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保馬

“既然來了,就息一會兒吧。”張載說。

慶州百姓特替王巨感到不值、委屈、不公、難受,但張載聽說了這件事後,卻清楚地知道,王巨不可能真就辭官,成了一個平民百姓。當今的官家不管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但是一個想有做爲的皇帝,想有作爲了,真能將自己這個門生閒賦在家?

頂多最後如何處理,得看多方博奕了。

然而張載也感到納悶問:“爲何你要得罪文公?”

自己的學生自己清楚,這個學生精靈古怪,心機深,而且看事情比較長遠。

所以開始置辦竹紙作坊時,便找朋友,找到高家的朋友,然後請文彥博書寫詩賦。

現在富弼下去了,韓琦在河北養老,文彥博成了朝堂真正的大佬。王巨開罪文彥博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王巨說道:“恩師,當時弟子大捷後,知道朝堂中會有人很不滿,更擔心他們主動將那段橫山交出去,因此用了一些計謀。不過當時想的是對付司馬光的。卻不想司馬光被皇上貶放到洛陽修書去。沒有司馬光出面,文公只好自己帶頭。結果就這樣扛上了。”

“怪不得。”

“然而也無妨,因爲理念不合,這場衝突早晚而已。”

“但也不能純粹怪文公,介甫公的一些新法確實很不好,就象現在實施的保馬法。”

在宋初,還能看到宋朝騎兵身影的,特別是李繼宣、魏能、楊嗣、楊六郎、田敏、秦翰主持的遂城之戰。宋軍幾乎是清一色的騎兵。以至這一戰成了真正的騎兵大會戰。

其他幾場大捷中同樣看到騎兵的影子。雁門之戰楊業的騎兵,滿城之戰、唐河之戰、徐河之戰,多是騎步兵配合,才取得的大捷。

然而後來騎兵似乎從宋軍消失了,甚至去年的慶州之戰中,王巨也因爲騎兵數量少,還有許多禁騎兵騎術不精,並沒有將騎兵象雁門之戰那樣。單獨挑出來使用。

原因有三條,第一條西夏獨立,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馬源。

第二條原來宋朝人煙不稠密,因此朝廷有足夠的土地置辦牧場,就象廣平監牧場養馬五六千匹,佔有邢趙三州一萬五千多頃良田。不管用費有多少吧,最少能養好馬。可隨着人口的增漲,各個牧監逐漸被豪強侵佔。

第三條官吏的腐敗,使得養馬成本漸漸增高,甚至許多馬因爲不負責養。死亡率激增。

由是王安石推出保馬法。

五路義勇與保甲(指義勇軍與保丁)聽其養馬,如果家產多者許養兩匹。由牧監給馬或官府給錢買馬,不許強配。並且以防萬一,還限制了數量,陝西五路每路不得超過五千匹,開封府地界不得超過三千匹。

保甲與義勇可以趁馬捉賊,但不可超過三百里,開封府界養馬免納二百五十束糧草,還另外給錢。五路養馬則免去每年的折變與沿納(就是兩稅之外的苛捐雜稅)。

三等以上每十戶爲一保,保戶養的馬若死掉了,全價賠償。四五等戶每十戶爲一社,若是死掉了則半價賠償。官府每年派人視查馬的肥瘦。

爲什麼要這麼做呢,葉清臣曾查過,牧監養馬三四萬匹,佔田九萬頃,每年費百萬貫,並且還產生了大量死亡。

現在由百姓養馬,僅是免去了一些苛捐雜稅,僅此一年就會節約很多錢帛,又不佔田。

馬承包到戶,百姓不敢隨便將馬養死,因此馬的死亡率會下降。

因爲養馬的是保甲義勇,那麼就會有許多義勇與保甲會騎馬,爲朝廷儲備了大量備用騎兵。

看上去真的很好。

但能當真嗎?首先這個不許強配就不能當真。

其次官府給馬或給錢,又是一個大大的問題,現在說得好好的,是陝西五路與開封府界,最後河北也來了,然後官府給錢哪,百姓必須買馬,導致全國馬價迅速高漲。但官府給了幾個錢?

最後就是由百姓來養,百姓會不會用馬來耕地,用馬來拉貨物?那麼戰馬負重久了,還能不能跑得快?

這個問題王夫之也提到過。

他說熙豐新法,害之已烈者,青苗、方田、均輸、手實、市易,皆未久而漸罷;哲、徽之季,奸臣進紹述之說,亦弗能強天下以必行;至於後世,人知其爲虐,無復有言之者矣。其元佑廢之不能廢,迄至於今,有名實相仍行之不革者,經義也,保甲也;有名異而實同者,免役也,保馬也;數者之中,保馬之害爲最烈。

這話說得太重了。

不過因爲保馬法延續到了明朝,所以也將明朝百姓坑苦了,它看上去是很美,百姓也巴望着因爲養馬而免徵賦稅,於是紛紛養馬。可後來因爲經營問題,種馬死亡,牧地轉用,養馬之人又沒有免掉服役,最後貧餓流亡,都是保馬法害的。

養馬,不是牧地不夠好,不是人不能養,不會養。是因爲在遇到旱災時,沒有糧草,遇到惡劣氣候時,而死於疾病!

只有官辦的牧苑,讓馬可以羣居,遊玩和嬉戲!官家有專門的牧馬人,可以治療疾病,官家有專門的牧草資材,可以在旱年也可以有飼料吃;和私自養馬相比,一來一回,產量,品質都相差幾倍。

自從周朝到唐朝,都是用這個制度。漢,唐可以用來保衛邊疆的車騎之多,而不用擔憂他的匱乏,何苦要引誘普通民衆而陷他們與困境呢?執行這個政策的人,不以爲這個爲王安石的政策,也不這個是禍國殃民的政策,一個個爭相執行,延及的災禍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所以說保馬之法最壞!

當然。他說得太激烈了。

但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只有官府辦的牧監才能養戰馬,爲什麼呢,因爲面積大,所以馬才能羣居,才能遊玩嬉戲,也就是有足夠的場地讓它們奔跑,然而到了老百姓手中。沒有足夠的場地讓它們跑,又讓它們負重,即便養不死馬,這個馬上了戰場,又會有什麼表現?

然而這個問題很多。

漢唐能養好馬,是因爲他們的都城都在長安一帶,關中本身就有着牧場,即便是南北河套,河西,離長安也不算太遠。

但宋朝的都城在開封。明朝的都城在北京,無論往哪裡放養。離都城都太遠了,那麼強大的騎兵不拱衛着都城,統治者如何放心?因此這一道坎兒就繞不過去。

所以包括王巨那個馬策,也不是治本之道。

只能說按照他所說的,將牧監承包給百姓飼養後,戰馬還是戰馬。

王巨想了想後,說了一句:“關健還是斂財。如果青苗法沒有兩分利,又不強行攤派。如果免役法沒有寬剩錢。如果保馬法真正給了百姓的買馬錢,並且制訂更詳細的死馬賠償條例,就算百姓養的馬上戰場發揮的作用不大,但確實會讓一部分人會騎馬,同時這些馬能耕地,能拉貨……”

不要說馬了,就是長壽的烏龜也要死的。

如果不問什麼原因而死,就讓百姓賠償官府的錢,那又會生出許多事端。

其實至此王巨的計劃也清楚了。

不就是錢嗎,如果王巨有方法,替國家帶來更多的收入,將這些變法的弊病之處去掉,那麼無疑這場變法就得到了保持與延續,宋朝也會更健康地向前發展。

但那樣,王巨就必須成爲某一派的領袖,否則在這時候什麼事兒也做不了。

王巨就呆在了橫渠,專門教數學,並且從當地招收了五十名弟子,這些弟子王巨會發放衣食信行費用,並且給予一些薪酬。但他們要一直呆在王巨身邊,專門學數學,並且協助王巨做試驗,或者計算,就象三角函數等,必須得用粗笨的方法反覆測量,再一個個地計算。當然,有了這些數據,以及一些原始的試驗數據,王巨的那本數學書就可以繼續編著下去了。

然而京城此時整亂掉了。

候元禮回到京城,將經過說了說。

趙頊先是不悅。

這也是必然的,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有幾個人不想當官,只有在君王特別昏庸時,纔會有大臣退隱山林。

許多人也紛紛上書,說王巨不僅居功自傲,而且桀驁不馴,目無君王。

因此懇請趙頊嚴懲不怠。

然而王巨辭官了,又犯了那一條罪,如何嚴懲?

而且這只是一些人的說法。

爲何後人心中多數有兩個英雄,一個岳飛,二是諸葛亮,不僅是三國演義,至少三國演義與岳飛無關,乃是他們命運是充滿悲情色彩的。嶽暗飛不用說了,諸葛亮活活又累又焦心,猝死在五丈原。

因此大家都感到同情。

王巨也是如此,雖然未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但爲了宋朝,也是冒死奮戰在前線的重臣。

好了,慶州大捷,立下大功了,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反過來一二三被朝中一羣官員糟蹋,逼得辭官。

特別是一些中低層官員,他們還沒有沾到黨爭,因此心中皆替王巨感到不平。有的官員膽子大,便上書朝廷。皇上,這樣的文武棟樑之材,西夏那麼窮,還花費萬金購買人頭的國之長城,你爲何不庇護?

看到這些奏章,趙頊漸漸醒悟。

實際去年時王巨就隱晦地說出來,臣在前面替陛下做事,但在後面陛下你要將臣庇護好。畢竟臣一未倒向變法派,二未倒向舊黨,乃是孤臣,容易受到攻擊。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王韶也上來一份奏章,說是因爲王巨,士氣有些低落。

去年算是正式經營河湟,但去年經營的只是古渭州,也就是後來的鞏州一帶。

而今年則是正式經營熙州河州,哪裡是木徵的根據地,這就要用兵了。

現在卻傳出一則消息,打敗了敵人,不但無功,反而弄不好就是有罪之人。王巨那是士大夫,是二甲進士,朝廷不好用刑,但換成武將呢。

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便王巨帶出一大撥將領,也磨礪了許多將士,王韶也不敢用兵熙河。

因此王韶隱晦地希望趙頊下詔,給王巨一個公平。

這便是王巨最大的倚仗。

無論趙頊對他的辭官喜不喜之,然而只要用兵熙河,就得起復自己。

趙頊只好無奈地親自寫了一份詔令,先是略略訓斥王巨,然後再給王巨加官,不是差官,而是實職官與散官,分別升了兩級,職官生生提爲兵部郎中左諫議大夫。

中使帶着詔書去了延州,但王巨已經從延州離開了,中使問去了哪裡,沒有問出,因此只好去了鄭白渠王巨的那個家。還是沒有人。不得已,他只好讓當地官員打聽,終於打聽到王巨去了橫渠。然後中使揣着詔書又來到橫渠。

王巨接詔,先是說了謝過陛下的什麼,然後說:“中使,這些年我也累了,想休息休息。這個詔令恕臣不能接。”

想升官難,但想王巨再回去做官,同樣很難。升官嘛,我不在乎!

王巨拒了授命,中使只好回去。

文彥博聽後臉色立即變得陰沉起來。

因爲他預感到自己會遇到了麻煩。

然而最大的麻煩到來了,幾千個老人揭着那份萬民書,徐徐地離開慶州,一路向東出發,沿途萬衆矚目……

第78章 不合格第694章 一天第129章 吹三秦第498章 後方第621章 膽子大第835章 同意第492章 夜襲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62章 竊賊第303章 改良第731章 假像第311章 屠刀(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22章 禍福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580章 遙思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69章 旅(下)第318章 資格第198章 遷徙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0章 磨練第471章 迷宮(上)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128章 快活第192章 初戰(下)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49章 海盜(中)第317章 坐臥者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742章 抵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27章 動心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75 新私商(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674章 惡婚(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0章 拒第436章 小人物第417章 請求第31章 幸運草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572章 提醒第135章 蠱母第348章 又坑了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9章 震盪第450章 門客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84章 《感事》詩第391章 鬥將第742章 抵消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46章 下江南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88章 酒語第487章 歪樓第6章 上岸第525章 心機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1章 圍殺第801章 後手第499章 清洗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743章 逼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489章 慘戰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41章 火拼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820章 屍車第263章 斬龍(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12章 行歌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6章 潑污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86章 買安第394章 開始了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625章 有過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42章 抵消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794章 讓(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9章 畫皮第593章 東施效顰
第78章 不合格第694章 一天第129章 吹三秦第498章 後方第621章 膽子大第835章 同意第492章 夜襲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62章 竊賊第303章 改良第731章 假像第311章 屠刀(上)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22章 禍福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580章 遙思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69章 旅(下)第318章 資格第198章 遷徙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80章 磨練第471章 迷宮(上)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128章 快活第192章 初戰(下)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49章 海盜(中)第317章 坐臥者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742章 抵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27章 動心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75 新私商(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674章 惡婚(下)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60章 拒第436章 小人物第417章 請求第31章 幸運草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572章 提醒第135章 蠱母第348章 又坑了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9章 震盪第450章 門客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84章 《感事》詩第391章 鬥將第742章 抵消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46章 下江南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88章 酒語第487章 歪樓第6章 上岸第525章 心機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1章 圍殺第801章 後手第499章 清洗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743章 逼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489章 慘戰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441章 火拼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820章 屍車第263章 斬龍(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12章 行歌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6章 潑污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86章 買安第394章 開始了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625章 有過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742章 抵消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794章 讓(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9章 畫皮第593章 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