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條件(上)

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趙頊只能默默吞下這個苦果。但有了其他的選擇,以趙頊好強的性格,會做如何的選擇?

他放下表賀,說:“傳詔,兩府兩制臺諫三司各部司主要官員,皆來延和殿議事。”

太監下去傳旨。

一會一百多名重要的京官一起來到延和殿。

趙頊取出一份存檔,對身邊的宦官說:“念。”

也就是去年趙頊與王巨的對話記錄,不過用文言文整理了(注:宋朝除了發音不是普通話外,口語已經與後世很接近)。

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默默地吞下這個苦果,還有一個,就是立即起用王巨。

王珪說:“難怪他將妻子一起留在了京城。”

去年王巨與趙頊那番對話後,王巨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便是購買了一個大宅子,就在趙念奴宅子不遠處,因爲地段好,整花了三萬多貫錢,以至妃兒連連嘆貴。

確實京城房價漲得讓一些百姓叫苦不迭了。不過王巨倒是看得開,這樣的地段,將兩個時空物價對疊,三萬幾千貫,能不能在京都同樣地段買一個三室一廳的宅子?

因此王巨只是笑笑。

買這個宅子,有兩個用意,那邊兩個宅子一個給了小妹做陪嫁的嫁妝,一個給了張載的兒子張貴。

小弟成親了,得有一套宅子,京城也需要一個落腳點。

再說置了宅子,就象王煎臨行前拼命買地一樣,別人問他爲什麼。這樣皇上將六十萬大軍交給我纔不會起疑心。

有了這個宅子。等於有了根。而根在京城,非是在海外,在延州。但與其他權貴不同,王巨自始至終未置一塊耕地,不過這個耕地對他來說,真的……

還有就是商業性用宅,王巨雖有幾處宅子,鄭白渠的那個宅子當成了學校。延州的宅子等於空掉了,但都沒有租賃。

不過這也引起一些大臣議論。

特別是在待漏院等候上朝時,大臣們就喜歡說一些八卦。

王巨前面買了宅子,後面就有大臣在猜測王巨的財產。一是蔗糖作坊契股的收入,似乎王巨讓出一半給了延州十個商戶。不過餘下的一年還有不少收入。

至於王巨承諾的那兩百萬貫獎勵撫卹也早償還了,現在是淨得的。

其次就是王巨與他帶過來的延州十家商戶治辦了多少海船,王巨肯定在中間摻了一腳,於是有人猜測可能有幾艘海,爲何是幾艘船,都是大船。造價貴,一艘就得一兩萬兩三萬貫了。幾艘大型海船。也是一筆不小的財產。還有的人猜測可能有幾十艘,最膽大的人猜測有近百艘。正是王巨與十個商戶佔着絕對的數字,纔在這些商賈中起着主導作用。

一個……也沒有猜出真相。

但這是在海外海上,任誰也沒辦法去查了。

無論是王巨做好事,或者資助了國家,或者私下花銷掉了,大家全部無可奈何了。

這也是王巨丟掉三個作坊的原因。

三個作坊在大臣眼皮底下,看得清楚,紅眼的人多,不如主動放棄。

大家對他財產如何議論,王巨不管,隨後連續辦了兩場婚禮,一個是三弟的婚禮,一個是張貴的婚禮。

隨後王巨帶着三弟去了泉州,張貴仍留在京城讀書,努力考一個舉子再說吧。

但王巨卻將妃兒與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留在了京城,只帶着瓊娘南下。

王珪說了,知道的人皆恍然大悟,那時王巨已經斷定郭逵南下不能滅掉交趾。然而嶺南煙瘴之地,自己吃一點苦倒也罷了,不能讓妻子孩子也隨着吃苦,於是留在了京城。也算是吧,實際還有一個用意,那就是人質!

趙頊又是滿臉苦澀。

當時不是沒想過王巨,雖然王巨熙寧七年來京時說我不想碰兵事了。

不過真下詔強行讓他擔當重任,他能拒絕麼?

但與兩府宰相商議時,皆認爲交趾比較容易平滅,就那麼一個蛋大的國家,與福建路相彷彿,十萬大軍南下,還不手到擒來?

而王巨在泉州一年卻爲宋朝帶來巨大的收入,關健是他那一套,其他官員都不懂。

因此商議來商議去,最後讓郭逵做爲南下的統帥了。

現在看來,是何等的錯誤。

十萬大軍,二十萬民夫,從四月就開始徵集,六月出發,每天得消耗多少糧草物資,去年好不容易重新充盈起來的國庫,因爲這一戰又空空如也。

那就算了,積攢財政就是爲了花銷,爲了強軍強國的。

然而這一戰,卻死了那麼多人,十萬大軍有五萬大軍是從京城抽調的禁軍,可五萬京城禁軍回來的只有兩萬三千人,死掉了五成半!

如果按照慶州那一戰犧牲烈士的各種補償,一名烈士前前後後合計補償給了其家人兩百多貫,那麼這次朝廷得拿出四千萬貫出來發放撫卹!

花掉了那麼多錢,死掉那麼多軍民,僅是爲了換來富良江畔的一場勝利?

王巨在泉州這幾年替朝廷賺的錢合計在一起,也不夠這一戰花銷的。

吳充好笑地說:“王公,你不要將此子看得太過神奇,就象他說災害過去,今春到來,又有旱災發生。”

雖然這次旱災遠不能與熙寧七年那次旱災相比,不過也算是很嚴重了,幾乎能與趙頊即位之位的旱災相彷彿。而且旱災重災區卻是在東南,哪裡是宋朝的錢袋子,大米倉。

因此這次旱災影響仍很重的,甚至許多大臣正眼巴巴地等海上船隊回來,海客們還“欠着”三司一百萬石稻米,正好可以用來救急。也不要往京城調運了。就在東南發放吧。

王珪道:“王巨豈有如此之能。吳公,你高要求了。”

雖然有點本事,但是人,不是神,不是妖。

不過這也反映了大家的心態,雖有旱災,但災害能在承受範圍之內。雖然死了許多軍民,花費了許多錢帛。因爲內庫充盈,此戰趙頊還從內庫刻意撥出八百萬錢帛用於軍費,內庫撥出錢了,國庫就能稍稍寬鬆了,雖不能達到戰前目標,不過終是勝了的。

朝廷現在兩個選擇都可以。

可以繼續讓王巨前去廣南,看能不能如他所說的那樣做到。可以就此停下,至少交趾不敢再入侵,南方安定,朝廷對南方百姓有能一個交待了。

於是馮京說道:“陛下。交趾乃化外之地,得之無益。去之也無害。況且七年大災,八年災平,百姓還未安定,交趾入寇,今年又有旱災降臨,熙河兵戈一直不休,天災兵禍人禍,接踵而至,陛下當慈憐百姓,就此休生養息了。”

馮京本來還想說遼國那邊還沒有談好呢。

不過王巨在那場談話中,再三譏諷了朝中大臣恐遼,恐過了頭,因此忍着沒有說。

元絳道:“吳公此言也是,不過臣就害怕交趾恐成第二個李繼遷。”

因爲王巨在那場對話中,反覆將交趾的地形與李繼遷起事時的南河套形相比較,並且說交趾的地形比南河套更復雜。

地形做比較,難免就會將兩個國家也拿來做比較。

開始時李繼遷地盤也不大,不過延州北部橫山向北的銀夏地區,以及南河套。結果現在變成了一個讓宋朝成爲惡夢的國度。

那麼交趾呢?

這樣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交趾將佔城真臘收復,再加上它們那個惡夢般的熱帶雨林地形,那就會真正尾大不掉了。而且現在的南方與史上的南方不同,因爲木棉,這八九年來陸續地遷徙了二十一萬餘戶百姓,如果不是木棉司過於斂財,能遷徙的百姓數量會更多。所以趙頊有時候想一想,東南數路這個百姓看來是太密集了。

陸續遷徙了這麼多百姓,還有那麼多赤貧的百姓涌向海外,以至幾百艘鉅艦,去年都沒有裝完。若是沒有木棉司與海外的疏散,這幾路百姓數量會增加到什麼地步?

其實這樣想是錯的,擠一擠,這麼大地方,不過四十幾萬戶百姓,其中還有許多是來自北方的百姓,那麼也容納下去了。就象現在的泉州,二十萬戶百姓,大家一起叫多,人口太多了,太稠密了,土地太緊張了。但到了南宋,變成了三十多萬戶!

真惡性發展下去,大不了多溺死自己的子女了。

當然,這個擠的空間終是有限的,但在趙頊這一朝,不會產生致命性的危脅。

這麼多百姓遷徙到嶺南,不僅是木棉創造着利潤,人多了,還有一些百姓種茶葉,辦作坊,種水稻,這些也給朝廷帶來了收入。

廣南再也不是宋仁宗時可有可無的廣南了。

那麼一旦交趾壯大起來,成爲第二個西夏,難不成象陝西那樣,派駐重兵,建設無數堡砦……若真出現那個後果,這個兵費馬上就要激增。而且三面皆敵,宋朝的處境會更困難。

馮京嘴張了張,想說也不敢說。

自己爲了國家與百姓,想息事寧人,但萬一出現了那個局面,自己無疑就成了一個歷史罪人。

沈括道:“陛下,不如寫一道詔書,問一下王巨,然後將這些戰報順便與詔書用特腳遞送向泉州。”

趙頊更加苦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象一支足球隊,如果過份倚靠某一個球星,這個球星固然會星光耀眼,可這個球隊就會很苦逼了。況且這是一個國家,上億百姓,幾萬名官員,眼前一百多人,可以說是整個宋朝的精英。

但個個沒有主見,又將球足到泉州去了,這樣如何了得?

然而王巨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就象王韶,王安石在熙寧徵兩稅,王韶不同意,王安石不開心了。後來討論平交趾時,王韶再次反對,交趾是煙瘴之地,想要平交趾,必然會產生大量犧牲,浪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不值。這更激怒了王安石,在他的議論下,趙頊對王韶開始產生厭惡感。

郭逵戰報送回,王韶又上書說:“廣源之建,臣認爲是貪虛名而實忘禍,執政卻懷疑臣所說乃是譏諷。去年舉事之初,臣說力爭極論,說寬民力而省財用,可同列皆不聽,還有熙河事折辱臣。臣本意是不想費朝廷就可以得到伊吾、盧甘(指河州與洮州),卻沒有想過以熙河做路,河岷作州。現在我與大家意見不同,若不退,必被衆人不容。”

這段話有兩個背景。

第一個背景便是王韶開邊熙河,打仗就得花錢,就象王巨慶州一戰,那麼大的勝仗,也不過花了兩千多萬貫,可招來許多大臣議論了。實際王巨也搞不清楚,在他推動下,直接的間接的,不用王安石變法了,就能將那個黑窟窿填下,爲什麼還有一點。只能說賺得多,用得多……

所以王韶於邊境開市易謀財,屯田謀糧,訓練弓箭手做兵。

我不用朝廷一兵一卒一糧一文,就可以將熙河拿下。

事實王韶徵復熙河費用並不算高。

拿下后王韶的計劃就是象原先古渭州的做法那樣,朝廷駐紮官兵,訓練弓箭手,派出少量官員,以羈縻爲主、治理爲輔管理這片地區,那麼矛盾就會很少,同時也達到扼控西夏南下的目標。

第二個背景便是與王安石的矛盾,王安石置路建州設縣,又開始徵收兩稅,這是王韶不同意的。因爲這樣,無疑會產生很多矛盾。當然,如果沒有西夏與遼國兩大強敵,那麼就治理吧。然而現有這兩個強敵威脅,就不能讓這個地區產生嚴重的矛盾。想要錢,市易就賺來不少錢了。想要練兵,有的是廣漠的地區練兵養馬屯田。

而且朝廷也阻止西夏人南下了,難道朝廷還不滿足嗎?

有人說王韶是王安石的人嗎?是他的人嗎?從王韶彈劾那個大和尚起,王韶就不是王安石的人了。

所以王韶較真,王安石不容了。

然後出兵交趾,王韶又竭力反對,這讓王安石更不容了。

然而舊黨們卻更憎恨王韶,交趾未得全功後,王安石下去了,舊黨開始用王韶開邊熙河議論交趾之役。

兩方皆不容,王韶氣憤之下,才寫了這道奏章。

好了,朝廷詔書說王韶本鑿空開邊,驟躋政地,卻以勤兵費財歸曲朝廷,由是落職知洪州。還未去洪州,又以謝表怨慢,落職,知鄂州。

王韶多驕傲的一個人?讓我下可以,我上書就是要求下的,別給我戴子虛烏有的大帽子哉。他心中憋悶,悶出病了,傷勢漸漸發作……

以這麼小的代價,拿下熙河地區,王安石與趙頊就是如此對待的。

王巨能不怕嗎?

所以他用了一些巧妙的手段,逼得朝堂出現這個結果。畢竟當初用兵交趾,不僅是王安石同意的,包括吳充、元絳等人都同意的。然而現在這個結果,當真能對天下人交待嗎?是你們求着我來的,而非是我主動請戰……

第366章 誣奏第680章 黃雀(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09章 聖儒(下)第728章 黃河第688章 歪理第294章 倚仗第617章 呵呵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20章 屍車第236章 不安第717章 那個人第743章 逼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04章 殺母(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609章 兇狠第59章 離去第405章 頂替第71章 天塌了第631章 不過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80章 磨練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538章 會戰(三)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5章 禁馬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88章 歪理第602章 南方第474章 鼓聲(上)第452章 爭標第150章 葬花第161章 立威(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563章 羞侮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405章 頂替第31章 幸運草第474章 鼓聲(上)第556章 生疑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78章 子安第815章 溫馨第799章 不敢碰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102章 蛋痛了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71章 迷宮(上)第504章 放棄第504章 放棄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376章 共濟會第414章 粗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479章 貪婪第69章 泄密者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63章 蕃騎(上)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373章 增兵第820章 屍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40章 明妃曲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444章 二王(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398章 困惑第432章 宋燦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587章 燕歸來第63章 親戚第26章 送禮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811章 未來第463章 喜相逢第524章 夜聲第849章 冷處理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666章 入彀第686章 山林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507章 逆轉(上)第561章 扯皮第856章 割土(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26章 底氣
第366章 誣奏第680章 黃雀(下)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709章 聖儒(下)第728章 黃河第688章 歪理第294章 倚仗第617章 呵呵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20章 屍車第236章 不安第717章 那個人第743章 逼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04章 殺母(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609章 兇狠第59章 離去第405章 頂替第71章 天塌了第631章 不過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80章 磨練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538章 會戰(三)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05章 禁馬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88章 歪理第602章 南方第474章 鼓聲(上)第452章 爭標第150章 葬花第161章 立威(上)第605章 冒泡(上)第563章 羞侮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405章 頂替第31章 幸運草第474章 鼓聲(上)第556章 生疑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78章 子安第815章 溫馨第799章 不敢碰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102章 蛋痛了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71章 迷宮(上)第504章 放棄第504章 放棄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376章 共濟會第414章 粗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479章 貪婪第69章 泄密者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63章 蕃騎(上)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373章 增兵第820章 屍車第94章 第一躍(四)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40章 明妃曲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444章 二王(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398章 困惑第432章 宋燦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587章 燕歸來第63章 親戚第26章 送禮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811章 未來第463章 喜相逢第524章 夜聲第849章 冷處理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666章 入彀第686章 山林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507章 逆轉(上)第561章 扯皮第856章 割土(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26章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