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航空母艦

由於時間關係,這種鉅艦只製造了一百艘。文聘根據實際情況預計了一下,東吳差不多有戰船兩千艘。這是從以往和孫權的爭鬥中得出的結論,很可靠。我軍繼承了荊州的戰船有一千二百艘左右。總體實力不如孫權。不過,孫權的財力,不如中原。他無法建造如此龐大的樓船鉅艦。孫權的戰艦規模,怎麼說,在文聘的鉅艦面前,充其量也就是‘玩具’。估計敵軍到了樓船之側,只有努力仰視的份了。

文聘見我挺高興,連忙道:“請大王給此艦賜名。”

“就叫‘航空母艦’吧”我早就想好了。

身邊的大將都呆了。他們以爲大王會起一些,諸如‘混江龍’‘塞斷江’‘撞到山’什麼的。航空母艦是個什麼玩意?!

大王說的話,是不能被懷疑的。‘航空母艦’就‘航空母艦’吧。立即又有一批政客,上來稱讚一番大王學識淵博,曠古絕今,這個名字如何如何空前絕後了——

甘寧也是打水戰的行家,連忙湊過來介紹;“‘航空母艦’比之當年漢武帝在昆明池中建造的樓船要矮了兩丈,不過,靈動性和速度猶有過之,四層樓上,建有垛口三千,也就是可以隱蔽三千弓弩手。而且兩側和船舷甲板上預先安裝了上百臺發石機和排弩機,一旦投入戰鬥,用不了一柱香的時間,就能砸沉一條中型的戰艦。在七根桅杆和三百隻漿的速度驅動下。敵軍連逃跑的機會也沒有。最大的問題是,時間不夠,沒有時間製造太多。怕是不夠用。”

一百艘‘航空母艦’的確是少了點。還好沒有開戰,我命令立即趕工,日夜不停的建造,能多造一艘就多造一艘吧。在江陵水面上漂浮的一千幾百艘戰船內,這幾艘航空母艦,傲然兀立,其它的中型戰船像是匍匐在鳳凰腳下的烏鴉,又像是等待車輪碾壓的螳螂。可以想象,當孫權、劉備看到這些龐然大物的時候,會是一副什麼表情。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巨大的樓船在建造上沒有大的學問。孫權和劉備都有能力。問題出在他們沒有這份財力。據文聘說,這一百艘樓船總共花掉了白銀兩百萬兩。對於馬上要統一大漢的晉國來說,兩百萬兩算不了什麼,可是對於偏安彈丸之地的孫權和無處容身的劉皇叔來說,絕對是天文數字。孫權父兄雖然三代經營長江,建造船隊,但一直也是發展中型戰船。抱有小富則安得心理。孫堅、孫策雖然猛虎,但於政治眼光上,猶如白癡,怎麼會有建造舉行樓船空費財寶的念頭呢。【江東雖然富庶,其實地盤不大。赤壁之戰前,孫權在兵力和財力上一直比劉表要差得多了。這一點,大家可以查一查。】

諸葛亮在得到袁兵南下的消息後,果斷的對劉備道:“主公放寬心,亮十日之內必爲主公破東吳。”

我到了江陵的時候,剛好是這話說完的第五天。由於袁兵需要時間休整,所以沒有立即攻江夏。

說是十天破吳軍,諸葛亮其實沒有十成的把握。敢說這種大話,原因是他知道吳軍臨陣換將,把精通水戰的周瑜調回了吳郡。兩天之前,諸葛亮對霍峻、黃忠道:“準備一下,後日二更時分,大霧突起,西北風起,你二人花重金在部隊裡招募五百名敢死隊員。每人賞賜十兩黃金。”霍峻納悶道:“軍師,好好的組織敢死隊幹什麼?”諸葛亮道:“事急矣,無可奈何只得出此下策。準備二百條艘舴艋小舟,裡面堆放乾柴火油,兩人駕船,去燒吳軍的艦隊。吳郡此刻在三江口戰船五百。如若失去必然撤回柴桑。我軍趁機奪取長江兩岸的三江口、樊口、武昌三城。進逼柴桑。柴桑是孫權的最後一道防線。柴桑之後,就是蕪湖、石頭城、京口。孫權退無可退,必然死戰,若我五日內生擒孫權,那時封鎖江面,決戰袁兵,未嘗不可。”

想的挺好,把孫權當成三歲小孩了?

孫權不是三歲小孩,可是他身邊此時卻忽然多了一批老謀深算各懷鬼胎的小人。

簡而言之,就是曹軍的降將集團和孫氏內部爭權奪利的隱患,開始作祟了。孫匡作爲孫堅嫡子和孫權一樣有着繼承大位的合法權利。孫權自從接管東吳以來,對外姓將領禮敬有加偏偏對自己人不太照顧。孫匡雖然貴爲宰相,可是權力不大,處處受到尚書令張昭和太尉陸績的制約,不能展開拳腳專權。這讓他感到很不爽。而且,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孫匡感到張昭和陸績敢於明目張膽的和他作對,背後是有靠山的。也就是說,這一切都是孫權授意的。爲的就是遏制自己的權利。孫匡不會韜光養晦,他只知道一條,有石頭擋路,要設法把它挪開。

東吳大將多半對孫權死心塌地。他唯一的機會就是拉攏降將。於是他看中了司馬懿。司馬懿也在這個時候看上了孫匡,兩人一拍即合。不過,司馬懿比孫匡的漿糊腦袋要聰明的多了。

司馬懿接過大都督的權柄之後,表面上緊鑼密鼓的設防,井井有條、一絲不苟的備戰、備糧,所有的事情在他手上有條不紊。所有大將各司其職,調度有方、賞罰分明。軍紀尤爲嚴酷,所有的大將漸漸有的對他畏懼,有的出於佩服,紛紛歸附。其實司馬懿已經從根本上瓦解了東吳的防禦體系。把重要的據點和戰略要地都抽空了。他做的小心緊密,東吳的大臣們居然沒有一個發現的。

首先司馬懿抽調了忠於孫氏的周泰、淩統、黃蓋、程普帥兵沿江直下三百里在烏林水面對面的赤壁紮下營寨,對外說,一方面防守江陵袁兵,另一方面準備對江夏的劉備合圍包抄。又排遣韓當、谷利駐守樊口以西百里的武昌城,也是有理由的,司馬懿說:“大王已經進入柴桑口督戰,倘若三江口有失,劉備軍必然攻打柴桑。你等駐守武昌爲偏師接應,萬一水軍不利,可以遏止劉備軍順流而下,使大王在後方的柴桑口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後續部隊增援。”衆將只是覺得這些安排有點太早,不過,未雨綢繆正是大將的特點。也沒過多的懷疑。畢竟司馬懿要是存了好心的,這些安排是很合理的。不過,咱們的司馬大哥是包藏禍心的。

司馬懿又命令:“朱然、朱治、孫輔、孫皎、杜襲命你等帥軍進駐石頭城,防備東線的袁兵趁虛而入。”這條命令,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了。那袁兵明明是大都督請來的,此刻又害怕吞併,簡直有些白癡。孫輔乃是孫策堂兄弟,聽着有點彆扭,冷笑道:“大都督請袁兵來,不是對付劉備嗎?怎麼反而我們要去防備?況且那石頭城雖然地處要道,不過,依我看淮南人馬一定會攻京口,而非石頭城。都督還是想清楚?”

司馬懿心想,此時還不到囂張的時候,暫且忍耐。笑道:“將軍差矣,石頭城【建業,今南京】地處長江下游,緊鄰長江天塹採石磯,地形複雜,周圍山地丘陵遍佈,易守難攻。乃是東吳沿江三大要塞之一。怎麼不重要?”

他這話一出口,衆將倒是對他多了幾分信服,最起碼他還知道孫氏父子在江邊經營的三大要塞。石頭城此時雖然沒有形成規模,但的確是東吳沿江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塞。攻入石頭城也就是打開了江東的大門。

孫輔還是不服:“既然,都督知道武昌、石頭城、京口是東吳的三大要塞,那京口爲何不派人防守?”司馬懿一聽,我正等着你說着句話呢,立即道:“那就讓孫賁將軍、呂虔同往守之,呂虔不懂水戰,正好守城。”

衆將雖然對呂虔有所懷疑,但一想,有孫賁在,也出不了事。同時也覺得司馬懿想的周到,絕沒有一絲不軌的企圖。

司馬懿和衛溫、劉基、丁奉、馬忠、闞澤、淳于丹、張普、薛喬、曹遵、劉柱駐防三江口。孫權自領十萬大軍駐防柴桑以防不測。這樣安排表面上很合理,其實已經偷樑換柱,把孫權的親信部隊,肢解分散了。

司馬懿、做的很高明沒有人看出端倪。全琮乘勢要求調丞相孫匡駐守吳郡總督會稽、吳郡、丹陽三郡軍事。防備東線袁兵。將周瑜調往會稽任太守,受孫匡節制。全琮駐守廬陵、鄱陽防止袁兵從陸路攻來。孫權一項把全琮視爲心腹,覺得這樣做比較妥當,一概允許。這樣一來,孫權的總體佈防,就分爲四部分。第一就是司馬懿在三江口赤壁一線的主力水軍。第二就是駐防彭澤郡柴桑口的孫權。第三是防備陸路的全琮。第四就是處於大後方的孫匡。

這樣安排可以說得上非常周到了。基本是鐵板一塊,無懈可擊。劉備和袁兵衝過來,定會碰壁。可問題出在牆壁本身,它的地基已經鬆動了,隨時準備向內傾倒。

周瑜在吳郡聽到司馬懿如此佈防,連連跺腳,拍案叫苦:“豈有此理,越俎代庖,畫蛇添足,程普老將軍休矣。誰給大都督獻計,此人必定包藏禍心,奸細無疑。”

參軍顧邵苦笑道:“那有人獻計,都是司馬懿獨斷專行的。”

是夜,西北風起,大霧封江。這可不是諸葛亮借來的,是老天主動贊助的。

大風吹動的霧氣,就像是漂浮於江面上的層層輕紗,吹走了一層還有一層,無窮無盡,遮蔽着所有人的視線。

當霍峻、黃忠的船隊黑夜中駛入江心的時候,霧氣更濃,達到了對面不見人,伸手不見指的地步。濃霧像一堵堵厚重的牆壁橫亙在眼前。厚的連強勁的江風都拖不動了。

按照諸葛軍師的吩咐,五百名死士,兩百條舴艋小舟、乾柴、桐油全都齊備。小舟扯起風帆,順流順風,箭一般向三江**去。

東吳大將淳于丹奉命正在江面水寨中巡視。說是巡視,其實什麼也看不到,眼前濛濛一片,彷彿陷入混沌。只能聽到耳畔水流嘩嘩作響,拍打戰艦。舉起火把也只是看到兩步之外。這種天氣,真是要命。

淳于丹囑咐士兵們小心戒備,準備回去睡覺了。他心裡輕鬆的很,一般大霧天氣,沒有人敢打水戰的。

淳于丹看不到江面。江面上的敵軍卻可以找得到他。黃忠、霍峻憑着濃霧之後晃動的閃閃火光發現了東吳軍營寨。距離水寨十里水路的時候,江面上發出數聲水鳥的叫聲。這是攻擊的訊號。黃忠、霍峻手下的士兵,立即點燃火把,又用火把,點燃覆蓋着稻草的桐油。燃燒着熊熊烈火的舴艋小舟,在風裡推動下,形成江面上的無數道紅光。火苗像旗角一般向前直竄,呼啦啦作響。戰鼓擂響,吶喊震天。七八里的江面飛馳而過。

東吳水軍發現對面火光的瞬間,小船已經到了眼前。淳于導還沒進艙,驚叫着退了回來,大聲叫喊:“擂鼓,吹號,敵軍火攻了——”

司馬懿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並不慌張,揮了揮手道:“我軍頂不住了,命令撤退百里至武昌水面紮營。”他根本就不想打。拼命地事情讓孫權去做吧。他的軍隊留着有別的用處。

此時整個水寨,有些見識又忠於孫權的東吳宿將,就只有丁奉。丁奉接到撤退的命令大惑不解,忙架小船來見司馬懿。一進門看到司馬懿穩如泰山在艙內寫大字,有些生氣,劈頭蓋臉道:“敵人火攻,我軍可以分散,大江之上戰船靈活,他能燒掉幾艘。大都督命令撤退,一旦敵軍追擊,後果不堪設想。”

司馬懿猛一擡頭,怒道:“大膽丁奉,誰讓你進來的?私闖中軍帳可是死罪?”丁奉急道:“事情緊急,冒犯了。請都督下令,戰船分散,圍殲敵軍。”司馬懿厲聲道:“好大的口氣,大霧漫天,分不清敵我,如果造成自相殘殺怎麼辦?”丁奉道:“大霧漫天可以用火把作信號,怎麼會自相殘殺。都督不戰而逃,萬一劉備銜尾追殺,我軍休矣。”

第14章 兩軍對壘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7章 柔情蜜意第8章 袁氏天下第40章 孫策之子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7章 得償所願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9章 妖姬貂蟬第18章 美酒飄香第18章 戰略撤退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9章 攻防血戰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2章 盧龍古道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28章 袁紹歸天第56章 紅塵孽債第45章 周瑜病逝第4章 突來豔遇第1章 笑裡藏刀第13章 大凶之兆第29章 烏桓歸降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56章 紅塵孽債第8章 霧夜偷襲第33章 得意忘形第49章 青帝之子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0章 微妙形勢第22章 劉備做大第32章 黑賊張燕第10章 微妙形勢第1章 轉世輪迴第4章 氐人部落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西涼勁旅第22章 百口莫辯第37章 劉備戰敗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2章 親情何在第23章 一清二楚第50章 改朝換代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章 陽武守將第30章 士兵譁變第41章 兵逼吳郡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9章 兩雄單挑第4章 氐人部落第4章 氐人部落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16章 西園禁軍第28章 天下軍閥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29章 英雄悲歌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6章 堅守待援第21章 代理皇帝第42章 救人危難第32章 水淹柴桑第10章 狗熊周倉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章 西部混戰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7章 反間之計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章 臨危受命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0章 微妙形勢第50章 改朝換代第13章 我的洛神(3)第36章 重修內政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7章 陽平天塹第13章 險象環生第15章 虎豹騎兵第10章 狗熊周倉第6章 堅壁清野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39章 攻防血戰第34章 桃色事件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7章 英雄救美第21章 代理皇帝第5章 司馬先生
第14章 兩軍對壘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7章 柔情蜜意第8章 袁氏天下第40章 孫策之子第14章 我的洛神(4)第7章 得償所願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9章 妖姬貂蟬第18章 美酒飄香第18章 戰略撤退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9章 攻防血戰第49章 疏不間親第22章 盧龍古道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28章 袁紹歸天第56章 紅塵孽債第45章 周瑜病逝第4章 突來豔遇第1章 笑裡藏刀第13章 大凶之兆第29章 烏桓歸降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5章 歷史淹沒的悍將第56章 紅塵孽債第8章 霧夜偷襲第33章 得意忘形第49章 青帝之子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0章 微妙形勢第22章 劉備做大第32章 黑賊張燕第10章 微妙形勢第1章 轉世輪迴第4章 氐人部落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1章 舌辯滔滔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西涼勁旅第22章 百口莫辯第37章 劉備戰敗第17章 英雄救美第34章 桃色事件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2章 親情何在第23章 一清二楚第50章 改朝換代第36章 亡命追殺第1章 陽武守將第30章 士兵譁變第41章 兵逼吳郡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9章 兩雄單挑第4章 氐人部落第4章 氐人部落第37章 洛陽內亂第26章 賄賂重臣第21章 道破天機第38章 燃燒的大江第16章 西園禁軍第28章 天下軍閥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29章 英雄悲歌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6章 堅守待援第21章 代理皇帝第42章 救人危難第32章 水淹柴桑第10章 狗熊周倉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9章 滅曹戰略第3章 西部混戰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7章 反間之計第48章 巨星隕落第1章 臨危受命第12章 我的洛神(2)第10章 微妙形勢第50章 改朝換代第13章 我的洛神(3)第36章 重修內政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7章 陽平天塹第13章 險象環生第15章 虎豹騎兵第10章 狗熊周倉第6章 堅壁清野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39章 攻防血戰第34章 桃色事件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17章 英雄救美第21章 代理皇帝第5章 司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