙峽之失誤真相。章楶最終查了出來,不過曲珍在平夏城之戰中表現出色,章楶也就沒有追究了,只是暗中寫了一封信給王巨。

平夏城之戰動用了幾十員虎將,不僅是爲了增加勝利的機率,也是一種磨礪。這些將領的最終表現,也決定了在未來伐夏戰爭中,是否重用。

但看上去,這件事煙消雲散了。

頂多折可適得到更多的重用罷了。

章楶點了點頭,地形不同,但道理差不多吧。

正是這種惡劣的天氣,所以敵人才不易想到宋朝會出兵。他又看着郭成、折可適、王恩、李忠傑、劉法五將說道:“此役就是快。”

“喏。”五將齊聲答道。

“去吧,”章楶說,該說的也早說了,也沒有其他吩咐了。

五將帶着一萬多名騎兵離開通峽砦,不是他們手下各營都是騎兵營,有的則提前數月從其他營地抽調過來的騎兵營,以保持這五將官兵是清一色的騎兵。

但涇原路的大半騎兵幾乎就在這裡了。

然爲何從通峽寨出發,因爲通峽砦相對來說,位於後面,佈置兵馬敵人不易察覺,如果放在蕩羌寨,這麼多騎兵集結,就容易被西夏斥候看到,失去奇襲之功。

天真的很冷,在呼嘯的西北風中,通峽砦城頭上的旌旗彷彿要被吹烈一般。

但是這一萬多名騎兵眼中的神情,皆閃着興奮的光芒。

一是平夏城之戰帶來的信心,二就是朝廷豐厚的賞賜。

不要不說錢哪,沒有錢能成嗎?

或者大捷後朝廷幾乎沒有任何賞賜,看一看這些戰士會不會樂意在這個苦逼的天氣裡,冒着巨大的危險出擊天都山?

爲了隱蔽,所有戰馬都裹上馬布,減少馬蹄聲,同時嘴中還塞着馬嚼。但與以前不同的是,所有戰馬上都裹上一層毛料布,不是當馬甲用的,儘管西夏有鐵鷂子,宋朝很早就出了重甲騎兵靜邊軍,然而王巨與章楶對此皆不感興趣,速度纔是王道!

這些毛披,主要就是禦寒用的,這種天氣,一旦鑽到了沒煙峽,想一想會有多冷吧。

不僅是馬,所有戰士都分發了一件毛料衫褲,也就是羊毛衫羊毛褲。或者說保暖**。

它們都是王巨提前安排的,再調運到渭州前線。

儘管做了這些措施,一行人進入峽谷中,鬼哭狼嚎般的峽風鼓盪着。所有戰士都不由地縮起腦袋,就連戰馬也不安地喘着粗氣。

郭成大聲下着命令:“天色馬上就要黑了,峽谷地形複雜,一個個跟上,不要丟失了。”

這個天氣西夏人是想不到了。可太過惡劣,幾乎呵氣成冰,不誇張的,反正郭成噴出一口熱氣,馬上他前面就出現一絲淡淡的冰霧,而且猛烈的峽風鼓盪着積雪翻舞,連幾十步外的事物都看不清楚。

通峽砦到蕩羌砦不是很遠,但就是這段路,整到天黑大夥纔到達。

蕩羌寨主是賈巖,他不參與這次奇襲。但也很重要,奇襲過後就要側應了,還有以防萬一,準備隨時救援。因此章楶將這名得力大將放在蕩羌寨。

賈巖拍着劉法的肩膀說:“小子,又能逞能了。”

赤裸裸嫉妒啊。

這同樣也是一種信心……如果放在永樂城之戰時,不要說嫉妒了,恐怕都沒有多少人願意前去天都山。

劉法嘿然一樂。

事實在平夏城之戰前,許多人都以爲劉法走了狗屎運,他不象折可適、郭景修等將領,不管大戰或小戰。總是打出來的。而劉法幾乎就沒有參加過什麼戰役,但就莫明其妙地提撥成一將大將,又莫明其妙地派到平夏城擔任一名主將。

不過知道真相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王巨的識人之能,雖然此子年齡不大。但真的能打啊。

賈巖說笑了幾句,將這一行人放進砦中,立即送來燒酒,薑湯,能吃酒的人吃上一兩杯燒酒,不能吃酒的人則喝上一碗薑湯。用之暖暖身體。同時又讓士兵將玉米麪與雞子攪和着,當成馬飼料,給所有戰馬吃。

另外賈巖又派出斥候,準備尾隨着大軍潛行,得知道後面的戰況,好做安排。

耽擱的時間並不長,一萬多大軍再次離開蕩羌寨,進入沒煙後峽。

風雪更大了,有體質稍弱的士兵幾乎都感到自己身體即將被凍僵。

要知道這些士兵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同時裡面着毛料衣服,外面又着皮襖,但還有人感到吃不消,整冷到這份上……

夜色越來越深。

雖然都是騎兵,在這種天氣下,這種地形下,這行人的速度並不快,一個時辰行軍速度勉強只有三四十里。

但因爲宋朝用蕩羌寨扼守住沒煙後峽,離天都山也不算太遠,四更時分,就漸漸到達天都山了。

其實這一行還是有很大危險性的。

天都山不止被宋朝攻破過一回,王巨慶州之戰時,被蔡挺攻破過一回,一把火將天都行宮燒得盡光。

但天都山位置極其重要,直接關係到興慶府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安危,而且又是西夏佛教聖地所在,因此不久後,西夏再度修砌了天都寨與天都行宮。

然而李憲又來了,攻破天都山後,擄掠了一把,再將將行宮與大寨燒個盡光。

西夏只好苦逼地再建。

而且因爲宋朝佔據了平夏城,仁多零丁只好發動百姓將天都寨再度加高加厚,同時在周邊地區修建了許多中小型堡砦,扼守各條道路。梁氏同樣也擔心天都山安危,調派了一些援兵過來駐紮。

此時天都山的兵力接近了五萬兵馬,但與平夏城不同,它還有險要的地勢可以利用。

也就是如果這一行不順利,說不定一萬多騎兵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

“哪裡就是狐突砦,”折可適說道。

自從仁多零丁將防禦加強後,宋朝也沒有派遊騎來遊曳了。不過因爲以前的遊曳,宋朝對天都山與蕭關的地形十分熟悉。但在這之前,折可適就擔任過歷次遊騎的主將。

“孟指使,那邊有一個比較避風的峽谷,你帶着手下,將戰馬牽過去,聽候前方號令,餘下人等,立即下馬,從那個山崗翻過去,繞過狐突砦,潛行天都寨。”這一行主將是郭成,副將是折可適,但因爲折可適對這一帶比較熟悉,因此代替郭成發號着命令。

孟矸帶着手下將戰馬,牽上不遠處那個峽谷。

實際儘管哪個峽谷比較避風,依然很冷,不過由於狐突砦擋着了道路,不得不如此了。

餘下將士則踩着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向山上爬去。

風攪着大雪,山道上還有着積冰,儘管只翻過這一道山崗,大家還感覺似乎攀登了一座險峰一般。

“喝一口酒,暖暖身體,然後扔掉酒囊!”郭成道。

大夥又喝了一大口燒酒,隨着將酒囊丟在地上,在郭成與折可適帶領下,向天都寨摸去……

第773章 開業第824章 遲了第29章 畫皮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530章 跑吧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284章 應戰(下)第505章 飛天(上)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129章 吹三秦第726章 微調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556章 生疑第21章 朱鈔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179章 兄弟第152章 弟仇(下)第41章 聯親第624章 縮影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20章 屍車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38章 不能比第174章 有條魚第574章 維穩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04章 幾振(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26章 底氣第457章 拿捏(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00章 二王(下)第177章 買撲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08章 下馬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822章 是他第61章 六拜(上)第851章 雙保險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306章 愛護第656章 龍臀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7章 路窄第382章 掏心窩第832章 慘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60章 請功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77章 啪啪啪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44章 蕃奸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31章 迷惑第682章 嚇一嚇第801章 後手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263章 斬龍(下)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63章 老朋友第639章 八櫓船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399章 二王(上)第156章 文臣(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02章 蛋痛了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18章 舅家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685章 撈人第303章 改良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87章 鬧大吧(六)第762章 咬死第599章 白衣(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198章 遷徙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66章 笑話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450章 門客第1章 背騾子第162章 立威(下)第623章 自保第419章 剋星第161章 立威(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9章 勞動吧
第773章 開業第824章 遲了第29章 畫皮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857章 割土(下)第530章 跑吧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284章 應戰(下)第505章 飛天(上)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129章 吹三秦第726章 微調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556章 生疑第21章 朱鈔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179章 兄弟第152章 弟仇(下)第41章 聯親第624章 縮影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820章 屍車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38章 不能比第174章 有條魚第574章 維穩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04章 幾振(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226章 底氣第457章 拿捏(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00章 二王(下)第177章 買撲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608章 下馬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822章 是他第61章 六拜(上)第851章 雙保險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306章 愛護第656章 龍臀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7章 路窄第382章 掏心窩第832章 慘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60章 請功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77章 啪啪啪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244章 蕃奸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231章 迷惑第682章 嚇一嚇第801章 後手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263章 斬龍(下)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663章 老朋友第639章 八櫓船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399章 二王(上)第156章 文臣(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02章 蛋痛了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18章 舅家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685章 撈人第303章 改良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87章 鬧大吧(六)第762章 咬死第599章 白衣(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198章 遷徙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66章 笑話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450章 門客第1章 背騾子第162章 立威(下)第623章 自保第419章 剋星第161章 立威(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9章 勞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