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堯舜(上)

王巨這一行速度很快,十來輛大馬車,載着一大家子上上下下,迅速衝向密州,然後藉助快船,不顧逆風駛向彼岸,走得十分果決。

七月十一,趙頊崩。

高滔滔下令,以範純仁爲山陵使,按照慣例這個山陵使應當是由蔡確來擔任的,這明顯是一個信號了。

但因爲蔡確這段時間的妥協,重新錄用了許多溫和的舊黨,這些人對蔡確不是太排斥,就是他們想將蔡確從首相位子上攆下去,多少也抹不開面子。

秋天到來,朝廷開始了頻繁的人事調動,許多激進的大臣陸續發配到各地,大批舊黨也陸續重新提撥上來。不過上層官員變動不是太大,要麼最矚目的就是蘇東坡調回來了,擔任翰林學士知制浩。

這與新舊無關,高滔滔十分喜歡這個大才子。

其實大蘇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特別是他那張大嘴巴,因此連老好人老王都看不慣大蘇。

不過現在蔡確基本不作爲了,不是文彥博在養老,真正養老的變成了蔡確。太皇太后喜歡了,那就任命吧。

也包括小程兩個學生,朱光庭與賈易。兩人中朱光庭名氣最大,十歲能文。不過若放在後世,可能賈易名氣更大,因爲教課書裡錄了一篇賈易積錢還母的課文,那個賈易就是這個賈易。

都是神童,都是神經病……

兩人調入京城,擔任御史。

御史是幹什麼的,是言臣,是監督,但王巨那套理論,朱賈是不知道的了。

因此他們與其他言臣一樣的心理,俺是言臣,職責就是噴,無理得噴,有理更得噴。

不過先解救老師吧,兩人聯手上書,小程貶到彼岸快三年了,爲什麼彼岸還沒有將他送回來。

這也是,高滔滔親自讓中書下詔,讓海客將詔書帶到彼岸,將小程帶回宋朝。

但這一來一去,最少得到明年秋後了。

兩人又將視線轉向他人,東挑刺西挑刺。

不過這是在宋朝制度允許範圍之內,大家都沒有太注意。

忽然朱光庭上書,說了一件事,彼岸既然歸大宋所有,按照王巨自己的說法,何謂真正的領土,能派駐官員,能控制稅賦,能調戍官兵,那才能稱爲大宋的疆域,象原先的羈縻區能算是國家疆域麼?就象現在的黑汗,也向宋朝稱臣呢,但能不能算是大宋的土地?

王巨說有一個磨合期,但到了今天,調過去的諸多官員,依然象傀儡一般,因此大宋必須向彼岸調撥數千官兵,以壯官員聲勢,同時向彼岸百姓商賈徵收稅賦。

高滔滔頗是心動,大蘇便說了一句:“朝廷好向夔峽核心區調駐官兵了。”

那能調嗎?

百姓落後,又多是崇山峻嶺,王巨在的時候都感到頭痛,況論他人。

大蘇說:“太皇太后,夔峽核心區不過隔着一些山陵,彼岸卻隔着萬里汪洋。”

與私交無關,就是私交,王巨與小蘇關係不錯,至於大蘇,也就那麼一回事。但大蘇說的是本心話,彼岸的商貿對宋朝經濟的拉動他是看不到的,但彼岸源源不斷地支持他是看到的。

如果當初西夏能提對宋朝供彼岸十分之一的支持,看看宋朝會不會與西夏用兵?

彼岸默認是屬於宋朝的疆域,不用增兵,以後還會陸續提供大量支持,成爲朝廷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如果彼岸擁戴王巨爲王,脫離宋朝,即便派出幾千官兵也不管用。

這純粹是畫蛇添足之舉,弄不好,反而會激怒對方。

高滔滔醒悟,於是此事不議。

然而蘇東坡回去後,與客人吟了一首詩:“鏖糟陂裡聖君子,竹林席上藜杖人。徐盧爲求長生藥,蓬舟數萬渡東瀛。”

鏖糟陂是京城一處十分貧困糟糕的地方,就相當於後世的貧民窟,這個窮地方出了一個聖君子。

竹林是指竹林七君子,又叫竹林七賢,魏晉時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他們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因爲意氣相投,時常聚於竹林之下,飲酒長談。但最後面臨司馬王朝的拉攏與打壓,嵇康被殺,王戎與山濤主動投奔司馬王朝,於是七賢各奔東西。

這個藜杖人指的就是山濤,司馬昭曾送給山濤錢二十萬,谷兩百斛,又因山濤母親年老,特贈藜杖一根,由是山濤主動依附西晉,進入高官行列。

蘇東坡是影射山濤名爲天下大賢,實則虛僞之至,二十萬錢,不是二十萬貫錢,加上兩百斛谷,與一根藜杖便讓他變節了。

其實這真有點冤枉,山濤從祖姑山氏是司馬懿夫人張春華的母親,兩家是親戚關係,走到一起再正常不過了,而且山濤的官做得不錯,頗得人心。倒是七賢子另一個人,王戎,爲人鄙吝,功名心最盛。

下面一句典故倒是很簡單了,徐是徐福,盧是盧生,徐福東渡的故事,似乎大蘇略用錯了典故,因爲徐福東福日本時,並沒有帶上盧生。

明面上是錯了,實際上沒有錯。

二程的理論也不是真正滅掉人慾,而是希望大家剋制自己的慾望與貪婪,那麼世界也就大同了。

蘇東坡呢,他與寇準、楊億、小宋這些人則是屬於享樂派的,俺們十年寒窗苦讀爲的啥?金榜題名。金榜題名又爲的啥,當官。當官爲的啥,享受榮華富貴。

在宋朝這種觀念並不醜,只要你將手中的政務處理好了,業餘時間你想要怎麼樂就怎麼樂。

就象寇準,一個正宗的花花公子,但有沒有影響他的聲名?

然而這種人與二程的理念必然是相剋了。

而且二程他們又不是真正的君子,如果是那些得道高僧,林和靖,張載,范仲淹,提出這種觀念,蘇東坡無輒了,人家確實有這種品德。

其實就是高僧的啥,他也不會相信有這麼高的品德,坐,請坐,請上坐,茶,請茶,請上茶……

不但不是真正的君子,從他們在朝堂,或在洛陽的那些表現來看,這兩人就是一個趨炎附勢之徒,而且爲人尖酸刻薄。

用王巨的話來說呢,則是:

有的人很醜陋,但卻要求你美玉無瑕。

有的人很齷齪,但卻要求你光明偉大。

有的人吃肉,但卻要求你只能喝湯……

這讓蘇東坡如何能對小程產生好感?

小程兩個弟子腦洞大開,竟然想蠱惑朝廷發兵彼岸,名爲管轄,實際爲老師討還公道,於是蘇東坡冒出這首諷刺詩。

鏖糟陂不是京城的鏖糟陂,而是指小程以學問家,以君子自居,但連一個進士都沒有考中。就算運氣不好吧,最少一個四五等進士能撈得着吧,連這個才華都沒有,你憑什麼以學問家,大師自居?

不但不是學問家,還是一個象山濤一樣的僞君子。

然而又嘲笑朱賈二人異想天開,朝廷如果真這麼做了,小程立即名滿天下。再加上以前小程在京城,在洛陽教書,門下有許多學生,那麼這些學生就會抱在一起了,力量變得強大,在政壇上也能風生水起了,或者就成了長生藥。但真有長生藥嗎?做夢去吧!

蘇東坡書法有一個特點,真。真性情寫真書法,但放在政壇上,叫說話不經大腦,想什麼便說什麼。說了……

客人一笑,看,人家大蘇真有才華哪,嬉笑怒罵皆文章,罵人都不帶半點髒字,各種典故信手掂來,於是迅速傳了出去。然後上早朝時,章惇當着朱光庭的面,做了一個划船的手勢,大夥一起鬨笑。主要這兩個小子太招人嫌了,做爲新黨大佬,章惇沒有被少攻擊,其他人也有許多被他們攻擊過。

不過蘇東坡本心還是拿這兩人開刷的,沒其他的意思。但因爲這次玩笑開大了,“堯舜之治”也開始了。

冬天迅速到來。

文彥博很安靜,但不要真的以爲他安靜了,晚年信佛的文彥博變得無比的可怕,史上蔡確之死,就是他一手推動的,高滔滔僅是幫兇罷了。現在他被王巨整整打壓了七年之久,爲什麼是七年,王巨未回來,朝廷就開始打壓了。因此文彥博心中積累着可怕的滔天戾氣……

但他找不到任何機會,這一年太過安靜了。

前線還在用錢,移民哪,建設堡砦、特別那道長城。

另外王巨又就着黃河與一些支流,自去年起就開始興修了八條中型河渠,四十幾條小型河渠,用來灌溉的,但沒有一條達到漢源渠這樣的規模。

這也是王巨考慮到時間問題,如果是大型水利,最少得兩年以上的施工時間了,到了那時朝堂早是另一個樣子,隨便着找一個藉口,工程就半途而廢了,還不如不修呢。

到了冬天來臨,這些河渠一一竣工,但它們也要花錢帛的。

此外就是防沙工程,這個難度並不那麼高,後世一些治沙工程的手段,如庫布齊沙漠治理的方法,就可以拿來應用。

與後世相比,設備與技術現在皆落後,但勝在現在水土惡化不嚴重,同時前線緣邊五路駐紮着近十萬各色軍隊,用勞力也可以彌補設備上的差距,那麼只要投入少許的錢帛,十年下來,整個西北風貌會得到大量改觀。

然而還是因爲政局,王巨取消了這個想法,只在少數駐軍場所,推廣了這些方法,作爲一個個試點的。那麼政局穩定後,這些試點便會給一些人帶來反思,又積累了相關的經驗。

還有沈括那個鐵路……

朝堂上安葬趙頊也需要很多錢帛。

然而就是這般花費,今年財政已經能勉強盈餘。最關健的是今年風調雨順,前方更是安靜無比,連一次象樣的反叛都沒有。

並且這次戰役雖浩大,可嚴格的說,不能算是苛民。如各種物資的和買和糴,這是必然的了,這一戰下來,以及後續的移民,用掉海量的物資與糧草,那必須向民間大量購買。但爲了防止發生不好的現象,各路轉運司、提舉司,以及銀行司各行務,共同派人察看,制訂公道的價格。不能讓商賈與百姓吃虧,也不能讓商賈乘機發國難財。

也就是讓大家賺一點,然而不能黑心地賺太多。

至於各種力役,除了那些戰俘外,用的也是募役。上了前線的軍民,不但薪酬優厚,戰後又得到了不菲的賞賜。

僅是一年多時間,朝廷花掉的絹交、銅幣與絹帛幾達兩億貫,並且還是新貫,這麼多錢撒於全國各地,然後戰爭停了下來,消費開始了。現在沒有科學的統計,否則今年宋朝的gdp增漲率能達到百分之二十。

真正是歌舞昇平,國泰民安。

文彥博也不能動,不過時機就要來了……

春節後,朝廷在高滔滔強迫下,忽然任命了五個大臣,韓忠彥爲尚書右丞,傅堯俞爲中書侍郎,劉摯爲門下侍郎,孫固知樞密院事,王巖叟知開封府。

蔡卞爭執,先帝纔剛入土呢,傅堯俞也就算了,怎麼將孫固與王巖叟重新弄出來了?

高滔滔於簾後不知所謂的痛斥蔡卞一頓,然後將蔡卞外放出京。

行了,現在從上到下,八成得力的部司官員都換成了舊黨大臣,於是由範祖禹開始帶着大家上書,那就是西北這一場戰役到底值不值。

或者換一種說法,西北戰役持續數年之久,花費五六億貫,如果分成百年計,一年則有五六百萬貫,用此於四夷招安,西夏會不會爲寇,遼國會不會交惡?

但因爲有些人以戰功養名,導致這場戰爭爆發,從七級渠外,到永樂城下,再到渾水河畔,死掉了多少黎民百姓?

範純仁便和稀泥,說只花掉了三億來貫。

其實這真是一筆糊塗賬,而且持續了數年,誰也算不出來,但王巨估計,各方面實際的花費可能達到了四億貫。

範祖禹便反駁道,利息呢。

就算三億來貫吧,再加上百年利息,一年攤下來還不是達到了五六百萬貫。

張商英氣極而笑,他記性很好,於是當場報出從熙寧初,國家每年的大至收入與支出。

是花掉了這麼多錢,但這些錢是王巨替宋朝賺回來的,而且往後去,宋朝朝廷財政健康,還繼續賺下去!

孫覺來勁了,說到錢,那麼正好說這個銀行司。

國家放貸,魚肉百姓對不對?

張商英便說,國家利息僅是一分,而民間高利貸商賈是六分,甚至年息三倍!

孫覺便斥責,有商賈魚肉百姓,那麼朝廷就能魚肉百姓嗎?

然後衆人一涌而上,幾乎是痛哭流啼地說了銀行司種種暴行,特別有人還不上所借的債務了,那麼按照契約,銀行司強行便賣此人家產了,這必然會發生一些不好的現象。

但如果不這麼做,那麼完了,放出一千貫,能不能收回兩百貫還是一回事呢。就是這樣,每年還出現了許多死賬。

高滔滔在簾後定論了,銀行司確實是魚肉百姓之舉,這種辦法斂財,非是功勞也。

張商英氣極,這個銀行使俺不做了。

總之,他與章惇是很有才華,但皆不是首相的最佳人選,張商英太過清高,章惇太過黑白分明。

蔡確心中冷笑,銀行司不好,張商英走了,我看你們會不會取締。然而出忽蔡確預料,朝廷立即下詔,以孫覺代之。但它是害人的,那麼怎麼辦呢,於是孫覺便下令,將各種利息下降兩釐。

張商英正準備僱船回四川老家,聽到後說了一句,這些傢伙,不將大宋整垮,是不甘心的。

其實放在後世,平均八釐以上的年利,也不算低了。但在這時代,各方面成本都比較高,再加上死賬爛賬以及防不勝防的貪墨,一旦降下兩釐,那後果影響非同小可。

這正是孫覺弄不懂的,實際銀行司每年發放的貸款,豈止是朝廷撥出的款項,一半以上是來自私人存款產生的利息差。如果降下兩釐,看看年底還會不會盈利。

善政啊,所有商賈,包括不懂的百姓聞之都感到歡舞,僅是兩個月之間,銀行司所有款項都借之一空,然後一件更笑話的事發生了……

不過眼下被另外一件事吸引了目光。

春天來了,彼岸船隊又魚貫而來,暫時這些船隊還沒有受到影響,也不僅僅是商貿所帶來的利潤以及市舶司的收益,主要朝堂還沒有“理清楚”呢。

然後帶來了彼岸的消息,說是彼岸有一部分百姓向更遙遠的美洲大陸遷徙,這些百姓皆不識字,於是彼岸諸商賈們在那邊也興辦了一些學舍,因爲小程學問好,故將小程也調到那邊。現在朝廷召他回來,彼岸也聽從命令,不過因爲太遠了,得緩上一段時間。

賈易有些不大清楚,便問,更遙遠的大陸?

然後找來地圖,一看蒙掉了。

蘇東坡主持館閣考試後也出來了,聽聞後大笑,果真象徐福東渡那樣,能去不能回了。

賈易氣極,難道下詔,將這些海客一起抓起來嗎?

然後他就聽到一件事,蘇東坡在這次館閣試中出了一個試題,今朝廷欲師仁宗之忠厚,懼百官有司不舉其職而或至於蝓,欲法武宗之勵精,恐監司守令不識其意而流於刻。

武宗便是趙頊的諡號,武字諡號放在皇帝身上,不算太糟,也不算太好,就象漢武帝至少在宋代評價遠沒有後世的那麼高,還有唐武宗,排佛揚道,結果死於道家小丹丸子上了。

當然,比司馬光等人弄出來的那個神字要好得多。

這句話意思是如果恢復宋仁宗那時樣子,恐怕沒有壓力官員會得過且過。如果延續趙頊時的勵精圖治,又恐各個監督部司不能理解,而流於苛刻。

與王巨無關,這是兩種執政方法的必然。

即便王巨用了許多手段,同時又用了各種讓利來妥協,但總體而言,他執政時還是比較苛刻的,既強硬又鐵血。每年都處罰好幾百名不合格的官員。

現在朝堂風頭有點兒轉向,往哪兒偏,蘇東坡看不出來,但他這說的也是心理話,變法好不好,還有經過王巨進一步改良後的變法好不好?這些年他就在下面,也看到了聽到了。

並不是象京城許多權貴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當然了,即便王巨改良後的變法,還有許多缺陷,特別是執行的官吏出現了種種問題。

現在滅掉西夏,財政也沒有什麼危機,也能鬆一鬆,但萬萬不能恢復到宋仁宗時那樣子。

這便是大蘇想要說的意思,也就是後人所說的溫和派。

不能說對,想要兩面討好能成嗎?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來了……(。)

第27章 敗了第354章 驕傲(上)第96章 放榜(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411章 第一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641章 文臣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5章 拜節第315章 青澀第12章 殿下(上)第256章 上火把第10章 檢查第606章 冒泡(中)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289章 水中壩第28章 高人第457章 拿捏(下)第346章 潑污第80章 磨練第485章 人樣子第129章 吹三秦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28章 高人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22章 楹聯第500章 大殺器第290章 驚豔第797章 獻書第472章 迷宮(中)第605章 冒泡(上)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38章 哭第672章 南帝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88章 提前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721章 真相第721章 真相第456章 拿捏(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9章 震盪第478 鼓聲(續下)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816章 驚喜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34章 足跡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6章 二王(下)第856章 割土(上)第27章 敗了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721章 真相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532章 南來風第857章 割土(下)第209章 真相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0章 滿意第800章 點將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111章 挑戰第601章 保馬第838章 願望第539章 會戰(四)第315章 青澀第164章 蕃騎(下)第2章 黑蜂盜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15章 溫馨第710章 山匪第135章 蠱母第120章 上眼藥第291章 一扇窗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0章 潤筆費第640章 前世第143章 柺子第21章 朱鈔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431章 撫養第610章 小道第376章 共濟會第268章 龍手(下)第433章 默契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
第27章 敗了第354章 驕傲(上)第96章 放榜(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411章 第一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641章 文臣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5章 拜節第315章 青澀第12章 殿下(上)第256章 上火把第10章 檢查第606章 冒泡(中)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289章 水中壩第28章 高人第457章 拿捏(下)第346章 潑污第80章 磨練第485章 人樣子第129章 吹三秦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28章 高人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22章 楹聯第500章 大殺器第290章 驚豔第797章 獻書第472章 迷宮(中)第605章 冒泡(上)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38章 哭第672章 南帝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88章 提前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650章 海盜(下)第721章 真相第721章 真相第456章 拿捏(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717章 那個人第9章 震盪第478 鼓聲(續下)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816章 驚喜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34章 足跡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6章 二王(下)第856章 割土(上)第27章 敗了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721章 真相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532章 南來風第857章 割土(下)第209章 真相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0章 滿意第800章 點將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111章 挑戰第601章 保馬第838章 願望第539章 會戰(四)第315章 青澀第164章 蕃騎(下)第2章 黑蜂盜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815章 溫馨第710章 山匪第135章 蠱母第120章 上眼藥第291章 一扇窗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0章 潤筆費第640章 前世第143章 柺子第21章 朱鈔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431章 撫養第610章 小道第376章 共濟會第268章 龍手(下)第433章 默契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