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驕傲(上)

陸詵被西夏使者再三壓迫,心中對種諤氣惱,打算抓捕他治罪。

這時候朝堂也吵了起來。

司馬光說了一番讓王巨聽不懂的話:“臣以爲憑嵬名山之衆,未必能制夏國,就算能制,死了一個諒祚,又生出一個諒祚,何利之有?若不能制,名山必引衆來歸,咱們拿什麼對待人家。恐怕屆時朝廷不但失信於西夏,也失信於名山。不如維持現狀,讓他們對峙相互。臣之所以這樣想,還因名山餘衆甚多,還北不可,入南不受,根本沒個歸處,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必將襲據邊城,以求自救,陛下,難道你不見當年梁武帝候景之事?”

文彥博也不大高興了。奶奶的,你就是受降吧,最少也要等我們西府決定下來再受吧。況且我正爲裁軍一事忙得焦頭爛額呢。因此也說道,西夏稱臣奉貢,今襲取其地無名。

再加上言臣交相攻擊,趙頊今天早上迫於無奈,只好下詔,傳送吏部受理,吏部判決,貶種諤官秩四等,在隨州安置。

就是一個官犯,關在隨州,能在隨州城中自由活動,但不得出隨州城。

王巨問道:“南北朝時宋齊樑陳當真是華夏正統?”

“咦,難道是北魏?”

“誰據中原?% ”

“他們是胡人。”

“就算他們是胡人,梁武帝也非是一統皇帝,用我朝與樑朝相比,司馬光難道想我朝以後也偏居一隅?不錯。這樣下去。早晚必偏居一隅!”

趙頊不言。

“再說。嵬名山的弟弟與小吏弄的這個投順,弄了好幾個月,直到種諤大軍到了懷寧寨,嵬名山才知道真相,這種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角色,會是侯景嗎?”

“哈哈哈,”趙頊不由彎腰大笑,然後琢磨了一下這個比喻。再假想一下那時嵬名山鬱悶樣子,又再次大笑,這個比喻太唯妙唯肖了。

“不過還好,我遇到了蔡公,種諤太倒黴了,遇到了陸詵。”

“朕明白了。”趙頊終於會意,就算種諤這麼做,確實有點不大好,但也是逼的。難道種諤真沒有打招呼,關健陸詵貪生怕死哪。種諤最後逼得沒辦法,才向折家軍求援的。

“朕處理錯了。”

“陛下。種諤此人勇猛,然以後用之,請陛下切記,要麼用之,要麼不用,但用了後,切莫再與士大夫共事了。”

“爲何?”

“經此一役,種諤還能相信文臣乎?”王巨說道,終於明白爲什麼種諤自私,喜歡單幹原因了。當然,種諤本性就是自私,再加上這次遭遇,所以以後寧肯看着徐禧慘死,也不出手相助。

趙頊緘默。

“陛下,臣將戰爭分成三步,一是戰前準備,二是戰鬥中,三是戰後善後,但看我朝呢。敗了吵,勝了也要鬧,真真奇怪。可有幾人知道這個戰後的善後?”

“善後?”

“就是,戰後要做的事,不僅是獎勵與撫卹,主要是如何利用這一戰,擴大戰鬥的果實。”

“王巨說來聽聽。”

“臣就說一說得到綏州的好處與壞處,先說綏州本身。爲何以前李元昊攻破豐州之後,朝堂中有許多大臣議論,要丟棄府麟二州,因爲這兩州與陝西隔着綏銀二州,無法救援。加上西夏屢屢侵逼,許多百姓逃到河東境內謀生。雖有大河川之美,缺少百姓耕種,就無法養活更多的戍軍。戍軍少,又孤懸於海外,便成易攻難守之勢。因此纔有大臣議棄之。不過還好,當時朝堂有人清醒,反對此議,沒有棄之。否則真棄之了,讓西夏得到了府麟,陛下你再想一想,河東北面就是遼國,西側西夏人自府麟路隨時能跨過黃河入侵。到時候河東會是什麼狀況?”

“河東危矣。”

“河東一失,京城可安否?”

“難安,舉國危矣。”趙頊喃喃道,這一講他才知府府麟路原來這麼重要啊。

“請以後陛下稍稍善待折家。”

“外界傳言你十分看重蕃人……”

“陛下,你莫出此語哪。凡是宋人,蕃漢一家,都是宋人。凡是我敵國之人,無論是否是漢人,都是我敵,如梁氏是也。有人不知世理,用安祿山說事。難道哥舒翰與高仙芝不是胡人?曹操倒是漢人,可忠乎漢朝?司馬懿倒是漢人,可忠乎曹魏?象唐朝那種節度使制度下去,就算不用胡人,全部用漢人,也早晚會出大事。這纔是真相。胡人不是不能用,略略防範即可。”

“這纔是道理,”趙頊說道。一語擊中!然而聽司馬光他們的那些話,似是似非的,趙頊腦子都聽大了。

“陛下,還是說綏州吧。得到了綏州,陝西離府麟二路很近了。想要選擇一條安全的道路,自綏州就有平緩的渡口直奔石州,此乃以前拓跋李家進入河東之大道也。因此自綏州到石州,再到嵐州,就能迅速進入麟州。如果敢走的話,直接從變得單薄的銀州撕開防線,互爲犄角。府麟路立即不再變得單薄了。並且銀州夾在府麟路與綏州中間,隨時搖搖欲墜,西夏只能派出重兵防範。實際只要將西夏拖得增加常駐兵力,西夏早晚會窮蹙,矛盾激化之下,更多部族思奔我朝,不戰即可讓西夏亡國了。”

“有道理,繼續說。”

“我在小時候曾說過沒藏訛龐侵耕屈野河的原因,說沒藏訛龐所在的沒藏族不大,想要掌權,必須收買人心。仍西夏貧困,他手中經濟不足,這才侵耕屈野河謀利。實際還有一個原因,西夏看似大,實際小。許多地方乃是苦鹼沙漠戈壁灘。包括鹽州地界。雖然產鹽。但多是苦鹵之鹼地,不出產糧食。因此橫山各部多用皮毛等物品與我朝交易布帛、茶葉與糧食。西夏侵耕屈野河,也多少緩解了一部分糧食困難。綏州無定河畔與大理河畔有許多平坦的河川可供耕種,這是種諤說能供養上萬弓箭手的由來。這點耕種面積放在我朝不會多痛惜,但放在西夏人眼中,那會深深的痛惜。”

“對啊,朕茅塞頓開了。上茶,端坐。”趙頊衝遠處幾個堂吏喝道。

得好好長談一番。

堂吏端來坐椅。沏上茶,然後豔羨地看着王巨退下。

王巨又說道:“陛下,臣再說第三利。臣家鄉有一個李三狗,你知道吧。”

“那個趙忠?”

“就是他,他帶着妻子與兩個兒子逃到王家寨,可能因爲失落吧,性格便有些孤僻,不過他十分驍勇,寨中的百姓也不敢得罪他。臣在保安軍城受了一些氣,不知天高地厚。帶着弟妹返回王家寨。結果快要活不下去,於是也不顧危險。做騾子了。”

“卿,”趙頊伸出手,搭在王巨手臂上,十分感觸地說:“卿乃是上天降給大宋的一個寶貝。”

“陛下,切莫亂說啊,這不是誇獎臣,而是捧殺臣。”

“爲什麼有那麼多框框?”趙頊忽然感慨,看看,這纔是懂軍事的人,不但懂軍事,懂水利,懂經濟,這三種人才,他都缺啊,放着一個現成的人,因爲年青不能用,這都是什麼理兒?

“陛下所說的框框,就是儒家中的儀與禮,法家的律法,政治家眼中的秩序、規則,世人眼中的規矩。太過拘束於這個框框,只會呆板,最終走向衰落。但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就如人穿衣服一樣,夏天穿單衣,冬天穿厚衣,但必須有一件衣服。衣服多與少的取捨,框框的拘多拘少,都是真正的中庸之術。”

“委屈卿了。”

什麼宰相啊,看看滿朝文武,武功方面幾乎人人是一竊不通,只會胡攪亂纏。文治方面又想不出好策子,然後還會跟着胡鬧!連說道理都不行!

“陛下,不委屈,臣雖有些一些奇思妙想,終是少了經驗。再說臣也不急,這樣豈不是更好。陛下有爲難之處,可以問臣。臣能想出來的必說給陛下聽,說得對的陛下可以採納,說錯了陛下也不會怪罪,更不會誤事。這還算委屈嗎?多少人想得見陛下聖顏,而走投無門,臣很滿足,真的很滿足。”

“嘴中自詡君子的卻不是君子,嘴中說自己不是君子的卻是真君子。”

“陛下,臣真不是君子,臣很早就說過,努力向呂夷簡看齊。”

“呵呵,”趙頊又樂了:“這個不說了,你還是說綏州吧。”

“微臣那一次命真不好,一生當中唯一做了一次背騾子,就遇到了黑蜂盜。但那天李三狗殺了好幾個人,我就知道他非是凡人。後來仿出夏國劍,我一想不行哪,西夏時常來抄邊。家父就是在抄邊反抗中戰死的。因此臣就建議鄉親們修起寨牆,治辦一些武器,抽空訓練了一下,以防不測。不過誰來帶着大家訓練,當時大家都很爲難。這時李三狗主動站出來,說出他的身份。”

“此人倒有眼光,那時就看好你了。”

“那是,他好歹是野利遇乞都賞識過的人。然後我們談了幾句,我問他爲什麼不投靠朝廷,至少以他的身份能得一個一官半職。他便說了山遇兄弟的遭遇。當時臣無語應對。萬氏曾誣告微臣,說程勘與臣勾結,實際錯矣,程公一度同樣恨臣之入骨。臣爲了化解他的仇恨,費了許多心血。直到程公在司馬光再三攻擊下,心灰意冷,又爲了科闈,才稍稍扭轉對臣的看法。不過臣還是想說一句,若無程勘果斷收留王文諒,就無輕泥懷側、嵬名夷山等人的投奔。”

“以前臣說淺攻,許多人認爲臣看到範文正的策子,臣真的沒有看過。但范文正公的策子上也寫得清楚,接近臣的淺攻想法,步步進逼,不投降的堅決鎮壓,投降的務必拉攏。道理是一樣,進行拉攏分化鎮壓。實際西夏那邊也在對我朝邊境的蕃子進行拉攏分化鎮壓,只是他們太窮了,否則會嚴重影響邊境安全。這個策略當抵十萬大軍,若是真將嵬名山送回去,再加上以前朝廷在山遇兄弟身上犯下的錯誤,那纔是大事去矣,自此以後,西夏將不會再有人投奔我朝,那麼一旦與西夏交惡,西夏人會萌發死志,與我軍浴血奮戰到底。李三狗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我讓他去華池縣,不是替朝廷做事,而是替我幫忙,就這樣,還勸了許久,他才答應下來。爲何,害怕萬一西夏央請,我朝又將他一家人送給西夏人,於邊境射殺了。”

“朕明白了。”

“還有一利,這個說起來就有點遠了,但說了陛下會很高興,很驕傲。”

第382章 掏心窩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453章 三十萬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359章 聰明人第604章 幾振(下)第822章 是他第50章 滿意第705章 殺母(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771章 軟第649章 海盜(中)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18章 拯救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56章 文臣(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139章 投名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212章 行歌第534章 小孩子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503章 大轉移第129章 吹三秦第244章 蕃奸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848章 誘餌第501章 好牌第200章 動手第214章 故人第278章 述職第378章 新語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81章 五分心第591章 良臣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362章 竊賊第705章 殺母(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32章 水與火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451章 聖斷第632章 右孫吳第532章 南來風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112章 省錢第312章 屠刀(下)第631章 不過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50章 磨古斯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54章 插釵第405章 頂替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79章 兄弟第7章 路窄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8章 提前第555章 和平派第62章 六拜(下)第805章 授業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1章 想法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77章 啪啪啪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22章 是他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73章 撈好處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727章 鬧劇第599章 白衣(下)第801章 後手第540章 春雷第234章 喜上加喜
第382章 掏心窩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453章 三十萬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359章 聰明人第604章 幾振(下)第822章 是他第50章 滿意第705章 殺母(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771章 軟第649章 海盜(中)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718章 拯救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56章 文臣(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139章 投名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212章 行歌第534章 小孩子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503章 大轉移第129章 吹三秦第244章 蕃奸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848章 誘餌第501章 好牌第200章 動手第214章 故人第278章 述職第378章 新語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381章 五分心第591章 良臣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362章 竊賊第705章 殺母(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332章 水與火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451章 聖斷第632章 右孫吳第532章 南來風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112章 省錢第312章 屠刀(下)第631章 不過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50章 磨古斯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54章 插釵第405章 頂替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179章 兄弟第7章 路窄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8章 提前第555章 和平派第62章 六拜(下)第805章 授業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1章 想法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77章 啪啪啪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822章 是他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73章 撈好處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727章 鬧劇第599章 白衣(下)第801章 後手第540章 春雷第234章 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