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第一天

在宋朝做官是比較快活的,可能早朝有點討厭。實際沒有那麼嚴重,一個是大朝,也就是朔望朝,初一與十五。但也不一定,有時候皇上不舒服了,派太監到待漏院通知一聲,大家就得回各部司辦公,特別是趙禎晚年與趙曙時。

還有一個是常參朝,又叫起居日,可能三四天,可能沒有,皇帝想到大事了,讓內侍率領衛士敲響鼓樓的鐘,官員就要入殿議事了。但這個朝不是每一個京官都有資格進入的,必須是門下省起居郎以上的級別官員纔有資格,現在王巨也不行。後來也讓王安石改了,變成了五天一參,但沒有定下來,後來在不斷改動,比如宋孝宗天天有起居朝。

兩個朝會也不在一處,前面是在垂拱殿,後面是在長春殿,還有一種形式,皇帝單獨召見大臣議事,有時去政事堂,有時在便殿,比如趙頊喜在延和殿便殿召見普通大臣,若是重臣那則是在延和殿內。

這是早朝,雖然有些苦,但次數不多,象王巨這樣的官員,每個月只要起兩回早就行了。

然後是上班。

首先是假日,宋朝節假日特多,多如牛毛,這個得放假的。

除了節假日,還有輪休,實際官員每年工作時間不到一半,餘下都在玩了。就是這上班時間,基本天光大亮纔去部司上班,太陽還在西山天空上高高掛着,各自下班了。

瓊娘細細地替王巨整理着官服。

酥手如玉,略有些涼意。

“我自己來吧。”王巨說道。

“還是讓瓊娘子來吧。”妃兒說。這是第一次進京供職。李妃兒很緊張。

“是不是很得意?”王巨問了瓊娘一句。李妃兒肯定聽不懂。

“妾身還是能幫上忙的,不要將我與那些官員比作一樣,”瓊娘不服氣地說。

“走了,”王巨不想與她伴嘴,說了一句,上馬去了三司條例司。

對這個機構,後人可能不懂,它是在逐步取代三司。但不是三司,可以說是發改委,但又不是發改委。不懂沒關係,就將它當成發改委好了。

嚴格說,現在司馬光等人都沒有弄懂,原來是打算置於中書之下的,然而由於王安石與陳旭兼任,似乎兩府都有權利管轄。

至於官員呢,兩個,小蘇與呂惠卿。餘下的只有十幾名堂吏。

再問具體管的什麼,大家一起說不上來。

因此司馬光只好說條例司是以冗增冗。增加財費支出,侵奪中書、轉運、提點刑獄與州縣之大權。

ok,後面一個說中了核心所在。

它看似真的無權,但權利玩處不在,能干涉三司與各地州縣所有的經濟事務。比如均輸法就是借條例司之名發佈的,比如大程等八人下去勘查,便是貫以條例司下屬官員下去查看的,當然一回到京城,各歸各位,依然不屬於條例司統管。

那麼它倒底是一個什麼機構?

一是兩府與三司的紐帶,二就是發改委,這一年均輸法,馬上的青苗法,免役法與農田水利法,都是從條例司發佈出來的。具體的權利:制訂發佈新法,有權奏請使者出巡視查相關變法的執行情況,分控三司財政大權,有權彈劾異見官員。

所以看似無權,又無人,但實際它的權利針處不在,染指了許多部司,甚至包括中書與樞密大量的立法權、行政權與監察權。

關健它又不是單獨機構,前面是王安石與陳旭遙控,不久陳昇之感到不妙,辭去後,又轉到王安石、韓絳之手。實際它某種程度上成了王安石變法的最大助手,又通過它,王安石變相地將自己的權利擴大。

雖說變法是好的,然而條例司卻成了王安石的擋箭牌,智囊且打手與鼓吹者。或者說它似乎在向王安石私人機構發展,所以到了明年越來越多大臣攻擊它,於是併入中書,最後消失,但沒關係,王安石又推出了司農寺與中書條例司……

於是有了王巨到條例司看到的一幕。

一個簡易的機構,小蘇正在埋頭翻看公文,天知道他在看什麼?

呂惠卿則在與章惇說話,餘下堂吏一起在喝茶聊天。

但章惇又是管着木棉司,木棉司則又屬於三司管轄的。也不用奇怪,條例司有權過問三司各部司的情況!

儘管無論怎麼看,它都不象一個做事的單位!

看到了王巨,小蘇放下手中公文,道:“子安,終於來啦。”

另一邊呂惠卿與章惇也迎了上來,與王巨寒喧。小蘇立即坐了回去,王巨摸了摸鼻子,這敢情是生死仇敵哪。

“子厚兄,如何來到條例司?”

“吉甫兄想知道一下木棉司的情況。”

蘇轍在邊上又是冷哼一聲,那意思分明好意思提木棉嗎?正主兒纔是眼前這一位!

王巨又摸了摸鼻子。

若說剽竊,自己纔是最大的剽竊者。

他張了張嘴道:“古語云道不同不相爲謀,但何爲臣子的道,富民強國!”

大家都是好心,只是各自心中的方法不同罷了,何必弄得如此水火不相融一般?或者說管它是誰想出來的,都是爲了國家,又沒有人去爭這個名份,何必計較?

“子厚兄,那個木棉情況如何?”

“眼下還不及內藏庫裡,內藏庫由你家那個傔客與蘇利涉帶着,木棉種植面積達到四千頃,歸屬木棉司的只有三千幾百頃。不過介甫公下令正式遷民,估計明年規模會迅速擴大。搶了你家那個傔人之功哪。”

“他現在就是一個平民百姓,搶就搶吧,不管是三司或是內庫。都是爲朝廷盈利。又何謂搶不搶?不過朝廷下令強行遷民。可有騷動?”

“略有騷動,但不是很大,”章惇道。

實際這是程師孟之功,一個是自發來的,一個是強行遷來的,情況終是兩樣,前來是帶着期盼情緒來的,後者可能同樣是赤貧百姓。不過會帶着不滿情緒。

而且強遷,留下的時間不足,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安排好後面的事,就被遷過來了,一無所有。一些地方豪強不大願意放人走,畢竟這些人全部走了,他們就缺少廉價佃農了,路上胥吏也會有一些不法行爲。人數多,安排不當。還有,現在就開始斂財了。大量百姓到來,不能很好的妥善安排。天氣熱。人羣密集,瘴癘的什麼沒有碰到,但碰到了瘧疾,死了好幾百人。後面還有,不錯,兩廣是有許多原始的地方沒有開發,但朝廷想馬上建功,靠遷民一個秋冬開發出來,那是不大可能的,必須從當地組織勞力,於是當地百姓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力役……等等。

很多很多的問題,朝廷也接到下面的一些彈劾,特別是那些遷得狠的地區,豪強紛紛抗議了。程師孟一看不妙,連忙到了第一線,仔細安排,都快累得趴下了,才勉強將遷民逐一安頓。然後寫奏摺,讓朝廷徐徐徐。還好,有內藏庫那邊對照着,官吏也逼得不敢胡來,這纔沒有出現大問題。

總之,下面產生了很大的怨氣,但經程師孟控制之後,這些怨氣沒有擴大,比王巨想的也要好。

可惜,程師孟這番努力,朝堂沒有一個人能看到。

王巨也沒有想到,於是喃喃不解道:“不是很大?”

“國家財政困窘,介甫公不得不爲也。”呂惠卿道。

王巨聽後,便沒有再作聲了,呂惠卿這句話說得再清楚不過。現在就是斂財,連均輸法青苗法都出來了,況且是棉花。王安石這樣做的用意,無外乎便是想用很短的時間將國家財政狀況扭轉過來,財政轉好了,所有的反對聲都會是浮雲。

然而當真如此?

呂惠卿讓堂吏沏上茶,又道:“若是明年木棉種植能達到兩萬頃,三萬頃,那收益將不可想像。”

“吉甫兄,物以稀爲貴,一旦多了,其利潤就不及現在了,”王巨說了一句。三萬頃棉花種下去,還能指望象去年那樣一牀棉被值二十多貫?

當然,在這十年內,種得越多,朝廷收益越高。

“不知道子安兄還有什麼開源之策?”章惇又問道。

蘇轍也放下公文,聆耳傾聽,王安石的開源那不叫開源,棉花纔是真正的開源。有一個幾大樣彌補一下,再加上節流,國家財政馬上就變得滿滿的健康。

“子厚兄,你當真高看我了。小開源有之,比如燒酒,你會感興趣嗎?”

呂惠卿與章惇一起笑了起來,燒酒也不錯,但放在一個國家來說,其盈利太少了,或者說救不了眼下之急。

但王巨也不可能會交給朝廷的,如章楶所想,在自己手中,運作多方便啦。蔗糖,那是沒辦法了,不然王巨都不會讓內藏庫參與的。然而棉花,他卻是不敢進入的,這個規模太大,衣食住行,直接是衣,是第一位。況且所需的勞力很多,也不是個人能運作起來的。

然而蔗糖,他就不大情願交給三司,天知道最後扯出什麼?

其實除了蔗糖,還有一樣物事,但那個物事,他暫時還不打算動手,因爲會死人……

“吉甫兄,我來條例司了,得讓我做什麼事?”

“還真有一件事,不過要過幾天吧。”呂惠卿道。

王巨在心中倒苦水,懂的,小蘇在不大好說,必須等小蘇下放後,才推上議程,青苗法!

不過王巨也沒有坐多久,一會兒中書堂吏過來,傳達王安石的命令,讓他去酸棗縣去看如何堀堤泄水。

很正常的一道命令,王巨卻驚訝了,道:“還沒有堀堤?”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相對而言,今年雨水也比較充沛。雖然王巨對京城的每道詔令都清楚,不過隱隱知道朝廷似乎束住了北流水,將黃河之水全部導向東流。

以東流的河道與堤岸,傾黃河之水,不是操蛋麼?

現在沒有出事,但不要弄錯了,這個水不是一下子流到渤海的,從開封看到的河水,最少好幾天才能入海。

這還真是大事,一旦黃河再次決堤,最少幾百萬貫,甚至上千萬貫就沒有了,得賣多少牀棉被哪?

它還是指朝廷的損失,賦稅,賑災。若是包括百姓的損失,那更無可估量。

“吉甫兄,子厚兄,子由兄,那我先下去,你們慢聊,記住我一句話,不要總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適當地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那麼就沒有那麼多矛盾與仇恨。”

實際還是說給小蘇聽的。

你不是“朔”人,而是四川人,沒必要學做宋燦。

王巨說完了,就立即離開條例司回家,一家人都奇怪,妃兒問:“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中書讓我去黃河邊有點事。”

“條例司如何?”瓊娘在邊上問。

“要聽真話還是聽假話?”

“咦?”

“假話就是很快活,基本上無所事事,真話呢,就是一通狗屁!”

第778章 瘋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750章 周小魚第279章 從龍功第744章 擔擾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287章 實話第362章 竊賊第238章 不能比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44章 巧遇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182章 子午山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27章 先帝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59章 落幕第463章 喜相逢第768章 反轉(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130章 吻合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38章 哭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260章 屹立(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354章 驕傲(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729章 考驗第356章 世襲第116章 四告(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59章 錢哪(上)第694章 一天第294章 倚仗第107章 盜版第343章 贖人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262章 斬龍(上)第571章 貴人第555章 和平派第504章 放棄第362章 竊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50章 門客第466章 笑話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4章 足跡第215章 希望第762章 咬死第382章 掏心窩第303章 改良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35章 秋碩第2章 黑蜂盜第303章 改良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3章 親戚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04章 私軍(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84章 《感事》詩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83章 賽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55章 和平派第96章 放榜(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485章 人樣子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96章 井田第311章 屠刀(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457章 拿捏(下)第143章 柺子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7章 意境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556章 生疑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04章 幾振(下)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00章 二王(下)第660章 漁翁
第778章 瘋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750章 周小魚第279章 從龍功第744章 擔擾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287章 實話第362章 竊賊第238章 不能比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44章 巧遇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182章 子午山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27章 先帝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59章 落幕第463章 喜相逢第768章 反轉(上)第730章 兩顆心第130章 吻合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738章 哭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257章 吾願往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260章 屹立(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354章 驕傲(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729章 考驗第356章 世襲第116章 四告(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159章 錢哪(上)第694章 一天第294章 倚仗第107章 盜版第343章 贖人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262章 斬龍(上)第571章 貴人第555章 和平派第504章 放棄第362章 竊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50章 門客第466章 笑話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4章 足跡第215章 希望第762章 咬死第382章 掏心窩第303章 改良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235章 秋碩第2章 黑蜂盜第303章 改良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3章 親戚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04章 私軍(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84章 《感事》詩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83章 賽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555章 和平派第96章 放榜(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485章 人樣子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396章 井田第311章 屠刀(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457章 拿捏(下)第143章 柺子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7章 意境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556章 生疑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04章 幾振(下)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00章 二王(下)第660章 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