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

馬尾之戰,對比中法雙方,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艦噸位,都是法軍佔據明顯優勢。福建水師能夠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重創侵略者,趕跑法國艦隊,理應是大功一件。但是朝中的慈禧太后卻不這麼認爲,她知道再讓主戰派繼續得勢,恭親王一系必將坐大,這是她絕不容許發生的。

於是,在慈禧太后的暗中授意下,醇親王(慈禧的妹夫)的門生上了一份奏摺。奏摺上說:福建水師全軍覆沒,致使南方海防空虛,朝廷再建水師又要花費巨資,造成今天這種局面,都是因爲恭親王等人好戰喜功所致。如果不擅自開釁,就不會造成中法兩國的戰爭局面。

這份奏摺就誅心了,現在的局面是外國洋鬼子千方百計地想從中國身上撈油水,不是中國不惹事就能天下太平。就好比有個流氓混子想欺負你,他一定會想盡辦法來找你麻煩,不管你怎麼忍讓,這個流氓混子還是會欺負你。所以,忍讓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你想要流氓混子不來欺負你,忍讓這個辦法行不通。那你能怎麼辦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比他強。假如你去練拳,能夠一拳打暈這個流氓混子,那他欺負你的時候就會心懷顧忌了。假如你有幾個朋友能爲你打架,那流氓混子就不敢來了,至少他不敢一個人來。假如你告訴父母,正巧你父母認識公檢法的朋友,那你父母一個電話,這個流氓混子就絕不敢動你半個指頭。假如你努力學習,在校表現良好,獲得各種競賽獎勵,這個流氓混子要是欺負你,被曝光到社會,他馬上就會面臨牢獄之災。

所以,想要別人不敢欺負你,就要自強!而不是忍讓!

恭親王被彈劾,主戰派自然不會坐視,紛紛站出來指責主和派,不該內部鬥爭,應該一致對外。“以忍讓求和平”是婦人之見,這種幼稚的想法在現實中根本不成立。

本來朝會之上,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但是這句“婦人之見”把慈禧太后徹底激怒了,下朝之後慈禧在自己的宮裡,自言自語的大罵了很久。慈禧一邊咬牙切齒的大罵主戰派大臣們,一邊調集人馬。當天夜裡,慈禧令醇親王調集京營,加強戒備。第二天慈禧下懿旨:撤換全部軍機大臣。

停奕訢親王雙俸,命他“家居養疾”;寶鋆原品休致,李鴻藻、景廉降二級調用;翁同龢革職留任,退出軍機處,仍在毓慶宮行走。

命左宗棠“家居養疾”,不再擔任對法作戰欽差大臣;

調劉銘傳去川西康巴地區,編修地方史,不再擔任臺灣巡撫(臺灣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批准馮子材致仕(退休),不再擔任滇桂提督(雲南廣西部隊首長);

調劉永福任膠東總兵,黑旗軍不得離開駐地(奪取劉永福兵權)。

1884年,慈禧這次政變,史稱:甲申易樞

這下子,大清朝沒人再主戰了。

清廷不主戰,法國可不會罷戰。1884年6月,法國國會批准對華戰爭款項,組建更大規模的遠征軍,目標直指北京!

1884年10月,法國遠征軍抵達安南(越南),會同法國駐安南殖民軍,水陸齊發,進攻黑旗軍駐地——越南山西府。法軍以艦炮和哈齊開斯機槍摧毀了扶沙要塞,步兵趁勢掩殺,衝上黑旗軍的河堤陣地。河堤陣地是山西府防禦陣地的關鍵,黑旗軍和法軍在此展開了反覆爭奪。河堤陣地幾經易手,白天被法軍佔領後,黑旗軍在夜間又迂迴到河堤陣地後方,前後夾擊法軍。在吃過決死隊人操水雷的大虧後,法國艦隊日夜警戒。發現黑旗軍的迂迴部隊後,法國軍艦用哈奇開斯機關炮對迂迴部隊掃射,打垮了黑旗軍的夾擊。第二日白天,法軍又用艦炮轟榻西門城樓,進入山西府城內。黑旗軍大勢已去,撤往紅河上游山林地帶。

1884年11月,法軍驅逐黑旗軍後,又向清軍北寧大營進犯。北寧清軍有兩萬餘人,北寧大營也已經要塞化,法軍已經做好了苦戰的準備。但主戰派軍事長官馮子材等已經被朝廷“退休致仕”,清軍無心戀戰。法軍炮聲一響,全軍潰散,一路退至中越邊界。

至此,安南(越南)全境淪爲法國殖民地。

越南已定,法軍矛頭轉向中國。1885年初,法軍艦隊奇襲基隆。去年法軍在此被劉銘傳率軍擊敗,如今劉銘傳已被調往川西高原,清軍毫無鬥志,基隆一日而下。獲得了基隆的煤礦後,法國艦隊已經可以直插北京!

越南丟了不心疼,但臺灣被攻擊,慈禧不得不派人向法國求和,並請求列強“調停”。

但法軍並不停歇,1885年3月,法國艦隊第二次進犯馬尾。主戰派的左宗棠被朝廷勒令“回家養疾”,當下福建方面的最高官長閩浙總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等,在李鴻章對外退讓妥協政策的影響下,深恐得罪侵略者,影響中法“和議”和列強“調解”,不但不施防範,反而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對前來準備進攻中國海軍的法國艦隊以“友好的接待”。但是法國侵略軍並不領情,反而覺得機會難逢,用艦炮摧毀了馬尾軍港、福建造船廠、馬尾炮臺,徹底消除了中國南方的水上威脅。

左宗棠在家聽聞馬尾慘敗,唏噓感慨,一病不起。同年,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曾經的“大清中興四名臣”,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撒手歸西。

1885年4月,法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舉國大譁。慈禧太后在儲秀宮坐臥不寧,對着身邊的大太監說:“李蓮英啊,朝廷養了這麼多軍隊,大清朝這麼多男人,怎麼就讓這些法國洋鬼子打到家門口了?”

李蓮英感覺跪下,口中稱:“奴才無能,不能爲主子分憂。”

慈禧這時也沒了方寸:“你說這洋鬼子打進北京怎麼辦?難道要我一個婦道人家去抵擋嗎?”

李蓮英忙說:“懇請老佛爺移駕熱河省。”

慈禧心中一想,是得避避風頭,先保住自己再說。自己發動“甲申易樞”後,很多人對自己不滿。認爲自己一個女人,對外軟弱無能,對內窩裡橫,把朝廷的敢戰之士全部趕走了。現在這種敗局,都是自己造成的。

慈禧心說,你們不是主戰嗎,那現在你們上吧。現在要法國退兵,肯定要簽定賣國條約,我不籤、讓你們來籤。

第二天,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移駕熱河省承德避暑山莊,恭親王奕訢總理國事,全權負責對法國停戰談判。

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九章 新戰術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九章 新戰術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八章 反攻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
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九章 新戰術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九章 新戰術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八章 反攻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八章 黑旗軍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