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

和碩恭親王奕訢,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生母爲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1861年,咸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至今有二十來年,恭親王奕訢一直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權傾朝野,風光無限。

可最近爲了越南的事兒,恭親王真是頭疼不已。越南,古稱安南,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在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56年至1860年),法國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爲法國殖民地。法國拿下越南南部之後,野心更大了,於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軍百餘人侵襲並攻陷越南首都河內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國王阮福時請求當時駐紮在中越邊境保勝地方(今老街)的中國人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協助抵抗法軍侵略。同年12月,黑旗軍在河內城郊大敗法軍,擊斃法軍頭目,法國侵略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不甘心失敗的法國,在1881年7月,由法國總理茹費理主導的法國議會通過了二百四十萬法郎的軍費用於越南。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殖民地海軍司令利維耶指揮侵略軍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軍應援。1883年,清政府鑑於形勢變化,命令清軍進駐越南北部,大戰一觸即發!

清朝這邊的對外事務,正是恭親王奕訢的職責,如果處理的不好,那肯定是他承擔責任。皇宮裡面住着的那位(慈禧太后)一直在瞪大眼睛挑毛病,一旦恭親王奕訢出錯,就正好名正言順地奪取他手上的權力。

恭親王奕訢是主和派,他不想打仗。沒辦法,實力不允許啊。上一次對外戰爭,正是和法國(還有英國)開戰,結果北京都被洋鬼子打下來了,當時的皇帝咸豐帶着皇后跑路,故宮都不要了。現在是十九世紀,正是中國和歐洲軍事實力差距最大的時候。歐洲列強的軍隊已經是近代化軍隊,往往可以戰勝人數幾十倍的其他軍隊。而清朝剛剛被太平天國和捻軍搞得元氣大傷,對外戰爭又是割地賠款,恭親王對打贏這一仗一點兒把握也沒有。

內憂外患,恭親王奕訢在自己的王府中,正惆悵不已的時候,忽然聽到手下前來稟報:德國皇太孫的特使,克虜伯先生登門拜訪。恭親王奕訢對外國人不敢怠慢,他心裡還祈禱這個德國特使能夠幫忙調停,所以趕緊出門迎接。

恭親王奕訢親自把小克虜伯接入府中,雙方分賓主落座,進奉香茗。

恭親王奕訢寒暄到:“特使先生遠道而來,一路上辛苦。”

小克虜伯回道:“是啊,這一路又是火車,又是輪船,一共好幾十天才趕到。”

恭親王奕訢聽到這裡,端起茶杯呷了一口,不動聲色的問道:“特使先生,爲何事而來啊?”

小克虜伯收緊目光,直愣愣地看着恭親王奕訢:“爲了你!”

恭親王奕訢被突如其來的這句話雷得摸不着頭腦:“爲了我?”

“恭親王您恐怕正在爲安南的事情憂心吧?”小克虜伯單刀直入。

“哈,看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在爲安南的事情憂心。” 恭親王奕訢自嘲到。

恭親王奕訢喝了一口茶,問道:“特使先生,有何指教?”

小克虜伯堅定地說:“打贏這場戰爭!”

恭親王奕訢差點兒沒被茶嗆到:“打贏這場戰爭,特使先生說得太輕鬆了吧?”

小克虜伯繼續說:“如果對手是法國陸軍,貴國恐怕沒有勝算。但如果只是法國的海外殖民地軍隊,戰勝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恭親王奕訢苦笑到:“可是法國政府劃撥了二百四十萬法郎,準備用作這次戰爭的軍費,法國的正規軍應該會到場。”

“恭親王奕訢多慮了,二百四十萬法郎根本不夠花!”小克虜伯說:“法國本土到貴國有一萬多公里,軍艦要在海上航行幾十天才能到這裡。如果消耗的武器彈藥、船隻、人員從法國本土補充,這二百四十萬法郎根本不夠。只能是就近調撥殖民地軍隊,而且人數、軍艦也不多。”

“難道法國政府就不會追加戰爭撥款?” 恭親王奕訢問到。

“哪有那麼容易。”小克虜伯喝了一口茶:“恭親王有所不知,歐洲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議會,這種要錢的事兒,都是議會說了算。議會要對每一筆經費覈算,如果不划算,議會是不會通過的。”

小克虜伯分析到:“如果打一場戰爭,花費不多,收穫很大,議會一定會批准。但是如果打一場戰爭,花費很多,卻沒什麼收穫,那一定無法在議會通過。”(世界上很多侵略戰爭都是這樣,比如阿富汗戰爭、後世的美國侵略越南,都是消耗太大,引起國內的反對,最後只能撤軍)

小克虜伯擔心恭親王奕訢不明白,又說到:“如果法國殖民軍被打敗幾次,法國國會就一定會重新評估這場戰爭的投入與收穫,如果所需追加撥款太多,那就無法在議會通過。”

“就算是法國的海外殖民軍,也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吧?”恭親王奕訢算是被西方列強打怕了。

“前段時期,貴國的黑旗軍就打敗了法國的海外殖民軍。據我所知,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只是一支地方武裝吧。” 小克虜伯瞭然於胸。

“看來特使先生對我大清很瞭解啊。” 恭親王奕訢感嘆到:“那黑旗軍原是一支地方武裝,劉永福帶着黑旗軍還參加過天地會叛亂,後來朝廷大軍清剿,劉永福又帶着黑旗軍歸順了朝廷。這支黑旗軍大部分是廣西人,還有部分就是安南土著人士。可就這麼一支土著軍隊,居然幾次打敗法軍。”

這時,小克虜伯忽然來了一句:“恭親王殿下,我想和您單獨談談。”

恭親王奕訢看了小克虜伯一眼,然後讓旁邊端茶倒水的下人離開。“特使先生,現在有什麼話,可以說了吧。”

小克虜伯往前探了探身子“恭親王殿下,其實您可以把這支隊伍收爲你用。”

“收爲我用?” 恭親王奕訢有些敏感。“黑旗軍雖然是地方武裝,但也是大清的軍隊,不是某個私人的軍隊。”

“這是官方的話。”小克虜伯看着遠方的皇宮:“北京豐臺大營裡面,駐紮的也是大清的軍隊,爲什麼只聽慈禧太后的?你是領班軍機大臣,爲什麼軍隊不聽軍機大臣的話,反而要聽慈禧太后的話?”

恭親王奕訢可不敢接這話,小克虜伯也不指望他回答。

“與其說大清朝內憂外患,倒不如說恭親王您內憂外患。法國人拼命想佔地盤,慈禧太后想着您手上的權利,您才真的是內憂外患!”

是啊,恭親王自己是總理外事大臣,法國人要來佔了地盤,就是自己的失職。而自己頂着“議政王”的頭銜,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令慈禧太后十分忌憚。

要說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的關係,那得從1861年的辛酉政變說起。公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朝的咸豐皇帝(慈禧太后的老公、恭親王奕訢的哥哥)逃往承德。後來,清朝同列強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賠款幾千萬兩白銀,割地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內憂外患之下,咸豐皇帝於半年後(1861年7月)駕崩。咸豐皇帝剛死,慈禧太后就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清朝的最高權力。慈禧太后是一個極有野心的女人,對完全掌控權力極度渴望,爲了達到這一目標可以不顧一切(她在中國統治47年,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煙臺條約》、《中法新約》、中日《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都是在她統治時期與外國簽訂的。她的篡政和統治,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無盡的屈辱!

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十八章 反攻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八章 反攻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
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十章 水戰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十八章 反攻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三十二章 提爾皮茨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十八章 反攻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