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

遠遠地看去,幾艘大的出奇的船隻就象幾個怪物一般,屹立在港口不遠處的船塢上。

每艘船上立着五排高大的桅帆,還有一些小側帆,並且這幾艘船上還豎起着高大煙囪。

其實這些年彼岸的船隻越來越大,甚至陸續出現了許多噸位達到一千五百噸的大型木蘭舟。但這些船都不及眼前這幾艘船隻龐大,樣式也古怪。

那些煙囪又是幹什麼的?

張兵曹解釋道:“因爲前年派船隊探測了彼岸,但去彼岸,沿途缺少可做補供的島嶼,因此從前年起,就開始建設試驗一些新式船舶。它們就是先行試驗的幾艘船,用了純鋼龍骨,使結構更穩定,於是船舶安全載重量增加到四萬石到五萬石之間。至於那些煙囪,則是推進船隻前進的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必須燒石炭,所以用這些煙囪排放煙霧。”

“就是王公所說的新機器。”

“嗯,就是,實際很早就在研發了,燒了無數錢帛,然而陸續出現了種種問題,直到少保過來後,才查出來,乃是封密性差的原因。爲了解決這個封密性,前年船隊去了彼岸後,除了尋找一些糧食作物外,還刻意尋找一種樹膠。其實不管少保回不回去,這些未來也要交給朝廷的。”

其實史上原始的蒸汽機十分簡單,但王巨記不得了。

他所繪製的蒸汽機不僅有鍋爐,還有汽缸、連桿、轉軸、曲軸、飛輪、齒輪箱、調速器、各種閥門閥杆,其複雜度遠超過了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

反正不能對照歐洲工業革命的進程。就象現在蒸汽機技術還沒有完善呢。這邊已經在開始研究電力了。當然。等電力出現,還不知道會等到什麼時候,更不知道會燒下去多少錢帛。

這超過了張商英所能接受了範疇,只能沉默了。

但他又指着天際處:“那是什麼?”

“那是高爐,冶鐵用的,張公,放心,這些技術。未來少保也要交給朝廷。”

“我們去找王公吧。”

…………

“少保,如果不是這次永樂城之慘敗,恐怕官家還未必下狠心讓少保回去。”呂何讓說道。

在坐的幾十個人可是說是這邊最重要的人物了。

“呂兄,這就是帝權的悲哀之處,換作任何一個有雄心的皇帝,也不會同意我的要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我認爲少保最好還要拖上一年。”陸樂平道。

王巨過來後,確實如黃和所說的那樣,很忙。不僅是要著寫更科學的教課書,還有彼岸的彼岸,以及各種研發。這些研發的成功。將會化爲巨大的生產力。

王巨一走,這些研發又會回到原先緩慢的過程中。並且會浪費大量錢帛。

而且王巨也不是沒有插手政策,相反的,過來後,經過了一系更制度人事的整頓安排,但這不是樂知州能清楚的了。

這些都沒有做完,因此陸樂平才勸說王巨能拖上一年。

王巨搖了搖頭,他通過黃和的嘴巴,知道趙頊曾大病過一場了,自己能拖得起,趙頊拖不起。

“我召各位來,主要是商量一件事,關係到未來的制度革新。各位,你們一直對我將各礦坑便賣給各個商賈感到不滿吧。”

自去年冬天起,也就是這邊的春天起,王巨着令下面將許多中小坑礦,以及一些非關健的作坊,一起拍賣,或者讓私人承包,但這邊纔剛剛發展起來,窮人不多,然而超級富人同樣也很少。於是王巨還下令,讓銀行貸款給這些個人,讓他們經營這些作坊與坑礦。

所以一度讓手下都產生了誤會,以爲王巨以此得到大量錢帛,又傻呼呼地捐給宋朝去。

那邊是母國,這邊纔是“祖國”!

“我再次重申一條,不管我們未來發展如何,彼岸始終是我們的母國,不可割裂,那怕彼岸有新的政權代替了大宋,只要不是異族人,我們還是要承認他們是我們的母國。如果幾百年後,技術發展到大海不再是畏途時,這幾片大陸在條件適合下,最好重新一統。可能彼岸不清楚,但各位應當清楚,在這一百年內無論是從移民,還是從經濟的角度去看,我們必須倚靠彼岸。”

“少保,去年大食那邊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宋朝。”陶青說道。

“陶兄,你所說的僅是盈利情況,但實際總貿易額呢?”

大食商路正式打通後,不僅是絲綢、茶葉與瓷器,這些都是宋朝交易過來的,一部分帶回來,還有一部分帶到倭國或者大食那邊重新交易。也不僅是這邊的出產,如蔗糖、蜜餞、香水,立鍾,還有一樣出產,非是皮毛,皮毛幾乎還是與宋朝交易了,而是器甲。

有人說大食刀。

大食刀是很有名氣,但與夏國劍一樣,真正上好的大食刀都是用好鋼千錘百煉而成的,成本極其高昂。

所以這邊量產造價極低的各式武器,在那邊大受歡迎。

而且大食分裂成若干國家,並且又與歐洲各國打來打去,正是賣軍火的好時機。

於是除了與火藥相關的武器外,其他武器能賣就賣,包括這邊仿製的神臂弓。

反正隔着遙遠的天山,再怎麼打,以冷兵器,始終對中原構成不了威脅。至於綠綠法蒂瑪王朝會不會利用這些武器擊敗東征的十字軍,將歐洲踩於腳底下,與王巨有何關係?

因此這些更先的冷兵器,立即成了那邊的暢銷貨,僅是去年,就獲利相當於近三百萬貫的金銀。

當然,得到了這些兵器,那邊各種戰爭立即升級……

從利潤上看。那是不及大食了。

然而各種貿易。包括這邊所產所缺的。皆是離不開宋朝。

趙念奴小聲地問:“大宋會亡嗎?”

“沒有永遠長存的國家,又是帝制,因此大宋早晚必亡。我若不做努力,可能在這幾十年內宋朝就會滅亡,或者逃向南方偏安一隅。但就是做了努力,各種危機,大宋能繼續立國兩百年,那就算是僥倖的。”

“可惜官家捨不得放百姓過來。”

“不僅是人口危機。各位壯士到了彼岸帶回來各種我需要的糧食,這些糧食推廣,可能會使大宋多養活一千萬戶百姓。再加上這種移民,那麼人口危機會延遲上百年,一百多年才能爆發。至於胡虜的威脅,我們這些新式武器一旦得到推廣,也會緩解之。但最大的危機,就是帝制本身,這就是我喊諸位來商議的主題。”

“帝制?”大家一起不解了。

蛇無頭不行,如果不立皇帝。沒有了一個領首的人,再加上各個島嶼的存在。豈不是馬上就亂了套?

“爲何官家要搞異論相攪,以至一些有能力的人,不能很好地發揮才能?實際還是帝制本身的缺陷。如果是忠心的大臣,做了限制確實貽害了國家。如果是有野心的大臣,有了異論相攪,就能限制他的危害。比如丁謂,當年章獻太后感到丁謂野心後,立即將他流放到了嶺南。但這不是帝制最大的缺限,它最大的危害就是皇帝集中了最大的權利。如果是一個英明的君王,那麼國家很快就會中興。如果是一個昏庸的君王,國家很快就會走向滅亡。比如隋文帝留下的底子不厚嗎?隋煬帝短短几十年就敗完了。”

“爲何開國之君往主賢明,後面守成之君越來越差?也不是什麼守成難,而是開國之君往往從千萬人雄中脫穎而出,多是一代人傑。也就是從千萬英雄中廝殺出來的唯一人雄,他們能成功不僅是運氣努力,還有超人一等的才幹。可是後代卻是在幾個甚至只是一個皇儲中挑選出來的人君。別說龍生龍,鳳生鳳,實際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雖然受的教育比一般人要好一點,但許多人養在深宮裡,不知民間疾苦。所以往往一代不如一代。”

“說老實話,我朝幾代人君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也沒有將燕雲收回來,甚至丟掉了西北,但總體來說,沒有一個是昏庸的君王,經歷了數代,這已經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但那是中原,我們這邊是各個島嶼,未來還有那兩片更大的大陸,那麼困難更多。如果是帝制,說不定幾十年後,你我的後代就會相互廝殺。”

“少保,你說怎麼辦?”黃良擔憂起來。

“黃兄,不急,我再來說說我這幾個兒子。賜兒到了蘇州與我匯合後,聽我說要將他帶到彼岸,硬是不同意,幾乎是我一路打着拖上船的。來到這邊後,居然跑到青樓裡瞎胡鬧。”

趙天賜在他母親身邊吐了吐舌頭,雖然捱了王巨許多次板條炒肉絲,但他也不怕他這個便宜父親。

“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說壞吧,也沒有做什麼壞事,更沒有什麼壞心,就是殿下縱容着,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性子。諸位,你們想一想,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家,那就花一點錢吧,相信每年的利潤只要撥出一點點,就足夠他花的了。然而如果成爲一國之主,手中擁有無上的權利與財富,會是如何?”

“再到平兒,平兒我沒有帶到身邊,是我的錯。並且因爲我在南方的種種,許多京城權貴子弟在太學裡排斥,這段很不好的遭遇,讓他性格有些陰沉,有些偏執。作爲普通人家的孩子,這也無所謂。但作爲國主,你們有沒有想過另一個人,隋煬帝,此人文韜武略並不在唐太宗之下,然而因爲強勢的父親再三打壓,生生培養成一個偏執狂。這樣的性子,能不能適合當國主?”

“再到滔兒,他還小,看不出來,不過我將他帶到身邊仔細地觀察過,他性子頗類他的母親,比較疏淡,這更是好性子了。然而做爲國主行不行。莫要說仁宗,仁宗時猛人同樣很多,因爲政見也產生了巨大的爭執,但有沒有鬧得象官家這樣不可開交的地步?所以仁宗看似性格仁厚疏淡,實際心機罕有人能及之。並且這邊又是各個島嶼,管理起來就更困難。”

也就是他這三個兒子,不管性格是好是壞,不算是壞人,但個個都不是做皇帝的料。

“我再說各個產業,開始時,由我指導,在你們帶領下,開始開發這邊,但在你們心中,這些產業,包括船業,作坊,果園,牧場,耕地,坊礦,甚至連百姓都是我的。這一點我很感謝你們。然而正是抱着這種想法,所有的產業都混雜在一起,最後越來越亂。於是我在廣南時授意你們改革行政與產業的制度以及規範。”

“但我這次過來,又出現了許多混亂。爲何,產業太大,太雜了。這是我們還在,又是從我們手中創造出來的,大家都比較珍惜。然而我們一走,這種又雜又大的產業混亂可想而知。所以這次我將許多坑礦作坊全部拍賣給個人經營。以後還要精簡,除了一些重要的產業外,餘下的還會盡量地拍賣給個人經營。至於保留下來的產業,以後每年拿出兩成利潤交給皇室,四成利潤,將會分配給諸位有功之人,餘下的四成,則交給國家救急之用,或者協助國家興修水利學堂,或者賑濟扶貧,撫卹烈士家謄。”

“這怎麼可以呢。”有人說道。

“爲何不可以,這份名單會很長,長達數千人,看似你們得到了四成分紅,實際均攤到個人手中並不多。至於皇室……你們不要狐疑,也不是你們所想的皇室。這是我要說的新制度,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

“國家設立總理總統制度,所有軍政事務由此二人掌管,但與宋朝的不同,這兩人每四年一屆,最多隻能任用兩屆,一旦任期滿後,就必須得徹底離開政壇。至於國主,則是國家名義的首領,權利只有兩條,一條是任命罷廢總理與總統權,每屆總理與總統交接時,作爲一國之主,必須任命一個賢良的官員交接。至於如何挑選,一是國主本人方方面面的觀察,二是下面六部官員的彌封推薦,三是你們或你們的後代,每年必須派出一百名代表,輪流掌管各個產業,並且協助國主,做好表率,另外就是向國主推薦總理或總統的合適人選。如果第一屆兩人很不合格,那麼作爲國主就有權罷免之。如果是嚴重不合格,則立即罷免之。”

“第二條,凡是所有重大用兵者,必須經國主同意,方纔能發兵。當然,是否同意,也要國主諮詢各方意見,纔可做決定。此外,做爲皇室,可以保留一千羽林軍,他們與戰爭無關,而是專門爲負責皇室安全準備的。其用度也從那二成分紅中剋扣,不需要國家支付。這就是大約的新制度,各位再思慮一下,看看有何補充的,等我再度回來後,就要立即執行。”

主要難就難在前面兩百年,一旦適應了,基本就太平無事了。

想一想,爭這個沒有多大權利的皇帝幹嘛?

就是爭這個總統與總理,不說兩人會形成平衡,就是不平衡,任期頂多八年。並且做得不好,還會隨時下臺。

爭還會爭的,可犯得着爲它而謀反麼?

當然,這世間沒有永遠的國家,不過這種制度,必須會使國家存在的時間遠遠長過真正的帝制國家。

但這種制度,讓大夥一起茫然了……(。)

第450章 門客第397章 名額第64章 買馬社第77章 意境第275章 威名(上)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50章 葬花第355章 驕傲(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94章 讓(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743章 逼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415章 潑(上)第691章 不滿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9章 高家第560章 請功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66章 入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9章 人選第835章 同意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82章 用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446章 二王(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744章 擔擾第59章 離去第560章 請功第159章 錢哪(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820章 屍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341章 釣魚第459章 空談嗎?第306章 愛護第168章 坦白第421章 新世紀第384章 《感事》詩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11章 第一天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30章 吻合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261章 家第261章 家第384章 《感事》詩第489章 慘戰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54章 養豬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805章 授業第458章 胃口好第520章 天上(下)第371章 爲難第115章 四告(上)第31章 幸運草第89章 高家第95章 第一躍(五)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86章 鬧大吧(五)第564章 退一步第190章 亮劍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1章 天塌了第22章 禍福第820章 屍車第106章 捉他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680章 黃雀(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章 伏擊(下)第341章 釣魚第127章 先帝第400章 二王(下)第741章 裂車(下)第318章 資格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130章 吻合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7章 鬧大吧(六)第128章 快活第16章 人情第38章 垂涎
第450章 門客第397章 名額第64章 買馬社第77章 意境第275章 威名(上)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50章 葬花第355章 驕傲(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794章 讓(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743章 逼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415章 潑(上)第691章 不滿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9章 高家第560章 請功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66章 入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79章 人選第835章 同意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82章 用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446章 二王(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744章 擔擾第59章 離去第560章 請功第159章 錢哪(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820章 屍車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341章 釣魚第459章 空談嗎?第306章 愛護第168章 坦白第421章 新世紀第384章 《感事》詩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11章 第一天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130章 吻合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261章 家第261章 家第384章 《感事》詩第489章 慘戰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754章 養豬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805章 授業第458章 胃口好第520章 天上(下)第371章 爲難第115章 四告(上)第31章 幸運草第89章 高家第95章 第一躍(五)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86章 鬧大吧(五)第564章 退一步第190章 亮劍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1章 天塌了第22章 禍福第820章 屍車第106章 捉他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680章 黃雀(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章 伏擊(下)第341章 釣魚第127章 先帝第400章 二王(下)第741章 裂車(下)第318章 資格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130章 吻合第30章 以直報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647章 蘇茂蠻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7章 鬧大吧(六)第128章 快活第16章 人情第38章 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