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大捷(下)

“王知州,辛苦了,”章楶遠遠迎上前去說道。

王文鬱帶來的兵馬並不多,只有五千人,但全是來自蘭州與龕谷等處的最精銳騎兵。

至於蘭州,則交給了李憲。可能在宋朝因爲李憲是太監,大家皆有些瞧不起,但此人十分能打,不亞於種諤,然與種諤相比起來,少了一份私心,所以頗得王巨與章楶看重。

不過王文鬱同樣也不錯,最少是高永能級別的大將。

不僅王文鬱來了,與他一道來的,還有德順軍的姚雄,總之,姚兕一家父子三,在這一戰中都得到了重用,以至世人矚目。

但姚雄擔任的是德順軍知軍,屬於涇原路管轄,那就沒必要太客氣了。

章楶等的就是這兩將。

大家來齊,章楶又開始調兵遣將,但先將平夏城的情況說了一說。

現在有了望遠鏡,利於斥候打聽消息了,當然,因爲讓西夏也得到了一些望遠鏡,西夏那邊打探情報同樣也方便了……

“大約前線的情況就是這些,比某預想的要好。”章楶說道。

特別劉法表現真的很亮眼,至於都頭李平之死,章楶就不多想了。一將功成萬骨枯,雖然不能說絕對,但慈肯定不能掌兵的。正是劉法這一戰,最少贏得了寶貴的一夜。

爲何說一夜,想一想如果不是劉法衝擊,讓西夏及時收兵休息,那麼平夏城城牆被夏軍撞出更多的豁口,西夏必然利用人多的優勢,晝夜對平夏城發起攻擊。

雖然不指望平夏城守上十天八天的,但晚一點發起大規模衝擊,總比早一點發起衝擊危險性減少些。

當然,明天平夏城將要接受更大的煎熬了,不過隨着王文鬱及時趕到,平夏城只需要再堅持三天辰光了。

“王文鬱,王光祖、李詳聽令。”

“喏。”三人站了起來說。

“王光祖。你做爲前軍,王文鬱,你做爲中軍,李詳。你帶着兩將兵馬殿後,從蘭蕭川向好水故砦挺進,與前面兩路兵馬一樣,聲勢最好大一點,不必要掩飾。當臨近好水故砦時。同樣停下來,勿要貪功冒進。不過你們接近好水故砦時,大約要到後天下午。正好休息一天,大約大後天總攻就要打響,得到我的命令,立即發起總攻。”

“喏,”三將領兵退下。

“姚兕、苗履聽令。”

“喏。”

“你這一行最好低調行軍,如果可能,儘量晝伏夜行,先行去天聖寨。再從菜園川出發,不過菜園川沿途幾個寨子,某已經提前收攏過來了。”

“章公,我知道。”

天聖寨北面有兩個平川,一個是蘭蕭川,一個是菜園川,分佈着許多蕃人村落。

但與大里河之北的蕃部不同,這些蕃部對宋朝不是那麼排斥。

而且梁氏窮兵黜武,爲了支付龐大的兵費,不得不重徵苛斂。導致許多百姓民不聊生。因此看到這種情況,章楶與姚兕聯手,拉攏了前線的一些部族,包括菜園川各部。給了一些好處,同時說明一些道理,一旦宋朝北上成功,那麼這些地區就屬於宋朝了。宋朝的稅賦大家都懂的,漢人就那麼些稅,兩稅如果沒有雜稅則是十稅一。如果是蕃人,只要丁壯擔任強人壯馬,連稅賦都免掉了。

這些部族本來對西夏就不那麼忠心,況且快斂得活不下去了,不僅宋朝稅賦低,而且章楶又給了許多好處,於是一個個表示向宋朝效忠。

“由他們配合,只要你們行軍小心,相信西夏不易得知你們這一行的蹤跡,再往北,可能環州知州張守約帶領一萬餘涇原路的兵馬,在哪裡與你們匯合,然後順着小路一路向西,折向東彎溝,繞到平夏城的後方。當你們到達之時,便是總攻之時。”

“喏。”姚兕高興地說。

張守約也漸漸老了,但這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虎將。

總之,這一戰宋朝是將星如雲,星光耀眼。

…………

“王公,身體可康否?”王巨來到王珪牀前關切地問道。

“子安,老夫老了,恐怕不行啦。”老王有氣無力地說。

老王也不算老,才六十幾歲,但在這時代人往六十歲上跑,不能生病,一生病就會十分地不妙。

王巨不知道如何安慰。

老王又說道:“子安,可惜看不到你收復西夏之時,老夫很慚愧啊。”

“世人誰敢輕視王公,至少有王公在,對於我來說,彷彿範文正有了杜公之庇護。”

因老王一向和稀泥,所以世人多譏諷之,甚至公開說三旨宰相。

這樣說是不對的,就象范仲淹發起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熱鬧有了,但別當真,是熱鬧,但是胡鬧!

有的人默默無聞,卻是第一流的賢相,例如宋真宗時的李沆,宋真宗時的王旦,唐太宗時的房杜。所以許多人都低估了老王,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徐禧與太監李舜舉去永樂城之前,老王親自迎出中書,對李舜舉說,朝廷以邊臣屬押班及李留後,無西顧之憂了。”

李舜舉說:“西郊多壘,卿大夫之辱也(指朝廷大臣沒有本事,導致宋朝西北只能被動防禦)。相公當國,而以邊事屬二內臣,可乎?內臣止宜供禁延灑掃,豈可當將帥之任!”

老王慚愧不安。

這件事說明老王一不擺架子,二能聽得進別人的批評。

實際在老王的和稀泥之下,熙寧變法所造成的黨同伐異情況在逐漸改好。

國家各個情況同樣也在轉好。

即便兩次慘敗,西北整死了六十萬軍民,也沒有造成混亂起義反叛的啥,不僅是國庫充盈之故,同樣也說明了老王在中書調度有方。

但不管怎麼說,這兩次慘敗是發生在他爲首相任上的,當真老王不感到恥辱?

還有,老王對王巨的庇護。

但王巨不是范仲淹,范仲淹上位後不顧杜衍對他的種種庇護,還將這個天聖四大賢相(王曾、杜衍、張知白、李迪)打入到小人行列。這讓王巨想想很無語,不過王巨對老王真的一直很尊敬。

“老夫外子多有得罪……”

“王公,我說過,只要不是別有用心、顛倒黑白者。我從不怪罪,王公,你就不用擔心了。”王巨打斷他的話說。

老王說的外子就是李格非,李清照的老子,原先拜在韓琦門下。但韓琦有沒有將這個學生放在心上,那只有天曉得了,後來蘇東坡爲考官時,李格非得中進士,又拜在大蘇門下。

王巨回來,強行推出齊商稅,導致各州縣都產生了許多糾紛衝突,李格非上書,彈劾過王巨。

其實這真是一筆糊塗賬,老王是王巨的庇護人。大蘇是王巨的好朋友,韓琦算是政敵吧,但韓琦與王巨衝突不大,相反在建設鄭白渠時兩人合作還算比較愉快。等王巨正式上位,韓琦早死了好幾年。

王巨離開王珪的家,去見趙頊。

趙頊問:“王公病情如何?”

“有些重。”

趙頊聽出這個有些重意味着什麼,他嘆息一聲。

“以前王公在的時候臣沒有發覺,直到他病重之時,臣才知道王公之作用。看似王公性格柔弱,但是沒有王公居中調節。朝堂不會如此安靜,甚至臣的齊商稅與銀行司都會引起更大的爭議。上善若水,不過如此。”

這個評價有些高了。

但老王也不是象一些史冊上記載的那麼無能。

“臣還擔心臣去了陝西之後朝堂的格局。”

“章卿可乎?”

“原來以爲章子厚可以爲首相,但現在細想起來。章子厚性格還是有些激烈,這一條是不及王公的,隨着朝廷經濟好轉,國家只要維護好這個局面就可以了。因此最適宜的人乃是守成大臣,就不知道範純仁能否勝任。”

“範純仁?”

“他雖與我政見不合,但臣是國家宰相。不能站在自己立場向陛下推薦人材,而是要將合適的人才推薦到合適的位置上。”

如今他好幾個好朋友都在京城爲官,章惇是門下宰相,曾孝寬是吏部尚書,小蘇是中書舍人,張商英乃是銀行司使,沈括則是利民監使,熊本與他關係也不錯,即便另一箇中書舍人蔡卞對王巨也推崇倍加,但這幾個人都不適合接替自己與老王的位置。

“範純仁……”

“範純仁才能稍稍欠缺,但能起到這個調和之作用。而且不能明年任用,必須從現在就開始任用,調到中書,正好臣與蔡公在中書,可以提前磨勘,也能提前與蔡公配合。”

“你是說得重用溫和之臣子。”

“也不一定,但熙寧變法,造成大臣產生了嚴重的黨同伐異,所以必須讓溫和派大臣主持朝政。實際臣未到王公家探望王公前,都想不到自己會推薦範純仁。”

“再看看吧。”趙頊說。

現在老王還沒有死呢。

趙頊又問:“王卿,陝西事了,你當真去彼岸?”

“陛下,雖然有些人利用臣與大長公主的事攻擊臣,但它確是事實。自古以來,且不說王莽與隋文帝,就說東漢外戚專政以及楊國忠之亂政,也知外戚之害,況且是臣這樣不清不楚的。”

這倒是事小,關健我以後不去彼岸,你現在還能這樣信任嗎?

還有呢,你在還好一點,你不在,還不知道你母親以後如何糟蹋我。

但這是不能說的。

趙頊也未想到此節,他失望地嘆口氣:“姑姑害苦了朕……”

你嘿咻了,如意了,連兒子都有了,但將朕一個良臣弄沒了……他又說道:“朕聽聞你有一個女兒。”

“是兩個女兒。”

“朕指的是你長女,她可有婚配?”

“她還小呢。”

“朕想將她接到宮中。”

“啊。”

“你誤會了,朕想幾年後,將她嫁給傭兒。”趙頊說道。

這樣就是以後王巨去了彼岸,宋朝有事,他還會出力的。再說長相,王巨這個長女以前在京城時,趙頊看到過一回,雖然那時她還小,但長相不弱。不過換一句話。以王巨與那個李小娘子的長相,子女又能差到哪裡?

“不行,臣的女兒歲數大了好幾歲,而且未來去了彼岸。就是彼岸了,不能再與朝堂有什麼瓜葛,”王巨直接回拒道,他心想,將萼兒嫁給你兒子。可未必是好事,且不說宮中的你老媽你老婆有多厲害,你兒子也不是長壽之相,想到這裡他問道:“殿下這幾日飯量可增否?”

“不錯,飯量長了許多,就是母后責備了朕一頓,但看到傭兒飯量增加,母后也就沒有再反對了。”

“那就好,不過殿下倒也確實可以提前訂下一門親事,雖然早了一點。但從現在就可以對女方重點培養,以便她以後能母儀天下。甚至還可以從現在觀察其品性如何,萬一選人不當,還有婉拒的餘地。”

“咦,這也是不錯的主意,卿可知道誰家有合適的小娘子?”

雖然這個話題是趙頊挑起的,其實王巨自有用意,那便是史上宋朝皇宮的巫蠱案。

趙煦長大了,要選皇后了,大臣們千挑萬選。選中了狄家小娘子,要長相有長相,因爲是人樣子狄詠的親生女兒,要品德有品德。要家世有家世。

但高滔滔一打聽,立即回絕了。

因爲這個狄小娘子身份有點兒複雜,她有三個媽媽,一個媽媽是狄諮的妻子,一個媽媽是狄詠的妻子,一個媽媽是狄詠的小妾。

實際親生母親是狄詠的小妾。但按照規矩,小妾生下的子女必須交給正妻哺養,因此狄詠的正妻成了狄小娘子的第二個媽媽,然而狄詠這個正妻對狄小娘子很不好,身爲父親,不忍女兒遭罪,便將她送給大哥狄諮撫養。

其實這也無所謂,主要高滔滔擔心媽媽多了,外戚力量大了,影響她的權利,因此回絕了這個小娘子,並且給了明確的條件,出身要低,家世背景要小,爲人要低調。

最後選了孟小娘子,祖父是馬軍都虞候孟元,外公則是大書法家王廣淵,這兩人地位都不差,關健這兩人都死了,到了孟小娘子手上孟家開始末落。

特別是孟小娘子,長相很平凡。

於是一下子讓高滔滔看中,選爲趙煦的皇后。

但這樣的女子,如何能得到趙煦的寵愛。因此趙煦將滿腔的愛集中到劉婕妤身上。實際這個劉婕妤出身更平凡,整天嘻嘻哈哈,不知禮數,不過她本來就是一個村姑。然而想一想高滔滔的霸道,宮中那有什麼長相出衆的女子,矮子裡選將軍,劉小娘子對於趙煦來說,就是國色天香的大美人了。

孟皇后便急了,要命的她反應癡呆,更要命的她還有一個養母燕氏,這個燕氏長袖善舞,還能經常出入宮中。然後教了孟氏幾招,第一招在趙煦必經的路上灑符水,那樣趙煦就會寵愛孟氏了。

不管用,來了第二招,讓趙煦喝符水。

還是不管用,必殺技出現,燕氏讓她姐姐去民間蒐集驢駒、叩頭蟲、媚蛇霧等邪物,製成符錄,直接放在趙煦的牀上。想一想在古代,沾到這東東,會有什麼下場吧。

趙煦憤怒之下,要休掉孟氏,那還了得,想一想范仲淹爲了宋仁宗休郭氏拼了多少命……大臣一起反對,她不僅是你妻子,還是天下人的媽媽,不准你隨便休。本來章楶要西北將西夏三十萬兵馬一起坑掉了,正是趁勝追擊之時,然而因爲這個巫蠱案,誰也沒有心情管西北那攤子事了。

不過現在好,高滔滔沒辦法干涉。

只要這門親事訂下來,即便沒有入宮,那也是天下人未來的媽媽,只要狄小娘子不犯下嚴重的錯誤,那麼高滔滔就沒有辦法回絕這門親事。

爲什麼還是狄小娘子,在史上第一個人選不是高滔滔選的,而是許多大臣挨家挨戶的考察,最後才選狄小娘子,與長相沒多大關係,主要是品德好。大約與她身世有關吧,即便身在狄家,也沒有大小姐的傲嬌性子。

其實長相也很重要的,如果是狄小娘子,而不是孟氏,那可能讓那個村姑楊婕妤在宮中煽風點火?

王巨便推薦了這個狄小娘子,如今已經過繼給了狄諮,王巨還淡淡地將她身世說了一說,又說道:“正是因爲這種身世,此女生性溫婉不傲不嬌,品德優秀。”

這纔是好人選哪。

而且是狄詠,趙頊懂的,慶州之戰因爲狄詠不配合,一直未得到王巨重用,現在王巨推薦他的女兒,大約這個女子確實是不錯,否則王巨不會推薦。他想了想說:“是不是那個人樣子狄詠?”

“就是他。”

“此女是不是過份地貌美?”

“美麗與品德有何關係?晉惠帝的賈皇后醜陋垂名史冊,但品德呢?況且貌美,夫妻才能琴瑟和諧,後宮安寧,後宮寧,天下寧。”

“朕派人打聽一下。”趙頊感興趣了。

“不知西北那邊如何了。”

聽說西夏調集了十幾萬精兵,又是仁多零丁爲主將,趙頊還是有些擔心的。

“陛下,請放心,仁多零丁是臣手下的敗將,也會是章質夫手下的敗將,相信不久,就會有捷報傳回京城。”

王巨剛說完,一名小黃門手中拿出奏章大聲喊道:“陛下,樞密收到前線奏報,前線大大捷了!”(。

第64章 買馬社第621章 膽子大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270章 縣學第14章 小翅膀第435章 嚇一跳第86章 鬧大吧(五)第9章 震盪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50章 周小魚第650章 海盜(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81章 命案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88章 泄露第691章 不滿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03章 大轉移第9章 震盪第317章 坐臥者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93章 第一躍(三)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106章 捉他第738章 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88章 酒語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452章 爭標第773章 開業第538章 會戰(三)第641章 文臣第140章 明妃曲第443章 市易第145章 衙內第560章 請功第2章 黑蜂盜第849章 冷處理第687章 飛錢司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436章 小人物第509章 逆轉(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764章 進京第343章 贖人第20章 講道理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64章 蕃騎(下)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843章 朔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340章 悟空第376章 共濟會第129章 吹三秦第472章 迷宮(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27章 好高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359章 聰明人第125章 有點難第172章 贈馬第431章 撫養第536章 會戰(一)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61章 自曝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81章 命案第446章 二王(下)第33章 愚者第586章 值得第283章 應戰(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158章 請權(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21章 朱鈔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636章 仙境第395章 富!第725章 斷錯了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433章 默契第50章 滿意第70章 潤筆費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87章 歪樓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04章 私軍(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40章 裂車(中)
第64章 買馬社第621章 膽子大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270章 縣學第14章 小翅膀第435章 嚇一跳第86章 鬧大吧(五)第9章 震盪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50章 周小魚第650章 海盜(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81章 命案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88章 泄露第691章 不滿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03章 大轉移第9章 震盪第317章 坐臥者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93章 第一躍(三)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106章 捉他第738章 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88章 酒語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452章 爭標第773章 開業第538章 會戰(三)第641章 文臣第140章 明妃曲第443章 市易第145章 衙內第560章 請功第2章 黑蜂盜第849章 冷處理第687章 飛錢司第40章 空前危機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436章 小人物第509章 逆轉(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764章 進京第343章 贖人第20章 講道理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64章 蕃騎(下)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843章 朔正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340章 悟空第376章 共濟會第129章 吹三秦第472章 迷宮(中)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127章 好高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359章 聰明人第125章 有點難第172章 贈馬第431章 撫養第536章 會戰(一)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61章 自曝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139章 投名狀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81章 命案第446章 二王(下)第33章 愚者第586章 值得第283章 應戰(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158章 請權(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21章 朱鈔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636章 仙境第395章 富!第725章 斷錯了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433章 默契第50章 滿意第70章 潤筆費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87章 歪樓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04章 私軍(下)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740章 裂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