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

1914年8月6日臨近中午的時候,東方的天空中出現了幾個藍灰色的物體,緩緩地飛向列日要塞最堅固的弗萊龍炮臺。炮臺裡的守軍好奇看着天上這些龐然大物越飛越近,一名守軍忽然說到:“這是德國的齊柏林飛艇!”

比利時人認出了天空中飛過來的是德國齊柏林飛艇,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四艘飛艇是德軍“天災”級重型轟炸飛艇!飛艇攜帶兩枚一噸重的穿地炸彈,這種炸彈由克虜伯軍工廠製造,外殼由高強度鋼製成,可以承受高速衝擊,內部填滿了軍用安全炸藥,使用機械延時引信(這種引信非常結實可靠,但是比較笨重,只能安裝在100毫米以上口徑彈藥中)。

飛艇上的德軍通過空中瞄準器,正在測算投彈點。這種帶陀螺穩定的大型瞄準器很複雜,也比較精密,需要輸入風速、航速、高度、角度、飛行姿態等參數,要多人操作才行,是克虜伯火力控制技術中心研發的機密武器。飛艇接近炮臺上空時,小心翼翼的保持着飛行高度和航速,儘量控制着飛行姿態、航向等參數不發生變化,便於投彈瞄準。

瞄準員聚精會神的通過卡爾蔡司光學鏡頭觀測目標,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打擾到他。雖然投彈演習中,已經多次命中目標,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實戰,大家還是有些緊張。突然,隨着一聲“投彈!”沉重的炸彈離開了飛艇,砸向地面,飛艇明顯地往上一升,德國空軍第一次向敵軍投彈了!

一噸重的巨型炸彈從天空中飛速下降,把高空的勢能轉化爲動能,狠狠地砸在離炮臺不遠的地面。重型炸彈自身巨大的動能,使炸彈鑽入地面數米深處的堡壘主體,又穿過兩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壘壁,直達堡壘的地下坑道。隨着延時引信的啓動,地底發生了劇烈的爆炸,炮臺內部烈火熔城,到處是殘肢斷壁,炮臺左邊的地面塌陷出一個近百米見方的大坑,揚起的煙塵直上百米高空,久久不能散去。

身在遠處的德國陸軍,親眼目睹了這次轟炸,他們都對重型炸彈的毀滅性威力感到震驚。當炸彈在幾公里外的地下堡壘中爆炸時,他們也感到了地面的震動,在恐懼之餘慶幸這種可怕的武器由自己一方掌握。投過一次彈的飛艇,並沒有停留,它離開目標上空,把投彈位置留給了下一艘飛艇。當四艘空中飛艇都投過一次彈後,它們又一次掉頭,重新飛臨弗萊龍炮臺上空,把剛纔做過的事情又做了一遍。

四艘“天災”級空中飛艇,兩輪投彈將八枚一噸重的穿地炸彈投向了弗萊龍炮臺,然後不急不慢的飛回德軍後方。這時的弗萊龍炮臺,已經變成了地獄,燃燒的火焰直達天際,到處是瓦礫廢墟,守軍無一倖存。大火和內部爆炸持續了幾個小時,火焰呈一種詭異的紅色映照着整個天空。直到下午五點過後,德軍才慢慢的靠了上去,這裡的地形地貌都和戰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軍空投的炸彈引爆了炮臺內的彈藥,從裡面把整個堡壘區域炸垮,原來高出地面的炮臺和堡壘,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只剩下一個個大坑和建築殘骸。

在傍晚前,四艘空中飛艇又飛回來了,這次它們又轟炸了另一座炮臺。炮臺裡震天動地的巨響不斷,防禦工事隨之土崩瓦解,成爲了巨大的化鐵爐和焚屍場。彈藥殉爆引燃的大火,燃燒了整夜,幾十公里外所有的炮臺的守軍都能看見。

第二天,德軍滿懷期望的去其他炮臺勸降,令它們驚詫的是比利時守軍拒絕了他們。於是,德軍用4天的時間,把比利時花費二十多年精心修築的列日要塞堡壘羣一一摧毀。炮臺守備長官勒曼未被炸死,而是被震昏了。德軍把他押到德軍指揮部,勒曼交出軍刀說:“我是在喪失知覺後被俘,請貴軍務必在報告中說明這一點。”德軍敬佩勒曼是個盡忠職守的軍人,將軍刀還給他,然後說道:“你的軍人榮譽並未受到任何損失,請你保留這把軍刀。”

1914年8月11日,德軍跨過已經成爲廢墟的列日要塞,直撲德法邊境!

德軍採用的是“施裡芬計劃”:主力在西面,從比利時和法國的邊界進攻。法國採用的是十七號計劃:主力從東面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的領土)。這兩個陰錯陽差的計劃,造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史實上就是這麼奇葩)

先說法國,從東面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是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光看番號就知道,這是法軍排名前二的部隊),他們的對手是德國第六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在德法戰線上,所有集團軍番號排名最靠後)。

德軍的“冷槍小組”戰術,從中法戰爭之前就開始使用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深入每個德軍士兵的心中。法軍攻過來,德軍小組打槍,如果法軍實力佔優,幾個小組就交替掩護撤離;如果法軍人少,就靠近用毛瑟C96連發手槍突襲一把。法軍被打了兩天,自然形成了大規模的集羣進攻模式,雖然一直有傷亡,但是戰線卻往前推進了。

法軍的指揮官和高層非常興奮,一方面進攻得勝了(當時法國上下都迷信“狂熱進攻”戰術,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進攻可以擊退敵人,擊退敵人可以提振法軍士氣,而被擊潰的敵人會失去士氣,最終望風披靡);另一方面則更加有意義,因爲法軍每前進一步,都是在收復國土(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前是法國領土)。法國的新聞報紙每天都在刊登法軍今天又收復了多少領土,法軍的戰士多麼英勇,法軍的指揮官已經被捧爲民族英雄。至於法軍的傷亡,勝利哪能不付出代價,已經沒有人在乎這些了。

但是進攻到了第三天,法軍已經進入德國的築壘區域,戰況就變得慘烈起來。法軍在德軍鋼筋混凝土工事前,遭到了水冷重機槍的掃射,傷亡的數字直線上升。法軍整連整營的衝鋒,被德國機槍壓制後,“狂熱進攻”思想驅使法軍又發起了團級規模的衝鋒,數千人排成方陣,高喊着口號,踏着整齊的步伐向前挺進,而德國重機槍則在鋼筋混凝土工事裡噴吐火舌。法國將軍戴高樂後來回憶:“法軍排着上個世紀最好的線性陣列,整齊的前進,指揮官在方陣前二十碼(十八米)的地方指揮他的部隊,但是德軍的機槍子彈比雨點還要密集,沒有人能夠前進五十碼(四十五米),他們全部被打倒在地。”

在付出沉重代價後,法軍的炮兵部隊從泥濘中跟了上來。於是在炮火轟擊過後,法軍步兵又開始了新的一輪進攻,但是衝鋒的法軍發現,德軍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在法軍炮火轟擊過後,依然堅挺的矗立在原地,法國步兵又一次遭到德軍堡壘羣的持續射殺。

一戰初期,法國陸軍主要裝備的是M1897型75毫米野戰炮(著名的“75小姐”miss75)。這種野戰炮是世界上最早的彈性炮架火炮,每分鐘可以發射三十發炮彈(射速十分驚人!是之前火炮射速的好多倍!),並引領了世界火炮劃時代的革命。法國陸軍視75毫米速射炮爲鎮軍之寶,法國人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未來戰爭的最佳解答,全軍上下只需要一種火炮、一種口徑、一種彈藥———75毫米小姐、75mm、榴霰彈!於是法國陸軍一個師裝備36門M1897型75毫米野戰炮,再無其他火炮。

M1897型75毫米野戰炮雖然好,但是威力有限,面對一米多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75毫米炮彈根本無能爲力,抵近直射都打不穿,還會遭到德軍炮火的反擊。所以,法國陸軍在洛林的堡壘羣面前,血流成河!前方陸軍攻擊不利,可是後方不幹了,前幾天還把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的將軍們捧爲民族英雄,怎麼現在就打不動了呢?後方司令部來催促進展的電報一份接一份,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的指揮官們只能硬着頭皮命令士兵前進。但向前衝鋒明顯是送死,士兵們開始拒絕執行指揮官的命令,士氣低到了極點,官兵矛盾日趨激烈。

法國人打不動,德國人的反擊就來了。8月11日,德國第六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各自抽調兩個軍,同時發起反擊!由於法國人並未想到德軍居然會進攻,所以並沒有修築堅固工事,在德軍的多路衝擊下,法軍陣地到處是漏洞,被德軍打成了漁網。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在德軍的穿插迂迴戰術下,被割裂成一個個小塊,只能依託村、鎮等現有建築,聚集在一起,進行防守抵抗。

這時,就輪到德軍的火炮發威了。德軍的火炮原來隱蔽在堡壘羣的掩體裡,發射之前再拉到就近的發射炮位,這種克虜伯生產的150毫米口徑火炮,重達十餘噸,最大射程高達22千米(史實)!克虜伯公司在威廉半島的軍工廠,用流水線批量生產這種火炮,所以德軍裝備較多。克虜伯150毫米榴彈炮發射的炮彈重達一百多斤,幾炮就能轟平一個小型村落,法軍聚集在一起,無疑集體等死!而且這些重炮佈置在這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附近的村落座標十分清楚,甚至早就預設好了參數,一句話——幹就完了!

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陷入了死境!離開村落,分散到曠野裡,會被德軍小組獵殺,聚集在村落抵抗,很快就會被克虜伯150毫米榴彈炮炸死。於是,前幾天的法國民族英雄開始潰逃,一直跑到三十公里外才開始重新集結(克虜伯150毫米榴彈炮射程之外,當時的條件下,這種火炮移動較慢)。

幾天時間,法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傷亡高達數萬人,被俘四萬多人,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在柏林參謀本部的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小毛奇(老毛奇的侄兒,老毛奇是一代軍神,贏得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是德意志帝國的開國戰神)向德皇威廉二世彙報了此次大勝,德國舉國歡慶!高興之餘,總參謀長小毛奇把德國第七集團軍調到了西邊比利時和法國的邊界,畢竟施裡芬計劃是要加強右翼(西線)。東邊的任務只是防守,既然德國第六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這麼能打,而且對面法軍又被打殘了,那就調一個集團軍到西線,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嘛。德皇親自下達的命令,第七集團軍二話不說,立即乘坐火車奔赴西線。

這樣一來,德國的第一、二、三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都在比利時-法國邊界一線,近百萬德軍向法國西線壓了過來。大家要問,德國的第一、二、三集團軍和第六、七集團軍都出過場了,第四集團軍和第五集團軍在哪兒呢?答案是——阿登森林。

阿登森林位於位於比利時東南部、盧森堡北部和法國東北部。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多森林、泥炭地、荒地和沼澤。阿登森林的西邊是德國的第一、二、三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阿登森林的東邊是阿爾薩斯和洛林,德國第七集團軍駐守在哪裡。由於阿登高地遍佈森林和沼澤,不利於德軍大部隊和重炮行軍,所以德國第四集團軍和第五集團軍在阿登高地艱苦行軍,隊伍拉得很長。

法國人遲遲看不到(數不完)阿登地區德國部隊,於是法國情報機關向法軍總司令霞飛提供的情報是:“德軍在阿登地區只有18個師”。然而,德國人的真實兵力是這個數字的幾近2倍。於是,霞飛決定投入手頭僅有的3個集團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進攻阿登,去包抄在比利時-法國邊界的德國第一、二、三集團軍(他不知道第七集團軍已經調到了西線)。同時,英國遠征軍在比利時與法第五集團軍配合作戰,在正面牽制德國第一、二、三集團軍。霞飛認爲:這是賭國運的時候了!法蘭西的命運,就在全在這一仗上了!霞飛總司令自然是樂觀的,他對法國總理說到:“現在有理由信心百倍地期待戰局的發展。”

同時他喊出了一句口號:“把他們攔腰截斷!”

很快,法國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撲向阿登,第五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在正面吸引德國第一、二、三集團軍,總攻於8月11日(這一天法國第一、二在阿爾薩斯和洛林被德軍擊潰)開始,這就是邊境戰役的第二階段。

德國第一、二、三集團軍正面的法國第五集團軍有三十多萬人,英國遠征軍也有八、九萬人,英法聯軍總計四十萬人,而德國第一、二、三集團軍加上從東面調過來的第七集團軍加起來總共近百萬人。英法聯軍四十萬人去進攻德國近百萬人,聽上去有點兒邪乎,但史實上法軍確實這麼幹了。

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九章 新戰術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八章 黑旗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章 水戰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八章 反攻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
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九章 新戰術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九章 新戰術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八章 黑旗軍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章 水戰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八章 反攻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