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黑旗軍

越南古稱安南,清朝時是中國的藩屬國。十八世紀就有法國天主教勢力侵入越南。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稱爲交址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爲法國殖民地。接着就開始圖謀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稱爲東京),企圖利用紅河作爲入侵中國雲南的通道。

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國殖民軍百餘人侵襲並攻陷越南北部中心城市河內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國王阮福時請求當時駐紮在中越邊境保勝地方(今老街)的中國人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協助抵抗法軍侵略。同年12月,黑旗軍在河內城郊大敗法軍,擊斃法國殖民軍頭目,法國殖民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訛詐下,在西貢(越南南方中心)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即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種權益。

1875年5月25日,法國照會清政府,通告第二次《西貢條約》內容,意在爭取清政府的承認,從而排除在歷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國在越南的影響。6月15日清政府復照,對該條約不予承認。雙方在越南北部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1881年7月,由法國總理茹費理主導的法國議會通過了二百四十萬法郎的軍費用於越南。

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交趾支那海軍(法國駐越南殖民軍)司令利維耶指揮侵略軍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佔河內城砦,進而以兵船溯紅河進行偵察,直到河內西北的山西市(越南的山西市,不是中國的山西省,越南還有太原市,越南人取地名跟中國有點兒像)附近。次年3月,又攻佔產煤基地鴻基和軍事要地南定。

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軍應援。清政府鑑於形勢變化,命令廣西、雲南兩省的清軍進駐越南北部險要關隘,但強調“釁端不可自我而開”(不準中國軍隊先開槍)。

法國首先想用外交方式達到其目的。1882年9月15日,法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一個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以劃出一個狹小的中立區的辦法使中國撤出駐越軍隊,承認法國對整個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向法國開放雲南的蠻耗爲商埠,爲法國打開雲南門戶。方案爲清政府拒絕,談判毫無結果。

這時,鑑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係和法國侵越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爲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但大學士李鴻章則認爲“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

正在清廷戰和兩派爭執不下時,1883年5月19日,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懷德府紙橋進行決戰,法國殖民軍司令利維耶及副司令盧眉以下三十餘名軍官、兩百餘名士兵被擊斃。法軍被迫退回河內。法國利用利維耶之死,隨即宣佈要“爲她的光榮的孩子復仇”,撥給河內法軍350萬法郎,竭力煽動全面的侵越戰爭,除增援陸軍外,成立北越艦隊,調兵遣將,積極部署。

8月間,法軍一面在北越加緊攻擊黑旗軍,一面以軍艦進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順化。1883年8月25日,迫使越南簽訂《順化條約》,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侵略者爲實現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及早達到據越南而侵入中國西南的目的,開始以全力來對付中國。

越南向法國屈服的《順化條約》簽訂後,中國成爲法國佔有越南的唯一障礙,法國決定消除這一障礙,立即禁絕了越南與中國的一切關係,並強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於是造成了與中國直接對峙的形勢。

對於劉永福及黑旗軍在紙橋大勝的功勞,朝廷文武兩派有着不同意見:以左宗棠爲首的武將建議大加封賞,以振軍心;而以李鴻章爲首的文官則認爲不應該過分刺激法國,以免造成兩國全面開戰。雙方爭論不休,朝廷的朝會成了辯論大會。最後由恭親王奕訢定了調:“如果打了勝仗都不重賞,接下來還有誰肯爲朝廷浴血奮戰!”

朝廷不光賞銀子,還調撥五百條德國毛瑟M1871步槍給黑旗軍。這種槍的槍管裡面有來複線,打得又遠又準,而且採用金屬外殼定裝子彈後裝發射,射速比之前的步槍快,是目前世界上的先進步槍。黑旗軍本來是地方武裝,裝備很差,火槍長矛、弓箭大刀,跟法國殖民軍作戰很是吃虧。現在有了這五百條德國毛瑟M1871步槍,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隨着這五百條德國毛瑟M1871步槍一起來到黑旗軍的還有恭親王奕訢派來的欽差大人。欽差大人只帶了幾個護衛和兩位幕僚,一到黑旗軍就把賞銀髮了下去,又把朝廷的升官委任狀當衆宣讀了,黑旗軍上上下下,升官的收官,發財的發財,大家一片歡騰。欽差大人又令人擡出五百條德國毛瑟M1871步槍,俗話說“寶劍贈英雄”,當下正是大戰關頭,這五百條德國毛瑟M1871步槍來得正是時候,它們能讓黑旗軍多殺法國殖民軍,也能讓更多的黑旗軍活下來。黑旗軍的首領劉永福感激流涕,抱拳道:“感謝朝廷天恩!黑旗軍定會拼死殺敵,報效朝廷!”

欽差大人哂笑一聲:“朝黨之上有些人害怕洋人,認爲咱們這次勝了一次,定會引來法國派出更多的軍隊,黑旗軍將來一定會全軍覆沒,建議不要大肆封賞。”

聽到這裡,全場都安靜下來,黑旗軍上下都怒目圓瞪。

欽差大人繼續道:“關鍵時刻,恭親王拍板,下令不可寒了前線將士的心,不僅要賞銀升官,還特意調撥五百條德國快槍,望衆將士再次得勝歸來!”

劉永福帶領黑旗軍一衆,齊刷刷單膝跪地:“謝恭親王!”

這下劉永福明白了,恭親王有意栽培自己。恭親王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要是真能攀上恭親王這棵大樹,自己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劉永福閱歷豐富,當即向欽差大人表忠心:“今後黑旗軍上下全憑恭親王差遣,接下來的大戰請欽差大人指示。”

欽差大人哈哈一笑:“劉將軍這份忠心,咱家一定會上表恭親王。至於指揮作戰嘛,來之前恭親王交代過,切勿對黑旗軍的作戰指手畫腳,本欽差只管爲衆將士報功請賞。”

欽差大人不是來奪軍權的,劉永福這下放心了,當場又再表忠心,並且大擺宴席,爲欽差大人接風。賓主雙方把酒言歡,氣氛十分融洽。

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章 慘勝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章 水戰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一章 空城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章 慘勝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
第十章 水戰第六十章 慘勝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八章 黑旗軍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十章 水戰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第十一章 空城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九章 新戰術第六十章 慘勝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獵殺小組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