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面色大紅,吸了一口氣,三劍立刻收回。
大殿中頓時鴉雀無聲,梁山那道心劍若隱若現,但大殿中的聖女目光如炬,雖有懷疑但基本都看到。
此時她們才一個個想到前不久郝建好長老在聖劍堂外與元嬰期龍傲天決鬥的絕世風範,他也是三劍齊發,真是有其師就有其徒。
郝建一個引氣期,居然就可以對抗元嬰期妖獸,這一對師徒真不能以常理度之。
梁山依然面色蒼白,眼窩依然深陷,顫顫巍巍的身子此刻卻傲立猶如青松,聲音雖弱但帶着不容置疑的語氣:“花無顏,你說我夠不夠格從妖蠻山活着回來?!”
花無顏死死地盯着梁山,面色數變,半響道:“不愧是郝建的徒弟。”
梁山眉頭一揚,心道,這話怎麼聽着像罵人?
不管怎樣,梁山看到平日不可一世的聖女們的目光多少帶有些敬畏,心下得意,知道心劍威力大發,唬住了衆人。
“梁山伯,你可以不說,只是倒時候別人來問,就沒有這麼客氣了。”花無顏說道。
“聖公,這次妖蠻山回來的聖子聖女回來都要詳細說明,畢竟這一次事太大了,最後都要彙總。”另一個聖女說道。梁山知道這聖女跟花月影是交好的,這般說,那就事態真的很嚴重,很可能花無顏回到山門也詳細彙報了一番,當下道:“好,我給你面子,跟你們說說。”
梁山就從與花無顏分開開始,直言不諱花無顏對他居心不良,引他入絕境。
之後種種,主題就是一個“藏”回來之前梁山都打好了腹稿,瑛姑也提供了妖蠻山的特殊地點,的確特別便於藏匿。
“就這樣,等我躲了匕天出來後,發現整個妖蠻山清潔溜溜,什麼妖獸都沒有,自感不對勁,就彎了遠道溜回來,饒是如此,還是被妖獸打傷。”接着,梁山就詳細描述被妖獸打傷的情景。
花無顏聽得很仔細,沒什麼破綻,但是心裡卻不相信,總覺得梁山在妖蠻山發生了什麼事情。事實上,如果沒有梁山師傅郝建那一檔子事,梁山回來花無顏定會嚴加詢問,不會是神女大殿衆目睽睽這等方式。
花無顏都是好不容易脫身的,而且頗爲狼狽,梁山卻平安回來,雖然受傷卻都是不傷根本的傷。
十一個聖子聖女送命,他一個築基中階修士怎麼可能?但是,有了郝建以引氣期硬扛元嬰期這一樁,梁山能脫身也就不奇怪了。
花無顏想着想着倒吸一口涼氣,不知不覺這梁山忽然就成長爲十八修真堂不容忽視的一員。
他娘子是花月影,十八修真堂的第一美女,而大娘子是祝輕雲,正清派聖女,他師傅郝建原本以爲是沒了牙齒的老虎,不想一招擊退龍傲天,這一對師徒倆根本就是打破常規的所在。
花月影甚至想,在未來築基期修士是否還能一如既往保持對金丹期的敬畏與尊敬?
基本上毫無破綻,梁山告退,被花滿紅與花滿翠倆姐妹簇擁着回月影峰,看上去像是打了大勝仗一般。
花無顏還在沉吟,總是覺得不對,忽然,她想到了,自己說了有十一個聖子聖女死的時候,他一點也不驚訝。
這隻能從兩方面解釋,一是他已經知道這個事實,二是他對其他人的死根本不放在心上。花無顏覺得,前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如果是前者,他又是從哪裡知道的呢?
花無顏的推理也僅僅止於此,任她想破頭也不會想到梁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型男,直接導致妖蠻山最美麗的妖獸也傾心於他。
回到月影湖的梁山從花滿紅與花滿翠倆姐妹那聽說師傅郝建的豐功偉績。
梁山倒吸一口涼氣,心道師傅威武。
不過當日在武關,師傅憑藉青虹劍一樣嚇走元嬰期高手逍遙君,是以梁山也不大奇怪。再問師傅下落,聽說師傅受傷,梁山就叫嚷着回聖劍堂。
花滿紅與花滿翠連忙告訴梁山,他師傅的傷已經治好。因爲與龍傲天大戰,心有所悟,已經閉關。什麼時候出來不知道,梁山現在回去鐵定是看不到人的。
梁山“只好”作罷。其實他也是做做樣子,真要讓他這個時候回去,聖劍堂問起陽明聖子與馬雲聖子來,梁山還不真不知如何應對。
元嘉二十五年十一月十日,華陰縣經過一連三天的山祭後,全城人累極,早早吹燈歇息了。
祭山神色每年的十一月八、九、十日,這三天就是小小華陰城的狂歡節。
華州郡會派出官員來主持整個事宜,主祭則由本地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所需錢財有一部分是華陰縣衙出,一部分是本地大戶,剩下的就是平民的認捐。
十一月八號是官府出面的主持,後兩天就是完全的民間的活動,最後一天是把山神像從西嶽廟裡擡出遊街。。
山神擡到哪,就會一陣敲鑼打鼓,穿着紅衣衫的孩童就會把竹筒扔到火堆裡發出噼裡啪啦的爆鳴聲。
整整一天,全城都是“噼裡啪啦”的聲響。
夜幕降臨之前山神被擡回西嶽廟,秋風徐徐,噼裡啪啦的爆鳴聲才停歇。
夜色漸濃,西嶽廟終於靜下來,只聽得到廟裡面的廟祝依然在輕聲唸誦祝文的聲音。
月亮被一片烏雲遮住,廟右側是一條溪水,蜿蜒而過,發出叮咚的脆響。廟前是一片竹林,林中不時傳來布穀鳥的啾鳴聲,而一條羊腸小道貫穿南北。
這時北面的一條小道走來兩個人,卻是兩個和尚,破衣爛衫,神態頗爲狼狽。
“師傅,小心點。”年老的和尚腳下踉蹌了一下,小沙彌連忙扶着。
年老和尚不是旁人,正是梁山曾經在統萬城王宮裡見過的支語大師。
支語大師身着百衲服,一臉疲倦,但雙目清亮,手中挎着一破包袱,擡頭看了看四周。
小沙彌趕緊扶着師傅在廟前一大石墩坐下,然後就去拍了拍西嶽廟的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