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動手了(下)

“章卿那邊……”

“臣也不大清楚。”王巨爽快地答道。

章楶今年會起會戰,這提前就對趙頊說了,但是這件事知道的人真的不多,並且准許了章楶到動手時才稟報朝廷。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就是害怕朝堂有人反對。

與王巨不同,那得到後年纔會動手的,有了充足的休生養息時間。但現在匆匆忙忙地動手,反對的大臣定下來不會少。

並且不是王巨,而是章楶,不要說章楶在南方立下的戰功,南方能與西夏相比嗎?實際趙頊也有些擔心,不過這一戰如果打好了,趙頊會很開心的。不能整個大宋就王巨一個人用兵如神哪,那不是噁心人嗎。

這個心態與剛纔問天竺那邊特產一個樣,大海上朝廷無能爲力了,不過這個貿易總不能掌控在一些不受朝廷管控的海商之手吧,因此聽到种師道將南方道路修好後,他十分開心。

就連王巨也想佐了,以爲與佛祖有關呢。

其實什麼時候動手,王巨已經知道了,那就是三個月後,章楶已經在開始謀劃每一步細節。然而法不傳二耳,爲了避免麻煩,王巨也未說實話。

“朕聽聞賀蘭硯漲價了?”

這就是王巨的殺着。

賀蘭硯成名時乃在清朝,原先西夏也有人用賀蘭硯,因爲名氣不大,很少能銷往宋朝。

王巨在華池縣時,一直苦思着用最小的代價拿下西夏,對比雙方的長短。宋朝最長之處就是經濟。西夏最短之處也是經濟。不過雖想到了。卻沒有什麼好辦法,最後纔想到了賀蘭硯。

那時的想法可能會成功,可能不會成功。因此一邊暗中收購大量賀蘭石,再加工成賀蘭硯銷售,利用其利潤,庫存賀蘭石。工匠聘請得多了,有人就開始用賀蘭石加工出各種工藝品,但無論是工藝品還是賀蘭硯。那時價格很低的,還不及遼國交易過來的易水硯價格高。往後去王巨手中產業收益越來越多,當然,支出也越來越龐大,可以說,沒有這些產業,就沒有他的政績與軍功,一半幾乎是用錢砸出來的。

所以這也是一些士大夫不屑的地方,一是武臣,二就是功利……反正這理兒真的沒辦法說了。

特別是二知慶州後。那幾年收購了大量的賀蘭石,導致賀蘭山的賀蘭石越來越少。價格漸漸漲上來了。漲到一定地步,終於吸引了梁氏的注意力,因爲她窮兵黜武之下,西夏經濟一直很困窘,特別伐夏戰爭後,爲了開採賀蘭石換取宋朝的錢帛,幾乎發動了五六千百姓懸在賀蘭石峭壁上,整天開採賀蘭石。

其實賀蘭石資源比較豐富的,但問題是現在開採技術極度落後,就包括宋朝,儘管推廣了火藥,礦產量也不過就那樣了,況且是西夏,況且它多在賀蘭山的峭壁上。

因此在山表與地表的賀蘭石資源越來越少了,韓韞去年秋天去了西北,正是通過一些手段打聽西夏如今賀蘭石產量的。得知產量在迅速減少,王巨又讓韓韞做另一件事。

利用他原先暗中開辦的十幾家文房四寶店,放出一些風聲,迅速將賀蘭硯價格擡高三四倍,雖不及端硯價格,但也幾乎與紅絲硯、徽硯這些名硯相彷彿了。由這十幾家店鋪開始,其他店鋪見機,也迅速囤積居奇,擡高其價格,不要問原因,商人最喜歡乾的就是這件事,另外國人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人來瘋,所以倭國那邊核事故,明明在大海的另一側,國人在海這邊卻開始哄搶一包包鹽了。

這就是關健的第一步。

如果其他商人不攀附這股漲價風,那就有點麻煩了。

價格漲上來了,並且越漲越高,到了第二步,那就是韓韞利用交易,在西夏那邊結識的商人。這麼多年下來了,雙方關係都還不錯。

賀蘭硯價格哄擡起來後,韓韞到了邊境,與這幾個商人碰了一個面。

然後韓韞便說到王巨,萬一宋朝讓王巨來陝西,西夏可能會危險了,你們到時候怎麼辦?

再看他們的表情,如果認爲有可能,就立即拉攏,給以一些承諾,比如宋朝未來會賜其一些官職,同時還有大量賞賜,等等,將他們策反。

不同情也不強勸,如果同意,則指使他們做下一件事,宋朝國內賀蘭硯在瘋漲,那是囤積居奇的,未必有多少人願意去買,所以邊境價格卻沒有漲多少。不過宋朝賀蘭硯價格確實是漲上來了,因此讓他們在西夏放出風聲,暗中唆使西夏一些權貴囤積賀蘭石,不能以眼下這個價格賣給宋人,並且它以後價格會越來越高。實際僅是邊境的賀蘭石,這麼多年下來,也漲了近十倍。

只要這些權貴開始囤積賀蘭石,那麼出口到宋朝的賀蘭石馬上就會減少,交易價真的會迅速漲上去,越漲,囤積的人越多。並且在這個過程裡,韓韞時不時派人用超高的價格,收購少量賀蘭石,不管多少,但有人出了這個價!最後可能不問硯石質量如何了,也會漲上一個天價。

至於道理,請看荷蘭十六世紀鬱金香事件吧。

那麼到時候,王巨讓韓韞將囤積在鎮戎城的賀蘭石,反運到西夏,換回一些成本,說不定還能盈利。

當然,這得注意節奏的。

一旦西夏權貴將錢帛一起用在囤積賀蘭石上,致命殺着出來,那就是王巨將他囤積的海量賀蘭石,以超低的價格釋放到市場上,一下子將所有泡沫擠破。

那時候西夏……

但現在韓韞只是纔剛剛收買了三名西夏商人,讓他們放出風聲,有沒有權貴囤積居奇。王巨也不大清楚。但韓韞沒有回來。如果那邊得到風聲。韓韞從今年起就要負責派人,不斷地炒高邊境賀蘭石的價格。

趙頊問了,王巨除了那十幾家邸店外,餘下的也一五一十說了:“陛下,即便現在,也不能說成功,如果西夏有許多權貴真的開始囤積賀蘭石,以西夏可憐的經濟。一下子就能將西夏經濟催毀。但沒有多少權貴囤積,則不能成功。而且也要看章質夫這一戰如何,如果能大敗西夏人,西夏物價必然踊貴,那時我朝不管什麼商貨,在那邊也會賣成高價,但那邊不管什麼商貨,都相對地嚴重貶值。這時候只有賀蘭石一枝獨秀,那麼臣謀劃時久的計策才能得逞。”

“原來如此麻煩。”

“想撬動一國經濟,雖然是一個窮國家。肯定不容易的。這是西夏,如果是我朝這樣龐大的經濟。臣就無能爲力了。”

因此兩個方面,都開始動手了,只是未到圖窮匕現之時。

“章卿有幾分勝利把握?”

“陛下,拋開雜學,在軍事上,臣真的不及章質夫。”王巨坦然答道,這也是老實話,如果不是亂七八糟的學問,與大手指,即便現在王巨,還是不及現在的章楶。

“當時伐夏……”趙頊一臉後悔。

“陛下,不提伐夏用不用章質夫,就是用了,陛下不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與支持,總管五路大軍,時間又那麼緊迫,仍會慘敗而歸。休說章質夫,換成李靖來,也未必能勝利,只能說不會損失那麼慘重。”

趙頊眼中閃出更多的後悔與悵然。

“陛下,不怕敗,就怕敗後不知道敗於什麼地方。唐太宗那麼雄才偉略的人君,兩徵高麗,仍無功而返,隨後唐朝借鑑了前兩次出征之誤,水陸兩路出兵,最終拿下高麗。放心,臣做不到替陛下將燕雲收復回來,但肯定能做到替陛下將西夏平滅。不過臣多嘴一句,臣聽聞陛下又在宮中吃酒了。”

“咦?”

“臣是陛下的臣,陛下是主,臣是輔,沒有陛下,臣只是一個無根浮萍了。”

王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不顧自己身體有病,繼續在喝酒,萬一有了三長兩短,到時候你兒子爲新君,你母親爲太后,以你母親的尿性,還會信任我用兵西夏麼?你自己完了,宋朝也別想收復西夏了。

但這句話不好說出來的,所以說了一句比較含蓄的話,又表達了他的忠心。因爲今年就是元豐八年了,實際上史上趙頊從去年秋天就因爲吃酒,中風發作,癱瘓在牀上,權利同時向高滔滔轉移。

司馬光來精神了,獻上《資治通鑑》,正卷一共二百九十四卷,也就是後人常看到的那個版本。實際除了正本外,還有三十卷《目錄》,用之檢索的,另外還有《考異》三十卷,就是註明摘抄那些史料與小說傳記的,合上這六十卷,纔是真正全本的資治通鑑。

實際這本書早就修好了,除了它之外,司馬光帶着弟子們還修了《歷年》二卷,《通曆》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其中稽古錄意義最大,它頗類似後來的《上下五千年》,也就是從上古到宋英宗史實的簡易版。

正因爲此功,去年年底,趙頊下旨,以司馬光與呂公著爲師保,天知道是不是趙頊下的詔旨。估計那時趙頊連說話都成問題了。司馬光上位了,今年春天趙頊去世。

趙頊現在平安無事,司馬光依然保持着史上的尿性,通鑑早修好了,就是不獻,在修其他書籍。

這與王巨無關了。

而且這段歷史他記得不清楚,不過越到這時候他越擔心,因此時不時地見趙頊時,問一下趙頊身邊的太監,太監那敢掩瞞?

“王卿,朕只是吃了一些甜濁酒(甜米酒)。”

“甜濁酒也不行,這樣吧,臣回去後,讓人替陛下製作一樣器物,平時陛下可以用它來榨水果汁,多喝一喝,對陛下龍體大有幫助。”

“那有那麼緊張。”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況且是陛下之龍體,臣豈能不緊張。”

“好了。好了。朕以後不吃酒就是。不過種卿既以修好道路,道路兩側蠻人怎麼辦?”

“陛下,你是擔心商隊安危吧,無妨,這是千里之遙,而且地形複雜,只有大型商隊纔敢以往來貿易。他們都有自保能力的,但是開江以西真的不能經營。”

“王卿。你不是說文明越落後,越容易征服嗎?”

“陛下,你真想這麼做?”

“說一說真正的原因。”

“陛下,如果不惜象臣對交趾那樣,那麼征服開江以西,還是可行的。然後再不顧各大主戶的反對,將巴蜀南方的真正赤貧百姓,向那邊遷徙,那麼開江以西就可以真正被宋朝佔有了。”

這片名義上屬於大理控制的區域,面積可不小。從開江開始,一直到那加山。也就是那加山脈,或者叫那加丘陵,种師道在奏章上寫的是那迦山,反正都是一樣個,它幾乎相當於半個福建路大小。

可能後來這一帶生活着大量漢緬混血人種,甚至出現大量漢人區,可那是後世。但現在不是,首先是語言,與漢語截然兩樣,不是方言,大理方言雖與中原不同,但還多是屬於漢語系,而那一帶則是緬語族緬語支系,風俗更不相同,因此從血脈上,與漢人沾不到任何關係。

所以王巨對這一帶的百姓,不會抱着任何同情心。

不過是不可能的。

想用彼岸那種血腥手段對付,雖然地形更復雜,肯定比彼岸複雜,彼岸雖經營之,但皆從海濱開始經營的,現在直接深入到內陸的內腹了,並且可能是南邊最恐怖的地區,不過還是能對付的。

然而就在宋朝眼皮底下,又沒有象交趾那樣,屠殺過邕州百姓,就是交趾吧,王巨也是藉助海那邊的土著驅逐,並沒有公開動用軍隊進行滅族之戰,如果象彼岸那樣,宋朝這羣文臣會同意麼?

而且想遷徙百姓,只能遷徙長江以南的百姓,再往北,即便巴蜀百姓,誰能吃得消哪裡的酷熱,而巴蜀長江以南,宋朝管理都十分困難了,哪裡能談得上遷徙各大主戶豪強手中的赤貧佃農?許多地區不叫佃農,而叫部曲,奴隸,是這些豪強的私有財產!

還有,即便想經營,也要等王巨將西夏平定了,可那時趙頊還能繼續活着?

也許吧,但就是活着,王巨也要離開宋朝了。那麼誰主持之?不要說章楶,章楶都不管用,因爲不僅涉及到軍事,還有移民,以及移民的安置,特別那一帶的環境,沒有王巨指導,就是將百姓遷徙過去了,也是一團糟。

趙頊也會意,當真對彼岸的情況一點也不瞭解?

因此默然。

王巨準備退下,忽然想到,不如乘着這個機會,將事情一起說了吧。

他又說:“陛下,大運河對我朝有沒有幫助?”

那還用說嗎?

“不說現在對我朝有幫助,即便一千年後仍有幫助,然而隋煬帝得到什麼下場?但如果他將乘龍舟下揚州的錢帛,發放給役夫,再稍稍寬鬆三年期限,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卿是指……?”

“還記得先帝時,臣與陛下議論過陝西義勇之事吧,實際無論義勇或者保丁,如果執行得當,確實有一定意義,比如保甲法實施後,各種盜賊大幅度下降,同時朝廷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兵源。但爲何無論保丁或義勇,下面卻有很多反對聲音?不顧百姓願意否,強行拉丁訓練,教頭藉助訓練之機,大肆敲詐勒索,並且朝廷沒有任何資助,強行義勇保丁自己置辦武器。試問,有幾個百姓願意之?”

“王卿,你回來就提到此事,說說如何解決?”

“首先一條,既然訓練,就認真的訓練,朝廷替其置辦制式武器。”

“那會花費許多錢帛的。”

“不一定在成套武器,比如刀與弓,平時放於各縣縣庫,畢竟它們是制式武器,非是民間武器,不易在民間流通,但到冬訓之時,讓教頭從縣庫裡拿出來,給保丁與義勇輪流訓練。”

冷兵器也在進化當中,古代的戈在宋朝幾乎消失了,罕有使用。唐朝的槊。用的人也少了。另外就是劍。西夏人沿用了吐蕃的直劍發展成夏國劍。仍是主要武器,不過宋朝多將劍當成了裝飾品。

現在宋朝主要的武器就是弓弩與各種戰刀,次之就是長槍盾牌,再次之就是各種投擲的矛、斧、撾,還有結合撾與槍發展出來的鉤鐮槍,餘下的錘或者遼國的骨朵、鐗、鞭、索等武器同樣罕見之。

原來宋軍配置比較單一,弓就是弓,刀就是刀。槍就是槍。

但王巨陸續做了改進,弓弩手同樣腰間會佩着一把刀,訓練時也會訓練刀,否則敵人衝到面前,難道繼續放箭?或者刀斧手,同時手中裝備着一個小藤盾,一手殺敵,一手防禦。

現在漸漸於全軍推廣。

因此想裝備齊,那是會花不少錢帛。現在王巨採取了一個折中辦法,不需要成套。只要訓練時保證每人手中都有一件制式武器就行了。

如果財政允許,再裝備一些鎧甲。讓這些義勇與保丁輪流穿上鎧甲訓練,但這個就有針對性了,只有那些武藝高超的義勇保丁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那麼一旦充入到禁軍當中,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很快就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戰士。但這樣一來,也能節約不少錢帛。

“這樣啊……”趙頊喃喃道。要知道如今宋朝有多少保丁與義勇啦,但花錢的還在後面呢。

“至於以前官府或教頭勒令保丁與義勇強行裝備的武器,一律不能再使用了,如果朝廷沒有補貼,現在一人補貼兩貫錢,同時,凡是義勇與保丁者,其戶免半賦稅。這樣,百姓不但不會感到怨苦,反而會踊躍參加。道理與介甫公的免役法一樣,三等以上戶不易赴差,那麼就出錢免差吧,現在這一舉措,因爲會有許多窮苦的百姓自動參加,冬閒有話計者,朝廷則就不用再強拉丁了,再責令各教頭不得勒索義勇與保丁,否則朝廷嚴懲不怠,特別是軍法,不得超過五十笞。那麼百姓還能怨苦之?”

等於真正變成了民兵。

還有弊病,不過弊病就小得多了。

“五十笞?”

“陛下,爲何教頭能勒索成功?就是軍法之故,有些保丁義勇懶散,執行軍法也不能說不妥,但不做限制,就存在許多弊端,如動不動執行軍杖,甚至不是杖,而是沉重的軍棍,在這樣的軍法之下,教頭若勒索,誰敢不從?”

“難怪……”

“陛下,也不能說介甫公變法什麼都不好,最少將國家最困難的財政問題解決了。當時介甫公實施保甲法,一是爲了進一步裁減禁兵,節約兵費開支,二是爲了防盜。但現在財政越來越寬裕,到了重新調控之時。”

“那麼保馬法呢。”王巨一回來,就說要矯正保甲法與保馬法,所以趙頊又問道。

“陛下,實際所謂的保馬法,能提供大量戰馬,根本不可能。戰馬是戰馬,馱馬是馱馬,讓百姓飼養,平時不讓它們奔跑,而是負重做活,上戰場能發揮作用麼?而且使用戰馬也有學問的,比如一匹馬,最好不要讓它一口氣馳三十里路以上,每天不要超過兩百里,否則就會傷害到戰馬。但平時飼養時,還不能讓它們不馳,每天要小馳或快馳十幾裡,那麼到了戰場上,才能讓戰馬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只是跑,還有平時的飼料,以及馬棚的管理,戰馬的清洗與照料等等,都有一定的講究。”

趙頊整聽傻了:“卿以前爲何不說?”

“臣是文臣,不是馬官,這些學問,也是彼岸大規模飼養馬匹後,漸漸摸索出來的。”

“唐朝府兵似乎也養馬吧?”

“唐初府兵是自備馬匹,開始時地廣人稀,而且多次大破胡虜,得到大量良馬。然僅過了幾十年,馬呢,唐朝只好給錢讓府兵自己買馬。可能府兵自己有馬,但就是有馬,那個馬多半也不能上戰場了。陛下,如若不信,現在河北有許多保馬戶,被朝廷強行勒令買馬,看他們現在養的馬能不能上戰場?”

“那保馬法……?”

“介甫公種種變法當中,最糟糕的就是市易法,次之就是保馬法。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去其糟粕的一面,那麼另一面必然有其意義。如果想使保馬法成爲良法,也要做一些調動,一分民用,二分軍用。實際以前歷朝歷代也不是禁止百姓養馬,爲何馬在中原一直沒有繁衍起來,一是馬繁殖能力很低,二是百姓將雄馬一起去勢(閹割)。三是百姓濫用馬力,比如讓馬整天吃重拉貨或耕作,所以馬的壽命不長。這導致中原的馬數量一直不高,並且再好的馬到了他們手中,也不能當成戰馬。不能當成戰馬,價格也就不高,百姓就不會太珍惜之。”

“所以唐朝巔峰時,戰馬主來來源地還是西北幾個大牧場,而非是來自百姓手中的馬匹。不過馬的作用非同小可,無論耕作或者運輸。遠遠勝過了人力。故臣認爲,朝廷得下詔。如果百姓有雌馬得馬駒者,半歲後,備報官府,官府賞賜百姓十貫錢,配種雄馬賞兩貫錢。”

“這……”趙頊有些怏怏了。

“陛下,若此,以後我朝馬匹會越來越多,這有利於國有利於民,實際還是歸之於民。”

“那麼軍用呢?”

“陛下,軍用也分成兩步,首先下詔,對以前的保馬戶,每戶補貼十貫錢。”

趙頊萬分驚訝。

“臣在華池時,先帝下詔給三十貫錢買戰馬,實際一匹戰馬價值五十貫,上等戰馬達到一百多貫。介甫公執行保馬法,由官府給馬,或給二十幾貫錢,由百姓買馬,然而因爲百姓飼養不當,或死或弱,官府又讓百姓賠償。結果馬匹未增,徒增民憂,由是又改成民牧制度。”

“然後出現奇怪的一幕,朝廷於西北給錢,按馬尺寸大小分別給三十二貫到十六貫,前年朝廷又詔令,發北方馬戶調馬支持騎兵,上馬給三十貫,中馬給二十五貫,下馬給二十貫,可去年呂公雅卻上奏,本路保馬極苦難買,民既爭市,價亦競貴,至駑者不下百貫。還有一件事,侍禁楊嵩在西北得一馬,打算賣掉籌集路費,讓韓同院(韓縝)花三十貫買下,結果韓同院發現此馬不可乘,又患疥瘙,讓下人退還給楊侍禁,實際韓同院也不知道,三十貫只能買這樣的馬!”

“爲什麼出現這一幕奇怪的現象,朝廷責令百姓牧馬或保馬,如果真讓百姓使用,又無所謂,然而朝廷時不時收回保馬,或者強行用低價買民馬,保馬戶爲了不讓官府追究責任,只好買馬回來應付官府。朝廷收回保馬或者高價低價買馬數量越多,馬市價就越高,這纔出現連契丹馬的價格都達到一百貫的奇怪之事。”

這個好查的,問一下韓縝,或者從存檔裡將呂公雅的奏章找出來就行了。

趙頊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因此保馬法必須進行重大的調整,一是對以前的馬戶每戶補貼十貫錢,雖不能挽回他們的損失,多少會起一起撫平人心作用。全國人心安定,後方穩定太平,纔是伐夏最大的後盾。二是朝廷不能再強行讓百姓買馬保馬了,而是將軍中的次馬,但不能是病馬,交給馬戶飼養。馬死後,不能再讓馬戶賠償幾十貫錢,而是根據交馬前馬的口齡,分別賠償五到十貫錢。實際呢,等於是變相地向馬戶徵收馬租,這個馬租百姓同時又是能擔負起的,並且有了這個賠償,百姓會愛惜之,延長馬的壽命,再輔以對馬駒的補貼,那麼就利於馬匹數量增加了。”

“至於那些半歲的馬駒,也不是完全補貼給百姓,而是權當朝廷從百姓手中買馬,再示其馬的優劣,若劣者繼續交付百姓飼養,但死後賠償額不得超過十二貫錢。優者,朝廷帶回來,可以當成戰馬飼養了。但這麼做,會激勵百姓主動讓馬匹配種繁殖。”

“牧場何如?”

“牧場更簡單,有渭源,有熙河,河州離湟州太近了,還會有萬一,可是熙州可以做優良的牧場。而且比起中原百姓,熙州蕃人也懂得照顧戰馬。朝廷只要支付一些薪酬,再製訂一些獎罰條例就可以了。再說,西夏那片地區,還會等多久嗎?”

不過就是西夏拿下來,還需要戰馬,還需要騎兵,因爲還有一個更強大的北方敵人。

趙頊心動了,又說:“那軍用呢?”

“軍用與民用是一起來的,臣所說的次馬,不僅指現在的官馬,還指未來的馬匹,各個馬監的次馬,還有各處購來的吐蕃馬、滇馬、騰衝馬,少許西域馬以及契丹私馬。如果戰馬還不足,臣可以讓彼岸從女真哪裡,或者從彼岸買來良馬,雖然朝廷的馬價偏低,但大約能讓他們維持住本錢,不會虧本。如果有次馬,同樣挑選出來,交給百姓飼養。然而這一回非是馬戶了,因爲它等於是租馬給百姓的,而且租金不是太高,因此以保丁與義勇者優先,他們飼養的過程也會騎馬,如果因此得以馬術精湛,朝廷可以挑選爲騎兵,同時將那匹馬無償獎勵給其家屬,死後也勿用賠償。”

“會不會妨礙到財政?”

“怎能不會?爲了這個財政,臣這一年多來,晝夜難安,但好在雖然開支不菲,多是一次性支出,武器可以使用很多年的,至於買馬,沒有臣之策,朝廷也要買馬,頂多就是以後會支付一些馬駒費用,但這個費用相信不會太多,如果真多了,那倒是一件好事。”

實際這麼做,所謂的保馬法,早改得面目皆非。

“陛下,無論義勇,或者保馬,陝西百姓受苦最多,相信這兩道詔書下達,對陝西百姓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那麼又會在戰爭中發揮多大的作用?這一戰,真的很重要!而且章質夫說不定就要對西夏用兵了。”(。)

第693章 完了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108章 姐第607章 冒泡(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章 人選第115章 四告(上)第688章 歪理第561章 扯皮第530章 跑吧第30章 以直報怨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47章 蘇茂蠻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115章 四告(上)第127章 先帝第445章 二王(中)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09章 聖儒(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704章 殺母(上)第510章 雪祭第276章 威名(下)第664章 預熱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4章 買馬社第727章 鬧劇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60章 漁翁第348章 又坑了第380章 桑弘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41章 火拼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66章 笑話第135章 蠱母第689章 待發第403章 私軍(上)第2章 黑蜂盜第606章 冒泡(中)第112章 省錢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74章 成親第66章 長大啦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90章 好兆頭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59章 離去第808章 好消息第173章 攏心第26章 送禮第509章 逆轉(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11章 未來第41章 聯親第156章 文臣(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206章 重諾第694章 一天第384章 《感事》詩第42章 爲難第690章 正統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12章 行歌第130章 吻合第693章 完了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94章 讓(上)第152章 弟仇(下)第743章 逼第688章 歪理第287章 實話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69章 雪別第61章 六拜(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771章 軟第358章 不可傳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189章 不能言第824章 遲了第10章 檢查第346章 潑污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77章 啪啪啪
第693章 完了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108章 姐第607章 冒泡(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章 人選第115章 四告(上)第688章 歪理第561章 扯皮第530章 跑吧第30章 以直報怨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47章 蘇茂蠻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115章 四告(上)第127章 先帝第445章 二王(中)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09章 聖儒(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704章 殺母(上)第510章 雪祭第276章 威名(下)第664章 預熱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4章 買馬社第727章 鬧劇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60章 漁翁第348章 又坑了第380章 桑弘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41章 火拼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66章 笑話第135章 蠱母第689章 待發第403章 私軍(上)第2章 黑蜂盜第606章 冒泡(中)第112章 省錢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74章 成親第66章 長大啦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90章 好兆頭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59章 離去第808章 好消息第173章 攏心第26章 送禮第509章 逆轉(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11章 未來第41章 聯親第156章 文臣(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206章 重諾第694章 一天第384章 《感事》詩第42章 爲難第690章 正統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12章 行歌第130章 吻合第693章 完了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94章 讓(上)第152章 弟仇(下)第743章 逼第688章 歪理第287章 實話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69章 雪別第61章 六拜(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771章 軟第358章 不可傳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189章 不能言第824章 遲了第10章 檢查第346章 潑污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77章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