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

平壤之戰,第五師團本部被殲滅,使日軍暫時失去了攻擊的力量。雙方都開始向朝鮮增兵,而向朝鮮運兵,最便捷的就是海運。爲了截斷清軍海上運輸線,日本聯合艦隊傾巢壓上;而清軍要保護運兵船,北洋水師也全軍出動;一場大戰在黃海展開。

1886年,恭親王奕訢當政後,開始建設海軍——北洋水師。當然,軍艦從德國進口,岸炮從德國購買,配套設備向克虜伯採辦。總之,全套德國裝備,也方便維護。1894年中日開戰之時,北洋水師共計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

1894年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20艘,附屬艦30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

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部登陸。

9月17日上午8時,運兵船卸載完畢。

9時,北洋水師定遠號旗艦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0時23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率先發現了北洋水師。便掛出“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的信號旗。

10時30分,北洋水師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看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發現日本艦隊。丁汝昌隨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準備戰鬥。

12時05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先,本隊在後,呈單縱陣,接近北洋水師。

12時20分,北洋水師在行進中由雙縱陣改爲橫陣,旗艦定遠位於中央,其餘各艦在其左、右依次展開,艦隊呈楔形梯隊。

近代的海軍艦艇,軍艦的火炮大部分安裝在舷側(船的兩邊),爲了發揮火力,作戰雙方的艦隊會平行的兩列,你一列我一列(排成 “11”的形狀),互相用安裝在舷側的火炮射擊。所以,海戰時隊列十分重要。敵我雙方都喜歡繞到對方的前頭,交戰雙方的陣線就由“11”變成了“T”字型。

比如交戰雙方的陣線原來是互相平行的“11”,由於我方艦隊的航速比敵方快,不久之後我方艦隊繞到了敵方艦隊的前頭,雙方陣線“11”中的一個“1”,就橫在了另一個“1”的前頭,“11”就變成了“T”,我方艦隊陣線就變成了“T”上面那一橫,擋在了“T”字母下面那一豎的上面。這就叫——爭搶“T”字頭。

爲什麼要搶佔“T”字頭呢?我們剛剛說過,軍艦的火炮大部分安裝在舷側(船的兩邊),軍艦的船頭一般只有一門炮,搶佔到“T”字頭的軍艦以舷側(船的兩邊)對着敵艦的船頭,這樣一來,搶佔到“T”字頭的軍艦就用多門火炮,對着敵艦,而敵艦隻有船頭一門火炮可以瞄準對方。

我們再來看看敵我雙方都有多艘軍艦的情況,搶佔到“T”字頭的艦隊,每艘軍艦都有多門舷側火炮對準敵艦;而敵方整個艦隊只有前頭第一艘軍艦的船頭上的那一門火炮可以瞄準對方。也就是說,敵方整個艦隊只有一門火炮可以有效射擊。

有人要問,爲什麼敵方艦隊只有前頭一艘軍艦可以射擊,後面那一列的軍艦,難道都不能射擊嗎?答案是:後面的軍艦還真不能射擊。首先,後面的軍艦被前面的軍艦擋着,無法朝前射擊。其次,這個時代的軍艦燒煤作爲動力,排出的煤煙遮天蔽日,後面的軍艦幾乎無法瞄準。再者,每艘軍艦相隔至少幾百米(太近就會相撞,特別轉彎和調頭),目前的軍艦火炮,有效射程只有3~5千米,所以後面的軍艦想打也夠不着(前面第一艘軍艦離敵方艦隊也有一定距離)。

其實講了這麼多,就想告訴大家,北洋水師排成橫隊非常好。一旦發現敵方艦隊相向而來,只需要集體左轉,或者集體右轉,北洋水師艦隊的陣線,就變成了“T”字頭上的那一橫。也就是搶佔了“T”字頭,可以用全部舷側火炮,轟擊日軍艦隊,而日軍艦隊只能用最前面那一門火炮,對着整個北洋水師。

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開炮。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距北洋水師5000米處即向左轉彎,航向北洋水師右翼。聯合艦隊航向北洋水師左翼,冒險將艦隊暴露於北洋水師陣前。緊接着,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鐘後,日本旗艦鬆島艦也開始發炮還擊。雙方正式開戰!

這裡要解說一下,北洋水師用橫隊迎敵,這沒毛病。但是日軍艦隊的軍艦比北洋水師快!這就有問題了——只要速度快,日軍想怎麼排陣型都可以,只要加大馬力繞到北洋水師的一頭就行了。史實上,日軍就是這麼幹的。日軍聯合艦隊的第一遊擊隊繞到北洋水師右邊那一頭,日軍聯合艦隊繞到北洋水師左邊那一頭,而北洋水師的航速比日軍慢,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日本艦隊搶佔“T”字頭。

速度——戰艦的三大要素之一!日本聯合艦隊算是給北洋水師上了一課。

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章 水戰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六十章 慘勝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十章 水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
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十一章 空城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四章 大勝之後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一章 武器貿易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六十章 慘勝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三十九章 德法邊境戰役第五十二章 戰果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八章 黑旗軍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章 水戰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五章 電器公司第四十八章 戰列巡洋艦之殤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十八章 反攻第六章 恭親王奕訢(上)第六十章 慘勝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三十三章 無畏艦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九章 新戰術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一章 銀行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十三章 光復河內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八章 黑旗軍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十章 水戰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六十章 慘勝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三十六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九章 俄國革命