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感事》詩

王巨不知道後方有人居然能指望他掏出一百多萬貫治甲器……

談話還在繼續。

就是閒聊着,王巨不想交惡,況且這兩人確實是兩個幹臣。特別是章惇,在史上如果他能火拼掉向皇后,說不定北宋還不會滅亡。但也不大好,以河北現在的防禦力量,即便沒有海上之盟,女真人崛起之後,早晚也會南下。到時候北宋還得完完。

女真人……王巨也不能想了,一想到種種問題,同樣會抓狂。

呂章二人純粹是想交好。

所以三人聊得比較投機。

章惇道:“子安,不知木棉司一年能獲利多少?”

“這個不大好說,我先說第一年,雖然去年內藏庫經營規模不算大。”

實際也不小了,但相對於三司出手,確實不算大。

“不過自去年春天我就與官家略做謀劃,安排人手,去年秋天起廣南東路官員與福建路官員就開始配合執行。因此時間寬裕。但今年三司看到木棉之利後,纔開始出手,估計各項詔書才勉強到廣南東路官員手中。即便廣南東路官員現在開始發起百姓再做準備,數量太大了,不易發起百姓做役了。如想百姓做役,必須適度地出一些錢帛募民。”

“是啊,真有這回事,程師孟就上書提及此事,官家恩准了。”呂惠卿道。

敢情王巨是白擔心了。

“那就好,不過時間還是有限,正月大多是節日。百姓也想休息一下。二月百姓就要開始春耕生產了。這麼短時間內。能開墾出多少耕地?況且必須圈出圍堤。圍堤裡要平整出耕地,建造房舍。”

“是啊,時間太短了。”

“然後到明年,這個時間寬裕了,並且木棉獲利,三司手中也有了經濟,擴大規模。但這件事我也與官家在宮中說過,實際一牀棉被真實的成本不過三四百文錢。”

“就這點錢?”

“吉甫。我算給你聽,一畝地產淨棉五十幾斤,可紡彈七牀棉被。我打算一畝地收穫七石米。”

“不可能有這麼高產量。”章惇道。

“打比喻吧,況且種棉比種稻谷累人,特別是採棉時季,那連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沒有,晚了,棉花就爛在田間了。一石米的價格在廣南東路只有兩百餘文。也就是棉花收購上來,一牀只有兩百來文,紡彈加工。運費,加一牀簡易的棉套。場稅,四百幾十文足矣。憑什麼能售二十五貫?物以稀爲貴。一旦多了,價格就漸漸跌下來。”

“原來這樣。”

“但吉甫兄、子厚兄莫急,我再說它的需求,即便福建路,冬天時也略有些冷吧。”

“深冬時會冷的,同樣有霜凍。”呂惠卿道。他們全是建建人,豈能不知?不過那邊接近零度的天氣很少很少了,即便深冬,也有好幾度溫度。但肯定不及嶺南。

“相信棉製品普及後,也能用上吧?”

“若是便宜,薄被子還會需要的。”

“那就是了,到長江一帶更不用說了,遼國呢,西夏呢,高麗呢,倭國呢,河湟吐蕃呢?這是多少戶人的需求?多了價格必然會下降,但需求量太大,不會降到頂點。在這十幾年內,利潤都很豐厚。究竟獲利多少,由市場決定,我不敢妄測。但三司會因此而獲得不菲的利潤。故我在官家面前沒有反對。再說一旦推廣,兩廣就會爲朝廷帶來收益,又解決了福建路與江南西夏人口的壓力。利國利民之舉也。”

“那我就放心了。”

“但子厚兄切記,不管商人賺多少錢,還是交給他們去經營。”

然而這一回註定讓王巨失望,無論是王安石,還是趙頊看到棉被價格漲到二十五貫,全部眼睛綠掉了,是不可能再交給商人去經營的。

“子安兄,京城來了一個奇人。”呂惠卿道:“道德,才學,文章,千古無人能及之。”

“哦。”

“賤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特愁吏之爲,十室災八九。

原田敗粟麥,欲訴嗟無賕。間關幸見省,笞撲隨其後。況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閉倉庾,縣吏鞭租負。

鄉鄰銖兩徵,坐逮空南畝。取貲官一毫,奸桀已雲富。彼昏方怡然,自謂民父母。朅來佐荒郡,檁檁常慚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執其咎。乘田聖所勉,況乃餘之陋。內訟敢不勤,同憂在僚友。”

“悲天憫人……”王巨道。

說老實話,在道德上王安石確實不錯的,雖不及范仲淹,但才氣比范仲淹又勝了一籌。

以王安石的才情,這首《感事》詩寫得很是一般。

但能看到詩人的一種心態,對百姓的同情,對暴吏、貪婪豪紳的痛恨。

“這是他的情懷,子安,你再聽這首小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呂惠卿吟完,似乎還在回味,又說道:“古今往來長短句中,當數它爲第一。”

有很多宋詞寫得不錯,比如蘇東坡的念嬌奴、水調歌頭,兩首江城子。

周邦彥雖因爲壓合音律而被推爲北宋第一詞人,不過確實有些小令寫得也還可以。

但即便在這些優秀的宋詞中,這首桂枝香依然是翹楚之一,最少能擠入前三名行列!至少現在確實當爲第一!就連蘇東坡看到了。也驚歎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將大蘇嚇着。

而且這首小令剛一傳出。第二年便傳唱於京城,不過王巨不在京城,就不知道這件事了。

王巨平靜地說:“乃是介甫公作的吧?”

“不錯,我與王公交談,十分敬佩。”

“國家是需要一棟樑之材來治理了,天色不早,我長途而來,也要回去休息了。”王巨說道。

三人確實談了很長,呂惠卿與章惇不好久留。只是呂惠卿略有些鬱悶,我還沒有介紹王安石呢。

王巨第二天就下去了。

如果不是有心人,都不知道王巨曾經來過京城。

趙頊開始動手了,得爲變法鋪路。

屈原死在半路上,他是大臣,俺是皇帝,不會死。他也弄錯了,屈原死在半路上,若是繼續向史上發展。他是死在棺材裡……

趙頊將所有重臣召到延和殿議事,先是說:“諸卿。朕繼位以來,財政一直匱乏,趙卿(趙抃)說六冗,王陶說冗兵,朕也裁去了二十五萬軍隊,另外又將坊場河渡陸續拍賣,又有木棉之收益,盡數以資國用,又將內庫珍珠龍腦交給榷務貨資國用,仍財政爲何一直匱乏?”

呂公弼說道:“雖裁兵,天下冗兵仍然沉重,現在五十四萬禁兵,三十七萬廂兵,又有十數萬蕃落與保捷,僅是豢養的官兵就達到了一百一十多萬,財政如何能好轉?況且裁兵需安置,兩三年後,會稍許扭轉一些。且臣再進一奏,本來裁兵乃是良政,仍鄭白渠卻增四十六營官兵,逆流而上,導致四十六營保捷並無鎧甲。請陛下斟酌。”

“不是淘汰下來諸多禁兵,他們的甲器呢?”

“他們原來用的是紙甲布甲,其實就是衣服,隨着淘汰,也讓他們帶回去了,哪裡還有鎧甲。”

“也就是他們原先等於沒有鎧甲了,爲何不向朕稟報?禁軍當中還有多少兵士沒有鎧甲的?”

“不少,但非是在我朝,而是在仁宗朝、先帝朝,甚至在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畢竟那麼多軍隊,如何一一裝備?”呂公弼答道,不要問我,與我無關,與現在的西府更無關。

“那麼武器呢?”

“能用的武器也讓諸營官兵留下來了,不能用的才交給保捷軍,那邊試後,一律沒有留用,全部交給京兆府重鑄或銷燬。四十六營保捷如今一無鎧甲,二無武器。若是裝備,所需又是一筆不菲的錢帛……”

“不說了,國家糜爛哪,糜爛哪,爛到骨子裡了,今年朕賣珍珠龍腦,明年朕還能賣什麼,賣這個嗎?”趙頊舉起玉璽說道。

他是在說氣話,就是賣,得有人敢買啦。

但這個玉璽也要賣,那就噁心人了,司馬光也不敢說,只要用好了人,國家就治理了。趙頊在逼,司馬光逼得沒辦法,於是忽悠,想治好一縣,得用一個好知縣,想知道那些人是好知縣,得用好知州,想知道那些人是好知州,得用好轉運使,想知道那些是好轉運使,得用好宰相。也就是宰相用好,國家也就大治了。那麼那些人是好宰相呢,呂誨,呂公著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用好他,用好他的好朋友,天下大同馬上就要來到。

但趙頊心中卻是很得意,這一招管用哪。

論氣,早氣得麻木了,何必今天生氣?

他又說:“有人說冗兵,有人說冗官,包拯昔日上書,說太祖時天下文武官不過三五千的,景德祥符年間天下文武官九千七百八十五人,皇佑時卻增至一萬七千三百餘員。然而包拯卻說全國有州三百二十個,有縣一千兩百五十個,所需官員五六千人足矣。但現在朕查了查,天下官員達到兩萬五千餘人。以至中外留傳一句,闕三補一,何謂闕三補一,一名差官出來,最少等有三名職官在等着候補!”

包括苗授,苗授未授職之前,乃是供備庫副使,不是真主管着供備庫,這是一個武職官,有其職無其權,也在家等着候補。

“這樣發展下去,難道我大宋在準備五萬名官員嗎?”

大家靜默,不敢說話。

不管怎麼說,這個官員數量確實太冗了,也太坑了。

趙頊心中一涼,他就想到了王巨的五分心,這就是前所未來高薪養的一羣忠良官員哪。

不過這次他是有備而戰,於是看着一個人,能不能成,就在他身上,當然不是王安石,王安石暫時還需要保護的。

第174章 有條魚第816章 驚喜第476章 鼓聲(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113章 侍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712章 兩個半第347章 徐徐徐第8章 懷疑第280章 不早死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267章 龍手(中)第262章 斬龍(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509章 逆轉(下)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87章 鬧大吧(六)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15章 犧牲品第172章 贈馬第75章 對子第307章 南方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61章 六拜(上)第138章 鄉黨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9章 勞動吧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08章 權威第498章 後方第674章 惡婚(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855章 囚籠(下)第270章 縣學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53章 賀禮第561章 扯皮第294章 倚仗第750章 張睦(下)第106章 捉他第853章 囚籠(上)第426章 楚懷王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458章 胃口好第806章 三國第602章 南方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724章 孤臣?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39章 會戰(四)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72章 南帝第20章 講道理第739章 裂車(上)第718章 拯救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808章 好消息第592章 修房子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182章 子午山第726章 微調第725章 斷錯了第394章 開始了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480 勸說第206章 重諾第578章 和平第569章 戲耍(上)第65章 拜節第499章 清洗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6章 世仇第265章 朱序(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854章 囚籠(中)第762章 咬死第51章 想法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422章 楹聯第718章 拯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51章 想法第230章 都想第485章 人樣子第434章 羞侮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4章 放棄
第174章 有條魚第816章 驚喜第476章 鼓聲(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113章 侍讀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712章 兩個半第347章 徐徐徐第8章 懷疑第280章 不早死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267章 龍手(中)第262章 斬龍(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509章 逆轉(下)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87章 鬧大吧(六)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15章 犧牲品第172章 贈馬第75章 對子第307章 南方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61章 六拜(上)第138章 鄉黨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39章 勞動吧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08章 權威第498章 後方第674章 惡婚(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855章 囚籠(下)第270章 縣學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53章 賀禮第561章 扯皮第294章 倚仗第750章 張睦(下)第106章 捉他第853章 囚籠(上)第426章 楚懷王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458章 胃口好第806章 三國第602章 南方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724章 孤臣?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39章 會戰(四)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72章 南帝第20章 講道理第739章 裂車(上)第718章 拯救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808章 好消息第592章 修房子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182章 子午山第726章 微調第725章 斷錯了第394章 開始了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480 勸說第206章 重諾第578章 和平第569章 戲耍(上)第65章 拜節第499章 清洗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76章 世仇第265章 朱序(下)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854章 囚籠(中)第762章 咬死第51章 想法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422章 楹聯第718章 拯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51章 想法第230章 都想第485章 人樣子第434章 羞侮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4章 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