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

哥廷根大學坐落於德國西北部的下薩克森州南部哥廷根市,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前,是世界學術的中心。歷史上除了著名數學家高斯、黎曼、希爾伯特、克萊因、閔可夫斯基、馮·諾依曼等,有46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此學習、工作或任教,如普朗克、海森堡、狄拉克、玻恩等量子力學先驅。

被稱爲“數學王子”的高斯就於18世紀任教於此並開創了哥廷根學派。此後,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數、幾何、數論和分析領域作出了貢獻。到19世紀,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被後人稱爲“數學世界的亞歷山大”)和克萊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往哥廷根,從而使德國哥廷根數學學派進入了全盛時期。到20世紀初,哥廷根已成爲無可爭辯的世界數學中心和麥加聖地。當時全世界學數學的學生中,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打起你的揹包,到哥廷根去”。

德意志帝國時期的“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聯邦德國前總統裡夏德·馮·魏茨澤克及前總理格哈特·施羅德均曾於哥廷根大學學習法律。德國大詩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學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並編寫了第一部德語詞典。現象學大師埃德蒙德·胡塞爾在此任教,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社會學大師馬克斯·韋伯與尤爾根·哈貝馬斯等也先後求學於哥廷根。

這一時期,正是德國大學處於世界學術最頂端、最輝煌的時期。歐美各國的學生紛紛以去德國留學爲榮,尤其是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當時,如果一位學者沒有德國的學習經歷,會被認爲沒有受過完整的學術訓練。而德語也成爲了國際通用的學術語言,甚至英美國家的許多論文都是直接以德語命名的。

克虜伯集團“產學聯動”最重要的基地就在哥廷根大學,流體力學的開山祖師路德維希·普朗特(1904年出任哥廷根大學應用力學系主任)領導着克虜伯集團的三個研發組(船體阻力研究組、螺旋槳研究組、汽輪機研究組),非常忙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的很多同事(哥廷根大學的教授)和學生(碩士、博士)也兼職於克虜伯的研發組。

克虜伯集團將研發體系的項目重點分爲:技術預研、技術開發、產品預研、產品開發共四大類。

技術預研又稱爲科學研究: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多理論只是一些概念,還沒有做實驗來驗證,甚至無法做實驗。普朗特研究的流體力學,大部分都是先提出理論或者概念,然後再去用實驗去驗證。

技術開發: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當量關係的方程,如果要驗證這個方程,那就要用核爆炸實驗來驗證。普朗特提出的邊界層理論,可以計算流體經過不同形狀物體時的阻力,得出的數據還能用水槽中的水流實驗來驗證。

產品開發:普朗特運用邊界層理論來設計螺旋槳和汽輪機葉片,這就是產品開發。核子武器算是運用質能方程做出來的產品。

產品預研:下一代產品的研發儲備,現在還沒有出現的產品,比如普朗特帶領研發小組預研的可變距螺旋槳和多速度級汽輪機。

由於克虜伯集團規定每年研發費用佔總營業額不低於五分之一,所以巨量的資金涌向德國的各種科研機構以及克虜伯自身的研發部門,有了這些資金的支持,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開展了各種實驗,得到了大量的數據和科研理論。由於科技跟着資金走,全世界的優秀科學家都向德國彙集。克虜伯研發中心、哥廷根大學、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等科研基地的規模每年都在增加,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呈井噴式的成長。

爲了搶佔科技制高點,並拉開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克虜伯的產品採取了預研(論證)一代、開發一代、改良一代,這種“三代同堂”的研發模式,持續的開發投入和改善,令克虜伯的產品在很多領域佔據了世界領先的位置。

像路德維希·普朗特一樣,許多哥廷根大學的教授,還會定期爲克虜伯的技術人員上課。最受歡迎的學科當然還是數學,各種數學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希爾伯特、克萊因、閔可夫斯基等數學大神的課,堂堂爆滿。而各位教授也從科研、授課、參與項目中獲得了不菲的報酬。

隨着科研人員的收入大幅增加,也刺激了德國社會對科學的熱情,到了二十世紀初葉,克虜伯已經在冶金、造船、機牀、化工、電氣、機械等領域,領先世界!

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八章 反攻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十章 水戰
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章 水戰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六十章 慘勝第十八章 反攻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十章 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