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共妾

“臨兼三司判官哪,”黃良眼睛也綠了。—].

雖有一個臨字,那也是三司判官,只要有了這個履歷,以後渠工結束,王巨最少會放一個大州的知州。那麼磨勘兩年,有可能象寇準那樣三十出頭便能擔任樞密副使。

王巨同樣有點激動,忙來忙去,當真不想升官哪?

不過還好,他迅速冷靜下來,對傳旨的中使說道:“麻煩中使對陛下稟報一句,這個差職微臣不能受之。”

“王判官,陛下也是好心,如今朝廷在執行那個坊場河渡,特別是三司官員十分忙碌。”

“這個我知道,”王巨道。

何謂坊場,不是作坊場務,如果連徵收商稅的場務也承包出去,那會讓司馬光在政事堂就活活拍死了。

嚴格說它就是指官府在鄉村開辦的臨時市集,百姓嘴中的草市或墟市。不過坊場河渡制,也包括了這種坊場。但它指的乃是小市集,非是重鎮,如果是那種能達到上千戶萬戶的重鎮同樣承包,司馬光又會將王巨拍死了。

這些市集很小,往往連一個象樣的邸店都沒有,但很常見。每隔幾天,四鄉八里的百姓便趕來交易。

官府也會派衙前與胥吏來徵稅,然而這個稅務不易管理,比如一擔水果徵十文錢,一擔蔬菜徵五文錢,胥吏將它們裝到腰包裡了,官府如何查問?

所以害了百姓,又多了差役,於是不如索性將它們承包出去。由市場選擇。承包主們收的錢多。百姓不願意來交易,承包主就會虧損,但承包主經營得當,收錢合理,又有其他一些手段將集市擴大,那麼承包主們就會賺錢。

河渡與這個狹義的坊場很接近。

宋朝河渡也設差役,名曰渡子。但不是設了渡子就不收渡錢的,還是收。美其名曰行人客商的過渡稅,歸胥吏徵繳。

然而這怎麼好統計覈算。結果朝廷未得到什麼過渡稅,坑了許多百姓當渡子,同時還害苦了過往客人行商,爲何呢,渡子苦逼無比,客人叫渡,渡子便有時候裝聾作啞不擺渡,或者說直接不擺渡,而去做自家農活了。

因此現在將河渡也直接承包。國家便於覈算,得利!渡子交出一部分承包費用。餘下的歸自己所得,得利。爲了賺錢,客人隨叫隨渡,客人行商得利。

但不僅是這種狹小的坊場與河渡,它還包括了作種官辦作坊,一些無關緊要的礦坑。

不是虧損了就可以承包的,還要一一甄別,然後再派官員下去觀察,做一個最低估價,若是最高拍價低於這個最低估價,最後結果能流拍都不能拍賣出去,以防官紳勾結,坑害國家資產。

所以這件事比較繁瑣,可能得花幾年時間,才能大約的梳理完畢。

王巨若真去了三司,還真能幫上忙,然而他繼續冷靜地說道:“中使,你對陛下轉告,臣資歷太淺,擔任三司判官,不是提撥臣,是害臣,是捧殺。”

中使只好回去。

黃良萬分失望:“子安,這就拒絕啦?”

“可不是拒絕了?”

“太可惜了。”

“二十歲的三司判官,我就是接任了,到了三司,你認爲三司那個官員會聽我的調動指揮?恐怕就是堂吏也不會聽我調動!於其尷尬地進去,又遭無數人嫉妒,還不如果斷辭絕,這纔是真正的取捨之道。”

當然,雖然知道自己選擇是明智的,可王巨眼中還有一絲惆悵。國家副部級幹部哪,就這樣一下子放棄了。

主要趙頊沒有與高滔滔溝通,高滔滔連一個天章閣侍制的館閣官都不敢授之,況且這個三司判官。如果嚴格按照規矩,三司使必須以員外郎兼歷三路轉運及六路發運使,才能充任。三司判官必須是常朝官兼歷任過諸路轉運使或提點刑獄使者,才能充任。當然,規矩是規矩,王安石可沒有歷任過三路轉運使,但照樣擔任了三司使。

不過王巨如何與王安石比資歷?

王巨幸好拒絕了,否則一旦授任,不用多久,就會被大家一涌而上,活活糅死,而且以後一輩子都能揹着不知天高地厚的罵名,即便以後起用,頂多是一箇中級京官罷了。

“捧殺?”趙頊喃喃道。

鑑於司馬光曾經有過將居養院當成了婚房的光榮歷史,趙頊也只好寧肯信其有,也不能信其無,於是重新讓韓維改回授令。

“怎麼又改授了?”司馬光有點急了。

那麼司馬光倒底是不是一個小人呢?

還真有點不大好說,至少他認爲自己不是小人。

在他心中也有他的君子小人標準,德勝過才就是君子,才勝過德就是小人。

或者再複雜的劃分一下,有德有才,那是人才,不過太少了。無德無才,這類人雖是小人,但也是無害的小人。德勝過才,雖然辦不成大事,但至少不會壞事。豈不知清官有時候也會害死人的,但司馬光卻不管的。然後是最後一類人,那便是才勝過德的人,有才無德,才情越大,危害越大。

王巨是也!

爲什麼是王巨,小小年齡,就敢胡作非爲。若是成長起來,天知道將大宋帶向何方。經他反覆煽動洗腦,連呂公著現在也認爲王巨大約不會是一個好鳥。

這個觀點還不是可恨的,可恨的是下面兩個觀點。

在司馬光心中,有一個金字塔結構,男比女尊,夫比妻尊,君臣比民尊,主戶比客戶尊,大主戶比小主戶尊。只要這些各色人等各安本位,國家就安定了。所以爲什麼他反對販夫走卒也穿綾羅襪,這說明了人心浮躁,今天能穿綾羅襪。明天就想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國家秩序就亂了。

第三個觀點。那就是隻要國家內部穩定,外敵就不會滅亡中原王朝,因此於其開邊導致內部不穩定,還不如苟和。

當然,任何時代都會有貧富懸差,更不要說宋朝了。

因此《平凡的世界》最後的結尾是一個悲劇,否則寫成了窮吊絲最終與白富美的大團圓結局,那整成了。

但做爲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必須用一些措施,減少這個懸差。如果真的將這個金字塔當成了合法必須的存在,就象阿三那個悲催的種姓制度一樣,內部又豈能穩定?國家又豈能繁榮?不過他身在局中,更沒有金手指存在,當然不會認爲他的想法是僞命題了。

所以司馬光抱着這種怪異的想法,認爲王巨是小人,是國賊,必須趁王巨還沒有成長起來,將他扼殺在萌芽中。

“司馬卿。王巨堅決不接受授命,故爾改之。”趙頊似乎是漫不經心地答了一句。

“這怎麼可以呢。算術只是小道。”

“司馬卿,禮、樂、射、御、書、數,算術是其中一種,即便是小道,也是道。況且王巨雖有功績,資歷與年齡確實不足。”趙頊又說道。

數學是小道?

就拿鄭白渠來說吧,若無火藥,只能從洪口上面的那個彎口處做爲引水渠,至少少灌溉五千頃耕地。

若無王巨用更高明的數學來測量,最少出現三分之一的浪費,包括錢帛與勞力,直接損失就能達到一百多萬貫錢。

但這個理兒,沒處說了。

司馬光心中更是皺眉頭,這是三司判官哪,那個官員能忍受這樣的誘惑?但這小子就忍受了,國賊啊,未來大宋之大國賊啊。

“司馬卿,替朕講一講黃巢與張角,”趙頊忽然說。

不是在編史書嗎,對這兩人應當熟悉吧。

司馬光不知道啊,於是想了想開講:“陛下,張角作亂約是光和六年,初奉事黃老,以妖術教授,號太平道,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癒,衆共神而信之……”

Wшw▲тt kдn▲℃o

趙頊默聽。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司馬光的博聞強記,這也是學問。

“郎中張鈞上書,說,竅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民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爲盜賊,宜斬十常侍,獻頭南郊,以謝百姓,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師旅而大寇自消。漢靈帝以鈞奏章示十常侍。十常侍皆免冠徒跣頓首,請求漢靈帝將他們下雒陽詔獄,並出家財以助軍費。於是漢靈帝怒解,反怒斥張鈞,此真狂子也。然後御史承旨,誣奏張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

“前車之鑑哪,司馬卿,你就趙忠、張讓、夏惲、郭勝等十常侍如何兼併,如何逼民爲反寇,寫一道奏章呈上。”趙頊說道。

司馬光不由愣住了,小皇帝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打壓兼併?

“今天就講到此吧,兼併之害,以及祖宗爲何說齊人,司馬卿,請你用點心思,將這個奏章寫好,讓朕觀賞參謀。”

“陛下意欲何?”司馬光立即問道。

不要小看了趙頊這個小小要求,但可能就爲難了司馬光。

當然,問題也不大,論隱飾之能,天下也罕人能及司馬光,所以直到最後,範純仁才認清了司馬光真面目。據傳範純仁性情溫和,一生從不以聲色加人,但與司馬光爭議時也發了火,怒喝道:“是使人不得言耳。若欲媚公以爲容悅,何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貴哉!”

你難道想封住所有人嘴巴,不讓人說話嗎?如果想讓我諂媚你讓你開心,我爲什麼不在更早的時候合王安石,那麼富貴來得豈不更快!

可能這個簡單的奏策,還就讓司馬光爲難了,不過司馬光想糊弄趙頊也很容易。

除非王巨一直坑下去,一直扛到底。

然而王巨也不會那麼做,他雖坑了司馬光數次,實際心中同樣忌憚。

接到了新的授令,王巨表示很滿意。

他找到驛館的兵卒,問道:“兵哥子,這附近可在安靜的客棧?”

“王大夫,幹嘛要住客棧,那多浪費啦,不如租一間宅子,也好將瓊娘接過來。”

“我幹嘛接瓊娘子?”

“咦,那個周郎顧盼,瓊娘亂弦是傳聞?小的明白了,王大夫是學韓熙載。”

“韓熙載?”王巨更糊塗了。

韓熙載便是李煜手下重臣,因爲李煜排北,對北臣防範甚嚴,於是韓熙載刻意自污,養了許多伎妾作樂。這麼多伎妾,他無法一一滿足,於是碰到伎妾與諸生私會,他不但不生氣,反而在門口說道,不敢打擾你們的興致,然後又用伎妾招待客人陪玩陪睡,於是伎妾膽子越來越大,看到中意的客人,不用韓熙載吩咐,自己兒跑過去作樂了。

“我倒,共妾哪!”王巨忽然明白這個大兵哥話外之音。

第81章 命案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113章 侍讀第9章 震盪第416章 潑(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183章 賽跑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615章 威名(上)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92章 首相第62章 六拜(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564章 退一步第125章 有點難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27章 先帝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05章 頂替第106章 捉他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226章 底氣第762章 咬死第156章 文臣(下)第531章 斬第815章 溫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54章 囚籠(中)第498章 後方第538章 會戰(三)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764章 進京第26章 送禮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30章 兩顆心第125章 有點難第338章 小人第81章 命案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46章 下江南第478 鼓聲(續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09章 聖儒(下)第862章 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35章 秋碩第446章 二王(下)第697章 芒種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315章 青澀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69章 泄密者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9章 高家第424章 軍監司第174章 有條魚第331章 寬厚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214章 故人第644章 長城(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96章 破\處(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2章 禍福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38章 鄉黨第294章 倚仗第121章 省試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801章 後手第645章 長城(中)第72章 悲情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84章 《感事》詩第592章 修房子第662章 破城第427章 擔心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
第81章 命案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113章 侍讀第9章 震盪第416章 潑(下)第639章 八櫓船第183章 賽跑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615章 威名(上)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92章 首相第62章 六拜(下)第259章 屹立(中)第564章 退一步第125章 有點難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27章 先帝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05章 頂替第106章 捉他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226章 底氣第762章 咬死第156章 文臣(下)第531章 斬第815章 溫馨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54章 囚籠(中)第498章 後方第538章 會戰(三)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764章 進京第26章 送禮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93章 第一躍(三)第730章 兩顆心第125章 有點難第338章 小人第81章 命案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46章 下江南第478 鼓聲(續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09章 聖儒(下)第862章 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35章 秋碩第446章 二王(下)第697章 芒種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315章 青澀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69章 泄密者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9章 高家第424章 軍監司第174章 有條魚第331章 寬厚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214章 故人第644章 長城(上)第703章 大事(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96章 破\處(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2章 禍福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138章 鄉黨第294章 倚仗第121章 省試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801章 後手第645章 長城(中)第72章 悲情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84章 《感事》詩第592章 修房子第662章 破城第427章 擔心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