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南詔

“唉,連口熱飯也不讓我吃,不就是今天在朝堂上保持了一次中立嘛。”

於軻放下碗筷,忙令撤了飯席,請康承訓進後堂。那康承訓風塵卜卜而來,一見於軻便道:“於郎,今日在朝堂之上,你爲何不站在王相那一邊?”

康承訓的口氣明顯帶有幾分不滿與質問,於軻保持着坦然的微笑,招呼他坐下,上好茶,屏退了左右,纔不緊不慢的說道:“縣公可還記的那一晚某對縣公的保證?”

康承訓道:“當然記得,某就是因爲你的保證,所以今天才來問你,莫非你一朝成名,就忘了身負的責任了嗎。”

“什麼責任不責任的,搞得老子好像成了救世主似的,其實我想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爲了能讓我關心的人過上好日子,只是爲了能在這亂世能求得一席立足之地而已。”於軻暗自唏噓,卻道:“某自然忘不了自己的責任,康縣公別忘了,某今日的功名官位,全憑同昌公主推薦而得,此事關乎公主殿下的利益,某若堅定的表明立場,惹怒了同昌殿下,某今日得到的一切都可能付之東流,如果是這樣的話,還能用什麼來擔負起縣公所說的‘責任’呢。”

康承訓的表情緩和了許多,道:“話雖有些道理,但今日陛下的計劃,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事,你怎可只爲一己的得失就全然不顧呢。”

忠貞耿直固然可貴,但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如太宗世民那樣虛心納諫,在這個時代,以魏徵爲榜樣的一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無法保全自己,那又談何有所作爲呢?

於軻無心與他討論這些事,卻只淡淡一笑,道:“康縣公教訓的是,某承認,在沒有在朝中立穩腳根之前,某的想法是先儘量保持低調,這也是今天在朝堂上保持中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承訓近些日來一直賦閒在家,故久未曾上朝,這一日也是聽了旁人添油加醋般對於軻的描述,只道於軻有同流合污之心,心急之下才會前來質問,其實他又何嘗不知於軻現在的處境,所以當成了於軻的這些解釋,便也放下了心,遂道:“於郎考慮的也有道理,是某有些誤會你了,來,某以茶代酒自罰一杯。”

於軻這才鬆了口氣,心想這朝廷的事還真夠複雜的,今天自己在朝堂上總共也就說了那麼幾句話,卻弄出這許多的糾葛,看來將來的日子還要更加慬慎才行。

…… …… ……

懿宗皇帝在數日之內連連召見了幾位朝中重臣,或是曉之以情,或是迫之以威,迫使他們不得不表示在同昌公主嫁妝的問題上站在皇帝這一邊,再加上韋保衡一派人的支持,宰相王鐸明顯處於孤立的狀態。

懿宗滿以爲在第二次的朝議中,他的這項旨意會順利的通過,誰知一件突發的事件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

八月初,南詔國大軍入侵西川,攻破諸路川縣,成都告急。

南詔國未立國之前,本是雲南地的六詔蠻部,玄宗時,大唐與吐蕃戰爭頻敏,唐帝國爲爭取六詔協助攻吐蕃,故幫助臺登郡王皮邏閣統一六詔,建立了南詔國。後天寶年間,由於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的處置不當,導致了南詔國附吐蕃而反唐。至此之後,南詔國趁着唐帝國安史之亂後的衰落,不斷的發動侵略戰爭,帝國用人無能,屢戰屢敗。

鹹通八年時,南都護高駢曾大破南詔軍,殺三萬南詔人,今上命安南、西川諸軍各保疆界,不得進攻南詔,並遣使說服南詔締結合約。然後帝國吏制腐敗,邊境的大小地方官無不貪暴婚懦,只爲私利屢屢製造邊釁,於是給了南詔國藉口,撕毀條約,於八月初再度入侵西川。

帝國的軍隊和她的吏制一樣腐朽不堪,西川的**根本不是準備充分的南詔軍的對手,他們早已不復當年**的英勇,在遭遇到南詔軍的進攻時,大多是棄陣而逃,只留下一城手無寸鐵的百姓,任由南詔軍燒殺屠掠。

就在長安收到西川的八百里快報時,南詔軍已經突破了川南外圍防線,兵鋒直逼成都,如若成都陷落,這對財政本就陷入困境的帝國無疑將是沉重的打擊。

懿宗根本無心再提及同昌的婚事,整個朝議的過程,就是他驚慌失措,喜怒無常的質問與喝罵的過程,滿朝的文武,昏潰之輩佔據大半,雖有宰相王鐸這樣的正直之士,但其對於軍事卻一竅不通,自然不敢發表意見,而其餘碌碌之輩,又有誰敢對西川這棘手之事沾手。

倒是那康承訓自告奮勇,願率軍前往西川對付解成都之危,只不過懿宗在權衡利弊之下終究沒有答應。

自平定龐勳之亂後,康承訓便是名傾天下,可謂功高蓋主,雖然懿宗表面上對康承訓加以重賞,晉封縣公,但實質上卻剝奪了他的軍權,加以太子少保這樣的虛銜。如今若再假以兵權,另其將兵平邊亂,若然他心存不滿,也搞出個藩鎮割據來,朝廷只能是束手無策。

而就在懿宗猶豫不決之時,成都的告急文書卻一道接一道的傳到長安,自古以來,只要成都一陷,那便意味着整個西川全境的淪陷,而西川對於帝國的重要性,從玄宗以來皇帝們的一次次出逃目的地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西川若陷,帝國將面臨比龐勳之亂還要嚴峻的危機。

就在皇帝心急如焚,朝廷束手無策之時,於軻終於發揮了他的作用,他保舉了一人爲西川節度使,聲稱只要朝廷重用此人,南詔的入侵不出數月必將被擊退,而他推薦的這個人就是唐末另一位名將——高駢。

第六章 報復第一章 佳人第九章 縱論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十九章 局勢第十四章 南下第六章 報復第四章 好漢第十九章 局勢第十五章 財政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十九章 局勢第七章 公主第八章 悲愴第十三章 殺人第九章 縱論第三十七章 貧富第六章 報復第六章 志願第二十章 賭約第二十三章 相見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十七章 神策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八章 悲愴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三十四章 籠鳥第二十五章 火攻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四十六章 賜死第十六章 緝盜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五章 故人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四章 才子第八章 悲愴第十六章 緝盜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十一章 逼良第四十九章 下廚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三章 擂臺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九章 駙馬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二十章 賭約第十二章 會試第十一章 賞識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十章 叛亂第四章 好漢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二章 長安第四章 才子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四十章 死士第十二章 突襲第十二章 會試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四章 籠鳥第二十八章 色誘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十二章 突襲第十七章 普王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四章 才子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六章 志願第七章 公主第十二章 會試第四十三章 情傷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十一章 逼良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五十四章 擁兵第四十五章 本惡第二章 長安第十一章 賞識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四十一章 壓寨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十九章 局勢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四十四章 空想第四十五章 本惡第四十一章 壓寨
第六章 報復第一章 佳人第九章 縱論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十九章 局勢第十四章 南下第六章 報復第四章 好漢第十九章 局勢第十五章 財政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十九章 局勢第七章 公主第八章 悲愴第十三章 殺人第九章 縱論第三十七章 貧富第六章 報復第六章 志願第二十章 賭約第二十三章 相見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十七章 神策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八章 悲愴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三十四章 籠鳥第二十五章 火攻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四十六章 賜死第十六章 緝盜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五章 故人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四章 才子第八章 悲愴第十六章 緝盜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十一章 逼良第四十九章 下廚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三章 擂臺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九章 駙馬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二十章 賭約第十二章 會試第十一章 賞識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十章 叛亂第四章 好漢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二章 長安第四章 才子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四十章 死士第十二章 突襲第十二章 會試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四章 籠鳥第二十八章 色誘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十二章 突襲第十七章 普王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四章 才子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三十四章 狗眼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六章 志願第七章 公主第十二章 會試第四十三章 情傷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十一章 逼良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五十四章 擁兵第四十五章 本惡第二章 長安第十一章 賞識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四十一章 壓寨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十九章 局勢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四十四章 空想第四十五章 本惡第四十一章 壓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