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誘敵之計

太史慈回到吳軍水寨,向陸遜等人說明晉王濃情厚意,可以立孫登爲吳王。衆人喜出望外,一同駕船前往袁營拜見。

哎呀,我簡直有些感謝司馬懿了!要不是仲達我怎能一下子得到這麼多當世名將。太史慈、呂蒙、徐盛都是一代人傑,行軍殺敵,統兵佈陣,冠絕天下。陸遜運籌帷幄,神機妙算足可名列中原五大軍師之內。谷利忠肝義膽,守節不屈,武將典範。怎麼說呢?哇塞、哇塞,酷斃了。

五人全都封鄉侯,太史慈爲南陽太守、呂蒙爲汝南太守、徐盛九江太守、谷利江陵太守。陸遜隨軍回朝,任大司空。雖然少了一隻胳膊,我對這個戰略家還是不放心,覺得把他帶到北方去會好一些。陸遜自然明白。這人頗有些賈詡的意味,揣着明白裝糊塗。你不問他不說,但每次說出口,必然驚天地泣鬼神。

三日之後,爲孫權發喪。水軍、陸軍、吳軍加起來總共四十萬人。上至公卿大將、下到士兵伙伕盡皆掛孝。白旗白帆迎風招展。廣達五六十里的大江江面,與臨近的南岸陸地上雪白一片。哭聲震天。

“咚咚咚咚”四聲炮響,上千只號角齊鳴,吹得烏雲遮月,天地昏黃,冷風蕭瑟。悲哀的氣氛在慘淡愁雲的映襯下更趨熾烈,凝結不散。“咚”又是一聲炮響,中軍內幾十面白旗招展,四十萬大軍、在船上、陸地上齊刷刷跪倒。一艘高掛白色莽紙、白帆的鉅艦從中軍內駛出。停在江心。

我站在船頭,面對孫仲謀的牌位祭臺。兩邊是文武大將。

我帶頭跪下去,朗誦賈詡撰寫的祭文:“嗚呼,吳王,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我心實痛。濁酒一杯,聊表寸心。哀哉仲謀,幼承家業,少年大志,十五而立。臨危受命,穩固江東,龍圖霸業,縱橫捭闔、剿撫山嶽、重整嶺南。坐鎮東南,威震天下。悉滅黃祖,以報父仇。有情有義,忠孝兩全,天下得權,百姓之幸。

吊君風度,碧眼紫鬚,黃龍下凡,得陪佳偶;吊君氣概,好酒爲樂,廣納忠言,虛懷若谷,溫和有禮;吊君膽略,乘馬射虎,馳騁大江;吊君合肥,着眼大局,不爲私仇,助我危難——”想到這裡我也不禁悲從中來,若非孫權胸懷大度,在合肥助我糧餉,豈有我的今日。仲謀,安息,我會善待你的後人。我熱淚盈眶,大聲嚎哭,身後的吳將,聽到祭文如此悽楚,如此感人真實,更加哭天搶地,難以支持。呂蒙等人險些哭死。

“吊君弘才,文武兼備,東吳六郡井井有條,人民安居,百姓樂業,任賢任能,不拘一格;想君當日,英姿勃發,綸巾儒服,談笑自若;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嗚呼,仲謀,天下英主,名垂千古,史冊傳芳。悲君情切,愁腸糾結,肝腸寸斷,肝腦塗地。天地昏冥,三軍斷魂,子孫爲其悲,屬下哭斷腸。

嗚呼仲謀,生死永別!

袁熙不才,受君恩德,當涌泉報。賊子猖狂,我當除之。獻頭靈前,以慰英魂。

嗚呼吳王,魂若來兮!!

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助我大軍,血洗冤屈,嗜殺奸佞,還君公允。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嗚呼痛哉,生死永別!”

我念吧,痛哭流涕,淚如泉涌,哀傷不已。回想孫仲謀半生,少年英主,的確是可圈可點。我心實痛!

“仲謀英靈不遠,忠義之心,王霸之氣,助我掃平奸佞,奪回東吳,扶你之子,繼你之位,我袁熙再次歃血立誓,不除司馬懿誓不爲人!”

我憤然起身,手中冥紙揮灑,自腰間撤出匕首,橫在中指,割破出血,滴入靈前酒碗之中。衆將紛紛破指滴血,合成血酒。

我喝了一口腥羶的血酒,奮力把碗摔碎,拔出佩刀,橫擊船舷,厲聲道:“今日誓師,誓與孫匡不同戴天,衆將願隨我乎!!”

“我等願意追隨晉王,攻殺奸佞,至死無悔!”衆將紛紛拜倒,磕頭出血。

呂蒙、太史慈搶出哭嚎:“大王,我二人受吳王大恩,不能不報,請大王撥兵派將,我二人願爲馬前卒,迎戰司馬懿。”“壯哉!二將聽令,封你二人爲左右先鋒,統領本部人馬,並鉅艦三十艘,前出三百里水面下寨,務必誘使司馬懿來攻。寡人要在新都水面和司馬老賊決戰!”

“遵命——”呂蒙、太史慈答應的雖然痛快,不過並不太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只有陸遜知道。

這是賈詡的主意,故意誘使司馬懿來戰,爲的是讓司馬懿把下游的大江讓給荀彧。司馬懿上游抗敵,荀彧的淮南軍就可以一路入吳了。

司馬懿沒想到陸遜能夠活下來,更加沒想到太史慈等人誓師降袁,更加更加沒有想到,袁熙爲孫權發喪,竟然使吳國大亂,所有將領都忐忑不安,疑竇叢生,人心惶惶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個時候,假若他畏縮不前,拒絕迎敵,說不定會激起叛亂。可是,要西進迎敵,最大的問題就是淮南。所有的情況都表明,淮南荀彧、魯肅,已經準備妥當,隨時會過江作戰。他們在等待時機。司馬懿從一開始打得算盤就是和劉備、袁氏,三分東吳。自己幹掉孫匡,佔據丹陽、吳郡,諸葛亮佔據會稽廬陵;袁兵奪取九江、彭澤。以後找到機會他在慢慢發展,所以,南線和西線的戰鬥他基本不管。他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淮南兵的身上。可是此刻的形勢,自己陰謀暴露,如果不迎敵闢謠,勢必會遭到呂範、淩統等人的反撲。得不償失。

司馬懿權衡了利弊,決定迎敵。同時讓孫匡下詔闢謠。稱袁熙是造謠污衊,而太史慈等人純屬無恥投敵,捏造事實。東吳諸將在半信半疑的時候,心生疑點,爲何司馬懿在主公危在旦夕的一刻,撤兵東來。爲何他不與袁兵直接交鋒?這種情形下,司馬懿沒選擇,迎敵!!

司馬懿有他的打算,他集中了孫氏三代人經營的總共五千條戰船,把家底都搭上去。搞了一隻龐大無敵的艦隊。準備在水上迅速消滅或擊退袁軍主力。然後回師,橫行大江,切斷荀彧歸路,徹底消滅淮南軍,或許可以乘機佔領淮南也說不定。

爲此司馬懿做了嚴密而謹慎的佈防。董襲、虞犯、周舫、淩統隨軍出征。朱然、孫恆帥戰船五百,在長江從虎林至丹徒一線千里之地,佈下三百處烽火臺,戰船每日往來巡弋,一有敵情,立即點起狼煙報警。呂範、全琮駐守吳郡。桓階、朱治、孫輔、孫皎、杜襲駐守石頭城;程昱、呂虔、孫賁駐守京口。每一部兵力五萬。想要用這些東吳名將把淮南軍徹底的拖死,爲自己在水路打敗袁兵爭取寶貴時間。

衆人見司馬懿出兵迎敵,疑心稍稍減弱。

呂蒙、太史慈,已經帥兵在三百里外的新都水域下了水寨,派兵佯攻蕪湖,誘使司馬懿來攻。兩人完全沒有想到能夠獲得袁熙如此大的信任,不但讓指揮原班人馬,而且把‘航空母艦’撥派來使用。有了這種鉅艦,對打敗司馬懿更加有信心了。

司馬懿兩日後整軍出發,三日後和呂蒙軍相隔百里立下水寨。

袁軍戰略的主戰場開始東移,沒有了司馬懿水師的羈絆,荀彧蠢蠢欲動!!

在此,要特別感謝一下週瑜,他把諸葛亮拖死在會稽,劉備軍寸步難進。名將,就是名將。

荀彧將主力大軍瞄準京口。

京口是孫堅所建。江東第一個扼守長江的重鎮。這裡地鄰三江,城防設施堅固。號稱‘鐵甕城’。意思是固若金湯,像個鋼鐵鑄造的罈子。此城地處吳頭楚尾,居於南北陸路要衝。同時是劉表和淮南袁術的打擊對象。周圍大江環繞,地形險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荀彧、子龍駐軍的江都和京口一水之隔,遙遙相望。江都也是一座戰略堅城,城池比京口還大。不過,眼下作用不大,因爲淮南軍志在出擊。

司馬懿一動,荀彧、魯肅、劉曄三路渡江。不爲別的,只是讓朱然、孫恆的船隊故此而失彼。荀彧設計聲東擊西。讓魯肅在皖城做出渡江的態勢,吸引朱然主力。

朱然的主要防禦陣地是濡須口,他覺得淮南軍多半會出合肥,攻打石頭城。理由很簡單,京口的防禦太堅固了,是塊硬骨頭,輕易啃不下來。卻沒料到荀彧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了京口。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爲京口是距離吳郡最近的一條路。

基於這點,荀彧設計讓劉曄、雷緒帥不到兩萬兵馬出合肥,至巢湖,兵鋒直指濡須口。一路上命士兵拉開距離,多設旌旗,鼓譟吶喊,聲聞十里。惹得大路塵土滾滾,彷彿有幾十萬大軍在行進。用來吸引朱然軍主力。朱然也是東吳不可多得的主力戰將。派人探明情況,立即作出決定,要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趁着淮南軍主力集中在濡須口,帥軍從皖城一線攻陷壽春,東吳就安全了。

孫恆也覺得有道理。所以只留下大將審德帥一萬兵在北岸羨溪城附近紮營,擋住劉曄。兩人卻帥主力大軍沿長江西進,在皖城附近登陸。預備主動出擊,大破淮南兵。挫敗其過江入侵的野心。

荀彧聽到這個消息後,連連拍手,大笑不止:“吾計成矣!”

兩人在北岸登陸,派人前去哨探,回來報告說,城頭上旌旗寥寥,防守異常的稀鬆。而且附近的官道上車轍縱橫,足跡明顯,前幾日很可能有大隊人馬調動。

朱然和孫恆相視一笑,心想,果然不出我之所料,皖城已經空虛了。兩人也不立營寨了,揮軍向皖城撲去。來到城下一看,朱然差點把嘴巴笑歪了。真是天助我也!城頭上只剩下十幾面破布條一樣的旌旗,防守的士兵,除了十幾歲的娃娃,就是七十幾歲的爺爺,每隔兩三個垛口才有一個人綽槍而立。虛弱的士兵,彷彿一鬆手就能摔倒在地上。

朱然挺槍立馬在城下大叫:“我乃東吳大將朱然,識趣的趕快投降!”半天城頭上跑出來一個傻乎乎的武將,往下一看嚇得面如土色,說話都結巴了:“朱然?你怎麼來了?”朱然仔細一看,原來是熟人:“這不是孫高嗎?你投不投降?”

孫高臉色一變;“要我投降,看你又沒有本事了。”轉身下城,組織了一隻規模在三千到四千的老弱殘兵殺出城外。

朱然都替他臉紅,這種隊伍也好意思拿出來丟人現眼。向後一揮手,精銳吳軍殺了上去。守軍都是炮灰兵,和吳軍一碰即潰,紛紛逃跑,孫高一看不好,轉頭向城內逃去。快要接近城門的時候,忽然城角轉出一隻人馬,截斷了歸路,孫恆從馬上大叫:“叛徒孫高還不下馬受降?”

孫高一看回不去了,轉身向西門跑去,朱然在後面緊追不捨,四五里外就被追上。東吳騎兵,瞬間合圍,把孫高圍在覈心。朱然挺大斧前來砍殺,沒用三合孫高抵擋不住。轉頭又跑,被人砍傷馬腿,跌下馬背。灰頭土臉的孫高,顧不得疼痛,趴在地上大喊:“投降,我投降了。別殺我。”朱然心說,這軟骨頭,不見棺材不掉淚。“捉活的,捉活的。”

士兵連踢帶推把孫高帶到朱然面前。孫高噗通跪倒,嬉皮笑臉道:“朱將軍,咱以前關係可不錯,你就放過兄弟這一把吧。”

朱然陰笑道:“放過你可以,你怎麼報答我,報答吳王?”

孫高眼珠一轉道:“你若是放過我,我願意前往石亭,幫你殺了守將晏明,到時候,只要將軍從外面接應一下,我立即打開城門迎接入城,如何?”

朱然本來就想讓他做內應,沒想到孫高還挺機靈,自己說了出來,點頭道:“你要是敢詐降,我饒不了你。”

孫高道:“我詐降又有什麼用,你也看到了,皖城到合肥這一路,兵力加起來還不到兩萬,根本對你構不成威脅。”

朱然道:“淮南的大軍都到那裡去了?”孫高道:“都集中到濡須口去了。”朱然心說,真是上天不滅東吳,竟然被我看出了這個破綻。

第20章 張繡賈詡第7章 無敵子龍第4章 血染深山第20章 罄竹難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2章 盧龍古道第49章 疏不間親第9章 賑濟災民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4章 無力迴天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3章 黃巾四起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5章 以身相許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2章 弩車威力第12章 長江戰雲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6章 重修內政第9章 追殺百里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0章 狗熊周倉第27章 反間之計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3章 得意忘形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9章 滅曹戰略第2章 戰火濃煙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45章 平陽陷落第17章 又一隻狼第6章 堅壁清野第50章 趁火打劫第3章 烏桓騎兵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9章 百年大旱第2章 得到密報第49章 青帝之子第29章 烏桓歸降第33章 首戰告捷第26章 巧施妙計第59章 意外收穫第1章 收降徐晃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8章 歷史車輪第49章 疏不間親第39章 美人徐瑩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2章 平定遼東第9章 賑濟災民第7章 糧食問題第47章 敗退潼關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寸土必爭第4章 血染深山第2章 細說原委第16章 王妃蔡琰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34章 桃色事件第5章 罪魁禍首10第8章 霧夜偷襲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5章 心狠手辣第9章 追殺百里第30章 暴雨驚雷第7章 陽平天塹第8章 舅甥之爭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得到密報第51章 喜得二子第9章 追殺百里第55章 妙舞清歌第4章 蔣幹 楊儀第5章 連斬三將第6章 初露鋒芒第1章 轉世輪迴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16章 父子生隙第40章 毀人清白第46章 堅守待援第10章 狗熊周倉第49章 情報局長
第20章 張繡賈詡第7章 無敵子龍第4章 血染深山第20章 罄竹難書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2章 盧龍古道第49章 疏不間親第9章 賑濟災民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7章 妙手回春第24章 無力迴天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3章 黃巾四起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5章 以身相許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2章 弩車威力第12章 長江戰雲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36章 重修內政第9章 追殺百里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48章 巨星隕落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0章 張繡賈詡第10章 狗熊周倉第27章 反間之計第17章 用兵如神第33章 得意忘形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9章 滅曹戰略第2章 戰火濃煙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45章 平陽陷落第17章 又一隻狼第6章 堅壁清野第50章 趁火打劫第3章 烏桓騎兵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9章 攻防血戰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9章 百年大旱第2章 得到密報第49章 青帝之子第29章 烏桓歸降第33章 首戰告捷第26章 巧施妙計第59章 意外收穫第1章 收降徐晃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章 兵臨城下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28章 歷史車輪第49章 疏不間親第39章 美人徐瑩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2章 平定遼東第9章 賑濟災民第7章 糧食問題第47章 敗退潼關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7章 臨陣換將第2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寸土必爭第4章 血染深山第2章 細說原委第16章 王妃蔡琰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34章 桃色事件第5章 罪魁禍首10第8章 霧夜偷襲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5章 心狠手辣第9章 追殺百里第30章 暴雨驚雷第7章 陽平天塹第8章 舅甥之爭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得到密報第51章 喜得二子第9章 追殺百里第55章 妙舞清歌第4章 蔣幹 楊儀第5章 連斬三將第6章 初露鋒芒第1章 轉世輪迴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0章 攻取劍閣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16章 父子生隙第40章 毀人清白第46章 堅守待援第10章 狗熊周倉第49章 情報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