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驚豔

王巨又掏出一張畫。》.

實際只要看到畫,九成大臣已經會意。

兩廣除了珠江三角洲外,多是山區地形,多數地區的溪河以短平快爲主,颱風到來,山洪暴發,河流涌大,然到了旱季,沒水了。這種情況建堰難度很大,土堰都不行,必須用石堰才能牢固,才能擋住山洪暴發的衝擊。不管這個堰是大是小,即便後世,兩廣許多小堰仍多是石堰。

以現在宋朝與兩廣的關係,即便有錢,也不會這樣花下去。

於是王巨換了一種方法,不建設尋常的堰壩,也設壩,就設在各個山區的小河小溪裡,這些河溪不會通航,因此在河中置壩,但不置陡門,這麼一攔,上游的水位必然擡高,然後順着水壩往下漫溢。水會繼續得泄,但水中壩處水位擡高了,一是可以引水灌溉,二是在旱季時,也起到一些蓄水作用。成本低廉,簡單易行。

別看這兩樣小東西,如果將這兩幅畫印刷,分散到兩廣與荊南各縣知縣手中,由他們推廣,最少能造就幾萬頃耕地。

並且它也對了韓琦的胃口。

這兩樣小東西,老百姓自己就可以置辦了,不用國家掏一文錢。

錢將韓琦弄得苦逼了,並且他都不敢聲張,不然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彈劾他呢。

“不錯,不錯,是一條好措施,繼續往下說,”韓琦道。

確實不錯哪,連彭思永都無話可說了,民以食爲天。這兩樣事物出現。會得到多少“食”。

王巨又拿起毛筆。從洞庭湖開始,一直拖到江寧,然後說道:“古人稱這一塊爲江東,因此下官所說的便是第二條,江東圩。”

“圍田?”

“張公,非是圍田,而是圩田,土於圩。”

“有何區別?”張方平不解地問。

“圍田多指太湖地區。又叫太湖圍,從唐朝開始,到吳越錢家大肆圈湖爲耕地,由是東南成了我朝最重要的糧倉。但是再往西去,還有大量湖蕩子,包括太平軍,無爲軍,和州,舒州,以及鄱陽湖洞庭湖與古云夢大澤地區。同樣是圈湖爲田。但兩種形式不同。東南易受海風影響,特別是秋季來臨。秋潦嚴重,不過因爲離海近,來得快,去得也快。江東圩形式不同,它們離入海口遠。水流動同樣需要時間的,就象大順城之戰,二十多天後死屍才飄到京兆府。”

“那個就不要說了,”曾公亮道。

“曾公,下官只是舉一個例子,實際華池水與北洛水水流還是比較急的,但長江水流則更平緩。因此從春汛到來,長江水位便漸漸擡高,一直到秋後水位纔會下去。所以它的汛期多在夏天,而且數月都有汛情,因此用圩與圍區分。”

王巨記得小時候看史書,他搞不懂很多事,比如伍子胥過昭關,實際昭關那個山很矮小,周圍也沒有什麼惡劣的大山,爲什麼非得從那個關過去呢?

還有曹操下江南,爲什麼非得要打造戰船呢。似乎元人南下,清人南下,皆沒有訓練水軍了。還有九江那麼好的地方,爲什麼白居易說是卑溼之地?

後來才明白,這還是他看書多的原因,不然很多人還不會知道奧秘,然後瞎分析赤壁之戰勝敗。

這個原因就是江東圩。

自沈括兄弟開發萬春圩後,北宋迫於人口壓力,開始大肆建設圩田,湖泊沼澤變成了平川,還用得戰船嗎?但在三國時,那來的圩田,到處都是湖蕩子,不用水軍如何拿下江南?

這是宋人的功勞,但還沒有出現,王巨提前將它拿了出來。俺是一個懂水利的人……

“原來如此,若那樣,這些圩田豈不是小半年時間在水下?”

非是水下,而是河面比圩田高。

“正是,所以得築圩埂才圩耕種。”

“若是梅雨綿綿形成內澇怎麼辦?”曾公亮道。他是福建人,知道南方的天氣。

“這個也容易解決,首先圩內必須有大量溝塘蓄水,然後讓百姓將溝塘淤泥撈上來,使耕地擡高,另外設一些排灌措施,同時江南種的是水稻,只要不全部淹沒下去,不會影響其收成。但是曾公,這些都是積累了億萬年的肥沃土壤,一旦成爲耕地,一季稻穀畝產五石六石,都有可能。”

“五石六石?”歐陽修不確信地問道。他曾擔任過滁州太守,這一圈,也圈到了滁州,那來的五石六石產量哦。

“歐陽公,請相信。不過有一條,圈圍與圈圩都可以,必須保持河道暢通,必須保留一定的深水湖泊蓄水,南方雨季長,一旦缺少蓄水湖泊,河道又不暢,那又是一場災難。”

“萬春圩,”韓琦說道。

“太平州的那個萬春圩?”曾公亮也想了起來。

這是發生在嘉佑六年的事,萬春圩是南唐時修建的,但在宋太宗時破圩了,似乎淹死了一些人,於是此圩閒置,無人過問。直到沈括的堂兄沈披擔任寧國知縣時,經過認真考察,決定可以重修,他將地勢繪畫成圖,呈給江東轉運使張頤、判官謝景溫。兩人看後同意,上報朝廷。

然而朝堂上有人提出了反對。

上面咳嗽一聲,下面就成了天雷。

於是江東許多官員紛紛反對,正好他胞弟沈括客居在他哪裡,寫了《萬春圩圖記》與《圩田五說》。最後朝廷同意。

三人從周邊八縣徵調了一萬四千名民夫,用了八十餘天,修起了一座大圩,得田一千兩百七十頃,也拉開了中國歷史築大圩的帷幕。不過還沒有真正開始,真正開始要等王安石來……

所以當時高興了一下,甚至宋仁宗親自命名爲萬春圩。然後大家便忘記了。

韓琦說道:“將萬春圩的所有存檔一起找來。”

堂吏下去找存檔。

韓琦又問:“王巨。你去過江南?”

“韓公。下官何時去過江南,甚至連萬春圩也沒有聽說過。”

韓琦當場傻了,大半天才問:“那你如何知道?”

“下官在華池縣,看到了許多地圖,對照地勢,豈能不知?難道韓公看不出來嗎?”

“我,我……”韓琦差一點噎死。

堂吏將相關的存檔一起找了出來,包括沈括寫的那兩篇文章。以及相關的奏摺。不過可能沈氏兄弟也吵怕了,築起萬春圩後,便沒有再提及築圩一事。

然而江東有多少湖蕩子。

“江東圩,江東圩,”韓琦喃喃一聲,又問道:“那麼如何治黃河。”

但這一回他態度變得慎重多了。

“韓公,下官也僥倖聽聞了朝廷一些有關治河的策子,卻以爲皆不妥。開國時黃河之道還是東漢王景治河之道,這條河道王景當時選擇得很巧妙,因此八百年未出大事。不過上游水土破壞得都很嚴重了。例如昔日水草豐美的大非川,現在連人都不能居住生存了。再如賀蘭山到居延海的古道。這條道也快漸漸消失了。所以黃河泥沙越來越多,這麼多年積累下來,黃河成了懸河,唐朝危機不重,但到了我朝懸河之勢更明顯,因此河災不斷。但爲何多從孟州到鄆州這一段發作?再從鄆州往下看,哪裡多是山區,只有這一段是平原地帶,懸河之勢最爲明顯,因此多從這一段發作。”

“你意思是想重新修一條河道?”

“那不大可能,兩邊有多少崇山峻嶺哪,韓公,我只順着現在無爲而治往下推理。現在黃河分成兩股河入海。南股那一河乃是王景治河前的黃河舊道,又淺又窄,不久就會被河沙湮滅了,所有河水會順着北股河入海。但北股河道泄水有限,於是又開始大肆氾濫成災。且不說那些湖泊消失後的軍事意義,就說繼續氾濫成災後的後果,河水在泛濫,泥沙在繼續沉澱,不久後低窪的河北地形迅速也被擡高了。河水又不得泄,它又會自己找去路,往哪裡找?只有一條路可去,那便是光武年間的那次缺口之故道,下淮河,自海州入海。甚至將淮河也擡高,加上淮河本身的水位,整個肥沃的江淮地區,重新會被洪水所困。然後繼續南下,從揚州下長江。”

王巨說得輕巧,可大家臉色一起變得不大好看。

如果那樣,宋朝就悲催了,甚至整個江淮與河北都不得安寧。

王巨又說道:“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我與章質夫交談時,曾說過,放水澱淤肥田,這是指河水處於平緩狀態,淤泥纔會沉澱下來。但到了氾濫成災之時,卻不是這樣,那個水是在流動的,沉澱下來的只是沙子,淤泥則隨着汛水繼續向下遊狂奔。不僅如此,還將河南河北地面上這點薄土颳走,不用多久整個中原會成爲一片若大的鹽鹼地。我朝又定都於東京,那時候纔是一場大災難降臨於大宋上空。”

這是一種假設,前提是宋朝繼續不作爲,二是宋朝能繼續立國三百年四百年。

然而韓琦等人會想到幾十年後北宋就會滅亡嗎?

事實在史上黃河沒有害到宋朝,卻害到了金國。將金人弄苦逼了。

“那你的策子是……”

“一種是空想之談,從吐蕃上面就開始治理,禁止砍伐,禁止遊牧,大肆載樹造林,使黃河河沙比例下降,但這是不大可能的。一種是比較現實的辦法。以前諸公的策略都不能採用,分爲兩段,一是從三門峽開始,直到鄆州,於河邊廣建月堤與縷堤。”

王巨說着,又掏出兩張圖紙。

“它們的作用就是束水衝沙,積沙最嚴重的時候不是在汛季,那時水流量快,不是積沙,而是在刮沙,將沙子順着河水往入海處帶。積沙的時季是在秋末到春初這段時光,水流量小,水流平緩,因此河沙迅速沉澱。故下官設計了這兩種堤,在黃河的外面廣建這兩種堤,實際它與水中壩原理是一樣的。河水汛季,淹過縷堤與月堤,繼續向大海奔涌,但河水枯季時,這些堤壩露出水面,便將河水束起,束得狹小,讓河水流動的速度變得更快,繼續帶動泥沙泄向大海。”

“似乎真有道理,”歐陽修眼睛放起光。

爲什麼當時六塔河他上書,朝廷沒有采納,說得是不錯,可賈昌朝的辦法不是辦法,丁度不作爲也不對,文富二人六塔河更不行,那麼用什麼策略呢?東不行,西不行,你也沒有辦法,難道繼續扯皮?於是就當歐陽修的上書是放屁了。

正是這次六塔河,歐陽修與文富二人走得遠了,最後與韓琦越走越近。

但從內心來講,他也想解決黃河這個麻煩。

“歐陽公,這是下官的一家之言,說出來不過是一個拋磚引玉。”

“繼續往下說,過了鄆州怎麼辦?”

“過了鄆州,不能走宋初的故道了,也不能走現在的那條古故道。然而卻有一條新道,那便是濟水,若是選址得當,只要挖一條三四十里的新運河,黃河之水便能注入濟水。這個工程不會太大,但必須重新加固濟水兩岸河堤,濟水本身也要浚通浚深。濟水之水來自五丈河,來自梁山泊,水量大,河水也比較清澈,只要黃河注入了濟水,濟水繼續會對河沙進行衝擊,黃河之患便可以解決了一大半,至少三四百年沒有大害。”

“這個工程量可不小。”呂公弼說道。

王巨不認識他,因此說道:“此公,這可是治河唉,難道畫畫圖紙就將河治好了?就象王景那次治河,幾乎是生生挖出了幾百裡的新河段,豈不是比這個工程量更大?”

曾公亮嘆了一口氣道:“國家這幾年災害連連,財政困窘。”

王巨實際說得也不算多,這一畫幾乎將宋朝一半地方都畫出來,但只說的草案,並沒有說細節。不過就是這個草案,已經足夠驚豔了。特別是這個治策之策。

然而朝廷那有財政來治河哦。

王巨正等着他這句話:“曾公,重新鄭國渠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給下官足夠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下官可以做到。但沒有充足的財力,讓下官如何重修鄭國渠?”

但王巨心裡在說,韓琦讓我來重修鄭國渠,可錢在哪裡,我也不傻,天知道這下去一修,會鬧出什麼妖蛾子。可問題在於,這個坑,王巨真心很想很想往下跳啊……

第317章 坐臥者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88章 提前第719章 雙鵰第601章 保馬第816章 驚喜第164章 蕃騎(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89章 不能言第3章 伏擊(上)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56章 拿捏(上)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381章 五分心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73章 撈好處第726章 微調第630章 條件(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532章 南來風第9章 震盪第797章 獻書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03章 大事(下)第743章 逼第128章 快活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436章 小人物第656章 龍臀第445章 二王(中)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537章 會戰(二)第466章 笑話第474章 鼓聲(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303章 改良第503章 大轉移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306章 愛護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305章 獻舞(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64章 蕃騎(下)第270章 縣學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370章 楊家將第479章 貪婪第623章 自保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4章 成親第26章 送禮第235章 秋碩第725章 斷錯了第162章 立威(下)第403章 私軍(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740章 裂車(中)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83章 賽跑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72章 贈馬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24章 孤臣?第160章 錢哪(下)第701章 場務第278章 述職第615章 威名(上)第771章 軟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27章 敗了第520章 天上(下)第143章 柺子第382章 掏心窩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205章 禁馬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70章 戲耍(下)第378章 新語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728章 黃河第680章 黃雀(下)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200章 動手第437章 大人物第237章 三百斤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1章 圍殺第98章 祭父第72章 悲情第440章 天知道呢
第317章 坐臥者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88章 提前第719章 雙鵰第601章 保馬第816章 驚喜第164章 蕃騎(下)第83章 鬧大吧(二)第189章 不能言第3章 伏擊(上)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456章 拿捏(上)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381章 五分心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73章 撈好處第726章 微調第630章 條件(下)第508章 逆轉(中)第532章 南來風第9章 震盪第797章 獻書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703章 大事(下)第743章 逼第128章 快活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436章 小人物第656章 龍臀第445章 二王(中)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537章 會戰(二)第466章 笑話第474章 鼓聲(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303章 改良第503章 大轉移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306章 愛護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305章 獻舞(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64章 蕃騎(下)第270章 縣學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370章 楊家將第479章 貪婪第623章 自保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74章 成親第26章 送禮第235章 秋碩第725章 斷錯了第162章 立威(下)第403章 私軍(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740章 裂車(中)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83章 賽跑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72章 贈馬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24章 孤臣?第160章 錢哪(下)第701章 場務第278章 述職第615章 威名(上)第771章 軟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27章 敗了第520章 天上(下)第143章 柺子第382章 掏心窩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205章 禁馬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70章 戲耍(下)第378章 新語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728章 黃河第680章 黃雀(下)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200章 動手第437章 大人物第237章 三百斤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11章 圍殺第98章 祭父第72章 悲情第440章 天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